語文版S版一年級上冊《aieiui》教學設計范文
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來學校的路上遇到了六個老朋友。這六個老朋友同學們都認識,但不知是不是還記得他們,我們來試一試。這第一位老朋友是(出示卡片“o”,學生讀)。第二位老朋友是(出示卡片“a”,學生讀)……現在這六個老朋友站在我們面前,誰愿意大聲、準確地叫出他們的名字呢?(學生紛紛舉手,爭著讀a……o……e……i……u……ü……)
師:很好,認識過的老朋友大家都記得很牢,這樣朋友才會喜歡。老師遇到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戴帽子,假如給他們戴上帽子,同學們是不是還認識呢?(出示由各類水果形狀制成的帶著標調的單韻母卡片讓學生讀,然后分組開火車讀)。
師:俗話說,朋友多,走到哪里不寂寞。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再來認識幾個新朋友,你們說好嗎?
(評:把沒有生命的對象看作是有生命的,把沒有情感的事物看作是有情感的,把不會說話的東西看作會是說話的,是低年級兒童的天性。根據兒童的這種特性,讓漢語拼音人格化成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語言和思想的人來認識,在認知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同樣帶著生命、帶著情感、帶著運動去學,學起來就會覺得津津有味)。
師:(出示教學掛圖)你們看,藍藍的天空,青青的小草,綠綠的樹木,多有精神啊!大家說美嗎?(美……)在這幅圖中同學們看見了什么呢,誰來說一說?
生①:我看見小白兔坐在樹下睡覺。
生②:我看見烏龜在跑步。
生③:我看見梅花鹿在鼓掌。
生④:我看見小豬端著一杯水,舉得高高的,送給烏龜喝。
生⑤:我看見兔媽媽為烏龜獻上一把鮮花。
師:好,大家把圖中的內容都說出來了,說得不錯。但剛才這位同學說“一把鮮花”你們有看法嗎?
生:最好說“一束鮮花”。
師:這位同學,你同意嗎?(該生表示同意)好,同學們真聰明!說得又那么好,把圖中看到的全都說出來了。這幅圖所說的就是古時候的一則寓言故事,叫做《龜兔賽跑》。誰會說《龜兔賽跑》這個故事呢?(學生紛紛舉手,老師請一個學生來說。說后大家鼓掌)。
(評:《看圖說話學拼音》的教學含四個要點:一是看圖,二是說話,三是學拼音。看圖一是為了創設一種情境激發興趣;二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考慮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四是通過情境圖引出所要學習的拼音。這里著重體現前三個作用。值得一說的是,情境圖在某一課的教學中總是以整體的面貌出現的,都反映著某一整體內容。這第九課反映的是“龜兔賽跑驕者敗”。這個整體內容讓學生在說完局部的基礎上連起來說一說也是必要的。它可以把觀察所得通過語言表述出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教師比較注意學生發言中的用語是否規范,這是語文課不能忽視的。)
師:剛才這位同學把故事說完了,說得很不錯。那么,在這個故事中你們最喜歡誰呢?為什么?
生:我喜歡烏龜。他不停地往前爬,取得了第一名。
生:我喜歡兔子,他跑累了就睡覺。
生:我喜歡梅花鹿,他為烏龜鼓勁,烏龜才干取得第一名。
生:我喜歡小豬,他看到烏龜跑累了,一定口渴,就送水給烏龜喝。
生:我更喜歡兔媽媽,烏龜雖然戰勝了自身的小朋友,但她不生氣,還主動給烏龜獻上鮮花,真了不起!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老師請大家再想一想,梅花鹿、小豬、兔媽媽都喜歡誰?為什么呢?
生:他們都喜歡烏龜。因為烏龜不偷懶,兔子偷懶。
生:因為烏龜知道自身真正跑起來是跑不過兔子的,所以他寧愿累些也不肯停下來。
生:因為烏龜懂得一個道理,就是笨鳥先飛。他自認為在賽跑上沒有優勢,只好盡最大的努力。
師:真是了不起!連“笨鳥先飛”這樣的詞語都會說,而且還理解它的意思。同學們難道沒有什么表示嗎?(生熱烈地鼓掌)現在你們愿意做故事中的小白兔,還是愿意做故事中的烏龜呢?
(評:課程規范在設計思路上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在這個故事中你們最喜歡誰”引起不同的學生說不同的看法,就屬于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第三維度目標的體現。過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較少關注這個方面,總是把文本的情感價值和教師的情感價值強加給不同的學生,讓不同的學生要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認識、相同的情感、相同的價值觀,這屬于灌輸教育,不利于個性的形成。但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味都給予肯定。因為課程規范說的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龜兔賽跑》這個故事中顯然“龜”是作為正確價值觀的一面,“兔”是作為錯誤價值觀的一面,假如把全班學生引向贊美兔子驕傲上,那就不怎么對頭。所在這一點也體現得相當不錯。)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但不懂得是不是也讀得好。(指著圖中的動物“白兔”,生讀“báitù”;指著圖中的音節詞báitù,生讀“báitù”。指著圖中的動物“梅花鹿”,生讀“méihuālù”;指著音節詞“méihuālù”,生讀“méihuālù”。指著圖中的動物“烏龜”,生讀“wūguī”;指著音節詞“wūhuī”,生讀“wūguī”。)
師:這些音節中的“ai”“ei"“ui"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
(評:這是看圖引出音節詞和要學習的復韻母的環節。每引出一個復韻母,教師都從具體入手,即從動物圖,到音節詞,再到復韻母。圖中的動物學生都已認識,所以這一次的看圖立足點不是圖,而是借助看圖來感知音節詞,借助音節詞來感知復韻母。在引的過程中,通過看圖讀,看音節詞讀,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復韻母的讀音就由完全陌生到有所感知。引的環節比較細致,關顧到學生的思維特點,關顧到學生的認知特點,也關顧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把三個要學的復韻母在一個環節中全都引出來,然后一個一個地教學,這是從整體到局部。是實現課程規范中“整體掌握”的第一個“整體”,即整體感知的環節。當然也可以引出一個,教學一個,再引出一個,再教學一個。待全都教學完了,再把三個綜合起來。這是由局部到整體。
師:(指著三個復韻母)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三位新朋友和前面認識的老朋友哪里不一樣呢?
生:前面認識的都是單個的,今天要認識的都是兩個合在一起的。
生:前面認識的沒有人做伴,今天認識的有兩個在一起。
生:前面認識的這些老朋友太孤單了,現在他要找伙伴一起玩了。
師:是啊,同學們說得很好!像這些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韻母我們把他們叫做復韻母,它是由兩個單韻母手拉著手,肩并著肩組成的。現在我們先學習ai.
師:ai是怎么組成的呢?誰會說!(學生說。說后讀)
師:ai在我們的生活中哪里要用到它呢?比方說我們班級這么多同學靠得這么近,我們可以說“挨在一起”。現在你們說,你的前后左右挨的是誰?(指著一名學生)你的右邊挨的是……(該生說出同桌的名字)你的前邊挨的是……(……)你的后面挨的是……(……)
師:大家懂得“ai”代表的意思了么?好,同桌說一說,上下桌,上下位也可以說一說,看誰說得好。(學生之間互相說)。
(在學生之問互說的基礎上教師導讀。先是抽生讀,發現有的學生讀不大準確,教師給予示范,然后再抽生讀、齊讀)。
師:老師覺得同學們讀得很不錯。現在我們來互相夸一夸,好嗎?老師先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個樣子。這位同學,你先讀三遍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讀aiaiai
師:(豎起大拇指)你讀得真好!發音準確,聲音響亮。現在你聽老師讀三遍(師讀三遍后,這個學生沒有什么反應)
師:你覺得老師讀得怎樣?
生:讀得好。
師:老師都夸你了,你怎么都不夸夸老師呢?
生:(豎起大拇指)老師,您讀得真好!
師:對,就這樣夸!謝謝你夸老師!同學們,你們也像剛才這樣,同桌互相讀一讀,夸一夸,聽懂了嗎?(同桌互讀互夸)
(評:。課程規范把“過程與方法”定位成教學目標,就是要求老師們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實踐,把原本屬于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還給學生。本環節的教學有比較單韻母與復韻母的不同,有認識ai的組成,有學習ai的讀法,有聯系生活運用ai。這些都屬于“知識”范疇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怎樣落實?是全由教師講授,還是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來完成,是區別新舊教學的不同點。以上每一個要點的教學,教師都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防止了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的灌輸性教學。從這個環節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是有潛力的,是能說會道的,是需要活躍的課堂的,老師應該相信他們。當然老師的指導也起關鍵作用,比方活動程序的設計,環環相扣;把死板的字母轉化成具有生命活力的東西;讓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平等的推薦互動等。)
師: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唱一首歌。老師先帶個頭,同學們接著唱好嗎?(好……)
師:拔蘿卜,拔蘿卜……
生:誒喲誒喲拔不動……
師:同學們唱得真起勁,把這么大的'蘿卜都拔起來了,實在了不起!在拔蘿卜的過程中,你們發現哪一個字的讀音和ei相同呢?
生:“誒喲”的“誒”。
師:不錯!(舉著卡片)大家讀(學生讀。先齊讀,接著抽生讀)。現在老師拔蘿卜,你們喊“誒”“誒”“誒”協助老師用勁好嗎?
師:拔蘿卜呀!(生:eieiei)師:齊心協力呀!(生:eieiei)
師:用點勁呀!(生:eieiei)師:加油干呀!(生:eieiei)
師:有趣嗎?大家拔累了嗎?好我們再來一遍。……
(評:美學心理告訴我們,形式單調、刻板、僵死的事物引不起人的美感;形式靈活、開放、富于變化的事物才干引起人的美感。成人如此,低年級兒童更是這樣。所以低年級的課堂在形式上更應該是靈活的、開放的、富于變化的。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同一種活動中所堅持的時間不會超越15分鐘。假如老師還用教學ai的形式導學ei,學生的興致就會大大削弱。于是教學ei就換了另一種方式,抓住學生喜歡唱歌的特點來適時調控課堂,運用從歌詞中找發音相同字眼的形式、運用引唱引讀的方式寓學于樂之中,學生的興趣始終都很濃厚。)
師:(出示卡片)這個讀什么?誰會讀?(好幾個學生讀)。
師:誰能說說這個ui先發什么音,再發什么音?(發現個別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于是老師指著情境圖)你們喜歡學習圖中的小白兔,還是喜歡學習圖中的烏龜昵?
生:我們喜歡學習圖中的烏龜!
師:好,老師也這么認為,那我們就堅持把這個ui學好!先聽老師讀。(示范讀,邊做口形邊讀。學生跟著讀)。現在,老師在山頂上叫,你們要有回音,能做到嗎?好!
師:ui……大森林……你好……(生:ui……大森林……你好……)
師:ui……我學會了ui……(生:ui……我學會了ui……)
師:ui……我讀得真好……(生:ui……我讀得真好……)
師:現在誰還想讀?(學生自由讀。而后抽生讀)。
(評:喜歡積極向上,喜歡老師褒揚,是低年級學生的又一特點。老師根據這個特點,在學生注意力將要分散的時候,利用情境圖中的兩個對象,即積極的對象和消極的對象使學生調整自身的行為,重新喚回注意力,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而教學ui時顯然和教學ai與ei時所運用的方法又不相同——創設了另一個情境。教師就是這樣不時改變活動方式,不時調整導學方法,不時順應學生的特點,才使課堂始終活躍,使學生始終堅持注意力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學復韻母aieiui是本課的中心任務,在三個維度目標中,“方法”這個目標體現得還不夠。教學第一個復韻母ai是在學習了單韻母a和i的基礎上進行的,運用學生學過的單韻母去學習復韻母,運用先學的ai的發音方法去學習另兩個復韻母的發音,就是方法的掌握。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就可以遷移運用于學習其它發音類似的復韻母)。
師:這三個新朋友,我們一個個都認識了,放在一起,會不會混起來呢?我們再分別讀一讀。(指著黑板上的aieiui,先齊讀,然后抽生讀,再齊讀)。
師:我們光顧著這三個新朋友,可是聲調嬰幼兒不高興了,怎么辦昵?
生:我們給他們標上聲調,讓聲調嬰幼兒也高興高興。
師:說得是!我們先給ai標上不同的聲調。老師要請四個同學上臺來,誰來?(抽四個學生給ai各標一個聲調。其中的兩個標錯了,標成aǐaì)。
師:這四個同學都給ai標上調子了,到底有沒有錯呢?我們復習一下標調歌(在小黑板上出示標調口訣,教學生讀: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來;誰在后邊給誰戴。)這就是教我們怎樣標聲調,什么意思呢?(教師把它解釋清楚,然后再讓學生上臺分別給eiui標上聲調。結果ui的標調全都標在u的上面。老師再引導學生對照標調口訣重新糾正)。
(評:上臺標調,讓好表示的學生一顯身手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它一方面可以調動親自參與者的積極性,既可讓這些坐久了的學生有站起來活動的機會,又可測知這些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臺上角色的調整變化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參與者的標調不論是對的還是錯的,對不同的學生來講都有促進作用。對參與者來說,標對了,獲得一種勝利的自豪;標錯了,能夠反省自身。對旁觀者來說,標對了,會對照自身;標錯了,同樣會借此警醒自身。我們以某個知識點為教學支點時,活動就應該為掌握這個“點”服務,否則,活動可能就會失去意義。盡管學生圍繞標調有著不同形式的活動,盡管教師已把標調口訣詳細地介紹給學生,可學生在標調中還是出現了這樣那樣的錯誤。原因何在?教師要加以分析。想來一是缺少直觀的比較,二是被籠統的標調口訣弄混了,學生對前后左右等方位原本印象就模糊。所以這一點還有待于改進。沒有把“寫”放在課堂中指導練習,也是缺乏的。)(以上僅為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