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通用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 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傳記這種文體及其特點。
(2)了解時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以時間介紹自己或他人的經歷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恰當的閱讀資料,輔助學習,進一步了解魯迅的思想的重大轉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魯迅人生態度和愛國思想,培養高尚情操。
二、教學重點:
學習以時間介紹自己或他人的經歷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從簡練的語言風格中體會魯迅的魯迅人生態度和愛國思想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當我們的腦海中還徘徊著那些火紅的石榴、那勇敢的鶴群的時候,我們可曾想過,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如何讓去發現一些人物的崇高品質,并且把它們表現出來呢?第二單元我們將進入這方面的學習。
魯迅是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化巨人,我們小學學過他的哪些文章呢?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從篇幅上來說是小傳,從立傳人的角度來說是自傳,讓我們更深一些地了解魯迅吧!
(二)熟悉課文
1、請學生試讀課文,隨時正音并指導句中停頓。
正音:自傳(zhuàn)彷徨(pánghuáng)
侮蔑(wǔmiè)失怙(hù)
2、學生放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順暢,注意抑揚頓挫。
(三)指導自學
1、用默讀的方式自學課文,邊讀邊概括每一段介紹的主要內容。
2、同桌合作,讀讀、議議、相互交流。
3、全班討論、交流。
(1)用自己的話概述魯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經歷。可按時間順序制成表格。學生相互補充,完整概述下列內容:
時間事件思想感情
1881出生不愁(幸福)不愿受辱、被輕視堅毅
13歲變故、寄住、沒錢追求、信念(獨特的)
18歲南京水師學堂封建———開化關心國內時事
半年后改礦路…。(科學、文學、哲學)
(礦)畢業后東京學校
(京)畢業后仙臺學醫救國救民(愛國)
兩年后棄醫從文用文學拯救國家民族(愛國)
(2)魯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幾次重大轉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魯迅怎樣的思想
根據課文提供的材料,學生通過閱讀,了解魯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轉折。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第三次轉折的原因和在魯迅一生中的重大意義。
(3)魯迅先生走上文學救國的道路后,在文學創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第4段,明確主要創作成果。
點撥:“初做小說”即指《狂人日記》,這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聲討封建文化的戰斗檄文,是魯迅文學創作中戰斗性、革命性很突出的作品。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課后閱讀附文一《<吶喊>自序》,進一步認識魯迅。
2、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有關魯迅的資料,進一步了解魯迅一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狀況,并做一些摘錄,準備參加班級交流。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 2
教學目的
1、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傳承魯迅精神。
2、了解“小傳”的文體特征,學寫“小傳”。
教學要點
1、了解文中記錄的魯迅先生的主要經歷。
2、解讀魯迅精神。
3、了解“小傳”文體的基本特點。
4、體會本文簡明平實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1、重讀適講,學練結合。
2、設疑激起,自讀求解,討論總結。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同學們肯定知道我國現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壇巨匠是誰吧?對,是魯迅先生。看來,同學們都和我一樣喜愛魯迅,崇拜魯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魯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拜讀《魯迅自傳》這篇文章,去追尋魯迅先生閃光的人生足跡。
(這樣既可喚起學生對魯迅的敬慕之情,激發閱讀興趣,又提示了學習重點。)
二、解題
要說自傳,該從傳記說起。傳記是寫人物生平經歷的文體。傳記文要求寫真人真事,可以寫他人、也可以寫自己,寫自己的叫“自傳”。自傳的篇幅可長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記敕人物生平事跡的叫“小傳”。小傳一般在千字上下。《魯迅自傳》便是寫自己的小傳。
(自傳文常識是一個新知識點,需要講解。將“小傳”“自傳”傳記”等相關概念一塊兒介紹,可以形成一個小體系,讓學生多增加點語文知識儲備。“題解”中不簡介作者,一是因為以前教學中已多次涉及魯迅的作品;二是因為這篇課文本方就是介紹魯迅的。背景材料對本文教學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題解”。這是因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點多面廣,集中介紹難度太大,且顯得知贊,并不好,會使語文課走味變形,變得像歷史課。擬在研習課文的過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初讀課文(讀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書,清除字詞障礙;標出文中直接或間接表明時間的詞句。
②提問: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分段的依據是什么?試概括各段大意。
明確: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依據內容上的重大變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寫家庭情況;第2段寫外出求學;第3段寫工作經歷;4段寫著述概況。
③提問:文章這樣安排順序和段落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樣安排使文章條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顯示人物的人生軌跡。
(這樣安排程序,循序漸進,既有助于學生構建材內容的整體感性認識,又能對結構形式產生一定的理性認識。)
(2)再讀課文(讀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給這兩段中的活動經歷編上序號;記下這些經歷。
18歲
29歲在南京
1、水師學堂學洋務
2、在日本
3、東京弘文學院學日語
4、29歲作傳時回國后
5、回東京從事文學活動
6、杭州兩師范
7、紹興中學堂做教務長
8、做校長
9、南京做部員
10、做部員兼講師
11、夏門大學做教授
12、做教授
13、定居
②集體檢查項表結果。
(第2、3兩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經歷豐富復雜。通過上述操作,學生對這些經歷的記憶得以強化,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務實基礎。)
(3)具體研習,理解人物。
①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了解了魯迅從出生到作傳前的'主要經歷。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研究,這些經歷能表明作者是怎樣的人。
(過渡,使上下環節連貫;提出下階段的大目標,使學生不過失方向。)
②要求。
a、以課后練習二和三中的第1小題引路,參照課文注釋仔細閱讀課文中的兩個片斷,即寫不肯做幕友和商人與棄醫從文經過的片斷,思考習題中提出的問題。
b、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練習二及統習三中的第1小題,求大同。存小異,形成答案,并推選一名代表準備發言。
C、請一個小組的代表口頭回答,讓其他有異議的小組代表發言(沒有則罷)。
③學生自讀揣摩及小組討論時,教師巡堂,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就事情的背景、過程及細節等方面作一些補充介紹。待小組代表答題結束,教師給予簡評,糾偏救失。
(如此可抓住重中之重,凸現人物精神面貌;研習課文,落實課后練習,收到增效減負的效果;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既兼顧全體,又不會失控;提供咨詢服務,能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及時排解困惑。)
④簡述:我們從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認識了胸懷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魯迅,他懷揣著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決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會的門檻,離開家鄉,到南京求學;他棄醫從文的經歷又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魯迅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這兩件事真令人感動。事實上,魯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數不勝數,就本文而言,其中記錄的每段經歷都很不尋常。如文中寫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寫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與反動派警不兩立的堅定立場和革命精神。不過這些內容都寫得很簡約,同學們一時還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斷豐富閱歷,逐漸了解。
(研習先聚焦后發儀,輻射整體,做到了點面結合,能使學生獲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⑤研讀第4段。
a、要求記住本段介紹的文集名。
b、思考:傳記是以寫生平事跡為主的,而本段寫的是著述情況,是否可以刪除?
明確:不可刪除。因為魯迅不但是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偉大的文學家。他一生的革命實踐與文學創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文學創作是他歌頌人民、宣傳真理、打擊敵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顯然,刪去這段,傳記就會有很大的缺陷。
(讓學生在認識第4段作用的同時,進一步認識魯迅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3、欣賞品味,領悟特色。
①簡述:常言道,文如其人。這話用在魯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他的每篇文章幾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樣精彩。本文堪稱自傳的典范:區區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動,篇幅雖小,容量很大;語言簡省,又略中有詳,恰到好處。此外,本文的語言平實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閱讀課后統習三中的第3、4題,結合語境,體會第3題中“學者”“說我不好”等詞句的味道,再比較一下第4題中的“不好”與第3題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體會。明確:
a、第3題:將那種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為說成“說我不好”,重話輕講,能表達對敵人的蔑視,也體現出英勇無畏的精神;將告密者尊稱為“學者”,不無調侃嘲弄之味。
b、第再題: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壞”,用在句中有輕蔑的語氣;本句中的‘“不好”則是自謙之辭。
4、課堂小結,整理收藏。
本節課我們從魯迅先生的自傳中了解了魯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跡和著作概況,進一步認識了魯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貢獻的偉大,這將會使我們終生受益。再則,課文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經典的小傳范冽,從中,同學們了解了小傳文體的基本特點,對今后的寫作應該有所幫助。
(呼應開頭,梳理綱目,加深印象,以便學生收藏學習所得。)
四、布置作業
作業:
1、為自己寫一篇小傳。字數在700字左右。
2、《魯迅自傳》是1930年寫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為自己寫小傳,可能還要寫到哪些內容?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 3
教學要點:
1、了解自傳的寫作特點。
2、了解魯迅生平,學習魯迅為救國救民奮斗一生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了解自傳的寫作特點。
1、自讀“單元提示”
2、簡單講解
傳記是一種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傳記可分為兩類:一是自述生平,叫做“自傳”;一是由別人撰寫的,叫做“傳”(包括小傳、評傳等)。
自傳,一般要寫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貫、家庭、愛好和主要經歷,還可以寫出自己的理想,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為別人寫的傳記,除了記述其主要經歷外,還可以有簡要評論;也有側重記人一生中幾件典型事情的。記述較全面、篇幅較長的,叫做“傳”或“傳略”;記述簡略、篇幅較短的,叫做“小傳”。
寫傳記要實事求是,內容真實準確;語言可以簡明、平實,也可以生動活潑,富于文學色彩。
二、初讀課文,體會自傳的特點
三、精讀課文,分析內容
1、學生分讀
2、分析
這篇自傳寫的十分簡練,連標點在內不過千字。文中作者以時間為序,概要的記述了自己近50年的經歷,其中包括家庭、求學、工作、創作等諸方面的情況,使讀者清晰的看到了魯迅的成長、奮斗之路,了解了魯迅的人生態度。
這篇自傳寫于1930年5月16日,其時距魯迅先生逝世僅有6年,所以這篇自傳可以說是作者對自己一生大部分經歷的概括與總結,其史料價值不言而喻,他是后人研究魯迅的十分寶貴的資料。
3、簡析結構:
第一部分(1——3):寫個人經歷。
第1段:寫少年經歷。敘述自己出生到18歲以前的經歷。包括出生的時間、地點,父母簡況,家庭景況等。
第2段:較為詳細的敘述了自己年青時代的探索,反映了他的人生態度。
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想走實業救國的道路
第二階段:想走醫學救國的'道路
第三階段:想走文學救國的道路
小結:綜觀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所學專業是幾度變化的,然而他救國救民的愛國心是始終不渝的,毫不動搖的。
第3段:敘述自己回國的工作情況。
第二部分(4):寫創作成果。
4、總結:總之,作者在這篇短小的自傳中,不僅清楚的敘述了自己近50年的經歷,而且直接間接的表露出為國為民的思想感情和積極正直的人生態度,字里行間顯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
四、簡析寫作特點
1、言簡意賅,容量很大。
2、線索分明,層次清晰。
3、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五、分析作業(參考P.50)
補充一些內容:
1、魯迅少年時家中的變故(參考P.51——52)
2、棄醫從文的原因
3、關于《魯迅自傳》與《自敘傳略》(參考P.53)
4、另一篇“魯迅自傳”(參考P.53)
六、自讀《老舍自傳》,比較兩篇自傳;自讀《徐悲鴻小傳》,比較自傳與小傳。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 4
教學目的
1.了解魯迅的生平經歷和主要創作成果。
2.把握人物自傳的一般寫法。
3.學習魯迅先生嚴肅的人生態度和愛國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魯迅的生平經歷和主要創作成果。
2.分析魯迅和老舍兩篇自傳的異同,欣賞兩種不同的寫作特色。
課時劃分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
二、導入
請大家回憶小學時所學的課文,那里面提到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請每位同學都說說“你(我)所知道的魯迅”。(過程略)
大家都說得很好,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魯迅先生所寫的自己的傳記《魯迅自傳》,要求大家通過閱讀,領會課文內容,進一步認識魯迅先生。
三、熟悉課文
1、請學生試讀課文,隨時正音并指導句中停頓。
2、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順暢,注意抑揚頓挫。
四、指導自學
1.用默讀的方式自學課文,邊讀邊概括每一段介紹的主要內容。
2.同桌合作,讀讀、議議、相互交流。
3.全班討論、交流。
五、分析課文
1、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魯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經歷。可按時間順序制成表格。
明確:
1881年,出生;
1893年,輟學回家,家庭變故;
1896年,父親去世;
1898年,18歲,考取南京水師學堂,后又改進礦路學堂;
1902年,畢業后東渡日本留學;
1904年,進仙臺醫學專門學校;
1906年,棄醫從文,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則無用,于是提倡文學運動了
1909年,29歲,從日本回國,因為母親和別的人很希望能有經濟上的幫助。回國后在浙江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
1910年,到紹興師范學校做教務長;
1911年,當上師范學校校長;
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當部員,兼做北京大學、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國文系講師;
1918年,開始發表小說;
1926年,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做廈門大學教授,同年12月到廣州做了牛山大學教授:
1927年9月,出廣東,定居上海。
(2)魯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幾次重大轉折?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一次?反映了魯迅怎樣的思想?
明確:了解魯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轉折:
(一)從考入南京水師學堂到“改進礦路學堂”,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二)到東京留學決意學醫,為了祖國的強盛,民族的振興,走上醫學救國的道路,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三)棄醫從文,學文學,走文學救國的道路,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這三次大的轉折,隱含了魯迅先生思想發展變化的軌跡,特別是第三次重大轉折,直接表露出魯迅先生一心為了救國救民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3)為什么魯迅先生會有這第三次轉折呢?這在魯迅一生中的重大意義是怎樣的呢?
明確: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在他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期間,看到一部時事影片中日本人屠殺中國人,竟有中國人在一旁圍觀,看“熱鬧”,這一幕深深刺痛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因此,他覺得“醫學并非二件緊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因此,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想提倡文藝運動了。”這是魯迅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魯迅最終實現了自己崇高的人生價值,不愧為民族英雄。
(4)魯迅先生走上文學救國的道路后,在文學創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明確:主要創作成果:兩本短篇小說集即《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中國小說史略》,《唐宋傳奇集》,還有譯著。
點撥:“初做小說”即指《狂人日記》,這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聲討封建文化的戰斗檄文,是魯迅文學創作中戰斗性、革命性很突出的作品。
六、朗讀訓練
1.請學生朗讀反映魯迅心理變化的幾個段落,要讀出字里行間的感情。
2.教師點評、范讀。
七、課堂小結
請大家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概述魯迅先生的生平和他的人生道路改變的原因及情感。(略)
八、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信息交流。
請學生交流在圖書館或網上查找的有關魯迅的資料,可涉及到魯迅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魯迅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的經歷,魯迅為民族為真理而奮斗的精神,使學生對魯迅先生有更深入的了解。魯迅本姓周,名樟壽,后改為樹人,號豫山,后改為豫才。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于浙江紹興城內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擔任內閣中書,家里有四五十畝水田,不愁生計。其父雖沒做官,但也是讀書人,周家是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
2.魯迅家遭受的一場變故。
魯迅的祖父涉嫌科場舞弊,被罷官下獄。獄中的打點需要錢,父親一病三年也需要錢,家道急劇衰落,以至于學費都無法籌措,且家庭敗落后,親戚族人也都一個個換了嘴臉。這種急劇的變化,使魯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態的炎涼,人生的陰暗面。從而形成了魯迅強烈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3.魯迅的母親。
魯迅的母親姓魯名瑞。她生于咸豐年間。受封建社會影響,她沒有上過學,憑著自己的毅力,自修到能夠讀書的程度。她讀過不少書,有彈詞、演義、章回小說等。她是個很有膽識的女子,對魯迅三兄弟充滿了溫柔的母愛。她每年回娘家,總把魯迅帶去。魯迅的父親去世后,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但魯迅18歲那年決定離家到南京求學時,家里雖然十分貧困,她還是想盡辦法籌措了八塊銀元給魯迅作路費。
4.魯迅選擇學醫的原因及后來棄醫從文的緣由。
參考:魯迅選擇學醫,是想通過學醫,改變中國人“東亞病夫”的狀況,來達到強國的目的。但后來認識到體質弱并非導致國人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過提倡新文藝,對國民進行思想啟蒙,來達到富國強民、改變落后面貌的目的,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比較閱讀
1.指導學生自讀附文二《老舍自傳》。
2.思考討論:《老舍自傳》與《魯迅自傳》有哪些異同點。
明確:
語言方面:前文文言味較濃,后文是流暢的白話文;前文基本采用短句,且句式整飭,后文則完全是散文句式;前文語言幽默詼諧,后文語言平實莊重。
寫作方面:都采用了傳記寫法,都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并突出重點。
3.引導閱讀“單元說明”,了解什么是傳記,傳記的分類,什么是“自傳”,傳記的一般寫法,怎樣閱讀人物傳記。
同桌討論后班級交流。
明確:傳記是用來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也簡稱“傳”。
傳記可分兩類:一類是自述生平的,叫“自傳”:一類是由別人撰寫的,稱“傳”或評傳。
“自傳”是敘述自己生平經歷的文章。一般先寫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貫、家庭情況。然后或按年代、或按年齡,寫自己讀書工作的情況,一直寫到寫自傳的時候為止。可把自己的經歷分成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突出一個方面,幾個階段又有內在的聯系。傳記常用“點”“面”結合的寫法。“點”是具體敘述,選取典型事例,突出要點;“面”是概括敘述,使“點”環環相連。表述力求言簡意賅,點到為止,不必鋪陳。
好的自傳,在陳述中飽含感情。
三、學以致用,課堂練筆
請同學模仿本文寫一篇三四百字的自傳。
四、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四。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 5
一、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提問:在小學我們學習過不少有關魯迅先生的故事,今天我們先以講故事的方式,說說你對魯迅先生的認識。(幫助學生把小學學過或課外閱讀的有關魯迅的故事組織起來,通過講述故事說出自己對魯迅的認識,為新課的教學設置情境)
2、導人課文,板書課題。
從故事中我們了解到魯迅先生的經歷是復雜的,他于1930年5月寫了一篇簡短的自傳,介紹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魯迅自傳》。
1、學生回憶學過的《三味書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踢鬼的故事》等,講給同學們聽,盡可能說出對魯迅的看法。(對講述自己課外閱讀故事的同學予以表揚)
2、學生初步感知魯迅自傳的內容
二、整體閱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字詞,感知內容。‘
2、檢查閱讀效果: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檢查學生對詞語的認讀和理解情況。(學力、變故、籌辦、維新、污蔑)
3、感知課文內容。
提問:課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哪些
主要經歷。
1、解讀課文,從設計魯迅先生簡歷人手;詳細了解魯迅的經歷。(提示:小學畢業時,我們都填寫過自。己的簡歷表,仿照那種形式,我們給魯迅先生設計一份“簡歷表”,把課文中魯迅先生的經歷按照時間順序填寫清楚)
2、再識魯迅。引導學生作初淺分析。(提示:魯迅先生的生活、求學、工作經歷與眾不同,這與他所處的時代有關,仔細閱讀課文,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與同學共同探討)
3、自由快速閱讀課文,積累詞語。
4、根據老師出示的卡片內容,還原語境,理解詞義。
5、根據課文內容,學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內容,積極發言,把握魯迅的主要經歷。
第一自然段寫了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第二自然段寫了魯迅先生的求學經歷;第三自然段寫了魯迅先生的工作經歷;第四自然段寫了魯迅先生的創作和著述的情況。
6、分析課文。(換個角度,讓學生把自傳與個人簡歷結合起來,達到復雜內容簡單化的教學目的,練習提取有利信息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7、積極發現問題,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如:“我”為何不肯做我鄉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一幕友或商人?“。因為我底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幾個別的人指誰等等?
三、本課小節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了解了魯迅的生活、求學、工作、著述等主要生平事跡,真切地看到了一個革命先驅者奮斗的艱難歷程,并且梳理了文章以時間順序記錄個人主要經歷的寫法,這是自傳體的一般寫作方法,在以后的寫作中我們可以嘗試。
四、板書設計參考
魯迅自傳姓名:周樹人。
筆名:魯迅。
主要經歷:
1881年,生于周家1902年,日本留學,仙臺學醫1906年,棄醫從文1909年,回國,師范任教1927年4月辭職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主要作品:《吶喊》、《朝花夕拾》、《彷徨》、《阿Q自傳》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 6
一、補充閱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讀《三味書屋》:這是一篇介紹魯迅早年家庭變故的文章,作為文章的補充材料,使學生了解家庭變故對少年魯迅的影響,及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良好習慣。
討論:魯迅的家庭變故對他產生影響了
怎樣的影響?
2、指導閱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錄,記敘了魯迅留學日本期間與藤野先生相處的幾件事,詳細了解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
討論:魯迅為什么棄醫從文,這對他以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閱讀討論。
從補充閱讀的文章中了解當時的家庭及社會背景,同學合作探討:兩次重大變故對魯迅的重大影響以及對魯迅人生的作用。
2、小組間交流:
魯迅棄醫從文是由觀看影片引起的,他看到中國人的麻木不仁,看到中國人的愚昧落后,在他認為中國需要的是能醫治人民思想和精神的文人,他改變了日本求學的初衷,決定棄醫從文。這也是他成為革命先驅者的思想基礎。
二、探究語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引導探究,比較本文的語言特點。
①你發現了《魯迅自傳》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②與附文《老舍自傳》作個對比,你更喜歡哪種語言風格?(指導學生深化認識此特點在文章中的體現)
2、學生深入領會自傳性記敘文的語言特點,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①魯迅:屬流暢的白話文,語言莊重,多用錯落不齊的散文句。
②老舍:文學味較濃,語言詼諧,多用整齊的駢偶句。
三、指導寫作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總結自傳的一般寫法。提示:《魯迅自傳》是一篇自傳體作品的代表,通過這篇自傳,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總結自傳的寫作特點。
2、寫作小練筆:以時間為順序,記錄自己所經歷過的重大事件,自己動手寫寫《自傳》。
3、請學生朗讀交流所寫自傳。
1、結合課文內容,小組交流、總結。
①以時間為順序。
②記錄各階段的主要事件。
③文字表達簡明扼要。
2、練習寫以時間為序的自我介紹片斷。
3、朗讀并與其他同學交流。
四、拓展閱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美文共品。指導閱讀《老舍小傳》、《少年“嘗盡”愁滋味》。和老師一起欣賞《老舍小傳》和《少年“嘗盡”愁滋味》,并在課下自己尋找好的傳記文學作品課外閱讀。
五、本課小結
《魯迅自傳》主要記錄了從1881年到1930年魯迅先生大半生的`主要經歷。舊教材6冊書中所選的作家作品,魯迅是最多的一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論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優秀篇目曾給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用了兩課時學習了《魯迅自傳》,同學們不僅了解了魯迅家庭、求學、工作、創作等方面的情況,同時看到了魯迅的成長、奮斗的歷程和他的人生態度。是我們學習研究魯迅先生的寶貴資料。
本課總結
本文教學容量很大,教材提綱挈領地簡單介紹了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教學應適當運用輻射資料補充一些細節,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透徹。因先生的學習、工作范圍極大,教師一定要與學生一起整理出一條線索,便于學生掌握。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自傳寫作特點的研究上。熟悉魯迅生平的任務,可以在研究寫作特點時順代完成,不必另外花費時間。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 7
教學目標:
1、了解小傳特點,理清順序。
2、品味儉省、平實的語言。
3、培養、提高學生網絡環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魯迅先生的主要經歷,解讀魯迅精神。
2.品味儉省的語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窮盡一生之力呵護著“十世單傳的嬰兒”,教給他在風沙撲面的世界上作為人的生存本領;有這樣一位戰士在他短暫的55年人生歷程中“生命不息、戰斗不止”;有這樣一位良師益友,他的愛縱貫了長幼,跨越了尊卑………。他是偉人,也是凡人。
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請在桌面上打開課件“魯迅自傳”)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個怎樣的人?(請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魯迅”。)
哪位同學想把你的評價展示給大家?
(“轉播”學生評價,演示給大家,并作簡要評價)還有不同評價嗎?(再“轉播”,再簡評)下面請大家閱讀上“名人眼中的魯迅”。
“魯迅眼中的`魯迅”怎樣,請讓我們一起走近魯迅,去追尋他閃光的人生足跡。
二、 明確學習重點、難點:
課前,大家已作了預習,你認為應確定怎樣的學習重點、難點?
我結合課文確定了這樣兩個重點,請齊讀。如果你還有補充請添補在下面“空格”內。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一) 整體感知課文。點擊“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請自主朗讀課文,并思考:
1、本文以 為順序,以 為線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結:
1、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以思想轉折為線索。
2、少年變故、青年求學、回國工作、著述情況。
(二) 重點、難點突破
我們已粗略了解了魯迅的主要經歷,請同學們按“shift鍵”進入“合作探究”,依據問題,再讀課文,歸納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跡,窺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自傳特點,追尋偉人足跡
閱讀課文,兩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務:
梳理魯迅在1881年到1930年 的主要活動,并在文中劃出 有關時間和事件的關鍵詞句。
品味含蓄語言,觸摸偉人心靈
1、聯系你學過的課文,你能為魯迅的童年補上“空白”?揣摩詞語和標點,體會先生的感情,補上語言背后的“空白”。
2、魯迅為什么不走鄉間子弟的老路?
3、魯迅為什么要選擇學醫?又是出于什么考慮決定棄醫從文的?
4、魯迅回國后,為什么屢屢從這個學校輾轉到另一個學校?
5、傳記是以寫生平事跡為主的,而文章的最后一節寫的是作者的著述情況,是否可以刪除?
下面我們來共同關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 在“表格”內“單擊”出現先生主要經歷,請對照。(有無疑問?隨機點撥)
2、 誰來讀讀第一段?你是怎樣完成前2個問題的?為什么?
3、誰回答第3個問題
四、拓展延伸
1.總結:我們今天學習了一篇名人自傳。這篇自傳以時間為順序,選擇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詳略得當,分清主次。對關鍵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讓讀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們從魯迅先生的自傳中了解了先生熱愛國家、人民、求學進取、自強不息、追求進步、不懈奮斗的偉大精神。魯迅先生雖然并不生活在我們的時代,但他的精神有著跨越時空的永恒力量,激勵我們為國家、人民而努力讀書,不畏邪惡,正直自強。
2.擴展:為了讓同學們對魯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認識學習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偉大的品格,請同學們將你課下搜集到的關于魯迅先生的語萃、事跡講給同學們聽,要求同學們試著談談你從中得到的收獲。全體同學準備好摘記本,將你認為同學們交流中有價值的材料記錄下來。
【初一語文《魯迅自傳》教案公開課】相關文章:
初一自傳作文11-12
初一自傳作文01-20
初一作文我的自傳11-22
我的自傳范文初一01-29
我的自傳作文范文初一11-30
初一語文經典教案01-08
初一語文經典教案05-27
初一學生寫自傳作文10-04
初一作文我的自傳600字05-16
初一語文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