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冊《自相矛盾》教學實錄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自相矛盾》教學實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上冊《自相矛盾》教學實錄 1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生:(課前,根據老師的提示將黑板分為左右兩個版面,一部分學生用簡筆畫在左面畫了一些“矛”,另一部分學生在右面各畫了一種“盾”)
師:同學們,黑板的左面是——
生:矛!
師:右面是——
生:盾!
師:(對著畫“矛”和“盾”的學生)現在,你們就是賣“矛”的和賣“盾”的,能夠夸夸你們“矛”和“盾”各有什么用處嗎?注意:是“夸”,不是一般的介紹。
生:我的“矛”尖銳無比,能夠戳穿任何東西,不買是要后悔的!
生:我的“矛”天下無雙,誰見了我不乖乖讓路!所以,要想打勝仗,趕快掏錢買!
生:別吹破了吧。你看,我的“盾”你就不怕你。所以,要想保性命,抓緊時間買吧!
生:我的可厲害了,就是子彈都穿不透,更不用說你們這些原始性的兵器“矛”了!
生:夸得好!不過,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我的“盾”更堅固!哪一位要是請了我的“盾”做保鏢,哈哈,他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你們說是不是?
師:同學們,他們“夸”得怎樣?
生:(情不自禁地鼓掌,有的高聲喝彩)
師:“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是用來——
生:(齊)進攻的!
師:“盾”呢?
生:(齊)防守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個人既夸“矛”,又夸“盾”。故事的題目就是——
生:(齊)自相矛盾!
二、抓住重點,引讀導悟
生:(自由朗讀課文,在朗讀正確、流利上下功夫)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是投入。現在組內讀一讀,聽一聽,互相糾錯。如果伙伴有困難,就幫他練一練。
師:誰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生:(展示將課文讀正確、流利情況,同學評議,教師適當點撥)
師:這個楚國人是怎樣來賣自己的“矛”和“盾”的呢?
生: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舉起自己的矛夸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師:你覺得怎樣才能讀好這段話呢?
生:我覺得,應該用夸口的語氣讀。我來試一試。
師:讀得怎樣?
生:不錯!他重讀了“堅固得很”“銳利得很”。
生:重讀“堅固得很”,突出了“盾”的堅固;重讀“銳利得很”,顯示了“矛”的銳利。這樣讀,還顯示了這個楚國人的得意忘形。
生:我覺得也可以重讀“我的盾”“我的矛”,因為突出“我的”,充分地表現了這個楚國人的得意洋洋、狂妄自大!我來示范一下。
生:我覺得,還可以重讀“隨你用什么矛”和“隨你什么盾”,說明他的“矛”和 “盾”都是天下獨一無二的。他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可自己還不知道!
師:請同學們再將這兩句話讀一讀,好好地體會一下這個楚國人的心理狀態。
生:(自由朗讀體會;齊讀)
師:他這樣“夸口”說能賣得出去嗎?為什么呢?
生:(大家異口同聲)“賣不出去”!
生:如果用他的“矛”來戳他的“盾”,戳不進去或穿不透,這只能說明他的“盾”還說得過去,但“矛”就談不上銳利了。
生:如果用他的“盾”來擋他的“矛”,“盾”被矛戳穿,就說明他的“盾”并不堅固。
生:如果用他的“矛”來戳他的“盾”,“矛”斷了,“盾”也被戳穿了,只能說明他的“矛”和“盾”,沒有一樣是好兵器。
生:他在叫賣時,說的話前后不一致,這就叫“自相矛盾”,當然沒有人會相信他,更加不會上他的當!
生: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說話自相矛盾,還在自吹自擂,實在是太可笑了!
師:所以,當有個圍觀的人問他話時,他的反應是——
生:(齊)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了。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抓住“夸口”,想象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生:?自由朗讀體會→小組朗讀交流→全班朗讀展示,教師適時組織評議)
三、表演展示,評議深化
師:現在我們來演一演,有興趣嗎?(學生們興趣盎然)先請組長分配好角色,在組內練習。(小組內根據角色要求進行練習)
師:我們請第二小組為大家表演,掌聲歡迎!
生:(表演者興致勃勃,高度投入;觀眾們津津有味,全神貫注)
師:(當學生演到其他圍觀的人質問楚國人時)這位將軍經常帶兵打仗,聽楚國人這樣夸口說“矛”又說“盾”,會對他說什么呢?
生:這位生意人,你竟然夸下如此海口。我縱橫沙場多年,可謂見多識廣,但從來沒見你所說的的矛和盾啊!你能告訴我,它們交鋒后,會出怎樣的情況嗎?
生:(表演楚國人的學生,先是目瞪口呆,接著抓耳撓腮,急得渾身直抖)
師:看他那啞口無言的樣子,真可憐!(對著一位“圍觀的人”)這位老爺爺,你來提醒提醒他。
生:(捊了捊“胡子”)年輕人,以后說話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做生意嘛,講究的可是誠信啊!
師:你們也是做生意的,快來幫幫同行吧!
生:像你這樣說話前后不一致,誰還敢來買你的東西呢?你這不是不打自招嗎?以后還是實在點兒好啊!
生:以后說話做事可要動腦想想,千萬不可以不切實際地說大話。知道了嗎?
師:“楚國人”,你別再啞口無言,急得腦門兒上直冒汗了。也來說跟大家說兩句吧。
生:(演楚國人的那位學生):謝謝大家,謝謝大家!大家教訓的是,以后我說話、做事,一定會實事求是、注意前后一致的!請大家看我的行動吧!
四、適度拓展,以寫促讀
師:這個有意思的故事,是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愿意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嗎?
生:愿意!
師:(掛出小黑板)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生:(借助拼音讀通原文→小組里交流讀正確情況;老師指兩名學生朗讀,并糾正讀音)
師:能夠讀懂原文的意思嗎?
生:(邊讀邊想,不是與課文對照;小組里交流)
師:古文講了一個楚人在干什么?
生:賣矛又賣盾。
師:他先吹什么?
生: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師:又吹什么?
生: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師:有人問他什么?
生:以子這矛,陷子之盾,何如?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這段本來比較深奧的文言文,一會兒就讀懂了。真的懂了嗎?
生:(非常肯定地一起高喊)懂了!
師:老師來考大家幾個字,就可以知道有沒有真正讀懂。“鬻”字什么意思?
生:賣!
師:“譽之曰”中的“譽”呢?
生:夸口!
師:“陷”呢?
生:戳穿!
師:“其人弗能應也”,“弗”什么意思?
生:不!
師:同學們真是好樣兒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原文吧。
生:(齊讀)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一個故事,又懂得了一個道理。我相信那個楚國人也一定受益匪淺。如果他再次來到集市上賣矛和盾,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編一個故事,題目自定。
(學生練寫后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展示,教師適時組織評議)
六年級上冊《自相矛盾》教學實錄 2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矛”的古文字)在古代,有這么一種武器,猜猜它的名字?
師:在你的印象中,什么人會使用矛?
生:古代的將軍、武士。 在古代,還有這樣一種武器(出示“盾”的古文字)一起說——盾。
師:同樣是一種武器,他們有什么差別?
生:盾是防御的,矛是攻擊的。
師:我們把這兩種武器放在一起的時候,就變成一個詞語,齊讀——矛盾。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生:前后相對。
師:兩樣不相干的武器放在一起時就變成了一件事情,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呀,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一篇關于矛盾課文,題目就叫——自相矛盾。
二、學習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詞語)課文雖然短,但有幾個關鍵詞語考考你會不會讀? 指讀第一行“盾 堅固 戳不穿”,師評價:注意了詞語間的停頓。 指讀第二行“矛 銳利 能戳穿”, 指讀最后一個詞“張口結舌”。
3、指導書寫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詞中有兩個字提醒大家注意的, 第一個“矛”,師范寫:橫構下面有一點,最后還有一撇。 “盾:”先寫橫撇,再寫豎撇,一橫長,一豎短,下面加個目。 請大家把作業紙拿出來,把課題中的“矛盾”補充完整。 (師提醒寫字姿勢)
4、齊讀大屏幕上三行詞。
師:當我們把這些詞連起來讀的時候,你是不是聯想到了課文?能不能借助這些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生:課文講了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說他的盾很堅固,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說他的矛很銳利什么盾都能戳穿,旁邊有個人問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么樣,他張口結舌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師:你一定讀懂這個故事了。
生: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夸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沒有矛能戳得穿,他又說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銳利的,沒有盾能防住它,有個旁觀者問他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么樣,問得楚國人張口結舌。
師:他不但記住了課文,還會加進自己的理解來講。
5、師:同學們,要想知道當時發生了什么故事,還得回到故事的現場。來看課文。
師引讀課文:古時候,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拿起自己的盾說——(指讀) 又舉起自己的矛夸口說——(指讀) 楚國人一共說了兩句話,先根據自己的讀法辨一辨。(生自讀)
師:請問楚國人賣的是什么?
生:矛和盾。
師:如果讓你來賣,你怎么介紹自己的矛和盾?
生:我的盾非常堅固,我的矛非常銳利。
師:他用自己的話說的,我要求能不能讀出來?如果讓你來賣,你怎么讀? 指讀。“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什么矛都戳不穿它;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師:他是這么介紹的,你呢?再指讀。
師:同樣的.文字每個人介紹的語氣是不一樣的。再指讀。
師:楚國人在介紹自己的矛和盾的時候,書上用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語,你注意到了嗎?
生:夸口。
師:什么叫夸口?
生:很夸張地說。
師:你試著學著楚國人夸張地說一說。指讀。
生:我覺得他是夸大地說。
師:你也來夸大地說。指讀。
師:你覺得楚國人——
生:本來他的矛和盾不像他說得那么堅固。
師:自賣自夸。再默讀這兩句話,你從哪兒發現他夸張,說大話吹牛?
生:他說我的盾堅固得很,說明他的盾十分堅固。
師:突出“得很”,再讀。
生:還有“隨你”也是夸大
師:換個詞
生:不管你。
生練讀。
師:他理解了,但讀不出,誰來幫幫他。再指讀。 指讀以上兩句話。
師:同學們再來看這兩句話,楚國人介紹時很有特點“我的盾堅固得很”,他為什么不說“我的盾很堅固”?
生:程度更加深一點。
師:強調他的盾——
生:非常堅固。
師:改一下,他的盾是——
生:十分堅固。
生:我的盾是最堅固的。
師:所以他才說我的盾堅固——得很。一起讀好這兩句話。
師:就在這時,有個圍觀的人問: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再請一生讀剛剛兩句話。另請一生讀旁觀者的話。
師:有兩個詞紅色的(你的,你的),能讀好嗎?
生再讀。 師再請學生分角色讀。
師:楚國人話都說不出,連嘴巴都打結了吧,這就叫——張口結舌。剛剛夸得那么好,怎么一下子張口結舌了?
生:他說盾能擋所有的矛,他賣的矛也是其中一個。
生:楚國人說他的矛十分銳利,他的盾十分堅固,如果他的矛戳穿他的盾,說明他的盾不是最堅固,如果他的盾擋住他的矛,說明他的矛不是最銳利的。
師:他已經給我們兩種結果,如果用矛戳盾,戳穿盾說明——
生:盾不是最堅固。
師:如果他的矛沒有戳穿他的盾——
生:他的盾不是最堅固。
師:他已經被我們混亂了。
生:他的矛不是最銳利的。
師:同學們,除了戳穿戳不穿還有什么情況?
生:矛戳了一半戳不下去了
生:矛戳了盾,盾碎了,矛的頭掉了。
生:盾沒破,矛也沒碎。
師:說明這兩樣東西都不容樂觀。我們做了這么多假設,他說的話總是——
生:他說的話總是不實現的。
生:總是會露餡的。
生:總是很矛盾的。
師:他用了“矛盾”,不管怎么樣,他說的話總是前后抵觸,這就叫——自相矛盾。
我們已經理清了當時的現場,作者寫自相矛盾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不要夸大,要把它最真實的一面體現出來。
師:就是要實事求是。
生:一個人的行為和舉止不能表現不一致。
師:前后言行一致。把兩點結合起來,我們就讀懂自相矛盾這個故事。
(句子的意思并不難懂,教學的重點主要放在句義的強化上面,使學生對這兩個句子有深刻的印象——楚國人到底說了兩句什么話,他說的話主要意思是什么?為達到這個目的,先讓學生“讀”句子,通過指讀、齊讀等朗讀方式讓學生讀熟句子,讀出“夸大”的話氣,讀懂句子的意思。在朗讀指導中,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感悟,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朗讀。不管他突出強調哪一個詞語來體現夸口,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句子內容的理解,在評價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三、補充學習
《自相矛盾》古文 在《韓非子》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出示小古文《自相矛盾》)
師:先跟我讀兩遍,第一遍注意紅色的生字。第二遍注意句子中的停頓,已畫好節奏號。 師領讀,生跟讀。第三遍齊讀。
師:讀了三遍,其中有幾個關鍵字理解嗎?“楚人有鬻”中“鬻”什么意思?
生:賣。
師:“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陷”什么意思?
生:戳穿它。
師:小古文不僅讓我們讀懂,還可以表演。讓你學古人,你會怎么說?先試一試。 指讀。“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師:“之”讀正確。學生自由練讀。 再指讀。指名問問他。(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再請學生兩人一組分角色讀。
師:能一個人把這個故事誦讀下來嗎?指名讀。
師評價:第一次讀小古文能讀得這么好,真了不起,掌聲獻給她。 再指讀。
師評價:這是輕輕吟誦。 再指讀。 (學生對古文很有興趣,讓學生讀讀,講講,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古文,同時也產生了學習古文的興趣,由于前面的學習活動比較充分和深入,學生也消除了學習古文的畏難情緒,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拓展活動。)
四、延伸再學
師:同學們,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楚人都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但他心里肯定有想法的,請大家拿出作業紙,如果你的作業紙上寫著“楚國人看見眼前笑成一團的圍觀者,心想 ”,就寫楚國人心里的想法;如果你的作業紙上寫“圍觀的人看見眼前這可笑的一幕,心想 ”,就寫圍觀的人心里的想法。 學生練筆。
師:先聽聽楚國人的說法。
生:我這次說了大話,本以為大家會搶著買,誰知他們一下子看出來,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被大家取笑一番,真丟人啊!我以后再也不說大話了。
師:她想的不太全面。
生:我真不應該夸大自己的矛的盾,現在怎么解釋呀!如果用我的矛戳我的盾,一定會露餡的,怎么辦呀?
師:給這兩個楚國人提提醒,不僅僅是夸大而已,聽聽圍觀的人怎么說。
生:這個人說話真是前后抵觸,我可不能像他一樣夸大某個事物、某個人,否則難免自相矛盾,實事求是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要做個誠實的人。
生:賣矛的盾的人說他的矛能戳穿所有的盾,又說他的盾能防住所有的矛,前后抵觸,哈哈哈,說話那么矛盾。
師:看他們把自己的答案修正一遍,聽聽他們的見解。
生:這個人還說自己的矛是最銳利的,自己的盾是最堅固的,我看他是吹牛吹大發了。
師:是僅僅吹牛呢吹大發了嗎?看看黑板,他說的話前后—— 生:欺騙顧客。
師:有欺人之嫌。
生:他說的話前后抵觸。
師:再修改一下自己的話,特別是楚國人,你不僅僅在夸大,還在前后抵觸呢。 (學習這個故事,必須讓學生明白點什么,這是本堂課教學至關重要的一步。
這里借用“寫想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和寫作欲望。“寫想法”與“懂得了什么道理”其實是一回事,但是形式不同,效果也不同。幫楚國人寫想法形式新穎,學生樂于去做,寫得還算精彩,但是剛開始,學生的認識停留在表層,只認識到說大話不好,教師繼續引導,把學生引導到思想的深處,接近“自相矛盾” 的本源之處:楚國人的根本性錯誤是前后兩句話自相矛盾,前一句是對后一句的否定,后一句是對前一句的否定,兩句話有你無我,有我無你,不可能同時成立。至此,才算真正理解了“自相矛盾”的意思。)
五、布置作業
師:成語故事不但給我們帶來快樂,還告訴我們一定的道理。
課后作業:
1、回家后把《自相矛盾》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讀讀《韓非子》中其他成語故事,如《濫竽充數》《守株待兔》《鄭人買履》等。
3、自己生活中有沒有做過自相矛盾的事情?如果有,試著寫下來。
六年級上冊《自相矛盾》教學實錄 3
課前交流:同學們,你們一定積累了不少成語!不如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看看我們能說出多少以“自”開頭的成語。每人說一個,注意不能重復奧!
一、看圖猜畫謎導入,激發興趣。
1、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那好,請你根據畫面的意思來猜幾個成語。看誰的反應最快。(課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內容的圖片)。
2、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地運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豐、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里面就出現了三個經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其實這里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板書:寓言)
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嗎?“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聽出來了,這是個故事,但里面藏著一個道理。)板書:故事、道理
那你們想想,要學好一則寓言,就要先學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
師:真好!你連學習方法都告訴我們了。(板書:學、明)
那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第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師:第一步我們就來讀準讀通這個故事。
1、請你自己讀讀這個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文中有兩句話很容易讀錯,你可要仔細哦。
師: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聽聽他讀對了嗎?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難,就幫他練一練。
師:誰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讀一讀?大家仔細聽,聽聽他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了嗎?
讀得真好!
2、第二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的生字詞,你認識并理解了嗎?
(1)(課件依次演示生字詞)生讀字詞:戳
知道戳的意思嗎?字典上怎么說啊?(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好,我們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那戳有哪兩種結果呢?(師用鉛筆戳穿紙頭)要不就是戳穿,(師用鉛筆戳整本書)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寫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2)生讀字詞:矛 盾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嗎?
大家看:(鏈接)誰來讀讀介紹。
(3)讓我們繼續讀。生讀字詞:銳利 、堅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詞連起來說說嗎?
生1:銳利的矛,堅固的盾。(可以。)生2:矛很銳利,盾很堅固。(也行。)
生3:矛銳利得很,盾堅固得很。(書里就是這樣用的。)
(4)接著讀。讀詞:拿、賣。 師:你能用上這些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
(5)讀讀這兩個詞:夸口、張口結舌。
師:“張口結舌”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能給它換個詞代替嗎?
(顯示:啞口無言 目瞪口呆)讀一讀。
哦,是他沒話可說了。看來,同學們都已經懂得了“張口結舌”的含義了。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那他為什么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注意:當他在讀的時候啊,我們特別要注意聽一聽,他在讀這兩句話時,是用什么語氣讀的?(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 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板書:夸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的是什么? “隨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么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為什么這么讀?生:因為我要強調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剛才他讀的時候啊,不光讀出夸口的語氣,還有一些表情和動作呢?你們也來做一次賣東西的人,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讀。生加動作練習讀書。
(3)(手指一個學生)我看你特投入,來,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
3、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一會兒說說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楚國人是個怎樣的人啊?(播放FLASH動畫)
(自夸、耍小聰明、不動腦筋、愚蠢可笑、愛說大話)
4、這個人為什么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壞印象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劃下來。
指名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說說你為什么覺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極了,那我們來仔細看看他說的這兩句話,(男女生分讀)有問題嗎?
(2)那你能質問他,當場拆穿他嗎?
還可以怎么問他? 你好厲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話中的要害。 問的真漂亮!
對啊!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3)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你能用“如果……,就說明……。”的語句來說說嗎?有沒有第3種情況發生啊?
(如果戳得穿說明了什么?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斷了呢?)
(4)同學們,看來這楚國人說的兩句話,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樣的啊? (相互抵觸、不一致。)像他這樣自己說話前后抵觸、撞車,這叫什么啊?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畢現、狼狽不堪了。板書:張口結舌
可是光這樣批評他可不行啊,我們還得告訴他錯在哪里?得幫他總結一下教訓。不然,他下次還會犯的。
(是啊!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6)說話如此,其實做事也是這個道理。那這則寓言提醒我們以后做事、說話時應該注意點什么啊?請你在旁邊寫寫你從中明白的道理。誰來說說!
(7)對啊!我們以后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有)
這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則寓言,如今它已經成為人們熟知的一個成語——自相矛盾(讀)。
讓我們來看看它的原文是怎樣寫的: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
哎,都是古文,你有什么辦法讀懂它嗎?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辦法,可以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這樣很快你就能自己讀懂它了。
3、誰能告訴大家,這段古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靈活些,不必強求說法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六、聯系實際,拓展思考。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
【六年級上冊《自相矛盾》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自相矛盾教學設計01-16
《春聯》教學實錄04-12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10-09
自相矛盾教學設計優秀10-13
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02-21
古詩《蜂》教學實錄04-15
《自相矛盾》教學反思(精選14篇)06-07
二年級上冊《我是什么》教學實錄04-19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實錄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