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1
教學目標:
1、理解孔乙己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會意義。
2、學習小說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4、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的魯迅的哪些小說?
在魯迅先生寫的33篇小說中,巴金先生曾稱贊說:“《孔乙己》寫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說,孔乙己是一個最完美的藝術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魯迅先生又是怎樣塑造這個形象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小說。
二、解題
本文寫于1918年冬天,發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雜志,后來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雖然在1906年就廢止了封建科舉制度,但封建復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魯迅先生針對現狀,寫了二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啟發人們將其與當時現狀進行對照,懂得批判與取舍。
三、放課文朗讀錄音
要求:
1、找出生字詞。
2、試從課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內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結局。
四、品味小說中幾句意味深長的話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的人。”
明確:“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愿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反映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的一句話: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明確: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一句話:
“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明確:“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燈片顯示以下語句,學生分析討論。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的人。
△孔乙己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
2、指名學生歸納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確:科舉失敗又以讀書人自居,生活貧困愛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卻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個既可悲又可笑的沒落的讀書人。
六、布置作業
思考:
1、小說的前三節并沒有寫到孔乙己,它們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會意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理解小說主題。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導入新課。
二、提示與思考
1、小說的前三個小節有什么作用?
2、酒客、掌柜、伙計等人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讀書經歷說明了什么?
4、丁舉人是通過科舉爬到上層的讀書人,他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
三、交流、討論后明確
1、小說前三個小節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
由時間推算,我們可知當時封建科舉制度還未廢除。
由以兩種不同方式喝酒的顧客可以看出當時貧富對立和階級對立的狀況。
由“我”職務的變動可以看出當時人際間的世態炎涼。
2、孔乙己不能與長衫酒客為伍,短衣幫酒客雖然也處在社會底層,但他們仍肆意譏笑孔乙己。唯利是圖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為樂,就連一個12歲的小伙計都鄙視孔乙己。這些,都充分說明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對科舉不幸失敗者的冷酷。
3、孔乙己讀了一輩子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既不能進學,又沒有學會營生,反而養成了好喝懶做的惡習,說明了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
4、丁舉人對同是讀書人的孔乙己毫無憐憫和同情,在孔乙己寫了“服辯”之后仍將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僅揭露了丁舉人的兇殘冷酷,也尖銳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和罪惡:培養殘酷的統治者。
四、學生討論歸納造成孔乙己悲慘遭遇的原因
學生討論后明確:
1、社會原因。
(1)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蝕下,民眾的麻木不仁。
(3)以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摧殘。
2、自身原因。
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小說主題
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本文的認識進行思考分析。
六、布置作業
思考課后練習題三、四。
第三課時
課時教學重點:
理清小說結構線索,品味小說的語言特色。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理清小說結構
1、指名回顧小說情節的四個組成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按照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劃分課文結構。
開端(1~3段):介紹咸亨酒店,交代環境。
發展(4~9段):孔乙己的經歷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慘遭遇。
結局(12~13):孔乙己的悲慘結局。
二、理清小說的線索
明確:小說以“我”(小伙計)的所見所聞作為線索,選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幾個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構成小說情節。
討論分析:使故事顯得真實親切,使情節集中,增加故事的悲涼,表現作者對孔乙己的同情。
三、體會“以笑寫悲”的巧妙構思
提示與思考:小說中多次寫到旁人的說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酒店中的人們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們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一樣同樣受著統治階級的奴役,所以他們對孔乙己這樣一個科舉的不幸失敗者不但沒有同情和幫助,相反只有無情的嘲弄,以求得他們勞累而苦悶的勞動生涯中片刻的快樂。這種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劇更添悲涼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這樣,就更加深了小說反封建的意義。
四、品味小說的語言特色
引導學生揣摩以下加點詞的意味:
1、便排出九文大錢。
2、他從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
3、坐著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
4、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五、布置作業
小說的結尾并沒有明確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認為孔乙己死了沒有?請展開想像,寫一篇短文來明確交代,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孔乙己
魯迅
丁舉人、何家
吊打
取笑沒有進學取笑
酒客孔乙己窮得快要討飯掌柜的
被打折了腿
哄笑
“我”、孩子們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2
教學目標:
1、通過情節感知人物的特征,通過批注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2、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明確人物所處環境的特征。
3、根據情節和人物形象分析,推斷作者的情感傾向。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通過情節感知人物的特征,通過批注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2)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明確人物所處環境的特征。
難點:根據情節和人物形象分析,推斷作者的情感傾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經典的一篇文章,也是魯迅先生最喜歡的一篇短篇小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小說。
回顧,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二、讀課文并感知
1、明確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孔乙己。
2、感知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物簡介(用一兩個詞說說孔乙己的特征,并在文中找出依據)
可引導學生在文中找現成的詞語或者在情節中感知
(表象上:老,臟表現上:死要面子,迂腐,好喝懶做,講信用,友好,善良等。學生可能答——被人取笑等,告知其讀懂老師的'題目要求)
二、梳理關系,批注理解
1、除了孔乙已,小說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他們與孔乙已什么關系?(他們對待孔乙己的態度行為)
圖表:中心,孔乙已,四周,“我”(取笑,厭惡),掌柜(取笑,催欠錢),短衣幫(取笑,看不起),穿長衫的(取笑,看不起),鄰舍孩子(取笑)丁舉人(打折)
說明:“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計,是故事發生發展的見證人和參與者,設置的優點是增加小說的真實感,表達的親和力。
2、孔乙己可笑嗎?
(可笑,可憐,可恨等)
找出相關的句子作分析式批注,交流(推測人物行為表現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三、咬文嚼字,主題探究
1、孔乙己身上有優點有缺點,但為什么周圍的人對待他的態度驚人的一致?這些人組成的是怎樣的社會縮影?
研讀1-3節內容,
(1)短衣幫和穿長衫的同到咸亨酒店喝酒,喝酒的目的是否有些不同?(熱熱的喝了休息;慢慢地坐喝)
(2)短衣幫和穿長衫的喝酒的狀態一樣嗎?(姿態:站著;坐著,(倘肯,大抵,踱,要就要菜)
(3)我和掌柜,我們和客人之間什么樣的關系?(生厭,不信任)
小結:人:冷漠,自私社會:貧富,等級
2、小說結尾寫道“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為孔乙己死了嗎?(作者塑造這個人物,是否已經決定了他的命運?)為什么,從文中找依據,交流。
四、板書及作業小結
1、板書“笑聲中的悲劇人物”
2、作業:
(1)想象孔乙已死亡時的一幕,寫作,200字左右。
(必須要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運用)
(2)書寫包含人物(對立,強弱)關系的一個場景,體現你的情感傾向,300字左右。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3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詞,默讀課文,梳理主要故事情節。
2、勾畫描寫句,分析人物,品讀句子表現效果。
3、提煉主題,探究死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品讀句子
教學難點:
提煉主題,探究死因,體會情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激趣
從《范進中舉》進入學習,范進是活悲劇,但他起碼還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根本變化,在舊社會等級森嚴的考試制度下,比他更可悲的人(半個秀才都撈不到)的大有人在。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魯迅先生和他筆下的《孔乙己》。
二、學前檢測
1、小說的三要素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 。
2、小說的故事情節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
3、小說的環境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__ 。
默讀、通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1、給課后生字詞注音(點生上臺)
2、劃出課文中帶笑的句子(讀出來)
3、誰為我們帶來了歡聲笑語?如果請組一個帶笑字的詞來形容這些笑聲,你會組哪些詞?
4、找出反映下列內容的語句并揣摩其含義
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的地位:
孔乙己的結局:
你發現什么規律?
(孔乙己身上體現了很多自相矛盾的特質,他是一個很有用意思的人)
(1)穿長衫卻在柜臺站著喝酒。
(2)給孩子分豆,卻又說不多也。
(3)明明每次去都被人嘲笑,卻每次都要“據理力爭”不許取笑。
(4)明明身無分文,喝酒卻從不賒賬。
(5)結局:大約的確。
5、在笑聲里,魯迅寫了關于孔乙己的哪些事兒,請你幫我歸納一下。
(1)偷書為竊書;
(2)奚落考試不中;
(3)教我認茴字;
(4)給孩子分豆;
(5)斷腿買酒。
四、讀懂課文,分析人物
1、齊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用信息?
2、魯迅為什么不一開始就讓孔乙己出場,連一個被掌柜責罰的小伙計都敢笑他,說明了什么?
3、合作探究:孔乙己除了地位低下以外,還具備了哪些性格特點?請你找出你認為最生動傳神描寫句子加以品讀。(點撥:既可憐,又可悲,還可恨)
五、讀深課文,提煉主題
最終孔乙己消失于眾人的笑聲中,你覺得是什么害了他?請你幫忙分析悲劇的原因:
(1-5小組分析個人原因,6-10組分析社會原因)
格式:孔乙己的沉淪源于______因為______ (社會:看客心態,麻木不仁,唯利是圖;個人:不學無術,不知變通,死要面子)從深層次講,你覺得是什么促使孔乙己這個人身上產生了這么多自相矛盾的特性?(社會邊緣人階層,高不成低不就,融不進”圈子”)
六、讀透課文,領悟感情
1、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作者借小伙計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結局?你如何理解這句話?(大約指的是,的確指的是)
2、學完課文,結合文章內容,你覺得深究孔乙己到底死沒死,對魯迅來說重要嗎?因為不管他肉體是否還存不存在,他的什么已經死亡了?
3、對于孔乙己精神的死亡,你覺得起決定性因素的原因是什么?談談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七、小結全文魯迅先生用犀利的目光,精準的文字,深刻揭露了舊中國下中國人“獨特”的社會國民性,和被封建教育制度下所殘害的類似孔乙己這樣一大批屢試不第的社會邊緣人階層。
八、補充作業,情感延伸以《孔乙己走出酒店之后》為題,展開合理想象,續寫本文。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4
【教學目標】
1、多種描寫方法綜合運用來塑造人物的藝術。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體會作品精巧含蓄的構思。(主要是文中安排幾處笑的巧妙之處)
4、由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教學重點】
1、多種描寫方法綜合運用來塑造人物的藝術。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學難點】
1、體會作品精巧含蓄的構思。
2、由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教學設想】
1、由學生自導自演的課本劇切入所討論的問題;課堂多放給學生,以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深入的方式來完成課堂內容。
2、課時:
1課時。
【教學材料】
學生自導自演的課本劇《孔乙己》片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學生討論“竊”、“偷”二字的意義的區別導入。(大家認為“竊”和“偷”這兩個字有什么不一樣呢?……但有一個人卻認為“竊”不是“偷”,他就是孔乙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性格異常的人物。)
二、看自己班同學表演的“孔乙己”(附學生課前的表演錄相)
1、看完后對同學的表演進行評價。
2、指出你認為同學表演中不足之處。
三、分析人物
1、分析主要人物孔乙己:
⑴孔乙己的扮演者談感受。
⑵其他同學批評指正(教師深入引導并整理)。
(此步的'目的是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及分析人物)
2、短衣幫:
⑴短衣幫的扮演者談感受。
⑵其他同學批評指正(在此過程中教師深入引導,抓住笑來分析)。
(此步目的是學習體會文章的巧妙構思)
3、掌柜的:(據時間來定,如時間不足,可先不討論。)
⑴掌柜的扮演者談感受。
⑵其他同學批評指正(教師深入引導并整理)。
四、討論主題
分兩步:
1、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
2、本文揭露的主題。(師生共同討論。)
五、進行總結
1、總結本節課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提出。)
2、總結孔乙己性格特征及文章主題。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5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了解小說的時代背景。
2、欣賞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3、體味重點的字詞對表現文章中心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會廣大下層知識分子的不幸遭遇,關注社會發展,體味人生意味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2、難點:理解文章的語言特色及細節描寫的作用。
3、關鍵、理解文章的語言特色,學會分析人物。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片,這是在紹興咸亨酒店門前矗立的一尊銅像,他就是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說是誰?孔乙己(板書孔乙己)。是的這是中國現代文學開山之祖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對魯迅先生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請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所熟悉的魯迅(只要是魯迅先生的有關知識點均可)。同學們講得非常好。魯迅先生確實是一代文學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閱讀排行榜上,魯迅先生的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分別雄據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從而揭開了中國新文學的序幕,他的這兩本短短的小說集,內容深切,格式特別,茅盾先生在《讀吶喊》一文中說:猶如久處黑暗的人們驟然見到了絢麗的陽光。感受是那樣的至深至切。如果說,茅盾先生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開拓者的話,那么魯迅先生則是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的開拓者,今天讓我們走進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被舊制度所吞噬。
解題
本文寫于1918年冬天,發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雜志,后來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雖然1906年就廢除了封建科舉制度,但封建復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舊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魯迅先生針對現狀,寫了二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啟發人們將其與當時現狀進行對照,懂得批判與取舍。
二、教師范讀,讓學生思考:這篇小說主要寫了有關孔乙己的哪些事情?
三、文本研讀
1、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
板書:情節、人物、環境
2、誰來說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
明確: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但他屢考不中,直至最后連個秀才也沒有撈到,后來他為了度日替人抄書,但由于他懶散成性,經常把人家的書紙筆硯丟掉,導致連叫他抄書的人一個也沒有了。于是他經常偷人家的書,也經常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的,他經常來咸亨酒店,他教酒店的小伙計識字,分孩子們茴香豆,他經常受到眾人的取消,直到有一天,他因偷了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直到死去。
3、我們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畫完整必須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寫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寫手段有哪些?
板書:外貌、語言、神態、動作
4、那么我們依次照這幾種描寫手段梳理一下全文,我們首先來看外貌描寫,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描寫孔乙己外貌的有關語句。
明確:
(1)、他身材很高大(說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說明他窮愁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所致),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竊被人打傷的標志),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頹唐萎靡)。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愁的經濟狀況和懶得出奇的性格特征)。
(2)、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說明他衣食無著,窮途末路),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他滿手是泥(說明他已經被打折了腿,喪失了勞動能力,斷腿前后外貌的對比,更顯出其遭遇的悲慘。)
文章中依次畫出孔乙己講的話,這里要提一下,直接用引號說出的叫直接語言,還有一種是敘述人講出孔乙己講的話叫間接語言,凡所有的語言一并畫出并作體味。
明確:依次語言排列是:
(1)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說明他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的性格。板書:迂腐可笑)
(2)“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有錢時很闊綽,好喝,舍得花錢)
(3)“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板書:死要面子
(4)“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板書: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5)接著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迂腐)
(6)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迂腐)
(7)“你讀過書么?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帳要用。對呀對呀,回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么?”(說明他一方面很自命不凡,又迂腐不堪,同時字里行間也顯示出他善良、熱心的性格)
(8)“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說明他迂腐又不失善良)
(9)“溫一碗酒,溫一碗酒”(說明他儼然失去了先前的闊氣,同時也表明他當時的身體狀況很差)
(10)“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說明死要面子,好喝)
(11)“不要取笑,跌斷、跌,跌”(說明他至死還是死要面子,始終沒有醒悟)
神態描寫也有好幾處,請找一下。
(1)、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譏笑)
(2)、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說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3)、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至死不悟)
(4)、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點頭說。(說明迂腐不堪)
(5)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說明其迂腐不堪)
動作描寫有幾處,畫出并細細體味。
(1)、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明他拮據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并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出了他的心理。)
(2)、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直起身又看了一看豆,自己搖頭說。(表明他雖然迂腐可笑,但本性還是善良的)
(3)、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說明孔乙己已經窮困潦倒到了極點,摸字表明他悲慘的境地。)
4、(1)、這篇小說的環境描寫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前三個自然段,思考一下:小說為什么并沒有直接先寫孔乙己,而是先介紹酒店的格局和顧客的情況,這樣有何用意呢?
明確:封建科舉制度并未廢除,貧富懸殊階級對立,并為孔乙己的悲劇命運創設了一個吃人的社會環境。板書:封建科舉制度并未廢除,貧富階級對立明顯
(2)、文章還有一處環境描寫是: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
明確:渲染冷酷的環境,預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
四、問題探究:文章結尾: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為孔乙己究竟死了沒有?既然是大約,哪為何還要用的確,作者為何要這樣寫?
明確:大約說明作者沒有親眼所見或親耳所聽到孔乙己的死訊,他最終的命運幾乎無人問津,在這樣一個冷漠的社會里,沒有人能關心他,照他這樣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境遇,加上從此失蹤的跡象來看,孔乙己的確死亡無疑,作者這樣寫更加凸現出社會的冷漠和底層人的麻木,漠不關心了。這樣的簡練而不失精確的語言藝術深得我們學習。
我們現在討論一下造成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板書:客觀上社會原因是
(1)、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蝕下,民眾麻木不仁
(3)、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摧殘
主觀上自身的原因是
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課文總結
孔乙己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生活拮據又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終被社會所吞噬。
在封建社會中,民眾的思想被毒害而變得麻木不仁,讀書人則通過科舉爬到上層,卻變得殘忍冷酷。
魯迅先生在這篇小說中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發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深深哀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將永遠矗立在世界文學的藝術之林中。
六、布置作業
請你自選一個角度(可以使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塑造或小說的語言等方面)寫一篇評論文章,主標題自擬,副標題——讀魯迅小說《孔乙己》,要求有具體分析,字數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情節外貌窮愁潦倒
語言迂腐可笑死要面子
人物(孔乙己)
神態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動作不失善良
環境封建科舉制度并未廢除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具體內容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材分析
這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小說,也是一篇在中學教材里歷久不衰、在魯迅作品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經典小說,它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揭露了為封建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小說運用正側面描寫、白描手法,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鮮明表現了孔乙己的性格特點,成功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基于對教材的認識,我認為本文的教學目標有三:
(一)、整體感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取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對作品中的人物,能分析其形象,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劇的原因并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三)、學習小說用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培養提高學生對小說的欣賞能力。
針對以上目標,我把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定為教學重點;由于學生對小說背景和小說反映的社會現實的了解缺乏,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了。
三、教法和學法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日漸獲得教師們的認同并開始發揮它的導向、準繩作用。學生只有在經歷了“苦苦求索”的自我探尋過程之后,收獲才能最大化,因此教師要嚴格遵循“生為主師為輔”的原則,切實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杜絕“越俎代庖”現象的發生。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采用圈點法、朗讀法、表演法來實施教學活動,盡量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并在此基礎上質疑,從而得出答案。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采用這段文字——“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無不知道孔乙己這個文學形象,無不為這個苦人兒所撼動。魯迅生前也說過他最喜歡的就是這部小說,魯迅為何最喜歡它呢?他又是以怎樣的鬼斧神工之筆來塑造這個苦命人的命運的呢?……”之所以采用它,是因為我覺得它不光凸顯了這篇小說的藝術成就和重要地位,也暗示了我們的學習目標和重點。
(二)、介紹相關背景資料
寫作背景、科舉制度等。
(三)、初讀課文,理清情節
1、瀏覽全文,掃清障礙;
2、圈畫有關孔乙己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的語句并加以朗讀;
3、概括文中描寫的孔乙己的生活片段:
a、眾人嘲笑孔乙己偷東西;
b、眾人嘲笑孔乙己沒考上秀才;
c、孔乙己教我識字;
d、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
e、孔乙己坐著蒲包用手走來喝酒的慘狀。
此階段大多采用四人合作小組學習模式,教師巡視點撥,并提醒學生為下堂課的'表演作準備。
(四)、品味語言,把握形象
1、抓關鍵語句來討論孔乙己的性格特點
a、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b、竊書不能算偷
c、排出九文大錢
2、表演小說中的四個小片段
a、孔乙己在酒店與人爭辯
b、孔乙己教我識字
c、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孩子們
d、孔乙己被打折腿之后
學生作評委,教師適時點評并以學生表演得失引出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最終作出歸納概括。此活動的目的在于“以演促研”——即表演促使學生用心研讀課文,而用心研讀的結果是給表演準確定了位,并能讓表演盡可能地“形神兼備”,兩者相輔相成,無形中加深了學生對小說內容的掌握及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理解。
(五)、討論探究,領會主旨
由學習小組出題大家解答(每組至少一題,出得好的、答得好的都予以加分),此間教師也可提供一些參考問題:
1、孔乙己的命運能否改變?
2、孔乙己的悲劇命運根源在哪里?
3、孔乙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
4、孔乙己式的人物當今是否存在?
5、生活中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弱者,如何對待別人的不幸?
此出題答題活動旨在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并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學習提問的角度、方式、著眼點等,借此提高提問的水平。
(六)、布置課后作業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吶喊》相關篇目并就其中任意一篇寫出內容梗概。
以上是我對上好《孔乙己》的基本設想,不足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7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該單元主要是把握情節的前提下,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了解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孔乙己》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窮困潦倒,最后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故事,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九年級的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對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多交流、多質疑,讓學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從而正確理解文本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要注意作品創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學生本有興趣牽引,創設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與背景,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學習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和神態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環境描寫,把握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進一步對教學重難點進行了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學習運用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方法;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作者對孔乙己的復雜感情及對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實現教學難點,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教學方式來引生入境,增強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下面,我來談一談我的教學過程是我此次說課的核心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它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可以牢牢的抓住學生,吸引住學生。因此,在本課伊始,我采用的是名言導入的'方式并配以這樣的導入語: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著名作家魯迅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舊警醒著世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體會魯迅先生筆下的封建社會。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并順勢書寫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對文章的一個初步的感受,一個大致的解讀,因此,在此環節,我會首先請學生結合之前知識的學習積累談一談對魯迅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結合文本及課下注釋感知作者創作這篇小說的背景。以此達到感知文本內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深入的與文本對話,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會設置幾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問題:
1、閱讀課文1—3段,回答回答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問題較為簡單,學生根據原文不難找出答案,地點是魯鎮咸亨酒店,時間是20多年前。接著我會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幾類人,分別有什么特點?掌柜更喜歡哪一類人?并在此設置小組討論,在此過程中我會下臺參與討論,適時點撥,加以指導。這一步是為了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根據小組代表發言我進行總結:長衫客:衣著長衫,坐著吃酒,趾高氣昂;短衣幫:衣著短衫,站著吃酒。掌柜更喜歡長衫客,從掌柜對他們極力逢迎的態度中看出。
3、最后提出第3個問題:作者描寫咸亨酒店的環境有何作用?結合學生答案進行總結:對咸亨酒店的環境描寫屬于典型環境的描寫,有助于刻畫孔乙己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露小說反封建的這一主題。
然后我會緊接著讓學生閱讀文章的4—9段并提問: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雜傷痕”“花白胡子”表明他備受生活折磨,也能夠看出他竭力保持讀書人架勢,體現出他自視清高的性格特點,充分說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本文的寫作手法是重點教學內容,所以我順勢提問:第四、六段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以及孔乙己教小伙計寫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能夠看出孔乙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窮酸、自命清高的性格。在這幾段落中的學習中我提出的最后一個問題是: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各個場面不同人的笑,下啟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內容上寄托著作者對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復雜感情。
最后是文章10—13段的學習,我抓住其中的關鍵詞進行提問,首先問到:“忽然”一詞的含義。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忽然”說明偶然想起,上承“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下啟“他打折了腿”。在第三個問題時問到:“大約”“的確”該如何理解?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沒有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從孔乙己的處境和遭遇來看,推測出他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有人關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計說孔乙己死亡但并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其中第二個問題則設置為: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和最后一次出場不同,有何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通過對比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思想,還毒害了他的肉體;人們仍對他取笑,則說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請學生集體思考:孔乙己的最終命運如何?自由發言。
在小結環節,我會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結束課堂,并布置如下作業:對比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魯迅先生筆下人物的共同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8
一、 教學內容
《孔乙己》是初中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小說,本單元是初中階段最后一次體裁為小說的課文閱讀,主要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說,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殘害的讀書人的痛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小說充分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下層知識分子的形。教這一課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怎樣欣賞小說。
二、教學目標
教授本課主要是培養學生欣賞小說的興趣和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為今后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孔乙己是我國現代文學長廊里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進一步了解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及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標:從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角度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感覺作者對封建文化教育的憂憤之情。
這樣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的方法和途徑之一——通過篩選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評價人物的社會意義,理解小說的主題。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教學對象,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是教學重點,而由于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了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文學鑒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時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萬別。為此教學中,可設計幾個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對小說中人物性格、主題、閱讀感覺進行充分的討論。學生的回答,只要是經過認真思考的,表達出來又能自圓其說的,我們就肯定。課堂中形成了一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互動,使學生一反被動、靜止的狀態而富于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教學環節
基于上述教學目標和教法設想,在教學環節上設計如下:
1、提示課題,了解時代背景——為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提供基本條件。
小說所寫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動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并沒有完成,舊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沒有改變。一些封建復古主義者頑固地維護著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針對這種現狀,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在“五四”前夕,寫下了這篇白話小說。
對于這一背景材料,如果說條件允許的話可預先布置學生從網上或書籍中搜集,課內交流補充。后來由于怕時間緊,就沒有讓學生在課內交流,而是由我直接以此導入新課。
2、分析人物的悲慘命運,尤其是現代文閱讀教材的處理,要改變舊有觀念,改變每文必分析結構層次,每課必講授寫作方法的做法。教師應當想盡辦法調動學生求知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和認知,因而更富于有效性。比如,對本文的信息順序也可作適當調整,首先設計這樣的個問題:
小說最后一名寫道: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為什么?
設計這個問題,目的有兩個:一是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并能以課文為依據陳述觀點,培養篩選能力;二是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會原因打好基礎。
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學生從結局入手,對孔乙已的悲慘命運、性格特點作了思考分析。
3、 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孔乙己性格特點及其社會原因。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為突破“社會原因分析”這個教學難點做準備,同時,通過對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讓學生初步掌握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為此,可要求學生深入具體課文,快速閱讀找出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方面語句,圈點主要詞語、句段分析孔乙己好喝懶做、迂腐守舊、窮困潦倒、死要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心地善良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從文中篩選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歸類,加以論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 評價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
為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孔乙己》這篇小說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也為了使教學更有層次感,更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從分析小說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入手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可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對下列問題的討論中,理解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具體問題如下:
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同情?為什么?
②對孔乙己這一個物是否怨恨?為什么?
③者為什么要刻畫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5、 教學小結。
教學小結具備兩大功能,一是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二是整理課堂教學思路與方法。為了充分發揮教學小結的這兩個功能,可設計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對本課的教學小結:
①學了《孔乙己》這篇以后,你在閱讀小說方面有什么收獲?
②你對封建科舉制度有什么新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孔 乙 己
魯迅
孔乙己性格特點 悲劇的社會原因
死?——————→死。——————→死!
好喝懶做 窮困潦倒 科舉制度的毒害
迂腐守舊 死要面子 封建等級觀念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封建統治者的狠毒殘酷
心地善良
這個板書設計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語言簡潔,內涵豐富。中間一行,從問號的“死”到句號的“死”再到感嘆號的“死”,既體現了本堂課的教學思路和線索,又揭示了對孔乙已這個人物的認識過程的不斷深入。從“孔乙己的性格特點”到“悲劇的社會原因”,則認識過程不斷深入的具體體現。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想體現了兩個特點:一是追求學習目標的逐步實現,通過幾個環節的設計,反復強化,圍繞孔乙已這個主要人物進行充分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學得實,學得活。二是課堂提問由幾組問題組成,問題有一定的層次性。我認為,問題的設設計是推進教學層次,開展自主學習,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設計這些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針對教學目標去“學”——從哪些角度去學,用什么方法學,學到怎樣的程度。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9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內容:《孔乙己》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二單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在把握情節的前提下,著重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刻畫人物的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孔乙己》這篇小說不算長,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從民眾這一方面看,小說表現了魯迅鞭撻國民劣根性的一貫主題。小說運用側面描寫、正面描寫,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怎樣去欣賞小說,并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
2、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
小說的欣賞,主要是使學生了解欣賞小說的意義,提高欣賞小說的興趣,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為今后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魯迅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使之成為我國現代文學畫廊里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同時使讀者從一個側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⑴探究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意義。(培養學生評價和欣賞小說能力。)
⑵深刻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培養學生深刻理解文意和歸納思維能力。)
⑶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了解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一方面為自己提供了教學中人物分析及評價的方向,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方法和途徑。因此,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意義是教學中的重點,而由于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較多的了解與較深的認識,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定為教學難點。
【說教法】
1、教學方法:小說的鑒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教學中始終將小說視為一個整體,設計主要問題勾聯有關內容,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充分的交流,在課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體交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住解讀人物是讀懂小說的主要途徑這一關鍵,進行如下教學安排及學法指導:
⑴朗讀法:反復朗讀,仔細揣摩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體把握內容。
⑵矛盾分析法: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必須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題思想。
⑶質疑探究法:小說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思想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⑷比較閱讀法:將本文與《范進中舉》比較,了解封建末期知識分子的心態。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孔乙己畫像和“咸亨酒店”的圖片資料。
【說學法】
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只會奉獻,而應該交給學生怎樣發現真理。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關鍵語句。
2、朗讀法:指導學生朗讀,從文中感受人物留給我們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義。
【說教學設計】
配合上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作了如下安排: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孔乙己圖片、咸亨酒店圖片)由名家對《孔乙己》的評價導入(能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2、(多媒體展示文題、作者)
3、(多媒體展示《孔乙己》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個生片斷,說說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3、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讓學生
整體感知課文,是為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
三、問題探討,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
1、四人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可笑的性格、孤獨的人生、殘酷的命運。
⑴填寫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現。⑵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獨的,他為什么不與人交流?別人為什么笑他?⑶文中從哪些方面揭示孔乙己殘酷的命運?(通過合作探究,弄清孔乙己這個悲劇人物的性格特征。)2、探討孔乙己悲劇產生的原因。課堂辯論: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辯題:正方:孔乙己悲劇主要是自身原因,他是一個時代落伍者。
反方:孔乙己悲劇主要是社會原因,舊時代扼殺了孔乙己。
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通過辯論理解孔乙己悲劇產生的原因。(創設情境,通過辯論一方面深化了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另一方面為以下揭示文章的主題思想作了鋪墊。)
3、討論小說的主題:孔乙己這篇小說的主題,有的人說是批判封建科舉制度;有人說是揭示社會變革中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有人說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國民性。寫一篇短文,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在理解了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和孔乙己悲劇產生的原因之后,再讓學生去更深刻理解孔乙己這篇小說所揭示的主題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4、揣摩關鍵語句,理解人物刻畫方法。
學生通讀全文思考:小說是從哪些方面對孔乙己進行個性刻畫的?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安排這個部分的目的是,它不但落實了本單元中所要求的欣賞小說時,要了解小說刻畫人物的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而且對學生進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也是有幫助的。)
5、理解小說精巧的構思:學習小組合作研討:
⑴文中有幾處寫到眾人的哄笑?他們為什么而笑?作者用眾人的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⑵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僅僅是為了尋口酒喝,以此來麻醉失落的靈魂嗎?
⑶作者沒有采用小說常用的第三人稱的寫法,而是以“小伙計”的口吻來敘述,這樣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學生通過研討以上三個問題,不但深化了對文章的理解,更能從魯迅這樣的文學巨匠手中學到寫作構思的技巧。)
6、擴展引申,比照閱讀:
請學生閱讀《范進中舉》一文的節選,與課文進行對照,比較分析兩文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上的差異。
(要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僅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課內閱讀教方法,課外閱讀去實踐,雙翼齊飛,才有提高。為此,我在拓展訓練這一環節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運用課內所學,認真分析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既使學生了解了封建末期知識分子的心態,又深化了學生對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的理解。)
7、課堂小結,激勵號召:同學們,那穿著長衫的孔乙己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時代的變革,有勇氣脫下“長衫”,才是一個全新的人,一個與時俱進的人。愿孔乙己的長衫給我們的啟示歷久常新。(課堂小結,既呼應了文章的題目,又號召了學生應該從孔乙己的身上受到啟示。)
8、布置作業:請你設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著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況,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為題縮寫小說。(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為學生的課外練筆創造了機會)
(從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來看,我在第一課時著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小說主題思想的探討,第二課時著重使學生從小說當中借鑒寫作技巧。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我還遵循三個至關重要的原則:一是本篇課文作為一篇很有代表性的小說,我緊緊抓住學習小說應該“著重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小說的能力”,而要達到這個要求,則必須始終抓住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小說所揭示的深刻的主題思想,把握好了這兩點,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二是追求學生學習目標的循序漸進,不一蹴而就。從教學過程的思路來看,我主要有引入、整體感知、探究孔乙己的形象及文章主題、理解人物刻畫方法、弄清小說精巧構思、擴展引申、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幾個部分,細看這幾個部分,實際上是追求的一種使學生能力逐級提高,逐步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樂。第三是遵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所以在教學中,我盡量設計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成為習活動的主人,充分發揮合作探究的作用。通過辯論,鼓勵學生敢于發言,敢于標新立異。這樣做就使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興奮優勢保持始終,最終能達到使學生得實,學得活。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就是高效的。)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 10
【設計思路】
1、《孔乙己》是魯迅先生“于廖廖數頁之中,將社會對于苦人的冷漠,不慌不忙地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作風”的小說力作,將其納入文學作品的欣賞單元,頗有意味,因為可以挖掘的地方、可供鑒賞的角度很多。
2、嘗試“探究性學習”,初步獲得鑒賞小說的方法。指導學生利用材料集中探究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深入探究悲劇來源的復雜性。教師放棄權威角色,與學生共同探討,起著啟發、引導、幫助的作用,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語言品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嘗試一種探究的樂趣。
3、抓住矛盾性和復雜性是解讀魯迅系列悲劇小說的鑰匙,并學會利用相關的材料撰寫鑒賞文章。
4、鑒賞文學作品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積累、歷練。激發興趣,培養初步的鑒賞能力,是本次閱讀訓練的要求。文學鑒賞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培養。
【學習目標】
1、學會利用材料,從多角度、細節處探究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以及探究悲劇來源的復雜性,初步學會賞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2、抓住矛盾性和復雜性是鑒賞魯迅系列悲劇小說的鑰匙,并學會利用相關的材料撰寫鑒賞文章。
3、在鑒賞中初步學會思辨,思考社會中人的命運與性格、社會等的聯系。
【學習重點】
學會利用材料,從多角度、細節處探究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以及悲劇來源的復雜性,初步學會賞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學習難點】
學會利用材料,全方位深入探究悲劇來源的復雜性。
【課前準備】
1、分發積累A卡,指導學習本卡的生字難詞。
2、準備積累B卡,收集有關評價《孔乙己》一文的材料,以備探究學習之用。
3、準備積累C卡,收集有關封建科舉考試的材料,以備探究之用。
【指導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教師導入:過去我們閱讀小說,評價人物,總是簡單地判為“好人”和“壞人”,這就像京劇的臉譜“忠”、“奸”分明,犯了評價的幼稚病;而分析人物的悲劇,喜歡簡單的貼上標簽或無限拔高。真正理解人物、讀懂小說,還要抓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探究悲劇來源的`復雜性。
2、學生利用積累卡,自讀課文,了解內容,解決生字難詞。
3、師生討論(重在討論的過程,答案不求統一)
①小說為什么將酒店作為孔乙己活動的環境?
②酒店小伙計“我”是否可有可無?
二、初步探究
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1、師范讀,學生重點感受孔乙己的言行舉止。
2、論:用“可的人”,概括出孔乙己的形象。
(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訓練學生利用材料,品析課文,從多角度、多層次和細節處探究孔乙己形象。)
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可笑的人,可悲的人,可憐的人,可惡的人,可氣的人,可愛的人……(學生觀察人物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看法也不一樣。由淺入深,從片面到全面,就是一個認知水平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補充,教師起引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
3、找出依據:讓學生細讀課文,篩選信息,找到句子,支持自己的看法;可以重點抓住一、二點,給予精心品析。
①討論:孔乙己是一個“可笑的人”(引導學生探究孔乙己的可笑,在于自相矛盾)
可笑之一: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巨大反差,尷尬可笑)
可笑之二:“竊書不能算偷……”(迂腐、狡辯)
可笑之三:便排出九文大錢。(裝闊、炫耀;書呆子的一絲不茍)
可笑之四:……
②討論:孔乙己僅是一個“可笑的人?”還是……(可惡的人)。
典型處: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起失蹤。
③討論:在他的可笑、可惡之外,還有……(可愛之處)。
可愛之一: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的茴字,怎樣寫的?”(真心誠意)
可愛之二: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善良、愛心)
④討論:孔乙己是可笑、可惡、可愛的一個人,他還是……(可悲、可憐的人)
可悲之一:眾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取一個綽號喚作“孔乙己”(卑賤的人)
可悲之二: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多余的人)
可悲之三:……
⑤進一步討論:為什么孔乙己的可笑帶著淚水,可惡不使人恨,甚至是可愛中透著涼意?(因為他的可笑、可惡、可愛中包藏著深深的可悲。)
A、可笑中的可悲:
a、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窮死不肯脫下象征讀書人身份的破爛長衫,多么可悲。)
b、竊書不能算偷。君子固窮。多乎哉,不多也。
(典型的孔乙己式語言,透著迂腐,發著酸氣。鼓勵學生積極品味語言,提出新解。)
B、可惡中的可悲:不會營生→好喝懶做(這是一個深入點,性格可惡,還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可惡。)
C、可愛中的可悲:熱心考“茴”字和分給孩子茴香豆。
(這是一個難點,引領學生感受一個落魄讀書人的孤獨與凄涼。)
討論、小結:(引入瞎子摸象的故事,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正確評價人物?)評價一個人物不能像瞎子摸象一樣,摸著一個地方就說是全象,而要多角度、多層次,全面深入地評價一個人。孔乙己是可笑、可惡、可愛、可悲的,這組成他悲劇的性格,交織成他悲劇的人生。
4、討論得出。鑒賞要點:學會利用材料,幫助落實重點,從多角度、細節處,品析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矛盾性。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初三語文課《談讀書》課堂實錄09-03
續寫《孔乙己》初三作文06-10
續寫《孔乙己》的初三作文06-18
《孔乙己》續寫初三作文09-20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01-10
《孔乙己》語文教學反思04-22
孔乙己07-15
中學語文《關雎》優秀課堂實錄03-23
《孔乙己》有感04-29
孔乙己后傳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