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林覺民《與妻書》原文及翻譯
《與妻書》又名《與妻訣別書》,是清朝末年為了反清反封建爭取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1911年黃花崗起義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寫給其妻子陳意映的訣別信,此文感人肺腑,讓人忍不住掉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林覺民《與妻書》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與妻書》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后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人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生平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摹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尋我乎!一慟!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譯文:
意映愛妻如見:我現在用這封信跟你永別了!我寫這封信的時候,還是世上的一個人,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成為陰間的一個鬼。我寫這封信時,淚珠和筆墨一起灑落下來,不忍寫完而想擱筆,又擔心你不能體察我的衷情,以為我忍心拋棄你而去死,以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寫下去。
我極其愛你,就是這愛你的念頭,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從遇到你以來,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夠結成恩愛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滿街是狼犬,有幾家能夠稱心快意地過日子呢?人民的災難使我和白居易那樣淚濕青衫,我不能學古代圣人那樣忘情。古語說:有仁愛心腸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愛護我家里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里的兒女”。我擴充一片愛你的心,去幫助天下人也能愛自己所愛的人,所以我果敢決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丟下你而不顧了。你要體諒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從全國人民的幸福著想,一定會樂于犧牲我和你個人的幸福,去為全國同胞謀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傷啊!
你記得嗎?四五年前某個晚上,我曾經告訴你說:“與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開始聽了發怒,后來經過我委婉的解釋,你雖然不認為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說憑你的纖弱,一定經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寧愿讓你先死,我來擔當一切苦難與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終于死在你之前呢?
我確確實實不能忘記你啊!回憶后街上的家宅,進門,穿過長廊,經過前廳、后廳,再拐三四個彎,有個小廳,廳旁有個房間,就是我們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個月,恰巧是冬天,一個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通過稀疏的梅枝,照射下來,就好像從篩于的孔眼里漏出一樣,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輕聲細語,何事不談?何情不訴?現在想起來,只留下滿面淚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離家歸來,你哭著對我說:“希望你今后如有遠行,一定事先告訴我,我愿意跟隨你一起去。”我也答應了你。前十幾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這次行動的事告訴你,等到跟你相對時,又忍張口,而且因為你已經懷孕,更加擔心你經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時我內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筆墨來形容的。
我確實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勢看來,天災能夠造成死亡,盜賊能夠造成死亡,國家被列強瓜分那天起能夠造成死亡,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夠造成死亡,我們這代人身處今天的中國,國內每個地方,每時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個時候使我眼睜睜看你死,或者讓你眼睜睜看我死,我能這樣做么?還是你能這樣做么?即使能夠不死,而我們夫妻離散不能相會,白白地使兩人望眼欲穿,化骨為石,試問,自古以來有幾對夫妻離散而又重新團聚?生離是比死別更為痛苦的,該怎么辦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國人民中不當死而死、不愿分離而被迫分離的,多得不能用數字來計算。像我們這樣感情濃摯的人,能忍看這種慘狀嗎?這就是我斷然干脆地為革命而死、舍你不顧的原因。我現在為革命死毫無遺恨,國家大事成與不成自有同志們在。依新現已五歲,轉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撫育他,使他像我一樣也以天下國家為念。你腹中懷著的孩子,我猜是個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樣)我的內心感到非常寬慰。或許又是個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親的志向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還有兩個林覺民呢。幸運極了,幸運極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貧困;貧困不要緊,清靜些過日子罷了。
注釋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舊時夫妻間的愛稱,多用于丈夫稱呼妻子。
竟書:寫完信。
衷:內心。
至:極,最。
彀(gòu):同“夠”。
司馬青衫: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被貶為江州司馬,其長詩《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后用“司馬青衫”比喻極度悲傷。
太上:圣人。忘情:不為情感所動。
“仁者”兩句: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前“老”字作動詞用,尊敬之義,前“幼”字也作動詞用,愛護之義。
無寧:不如。
禁:忍受得住。
望日:農歷每月十五日。
疏梅篩月影:月光透過稀疏的梅樹照進房間里,像被篩子篩過一樣,變成散碎的影子。
依稀掩映:指月光梅影朦朧相映,看不清楚。
吾與并肩攜手:按文意,應為“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小聲說私話的樣子。
有身:懷孕。
寸管:毛筆的代稱。
第:但。
抑:還是。
骨化石:傳說有一男子外出未歸,其妻天天登山遠望,最后變成一塊石頭,稱之為望夫石。
破鏡能重圓:南朝陳徐德言夫妻,國亡時,破鏡各執一半為信,后得重聚。后世即以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后又重新團圓。
依新:林覺民長子。
意洞:林覺民字。
心電感應有道:近代的一些唯心主義者認為人死后心靈尚有知覺,能和生人交相感應。
依依:依戀的樣子。
的的:的確。
體: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偶我:以我為配偶。
巾:指作者寫這封信時所用的白布方巾。
模擬:琢磨,猜測。
辛未:應是“辛亥”,此書作于黃花崗起義前三天的1911年4月24日,即農歷辛亥年三月廿六日深夜。廣州黃花崗起義爆發于1911年4月27日,與辛亥革命在武昌取得成功在同一年。辛亥革命乃后來之詞,那時尚未有統一稱呼,此處作“辛未”。
四鼓:四更天。
諸母:各位伯母、叔母。
文學賞析
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書,誠如魯迅先生所詠:“無情未必真豪杰。”英雄戰士、志士仁人,他們也是人,也有豐富的感情世界。林覺民寫這封信的時候,年近二十五歲。風華正茂,臨巾絮語,也正當兒女情長。自“意映卿卿如晤”一開頭,整封信圍繞著一個有血有肉的“情”字傾訴心曲。“卿卿”一呼,落筆動情。“吾至愛汝”,“吾愛汝至”,“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作此書,淚珠與筆墨齊下”,這些飽含感情的傾訴,使讀者心魂為之搖蕩。正由于作者對妻子愛得深摯,因此在揮毫作書之際,夫妻之間那令人無限眷戀而又無法重溫的往事,一時奔涌筆底。第一件事是“四五年前某夕”與妻子的一席對話。作者對妻子說:“與使吾先死也,吾寧汝先吾而死。”讀者乍聽起來,這話真有些不近人情,誰都希望自己至愛[5]的人健康長壽,也難怪他的妻子“初聞言而怒”。按時間推算,這番話應是林覺民婚后赴日本留學假期返故里時所說。他在日本比在國內更加接近反清革命中心,獻身革命、為國捐軀的宏愿已經確立,只是擔心一旦犧牲了,妻子忍受不了失去愛侶的悲痛。“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這份“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愛,是至愛;第二件事是婚后蜜月生活的情景:“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花月掩映,兩情依依,良辰美景人同在,詩情畫意,溫馨甜蜜。美麗的青春,無邊的幸福,無法讓他忘懷,這濃情蜜意,是至愛;第三件事是“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這時新婚不久,作者寫信給父親說要遠赴南洋,急得老父去廈門找他,但他卻早已回家。這次外出,顯然有特殊任務,但不便直接告訴妻子。所以意映要他“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希望遠走天涯長相隨,是至愛;第四件事是“前十余日回家”。這次作者從日本歸來,身負革命重任,本擬將實情告訴妻子,又考慮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勝其悲,“故惟日日買酒呼醉”,試圖減輕壓抑心底的難言之苦,永訣之痛。誠如古人所嘆:“舉杯消愁愁更愁”,這醉中之苦仍是對妻子的至愛所致。
除了這四個生活片斷,作者對妻子的至愛,還表現在對死后的想象。一個平日不信有鬼的革命者,竟希望真有鬼,好與妻子以靈相依,以哭相和;黃泉塵世,互慰相思與寂寥。而信末因感“巾短情長”難以盡意的巨大痛苦,反以“一慟”作結,可謂以一當十,言有盡而情無限。
尤為可貴的是,作為一個矢志拯救國家民族的革命者,作者在盡情傾訴夫妻之間至愛的同時,暢敘了兒女情必須服從革命事業的至理,將一已之愛擴展到普天下人之愛,表達了犧牲個人幸福,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崇高情懷,情理渾然交融,深情大義與英雄壯懷同輝,給這封信帶來了政論的色彩和戰斗的品格,堪為志士增色,為弱者壯膽,義無反顧地為祖國獻身。
這封信是作者在革命的緊要關頭寫的,生與死,妻與兒,國家、民族與人民,無不牽動著他的心魄,其萬千思緒,如春潮蕩漾于心海,散文的形式正適宜他盡情地表達這豐富、復雜的感情。追憶往事,不需依時間先后為序,一件往事似信筆拈出,每一筆都流注著作者熾熱的血液,飽含著作者對革命、人生的崇高信念。這封信不是一般所謂的情理兼見,而是以情作為貫穿的主線,理貫于情,情中見理。
在這封感人至深的信中,也可見作者揮灑自如地駕馭語言的功力。寫景敘事處,精妙洗練,情景宛然在目。如對婚后生活的回憶,冬日月夜,一對愛侶臨窗低語,攜手庭中,在月光與疏梅交相掩映中互訴心懷。和平、寧靜、溫柔、幽謐的夜色,烘托著、渲染著人間醉人的幸福。這種境界,無須慷慨陳詞。作者基本上采用了四言、七言句式,參差錯落,娓娓動聽,明凈如洗的語言,極富詩的韻致。這段文字,既有一種逼真傳神的形象美,又有一種清新醉人的情趣美。夫妻之間的柔情蜜意:“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只在虛實之間,既明朗又微妙,給人以不盡的遐想。信中為了表達對妻子的至愛至情,時時出現疊字,如“低低”、“切切”、“真真”、“的的”、“日日”、“依依”等,把作者對妻子無限愛戀,對人生無限眷戀的濃烈感情傳達了出來。
信中在抒發革命者以天下為己任和痛斥舊中國血腥統治等方面,大氣磅礴,精光四射。大抵長短句式交替運用,句意或層層遞進,或回旋曲折,鏗鏘之聲如金石擲地,又于參差錯落中顯示出語句大致相仿的特點,增添了文章悲壯恢宏的氣度與政論雄辯的色彩,使感情的進發與理性的思辨有機地統一起來。因此,作者雖于抒情處再三暢言壯志,并不給人以蕪雜、累贅的感覺;相反,它給人以親切的感染、有益的陶冶。由于作者具有比較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能夠自如地融詩文辭賦的語言節奏于筆下,又能適當地從日常口語中提煉出富有表現力的疊字,鑄煉出具有個性色彩的散文語言,完滿地體現出這封信的立意:為天下人謀永福。
作者簡介
林覺民(1886年—1911年),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福建閩縣人。十四歲進福建高等學堂,1907年日本留學,入慶應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后參加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1911年回國參加廣州起義,4月27日,與方聲洞等領先襲擊總督衙門,負傷被捕,數日后從容就義。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創作背景
1911年,林覺民受同盟會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閩,聯絡革命黨人,籌集經費,招募志士赴廣州參加起義。他依依不舍地告別家人,率第一批義士從馬尾港上船赴香港。廣州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覺民與戰友在香港濱江樓同宿。待戰友們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雖然是父母包辦,但兩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鳴。對于即將到來的生死未卜,林覺民在一塊白方巾上給妻子陳意映寫下這封最后的家書。在寫《與妻書》的同時,林覺民還給他的父親林孝穎先生寫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義失敗后,有人秘密將這兩封信在半夜里塞進林覺民家門縫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發現這兩封信。
名家點評
當代詩人顧甫濤:“這是一篇唱出人民心聲、具有動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這一行思念的翅膀》)
廣西師范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盧斯飛:“數十年來一直傳誦人口,激動人心,成為中國人民寶貴的愛國主義教科書中富有魅力的一頁。”(《林覺民和他的〈與妻書〉》)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趙景云:“全篇以質樸的語言,直抒心聲,體現了英雄本色和兒女情長的和諧統一。”(《英雄本色、兒女情長——林覺民〈與妻書〉賞析》)
讀《與妻書》有感
萬籟俱寂的夜,唯有裊裊燈光彌漫一方小小的書房,不覺中,一粒淚珠滾落,在書頁上,化開了,淡淡的一抹,卻化不開眼眶里那一層濃濃的霧。書頁上那一字一句透著墨香,鏗鏘有力,似又蘊涵了萬般柔情,那是烈士林覺民寫給妻子陳意映的最后一封信,經過了歲月的沉淀,更滲出了他們崢嶸時光里最深沉的愛情。
沒有華彩的標題,令人眩目的辭藻,“與妻書”三個字便代表了一切,原件寫在一塊手帕上,那是一塊方方的小手帕,寄寓了林覺民偉大的人格以及他與妻子至死不渝的愛。燈光下,我細細地咀嚼回味著書中的每一句話。開篇的“卿卿”二字溫柔細膩,似一股暖流涌入胸腔,這般感人。
“吾至愛汝”,一個丈夫的心聲,想必早已哭斷了他妻的肝腸,連我都潸然滾落了淚珠。“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一句句,一行行,那么的情真意切,扣人心弦,書桌前的我默默無語,唯有淚千行。深摯的愛埋藏在心底升華成了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無奈間,大局為重,覺民犧牲流血在所不惜,而與妻子,他只盼來生再見!讀《與妻書》,讓我領略到了一個真正的男人應該具有的品質——剛毅不屈,大義凜然。他將小愛熔鑄成了大愛,成全了千千萬萬他人的愛。
合上書頁,我的眼前浮現出林覺民寫此信時的悲傷無奈,亦是那么昏暗的燈光下,他用顫抖的手寫下對妻子最后的懷念,心房里莫名被割了一刀般,無助地滴落鮮紅的血液。而千里之外,意映她每日盼君還,望眼欲穿,卻依舊是失落孤獨。但她支持丈夫的事業,只因她胸懷天下。慢慢地回想,信中還隱含著覺民他高尚的情操,他英勇無畏,舍己為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隨著他們的愛一起凝華,結成比血液更濃厚的情感。
當世間的一切都煙消云散的剎那,愛永存,點點滴滴,細節之處發人深思。“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記得女作家三毛曾在丈夫荷西因潛水意外去世之后說過這樣一段話:“感謝上天今日活著的是我,痛著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來忍受這一分鐘又一分鐘的長夜,那我是萬萬不肯的。幸好這些都沒有輪到他,要是他像我這樣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爭了回來換他。”一樣的愛情,一樣的傷痛離別,亦在詮釋夫妻之間那一種無私的品質。
覺民,我也懂你的愛,你的抉擇,肩負時代的使命,那是一種責任,但你也有家的責任。我了解你的痛苦,你的兩難。正因為這樣,更提升了你的人格,讓你更加偉岸不屈,相信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也一定會以你為榮,哪怕相聚已無期!
讀《與妻書》使我了解,愛可以使一朵鮮花變成一座花園,也可以使一滴水變成一條小溪。愛是那樣的偉大,將兩顆心緊緊相連,天荒地老;將兩個人的一輩子纏繞在一起,不離不棄。亦讓我明白,一個真正的偉丈夫更需要一個能擔負起重任的肩膀,一顆真正善良的心!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里枝!你們的愛情雖未能天長地久,撼天動地,卻默默地感動了每一個相信真愛的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而你們的尊嚴更讓人肅然起敬!面對現實,似乎所有的人都要在失去之后才了解那種情的珍貴,但留下的只有傷感。何不在未失去時就好好珍惜,不留遺憾?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喚你的名,今夜我的筆沾滿你的情,然而,我的肩卻負擔四萬萬個情,鐘情如我。
與妻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習革命前輩犧牲一己,“為天下謀永福”的光輝思想和高尚情操。
2、情感與價值目標:
理解“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這句話的含義,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將兒女之情與革命豪情相結合以及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掌握課文中活用的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意、至、語、書、身、禁”等多義詞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義。
教學難點、重點
1、在這封遺書中,作者反復強調的是“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這一中心思想。這一中心思想是怎樣貫穿全文的?
2、“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這句話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是個革命者,當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則說明自己對妻子的“至愛”,二則用來安慰妻子。這哀痛欲絕的話,同樣反映了作者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懷。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自讀,并用一課時檢查自讀情況,解答疑難,講評練習。
(二)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朗讀“自讀提示”,口頭歸納“自讀提示”的主要內容。
2.解釋詞語:
(1)卿卿
(2)竟書
(3)掩映
(4)率性
(5)模擬
(6)太上忘情
(7)眼成穿而骨化石
(8)獨善其身
3.掌握活用詞的意義和用法:
(1)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2)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
(3)汝泣告我
(4)瓜分之日可以死
(5)卒不忍獨善其身
(6)汝幸而偶我
(7)當盡吾意為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指導完成“思考和練習”第二題。
(三)學生討論,教師解答疑難。
1.要求學生在課文中逐一劃出各段關鍵性句子,然后說一說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樣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討論此題旨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全文7段,每段都有一些關鍵性的句子。第1段,“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
《與妻書》練習題
第一部分: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意映卿卿如晤( )窗外疏梅篩月影( )吾靈尚依依旁汝也( )的的非吾所忍( )
2、解釋下列句中的詞語。
⑴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
⑵謂吾忍舍汝而死忍:
⑶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忘情:
⑷第以今日事勢觀之第:
⑸吾家后日當甚貧當:
⑹的的非吾所忍的的:
3、用現你漢語表述下列句子。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⑵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⑶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⑷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
4、這封信寫得豪情萬丈,又纏綿悱惻。朗讀下列句子,體會作者對妻子的至愛之情。
⑴初婚三四個月,適冬夏之望前后,窗外疏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念思之,空余淚痕。
⑵前雨具科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
與妻書教學反思
《與妻書》這篇文章選自語文讀本必修五《生與死的抉擇》這一專題,在教法上,我主要是以問題探討為主,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帶領學生深入體悟生命的意義。
《與妻書》這篇文章寫于作者就義前三天,整篇文章以對妻子的無限愛戀之情而動人,以對國家的拳拳之心而感人,使人不禁潸然淚下,感慨萬千。在教授該文時,我主要分為以下三部分:
一、情景再現,體悟情感。
作者用他手中的筆給我們留下了那一夜的心情,而我們班兩位同學通過自編自演的形式再現了那樣一個場景,我用dv的形式把整個過程拍了下來,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把它展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有利于其他同學加深對文本的認識,在解讀過程中,重在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所要的思想情感。
二、讀文識人,感受情懷。
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走進作者,一起去體會作者的生死觀、幸福觀、天下觀,我們所看到的,已不僅僅是一個高大的背影,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英雄形象,再由作者拓展到那一個時代的一批人,他們都是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三、生死抉擇,感悟生命。
讓學生聯系現實自身情況,談談對林覺民這種選擇的看法。重在引導學生思考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我們該如何然選擇?在學法上,要求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學生在學完該文后,都很有感觸,我覺得,這樣的文章不僅在思想情感上給了學生一次洗禮,更讓學生看到真正感人的文章都是用心與淚鑄就的,也使學生在寫作上能夠得到啟發。對我自身來講,收獲也是挺大的。我在這堂課上作了一個新的嘗試,就是展示學生的dv自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也有一些遺憾,畢竟一堂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時間,還有很多同學無法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我打算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網絡平臺的優勢,開設關于生命體悟的論壇,讓更多的學生能夠說出心中的體驗,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林覺民《與妻書》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林覺民《與妻書》參考資料08-11
林覺民《與妻書》同步練習及答案08-11
林覺民《與妻書》公開課教案04-27
高一語文《林覺民與妻書》教案04-21
《晉書·列女·羊耽妻辛氏傳》原文及翻譯03-19
林覺民與妻書讀后感04-10
讀林覺民《與妻書》有感(精選14篇)12-02
《與于襄陽書》原文及翻譯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