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優秀教案(高一下冊)
【《蘭亭集序》優秀教案(高一下冊)】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與技能: ⒈了解和掌握書序的特點。
⒉掌握文言詞語:咸、畢、惠、信、興等詞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成份省略等語言現象。
過程與方法: ⒈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把握文章的意旨。
⒉背誦課文,培養熟記能力。
⒊鑒賞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⒋體會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清新的風格及敘、議巧妙融合的藝術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字里行間表現出來的曠達胸懷。
2.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掌握歸納多義詞的義項。 2.體味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的語言特色。 3.背誦課文。
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 2.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解決辦法: 1.加強朗讀,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反復誦讀。 2.組織討論,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討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關知識。
2.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思路。
3.講讀第一節。
一、導入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百世,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吧!
二、 解題,介紹作者
(1)《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蘭亭宴集序》。序,文體的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文字。書序一般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這里用以記事。
蘭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紹興縣西南蘭渚,此地有亭,故稱蘭亭。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舉行盛大的文人宴會,臨流賦詩,抒發情懷后將這些詩匯集成冊,由王羲之作序,寫成本文。
(2)介紹作者及寫作目的。
王羲之,東晉瑯邪臨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門。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杰出的書法家。青年時有美譽,朝廷招他為侍中、吏部尚書,都辭謝不就,后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為王右軍。
他寫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記敘蘭亭景致和宴會盛況;二是借這篇序言表達自己的觀感。全文既寫出了作者與名士的宴飲之樂,又寫出了歡樂有盡,人生短暫的感慨,是一萵流傳千古的名篇。
三、整體感知
⒈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音節,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⒉教師指導朗讀:
正音: 會(ku„i)稽 修禊(xì) 激湍(tuān) 流觴(shāng)曲水 齊彭殤(sh?ng) 游目騁(chěng)懷
語調:“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關集會的文句應以清新明快的語調讀出,特別重讀“樂”,以體現作者快樂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要讀出節拍,讀出批判語氣。“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乎!”緩緩吐出,重音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
⒊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一次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⒋了解“序”的體裁特點。
提問、討論: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指出本文中能體現“序”的特點的內容。
[點撥]: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作為書序,本書介紹了作詩的緣由(由修禊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作詩的精彩(“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揮,論及人生意義。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書序之處。
⒌請大家以小組學習的方式,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閱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下標記,一會我們共同解決。
⒍提問: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作者的情感是在變化著的,好請大家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語句,并分析作者感情的變化。
(2)明確:“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作者的情感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⒎給文章劃分段落,概括要點。
[明確]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四、賞析課文
⒈ 學習第第一部分,理解文意。
(1)教師強調重點字詞: 畢、咸:全、都。 修:長、高。 引:招致、招引。 其次:其間。次,旁邊。 惠風:和風。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這里是“用來”的意思。 極:盡。 娛:樂。 信:確實。
(2)請兩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3)教師提問:第二段最后一句寫到宴飲“信可樂也”,文中都寫出哪些“樂”?
明確: 一是名士相聚之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二是環境優美之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三是氣候宜從之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四是相聚狂歡之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是以暢敘幽情。”
(賞心、樂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⒉指導學生背誦第一部分。
理清背誦思路:第一部分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周圍的環境、場面,最后由“是日也”領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集會的心情。
五、總結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鏘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珠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于是詩興大發,他們紛紛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我們仿佛看到這些雅士們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作者發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同時這為下文的議論和抒發感慨作了鋪墊。
六、布置作業
1.翻譯第一部分文字。
⒉ 結合課文,展開聯想,寫一段文字,描寫蘭亭的美景,2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三兩部分并背誦。 2.總結全文,鑒賞本文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第一節
二、講析第二部分:
⒈指名學生朗讀第二節,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
⒉指名學生翻譯重點語句(教師提示重點字、詞)。
①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或,悟,因)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之、系)
④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化”、“期”的翻譯)
⒊學生齊讀課文
⒋討論分析:
⑴提問:本段作者是圍繞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
明確:作者承接上文“樂”,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感慨。
⑵ 由第一自然段的“樂”轉入本節的“憂”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確:“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⑶本節的議論與前一段的敘事是如何聯系的?
明確: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是承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倦于涉獵游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趣舍”“靜躁”不同,但當“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⒌學生試背第二部分
三、講析第三部分
( 1)學生齊讀第四段
(2)指名學生口譯第四段
重點字詞提示: ①若合一契②臨文嗟悼③一死生,齊彭殤④其致一也
(3)討論、分析:
①作者在這段中抒發了哪些感慨?
明確:一是“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二是“后之視今,亦猶今視昔”。
②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認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的意味。在對老莊哲學虛無主義世界觀的批判中,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生的眷戀和熱愛;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因為作者認識的局限性,更多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
③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明確:作者寫供后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亦是如此,為使后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后之覽者”也會“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舌人有感串聯起來,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4)學生試背第三節。
四、總結全文(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明確:第一自然段中從作者對此次宴集環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樂的,“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道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感慨,但字里行間、深沉的慨嘆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從而與第一自然段的樂生之旨相一致。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生死”“齊彭殤”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2)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體現在哪里方面呢?
明確:本文僅325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人深思。略舉數例如下:
1.寫景。以“崇山峻嶺,茂森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
2.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會進行中所有重要的細節都寫了出來,也表現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趣。
3.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生這樣那樣的感慨。又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生共鳴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一二。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蘭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蘭亭集序》優秀教案(高一下冊)】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下冊《蘭亭集序》教案設計08-23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案10-23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案12-30
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冊《蘭亭集序》教學實錄03-16
《蘭亭集序》高一語文教案12-27
人教版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案12-26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優秀教學設計08-20
高一語文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03-16
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