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閱讀課文,完成1~8題
1.文中的晉侯是_________,秦伯是_________,鄭怕是_________。燭之武是_________的臣子,_________是_________的臣子。
2.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B.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C.秦伯說,與鄭人盟。
D.聞其剖斷合理,歸則大悅。
3.與“行李之往來”的“行李”語言現象不同的是
[ ]
A.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B.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D.行為偏僻性乖張,張管世人誹謗。
4.下列加粗的“之”字,意義、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君將哀而生之乎。
5.“何厭之有?”是賓語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賓語前置句,在句法特點上與它相同的一項是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古之人莫余欺也 ③大王來何操 ④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⑤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 ]
A.②⑤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⑤
6.回答并翻譯(不抄原句)
①晉秦圍鄭的原因是什么?
翻譯:
②燭之武不愿去退秦師的借口是什么?
翻譯:
7.燭之武說服秦伯的話,從論述層次上看,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秦晉圍鄭,……君之薄也。|……君之所知也。|……唯君圖之。
B.秦晉圍鄭,……敢以煩執事。|……君亦無所害。|……君之所知也。|……唯君圖之。
C.秦晉圍鄭,……敢以煩知事。|……君之薄也。|……君亦無所害。|……唯君圖之。
D.秦晉圍鄭,……君亦無所害。|將焉取之?|……唯君圖之。
8.根據課文意思,對晉、秦、鄭三國位置關系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晉在西,秦在東,鄭在晉、秦之間。
B.秦在西,晉在東,鄭在秦、晉之間。
C.秦在西,晉在東,鄭在秦、鄭之間。
D.鄭在西,秦在東,晉在鄭、秦之間。
(二)閱讀下列文段,回答9~15題
四年春,齊侯①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②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夏,楚了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
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與諸侯盟。
《左傳·僖公四年》)
注:①齊侯:指齊桓公。齊屬侯爵,故稱齊侯。②楚子:指楚成王。楚屬子爵,故稱楚子。③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國的特產,用它濾酒。④縮酒:滲酒,濾酒。⑤昭王:周昭王,成王之孫。
9.對下列四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賜我先君履 履:指足跡所到的地方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徼:求
C.辱收寡君 辱:侮辱
D.君若以德綏諸侯 綏:安撫
10.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兩個“征”不同,兩個“眾”相同。
B.兩個“征”不同,兩個“眾”也不同。
C.兩個“征”相同,兩個“眾”不同。
D.兩個“征”相同,兩個“眾”相同。
1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不虞君之涉吾地不 不虞:不欺騙
B.以夾輔周室 夾輔:輔佐
C.五侯九伯,女實征之 五侯九伯:泛指所有諸侯
D.豈不谷是為 不谷:不善,諸侯自稱的謙詞
12.“爾貢包茅不入”中的“爾”指代的是
[ ]
A.齊桓公 B.楚成王
C.屈完 D.昭王
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
13.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 ]
A.昭王不答復,您還是到水邊去問問他吧!
B.昭王不答復,你還是到水邊問一問吧!
C.昭王沒有回國,您還是到水邊問一問吧!
D.昭王沒有回國,您還是到水邊問他吧!
14.①王祭不共 ②先君之好是繼
[ ]
A.①大王不能共同祭祀。
②繼承先君的友好關系。
B.①大王不能共同祭祀。
②先君的友好關系這樣繼承下來。
C.①周王祭祀(需用的包茅)供應不上。
②先君的友好關系這樣繼承下來。
D.①周王祭祀(需用的包茅)供應不上。
②繼承先君的友好關系。
1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與齊伐楚的借口有關的一組是
①蔡潰,遂伐楚。
②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③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⑤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⑥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參考答案
1.晉文公,秦穆公,鄭文公,鄭文公,子犯,晉文公
2.D(A.共—供 B.畫—劃 C.說—悅)
3.D(行李:使者。可憐:可愛。更衣:去廁所。交通:互相連通。古今詞義不同)
4.A.(助詞,其他三項為代詞)
5.C.(以“之”作標志的賓語前置句)
6.①因為鄭國以前對晉文公沒有禮節,并且心向楚國。
②我年輕力壯的時候,還不如別人;現在老了,更無能為力了啊!
7.C 8.C
9.C.(辱、屈辱、屈尊,敬詞)
10.B.(征:征戰、追問;眾:眾人、將士,眾多)
11.A.(不虞:沒料到)
12.B 13.C 14.D 15.D
【《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及答案07-10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05-12
《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03-09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04-17
《燭之武退秦師》賞析09-19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3-20
燭之武退秦師課件12-03
讀燭之武退秦師有感04-30
燭之武退秦師譯文誰有?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