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學設計(高二上冊)
【《登高》教學設計(高二上冊)】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寫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秋天,是詩人流寓夔州深秋登高時有感而作。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全詩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全詩語言凝煉,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胡應麟《詩藪·內編》)。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我校高二(1)學生。這個班是文科班,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感悟能力強,積累了一定的詩歌鑒賞知識,閱讀的興趣和表達的愿望比較強烈,課堂氣氛活躍。
設計理念
詩歌教學的關鍵是感受詩景,體味詩情,領悟詩意,在此基礎上孕育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審美情感。杜甫的詩歌素以煉字精深、涵蓋深遠著稱,往往淡淡一字,平平一語,便籠大千于方寸,縮古今于一瞬。故誦讀文本,咀嚼字句,是賞景、悟情、會意的基本路徑。根據誘思探究教學“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體驗為紅線,思維為主攻”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讀”、“議”、“思”、“說”等活動,使其讀而有其情,議而曉其義,思而明其理,說而動其心,從而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長年漂泊、老病孤苦、心系天下、壯志未酬的情懷,深刻感悟情與景的結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的有關背景,學會知人論世的賞析方法。
2、分析文中的意象,學會意象分析的賞析方法。
3、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熟讀詩歌,疏通大意,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整體把握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復雜的人生情感。
2、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誘思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杜甫心系蒼生、情寄邦國、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博大情懷。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2、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3、賞析情景交融、氣象恢宏的藝術特點。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入情朗誦,整體感知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課件投影】回顧并展示已學過的杜甫詩句。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的知識積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知人論世,走近詩人
【課件投影】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一個“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立功立言是這個家族的傳統。7歲學詩,15歲揚名,與李白并稱“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隱和杜牧)””。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甫的詩現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歷;把社會現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合,達到了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對后世影響深遠。
《登高》一詩寫于大歷二年(767)秋天。當時,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但邊患未消,戰亂四起,唐朝局勢動蕩不安。杜甫原倚靠好友嚴武居于蜀中,但嚴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軍閥混戰,杜甫難以存身,于是離開成都沿江東下,于大歷元年(766)到達夔州,滯留于此,時年55歲。詩人長期漂泊,備嘗艱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自己又壯志難酬,種種悲苦郁積心頭,于大歷二年秋天重陽節獨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登高》這首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的曠世之作。三年之后,杜甫即病死在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即通過深入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創作背景,使學生更好地走近作者,走近詩人的內心世界,深刻體悟詩歌的豐富意蘊。
(三)反復誦讀,整體感悟
【課件投影】
登 高
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指導學生七言詩的讀法,以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節拍吟誦,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音讀——要求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情讀——要求學生飽含感情朗讀。告知學生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必須把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是你自己寫的。如讀杜甫的這首詩時,把自己化身為那個老病孤苦的杜甫——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樓,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家鄉,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凄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鼓勵一、二名學生主動范讀,給予肯定表揚。
學生大聲齊讀,要求把握詩脈,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詩歌重在朗讀,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體驗”的平臺;學生在朗讀中自覺地整體把握詩意,感悟詩作意境,為下面的分析奠定基礎;培養學生對古代詩歌的朗讀吟誦以及通過朗讀吟誦感悟詩歌情感的能力。
二、鑒賞品味,體悟感情
(一)把握意象,體會感情
【課件投影】提出問題,激發思考
1、《登高》這首詩哪聯寫景,哪聯抒情?
(首聯、頷聯寫景,頸聯、尾聯抒情。)
2、寫了哪些景物?詩人分別用什么詞描寫?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
(這首詩首聯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頜聯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分別用“急”、 “高”、“嘯哀”、 “清”、“白”、“飛回”、“蕭蕭”、“滾滾”來描寫。抒發了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情感。)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分析,整體把握全詩,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由簡單的問題導入,由淺入深,循序漸漸,化解了學生在鑒賞詩歌時的畏難情緒。
(二)入情入境,體悟情感
【課件投影】“三秋圖,杜甫心”
有評者把杜甫的這首詩概括為“三秋圖,杜甫心”。
1、寄意遙深“三秋圖”。
“秋”不僅是季節,也是心境.不僅是自身遭遇,也是國家前途。季節之秋——秋風正勁,長天高遠,猿猴哀鳴,飛鳥盤旋.天地間闊大蒼茫、凄涼清冷的景象,皆傳達出秋之凄冷:生命之秋——落葉是衰老的象征,“蕭蕭下”隱含著詩人心情的下墜,他感嘆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對滾滾長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嘆時光飛逝,生命短暫;國運之秋——戰亂雖已平定,但盛唐景象不再,國事頹敗,觸動了詩人憂時傷世之感。此詩明寫季節之秋,其中也滲透著生命之秋與國運之秋,三者交匯渾融,詩意也由此深沉博大。
2、憂思沉郁“杜甫心”。
(1)本詩詩眼為哪一字?(悲)
(2)本詩都體現了哪些悲意?
宋人羅大經評頸聯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千愁萬緒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層層疊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嘆,情感更趨沉郁,詩意更見悲慨。
(3)如果說“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話,還有一重悲指什么?
想為國事盡力而不能,想借酒澆愁而不得——讓杜甫悲愁郁結,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
(4)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濃厚的悲情,那作者的悲情來自哪些方面呢?立足于文本,從詩中找出悲之因。
詩人的“悲” 情來自:
悲之一:悲秋。
悲之二:客中悲秋。
悲之三:常客悲秋。
悲之四:萬里常客悲秋。
悲之五:獨自登臺。
悲之六:多病獨登臺。
悲之七:晚年多病登臺。
悲之八:生活艱難。
悲之九:新停酒杯。
(5)如此多悲,傳遞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請結合知人論世的方法分析詩人的感傷。
大而言之的國家:國運衰微——國難
小而言之的家運:羈旅之愁——漂泊之苦
再小而言之的自我:功業無成——壯志難酬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層層遞進的啟發提問,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的情緒當中,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培養了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鑒賞詩歌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生
【課件投影】杜甫,不僅給我們以詩歌之美的享受,他的人格精神也是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從《登高》及以前學過的詩中可以獲得杜甫的哪些精神財富?要求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分享。
【設計意圖】感受杜甫心系蒼生、情寄邦國、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博大情懷,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善于鉆研的能力,養成互相切磋、互相協作的習慣。
三、遷移拓展,觀照人生
【課件投影】閱讀以下幾段杜甫詩歌中的名句,進一步體會杜甫的人格魅力,以“杜甫與我”為題,自選一個角度,寫一段話,談談你對杜甫的感悟。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3、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兵車行》
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杜甫心系蒼生、情寄邦國、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博大情懷,從而觀照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備教手記
這是我為我校高二(1)班(文科班)2008年9月25日上午第三節語文課教學《登高》而設計的。本設計立足于《登高》一詩的特點和這個班語文學習興趣濃厚,閱讀的興趣和表達的愿望比較強烈,感悟能力強等實際,遵循誘思探究教學“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體驗為紅線,思維為主攻”的理念,致力于“授人以漁”,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議”、“思”、“說”等活動,深刻體會作者長年漂泊、老病孤苦、心系天下、壯志未酬的情懷,深刻感悟情與景的結合,并從中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躍,沉浸于詩歌所創設的情景,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登高》教學設計高二上冊】相關文章: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冊《登高》教案設計09-09
人教版高二上冊《登高》教案設計09-22
《登高》教學設計03-07
高二上冊語文《登高》優質教案設計03-20
《杜甫〈登高〉》教學設計03-06
高二上冊《登高》課文及翻譯03-03
高二上冊《登高》優秀教案07-27
《登高/蜀相》教學設計10-14
杜甫《登高》精品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