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造傘》教學反思?(二年級下冊)
篇一:《魯班造傘》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傳說,主要講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魯班造傘的事,通過這個小故事,教育學生養成勤于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好習慣。
在教學時,最大的閃光點是通過適時出示相應圖片促進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文內容和促進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魯班是受到亭子的啟發而有了造傘的靈感。讓學生通過看課件想明白,雨水落在亭子上為什么都流了下來,沒有積水?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接著,我開始發問了:那么,有亭子不是很好嗎?既可擋雨,又可賞景。學生們立刻用魯班妹妹的話來進行反駁。亭子雖能擋雨,但不可以帶著走.妹妹的話讓魯班進一步思考。在此,我引導學生體會:魯班是個有了問題就會動腦筋解決的人。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出示課件:雨中有一群頭頂荷葉玩耍的小孩.魯班看到雨水水都順著荷葉的脈絡流下來了……深受啟發, 看到的這一幕便在魯班便在自己的腦海里形成了傘的雛形。以至于最終造出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這種傘。讓學生明白了每一項成功的發明都付出了發明者的艱辛勞動,只有敢于開動腦筋,敢想敢干、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才能有成功地發明創造。
在教學中恰當的使用PPT來輔助教學,能夠激發學生靈感,促進課文的理解和感情的升華。
篇二:《魯班造傘》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引導學生 明白:魯班是受到亭子和孩子們頂的荷葉的啟發而有了造傘的靈感。 讓學生看圖想明白:雨水落在亭子上為什么都流了下來,沒有積水? 古代的亭子都是尖頂,從最高的頂尖到下面的六角成傾斜狀,水又是 從高往低流的。學生很快就明白了。
接著,我開始發問了:那么,有 亭子不是很好嗎?既可擋雨,又可賞景。學生們立刻用魯班妹妹的話 來進行反駁。亭子雖能擋雨,但不可以帶著走,妹妹的話讓魯班進一 步思考。在此,我引導學生體會魯班是個有了問題就會動腦筋解決的 人。
緊接著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魯班繼續受到啟發:雨中有一群頭 頂荷葉玩耍的小孩,雨水都順著荷葉的脈絡流下來了……看到的這一 幕便在魯班的腦海里形成了傘的雛形。以至于最終造出了我們現在使 用的這種傘。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最應該讓學生明白的是每一項成功的 發明都付出了發明者的艱辛勞動,只有敢于開動腦筋,敢想敢干、不 怕困難、堅持不懈才能有成功地發明創造。
篇三:《魯班造傘》教學反思
《魯班造傘》是一個傳說故事,講的是我國古代著名木匠魯班造傘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教育學生養成勤于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習慣。
備課時, 我緊緊圍繞“魯班是怎樣造出傘的?”這個大問題設計每個子問題。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順勢就進入了主要內容的 研究中,我結合西湖的課件,使學生深切感受到西湖的美。而正當學生陶醉在美景中時,我說:“這么美的景色卻因為下雨不能欣賞了,如果當時你在的話會是怎樣 的心情?你會說什么?”學生瞬時產生思維上的沖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時讀起魯班妹妹的話人人都能入情入境。無聲無息中引入了妹妹這個人物以及人 物間的`對話。而在對話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2、3自然段,讓學生體會妹妹的失望心情時,幫妹妹想辦法,進而引出問題:魯班想出了什么辦法?這 個辦法好不好?為什么?妹妹的話給了魯班怎樣的啟示?從而認識魯班是一個善于積極動腦的人。從課堂效果來看也不錯,達到了預期目標。接下來的教學,我直接 拋給學生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荷葉和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課件的幫助下,經過小組討論,學生也說出了關鍵。這時,我說:“這些相同點被誰發 現了?為什么別人沒發現呢?”學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魯班善于觀察、勤于動腦。
至此,學生的思維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改變,對魯班也有了更深的認識。為下文魯班造傘做了很好的鋪墊。
【《魯班造傘》教學反思?二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教學教案02-28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課文05-16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說課稿05-16
《魯班造傘》閱讀題04-20
二年級下冊《魯班造傘》優秀教案05-16
《魯班造傘》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03-31
二年級語文《魯班造傘》教案02-17
S版二下《魯班造傘》教學設計05-16
小學二年級下《魯班造傘》導學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