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長城謠》精品教案
【八年級下《長城謠》精品教案】
1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詩歌借物抒情的寫法。
2、理解詩歌的主題。
二、能力目標:
1、體會詩歌抒發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學習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三、情感目標:理解詩歌內容情感,激發愛國熱情。
2新設計
本次曬課首次嘗試運用了白 板,白板的使用大大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我通過白板上的書寫、音頻的配合、視頻的播放更好的創設情境讓學生更好的感知詩的內容及意境,也更直觀、清晰地認識并字音字詞。也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學習,學習了白板的制作與使用,獲益匪淺。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了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首先以自己的配樂范讀讓學生有了對詩的一個整體感知,體會詩中流露出的作者淡淡的思鄉之情;第二遍指名學生朗讀檢查預習情況,并明確主體意象和抒情方式;第三遍學生自讀感知每一小節的內容。在教學每一小節時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式,第一小節播放視頻讓學生以固定句式闡述內容,感受第一段關于長城的歷史滄桑;第二小節讓學生四人小組品讀賞析;最后一小節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作者濃濃的鄉思。然后拓展部分讓學生再簡單拓展閱讀席慕蓉另一首《鄉愁》加深學生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由作者的鄉愁升華到兩岸統一的方向去,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3學情分析
本節課《長城謠》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現代詩兩首》中的第一首。《現代詩兩首》都是臺灣著名現代詩作家的作品,都體現了詩人的思鄉之情。《長城謠》是一首詠物抒懷的詩歌,學習本詩,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讓學生了解詩歌語言和意境的優美。鮮明的節奏和和諧的韻律是培養學 生個性化閱讀、獲取獨特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愛國愛鄉情感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前一課《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學習,已經了解了現代詩的體裁特點及知識,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能夠學著感受詩歌的意境。
4重點難點
1、學習朗讀詩歌,在朗讀中感悟詩情。
2、學習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5教學過程
5.1 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詩歌借物抒情的寫法。
2、理解詩歌的主題。
二、能力目標:
1、體會詩歌抒發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學習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三、情感目標:理解詩歌內容情感,激發愛國熱情。
學時重點
1、學習朗讀詩歌,在朗讀中感悟 詩情。
2、學習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學時難點
學習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教學活動
活 動1【導入】談話導入,介紹作者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導入:(展示圖片)長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長城?(學生根據所搜集的材料回答)是啊,蜿蜒的長城不僅是道美麗的風景線,而且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吟唱,許多海外游子為之牽掛。今天,讓我們在臺灣女詩人席慕蓉的《長城謠》里再次仰望歷史的蒼穹,諦聽游子的心聲。(板書標題作者)
2、介紹作者
席慕蓉:蒙古族女詩人,1943年生于四川,祖籍內蒙古,現居臺灣。她生于長城腳下,在母親吟唱的《長城謠》中長大。1949年她被迫離開故鄉,離開長城,去了臺灣,每次想家鄉時,她就吟唱兒時入夢的民謠——《長城謠》聊解思鄉之苦。這種濃郁的思鄉戀國之情,終于在1979年噴薄而出,形諸筆端,寫下了《長城謠》這首詩。抒寫思鄉戀國情懷是席慕蓉詩歌的重要主題之一。十三歲開始寫詩,第一部詩集是《七里香》。她的詩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擁有大量讀者。(學生自學并匯報所了 解的席慕容)
詩人的故鄉,是她詩中的“刺勒川,陰山下”,那個莽莽蒼蒼的內蒙古大草原。可是因為命運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從未到過故鄉。作為多情的詩人,故鄉是她精神的歸宿,靈魂的家園。她只有在夢中、在詩中盡情抒發自己 的鄉思鄉愁。此詩就是在此種情境下寫成的。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詩人在詩中抒發的,對祖國對故鄉的一片深情。
活動2【講授】二、朗讀吟誦引感知
(一)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邊聽邊劃出節 奏和重音,感知作者的感情。
追問:你覺得朗讀這首詩應 該用什么樣的語調,是激情澎湃呢,還是沉吟舒緩?
對,沉吟舒緩!因為這首詩主要抒發自己的鄉思鄉愁,有淡淡的哀愁于其中。
(二)指名配樂朗讀,正音。
提問:詩中主要選取的意象是什么?(長城)
本詩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詠物抒懷)
(三)生自讀詩歌,想想每節詩都寫了些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第一節著重寫長城的歷史,充滿滄桑之感;第二節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和贊美之情;第三節寫夢回故鄉,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二、理解詩歌的意境
(一)品讀第一小節
1、全班男生朗讀 第一小節
師:詩中說長城上征戰了一部歷史,那是怎樣的一部歷史呢?我們先看一個短片(播放視頻)
(學生用“長城,曾經……曾經……”的句 式說一說感受)
師:你從詩中的哪處能夠感受到呢?(引導學生說說對詩句及重點字詞的理解)
預設答案:奪 還 (“奪、還”與前文的“爭戰了一部歷史”相對應。凡有“爭戰”便有殺戮,看到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的場景,人的心情往往感到非常沉重。)
無情(長城作為一個沒有生命的建筑,見證了這里發生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雖言無情,實則飽含了痛苦和血淚。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突出了長城是中華民族滄桑歷史的見證。)
你(用第二人稱“你”, 仿佛長城就在眼前,直接傾瀉內心激蕩的情感,感情強烈。)
2、指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小節
(二)研讀第二小節
師:長城雖然飽經滄桑,而作者卻對長城充滿依戀與贊美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 情的呢?
1、四人一小組,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組員聽,并說說自己從文字中讀到了什么?
師(預設問題):(1)作者想不想吟唱和書寫長城呢?可為什么不能呢?
(2)為什么一提起長城作者心中便有烈火焚起?
(3)這種情感是怎樣傳遞出來的?
2、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小節
(三)品讀第三小節
師:經歷了內心烈火的焚起,時空轉換,作者的思緒又到了哪里?(學生回答:蒙古草原)
1、女生齊讀第三小節
在作者的想像中故鄉美嗎?你從哪些字句可以感受到?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想象中的畫面嗎?(指名學生描述)
師(預設問題):“應”是什么樣的語氣?“不眠”和“夢中”是否矛盾?為什么?
2、指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三小節
師:想你念你輾轉難眠 ,何日才能相見?全詩至此,一位游子深沉的思鄉之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現在我們全班一起有感情地來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延伸
鄉 愁
席慕容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閱讀《鄉愁》,思考:
(1)<鄉愁>與<長城謠>都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兩首詩分別借助了什么意象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名學生朗讀并回答問題)
葉落歸根,倦鳥歸巢,大家是否期盼詩人有一天能真正回到故鄉 呢?(是!我們多么希望遠在異鄉的海外游子能夠早日歸來啊。)作者的歸鄉之情要什么時候才能實現呢?(祖國統一)兩岸統一,不僅是海外游子的夙愿,也是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
活動3【作業】作業
我們以中華兒女的身份,結合《長城謠》,以《臺灣謠》為題,嘗試寫一首詩。(提示:可從祖國是母親,臺灣是兒子,祖國與臺灣分離之久方面去創作詩歌)
可套用詩句的詞句:
盡管……
盡管……
多少……
你……
【八年級下《長城謠》教案】相關文章:
《長城謠》教案11-30
初中八年級下《長城謠》導學案04-05
高中語文《長城謠》教案04-07
初二語文下《長城謠》原創教學設計04-06
長城謠閱讀理解05-02
《長城謠》閱讀練習04-24
席慕蓉《長城謠》原文及賞析04-05
八年級語文《長城謠》課文和賞析04-06
初二語文《長城謠》說課稿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