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樹課文句子賞析
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那樹》是臺灣著名散文家王鼎鈞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講述了一棵古老大樹長年造福于人類,可最終卻被人類殘忍“屠殺”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對都市文明發展之后人類破壞大自然的憤懣。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那樹課文句子賞析,歡迎閱讀。
那樹課文句子賞析
1、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鏟除,被連根拔起。(這與那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須形成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什么態度?)
“一里一里鋪過來”“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其來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極緩,兩相對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長發展極為遲緩,而人類文明的發展極為迅速。自然界各物種在人類的破壞性開發面前,顯得極其脆弱,是一種嚴重的不對稱。對大自然的開發利用,有時是好事,但有時也會是壞事,有可能人為地造成自然界生態失衡。作者沒有直接表達類似的思想,但我們可以揣摩其心理,應該能體會得到上述意思。
2、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讀“咬”“骨粉”和“呻吟”這幾個詞語有怎樣的感受?從課文中再找出幾個類似的詞語進行品味。)
“咬”“骨粉”和“呻吟”這都是描寫性、形象性很強的詞語,再現了一幅人類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圖景。“咬”給人以視覺的感受,“骨粉”訴諸視覺,“呻吟”則訴諸聽覺,都給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來這幾個詞語不應當用于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創造性,故意用這幾個詞語來描景寫意,表達對伐樹人的憤恨,所以它們在這種特殊的語境中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類似于這樣表達憤恨的感情色彩的'詞語還有一些,如倒數第一段,“為了割下這顆生滿虬須的大頭顱”,“劊子手貼近它做了個陷阱”,“切斷所有的動脈靜脈”“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3、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于是弱小而堅忍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每一個黑斗士在離巢后,先在樹干上繞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想像“依依不舍”的場面,說一說螞蟻和大樹互相傾訴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種特異現象。)
螞蟻和大樹互相傾訴了什么,可以由學生自己去自由想像,并鼓勵富有創造性的想像。至于作者為什么描寫這種特異現象,可以參看理解探究的“如何理解‘螞蟻國’里的事情”。
那樹課文賞析
全文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從開頭到第五自然段,寫的是那樹庇護人類。第二層次是第六到第八自然段,寫的是那樹與人類文明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第三層次是高潮也是結尾部分,寫的是人類無情地將那樹“屠殺”。作者用極其綺麗、華美又入木三分的語言,將這個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讀來令人扼腕嘆息。
我們先看第一層次。文章開頭就寫道:“當那樹還只是一條泥濘的小徑時,它就立在那里;當路上駛過第一輛汽車之前,它就立在那里;當這一帶只有稀稀落落幾處老式平房時,它就立在那里。”這一排比句,一開始就向讀者標明了那樹立在路邊“很久很久了”,也為下文路變寬、車增多、房擴張作好了鋪墊,更為那樹最終被人“殺戮”埋下了伏筆。第二、三自然段運用生動的比喻和擬人,寫出了那樹為人們帶來的好處。首先,那樹雖“露出老態”,“但是堅固穩定,樹頂像剛炸開的焰火一樣繁密”,“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像生鐵鑄就的模樣”。這兩個句子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既新奇又貼切,生動地寫出那樹堅固又充滿生機的特點。然后寫那樹帶給人們的好處:“在夏天的太陽下挺著頸子急走的人,會像獵犬一樣奔到樹下,吸一口濃陰,仰臉看千掌千指托住陽光,看指縫間漏下來的碎汞。”“漏下來的碎汞”詩意地點明了那樹茂密的樹頂給人帶來的陰涼。在四、五兩段中,作者運用了三個“于是”,是那樹,使“鳥來了”,而“鳥叫的時候”,又使孩子唱起歌來,這最終不就是樹帶給了孩子快樂的歌聲嗎?又是那樹,使情侶有了一個清靜的環境,有了“更黑的黑暗”。正因為這樣,那樹“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蔭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可是人類的文明卻比那樹延伸得更快,第二層中的第六段就寫道:“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此處運用排比,寫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迅猛,這也是那樹與人類文明產生矛盾的開端。緊接著,文章寫道:“入夜,毛毛細雨比貓步還輕,跌進樹葉里匯成敲響路面的點點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濕,也很有詩意。”這新穎奇妙的比喻寫出了那樹雖在“死魚般的灰色包圍之下”,仍“綠得深沉”,仍富有“詩意”。而當第七自然段中,“計程車像饑蝗擁來”,更讓讀者感受到人類文明建設如洶涌之大潮一樣漫天而來,這也意味著那樹與人類的文明建設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因此,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用了三個深情的“啊”,為即將被押上“刑場”的樹吶喊,鳴不平!
到了第三層次,這棵樹就要引頸受戮,而看看人類“屠殺”這棵樹的理由吧:“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對準樹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這四句話是人類“屠殺”這棵樹的理由,也是“屠殺”這棵樹的過程。第一句是原因,我們仔細一讀就可以發現,文中的“對準”和“撞去”就富有極強的諷刺意味,強調了駕駛者完全是因為酒后超速駕駛而撞到樹的,與樹毫不相干。第二句“于是人死”就變得順理成章,如此快的速度(相當于每小時100公里左右),又是“對準”了“撞”,不死才怪!“于是”有前面這樣的行為,所以后面就有這樣一個結果,非常符合邏輯。而第二個“于是”,是“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就令人匪夷所思了。明明是駕駛者違規駕駛,最終所謂的“交通專家”卻“宣判那樹償命”,這符合邏輯嗎?這簡直太荒謬!而更令人咋舌的是第三個“于是”,很快的,人類就將其“屠殺”,好像將那樹屠殺是多么的及時,多么的正確!而那“血腥” 的“屠殺”過程更令讀者不寒而栗:“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踝骨”“ 白森森的骨粉”兩個詞就是說明那樹分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咬”“嚼碎”“撒”三個動詞細膩、真實且極其震撼地記錄了那樹被活活“屠殺”的悲慘場景,讀來令人感到悲憤。
之后,作者就把這棵樹當作人來寫:“尸體的肢解和搬運連夜完成。” “為了割下這顆生滿虬須的大頭顱,劊子手貼近它做了個陷阱,切斷所有的動脈靜脈。”句中的“肢解”“切斷”等詞生動地表現出人類這個“劊子手”的殘忍和無情。
最后,還有兩句話值得我們玩味:“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車輛改道,幾個以違規為樂的摩托車騎士跌進去,抬進醫院。”這一句與前面的“駕駛者”一句相呼應,有力地說明了當樹已經被“屠殺”后,車輛也已經改道,可依然有所謂的“摩托車騎士跌進去,抬進醫院”,極力諷刺了人類“屠殺”這棵樹的荒謬! 第二句也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現在,日月光華,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這么一棵樹,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這一句用了三個“一層”,既寫出了樹的根被這些重壓活活悶死的事實,又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這棵樹完全被“屠殺”的憤懣之情。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那樹》的語言是精彩紛呈的,有準確傳神的詞語的鑲嵌,使文章極富張力;又有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不斷鋪排,使文章文采斐然;更有諷刺、對比、呼應等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處處精警、耐人尋味。
【那樹課文句子賞析】相關文章:
《那樹》課文片段研讀賞析03-25
那山那樹07-27
《三棵樹》課文賞析指導04-03
那山·那樹·那背影10-10
海燕課文句子賞析02-28
課文《松鼠》重點句子賞析04-21
那樹,那土地經典日志01-05
那山那樹那棗散文01-21
那樹那人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