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欣賞:冒險不是勇氣
冒險不是勇氣
朋友說起他目睹的一場車禍,十分驚險。
一輛改裝過的摩托車,馬力十足地往前沖,突然,一輛汽車拐彎過來,摩托車剎車顯然來不及,只能眼睜睜地往上撞。摩托車上的人飛了,再落到汽車上,都可以想象到他五臟六腑受到的沖擊。十來分鐘后,120急救車趕到,但騎車的年輕人就是不上車。因為他的車根本不能上路,把別人的車撞壞,他得全賠,再上120,所有費用都得自付!
聽起來挺悲慘,可是反過來想想,他有很多“明知道”,比如“明知道這車不能上路”,“明知道可能出問題”,“明知道出了問題一切后果自負”,可是,他還是把車騎出來了,而且飆得很爽。
生活中,你可能也會注意到,很多人都是這樣,明知道一件事情是不被允許的,偏偏要試探一下底線在哪里。直到出了問題,受到了懲罰,才知道這件事情其實最初就應該被禁止。
喜歡肇事的年輕人、喜歡闖禍的孩子、喜歡冒險的成年人,他們內心都有一種逆反,那就是憎恨“守規矩”、“守紀律”。在他們眼里,規矩和紀律就是一個捆綁意志的東西,讓人變得沒有個性。
所以,每遇到一件事情,他們總是想試試自主權的限度究竟在哪里,然后再決定今后的行事方式。在試探的過程中,總是要觸了線,吃了虧,才知道到此為止,再也不能往前走了。
只是,有的時候,當你想往回撤時,已經無路可走。
親戚家的女兒,家里禁令比較多,所以總是在叛逆。前年,她瞞著父母從老家來北京找網友,最后杳無音訊。家人除了不斷接到電話討要錢財之外,沒了她任何消息。
我們總是鄙視那些守紀律的人,努力?勤奮?按部就班?那是菜鳥行為。你討厭被限制,寧愿吃點兒虧,也不要做那個縮在殼里的乖孩子;你渴望隨心所欲,寧愿認點兒罰,也不要做那個一輩子沒冒過險的老實人。你年輕時,心想犯點兒錯也無妨,未來還可以修正;你成年了,心想自己完全有能力承擔,怕了就不是一個有勇氣的人。
其實,冒險不是一種勇氣。當你偏愛冒險時,你可能很心虛,還沒找到支撐自己的真正力量;當你把懲罰當做家常便飯時,你可能還沒玩轉你的環境,沒適應這個環境的游戲規則。
要知道,乖巧不是懦弱的表現,叛逆也并不是強大的征兆,只有當你知道自己在哪里、是誰、想要什么,并順利得到的時候,你才是真正適合這個社會的生存者。
說“不”的勇氣
曾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漢斯剛參加工作不久,姑媽來到這個城市看他。漢斯陪著姑媽把這個小城轉了轉,就到了吃飯的時間。
漢斯身上只有20美元,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對他很好的姑媽的全部資金,他很想找個小餐館隨便吃一點,可姑媽卻偏偏相中一家很體面的餐廳。漢斯沒辦法,只得隨她走了進去。
倆人坐下來后,姑媽開始點菜,當她征詢漢斯意見時,漢斯只是含混地說:“隨便,隨便。”此時,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緊緊抓著那僅有的20元錢。這錢顯然是不夠的,怎么辦?
可是姑媽一點也沒注意到漢斯的不安,她不住地夸贊著這兒可口的飯菜,漢斯卻什么味道也沒吃出來。
最后的時刻終于來了,彬彬有禮的侍者拿來了帳單,徑直向漢斯走來,漢斯張開嘴,卻什么也沒說出來。
姑媽溫和地笑了,她拿過帳單,把錢給了侍者,然后盯著漢斯說:“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覺,我一直在等你說不,可你為什么不說呢?要知道,有些時候一定要勇敢堅決地把這個字說出來,這是最好的選擇。我這次來,就是想要讓你知道這個道理。”
聊天時每個人都想聊自己
古古和阿男即使是在最親密、最如膠似漆的時候,很遺憾,他們也仍然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這是世界的真相: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當阿男在投資上踩到地雷,慘賠五十萬的那個晚上,如果古古正在因為月經來而整晚肚子痛的話,那么,不管他們兩人多么努力地關心對方,真正最讓他們痛苦的,仍然是他們各自的痛處:阿男的五十萬、古古的肚子。
講這個不是為了對情侶們潑冷水,而是做個簡單的提醒:聊天時,每個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覺。
當你在東指西畫地大談:“昨天晚上我夾著鯊魚夾去倒垃圾的時候,我前男友開車經過我面前耶!靠!我額頭剛好長了兩顆大痘痘……”
當你這樣廢話連篇,而你對面的人,卻認真地睜著眼睛看著你,專注而關心的時候,你真的會覺得這個人是你最好的朋友,是你最想傾吐心事的對象,是地球上最可依靠在上面垂淚的一雙肩膀……
這個看似很專心聽你說話的人,嗯,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但她無疑是你“最上道”的朋友。
她專注地望著你時,天曉得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可能望著你的嘴,想著“嘴巴一直動,好像我養的金魚喔……上排牙齒有披薩的菜渣耶……她講的那個前男友不是長得像豬嗎……”
處于這個狀態的她,實在不太像什么“地球上最可靠的一雙肩膀”,但你會喜歡她,這是一定的。
所以,反過來,當你自己想要被別人喜歡的時候,你只要把別人放在你自己的位置上來想,那就輪到你來扮演這個“最上道”的朋友了。
扮演這樣一個朋友,最高原則非常簡單:“盡量別讓自己說出‘我’字。”
聽起來很容易,但你可以試試看,跟朋友聊天十分鐘,不要說出“我”字。
對,就是不要說出“我”字。每次想說“我”字時,都改成“你”字或“他”字。
你會發現這十分鐘里面,本來不斷說著“我昨天……”“我覺得……”“我買了……”這些句子的自己,忽然變成一個不斷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暢所欲言的、超級上道的人!
也許你會說,你又不是在陪酒,為什么要讓對方暢所欲言,而不是讓自己暢所欲言?
答案很簡單,你的朋友們,也不是在陪酒啊,他們憑什么要永遠讓你暢所欲言?
高學歷意味著什么
和一位朋友聊天,講到他正在念大學的兒子,他很感慨地說:“竟然連念歷史系都能念到第五年。”我是歷史系畢業的,我想我懂他的感慨,歷史系課業沒那么重,也沒有什么一定搞不懂、過不了關的課程,念歷史系卻無法在4年的正常時間中完成學業,看在朋友眼中,難免覺得有些丟臉。
自愿選擇不畢業
他兒子的情況,一點都不特別,太多人都是這樣的,除非下定決心考研,除非已經有研究生課程可以念了,否則他們是寧愿不畢業的。在這個年代,不畢業,通常是自愿的選擇,不是學業落后的結果,所以沒什么好難過的。
這不完全是拿來安慰朋友的說法,而是真正有事實根據的。求學當然不是件壞事。不過如果“做學生”變成了一種長期理所當然的習慣,甚至普遍地以不離開學校來逃避現實,那可就是個值得擔心的社會現象了。
第一個關鍵問題:年輕人到底在逃避什么?──逃避面對職場,面對不同的人際關系與生活形態。他們習慣于學校中和同輩之間的互動,沒有準備、也沒有意愿要用別的方式面對別的人。同輩互動有一種自由,不需要多考慮說話、行為可能引來的反應;學生生活也有一種自由,不需要多考慮自己該如何安排時間如何追求自我成就。離開了學校,當然就沒有這樣的自由了。
失去創造自由的勇氣與動力
這樣的逃避,也就引發了第二個關鍵問題:他們失去了為自己創造自由的勇氣與動力,寧可留在別人保護、圈劃出來的環境里,享受別人給予的空間。和上一代相比,他們很少意識到:學校那個空間,是別人規定、控制的,不是自己去打拼開墾出來的。
從好的一面看,目前的高等教育體制大幅松綁,學生不再像以前一樣急于想掙脫束縛,跳出校園圍墻;然而從壞的一面看,高等教育體制無法提供充分的壓力,如此缺乏壓力的情況下,不管在大學里待了多久,學生能真正學到什么呢?
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一門課一門課混過去,累積眾多打網絡游戲或網上交友的時間,在便利商店打工做最簡單完全不動腦筋的工作,這樣的學生生活又必然讓他們缺乏真正的本事可以應對學校以外的環境,也就刺激他們想要用各種方法繼續延長在學校的時間。
以前在職場上,愈高的學歷通常意味愈高的競爭力。可是在這樣的潮流下,高學歷的意義必然改變了,身上那種學生習慣愈強、逃避的態度愈強,也就愈難在新的、陌生環境中適應、發揮了。
物以稀為貴,真的,愿意念完4年大學就畢業的年輕人,會在職場上愈來愈受青睞、重視的。
為什么失去做普通人的勇氣
好久沒有上網,每天都在為某知名英語考試疲于奔命。
從學外語這件事,竟然能聯想到做一個普通人的勇氣,純粹出于個人原因。準備考試是為了繼續上學,繼續上學是為了避免成為一個普通人。
說來奇怪,幾經周折,最終回到了事情的起點,也無怪家人,誰讓自己以前總是擺出一副自以為是做什么都輕松的樣子,讓人誤以為我是個不甘于平凡生活的人。其實,我真的是個對生活隨遇而安的人,至于要成功到什么地步,要過上什么樣的生活,要去什么地方生活,對我來說沒什么要緊,只要心里舒坦,哪里都行,也許不會大富大貴,也許不會成為什么人上人,也許不會留在大都市,可是,那又怎么樣呢?自己的生活,為什么一定要別人認同呢?
我愿做一個普通人,有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過一種平靜的生活,遠離喧囂,自得其樂,在別人拼命飛奔向前之時,我閑庭信步,享受沿途的小美好,有何不妥?
“我們為什么失去了做一個普通人的勇氣?”
這個問題在近幾年被反復提出,但依然難以消除我們對平凡人生的恐懼。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一個人都是普通人,從生到死,短短數十年,總做過一些什么,總留下一些什么,多或少的區別罷了,為什么強求每個人都是成功者呢?
一直覺得,性格這種東西,雖說也受后天影響,但與生俱來的特質是無法改變的,老虎再怎么弱也變不成兔子,兔子再訓練也吃不了別的動物。性格傾向是沒法一下子被更改掉的,卻可以暫時受到影響。就像我自己,本來就不是那種為了出人頭地一定要怎樣的人,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壓力和原因,不得不變成另外一個模樣,無外乎不讓家人失望。
中國父母自古如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己沒有完成的好多心愿都希望子女去爭取。站在他們的立場來看,完全沒有問題,生養不易,就算有一些額外目的也著實可以理解。但真正壓到并不真正那么好強的子女身上后,期待便成了壓力,偶爾會有大學生畢業抑郁自殺或者崩潰弒母的新聞,更有甚者,小小年紀就因為不堪考試壓力跳樓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做成功者,而父母永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父母會這樣,歸根結底是社會導向問題,誰都希望子女爭氣長面子,至于他們本身快樂不快樂那都是次要的事情。
每次走進書店,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暢銷書架上的勵志書和成功學,那些印刷鮮艷的封面都讓我莫名恐慌,對自己產生小小的懷疑,對很多事情不夠熱衷,如此波瀾不驚,是否要早早被世界淘汰?我天性不愛和人打交道,更加不喜歡競爭很激烈的行業,曾經奢望過有一個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做喜歡的而且力所能及的小事,安安靜靜度過一輩子。無奈,在日復一日的折騰中,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做一個普通人的勇氣,這其中便包括我。
為了開闊眼界、適應社會、增強自身競爭力,我們必須去做一些不喜歡的事,在這一過程中,本身不愛折騰的人便會覺得痛苦和疲憊,特別是為了一個不是自己選擇的目標,我們并不想那樣,卻不得不努力去做到,究竟為了什么?久而久之,怕是連當事人自己也難以記起,到底是怎樣失去做普通人的勇氣的。
每日拭亮一個太陽
人們的頭上會頂著一個太陽,其實我們心中也揣著一個太陽,當心中的太陽被塵埃遮翳時,我們要及時去擦拭,也就是說,每日都要拭亮一個太陽。
每日拭亮一個太陽,你就會勤于動心敏于動手。“身是菩提樹,心若明鏡臺。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說的與這個意思相仿。由是,你就會抓住當下,掌控每一個現在。就不會荒疏自己思想,不會懈怠自己的行動,就會讓怯懦、恐懼的霾翳與塵埃無處藏身,你就會懂得美德和生命力從來都是由擦試出的新亮的生命迸射而出。
每日拭亮一個太陽,你就不會向一切霾翳、塵埃妥協。你就會明白即使給你曾經帶來鮮花花環的東西,未必就會永遠鮮活恒常光亮。那說不定是外界用來麻痹你的迷魂草,制約你的魔圈和牢籠。你就不會因為昔日的“明麗”而忘乎所以,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無謂的妥協調和是愚蠢顢頇的行為,得到的只不過是庸俗的政治家、哲學家等人的恭維和奉承。今天要說出今天的想法,哪怕被誤解,也要義無反顧。如此,你就不再一味地取悅于人,而孩童般地向同時代的精英傾吐心聲,并且能做到少說“我抱歉”,多說“我應該”,把自己的心智公布于眾,從而每天都有一個新的自我,做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每日拭亮一個太陽,會讓你對生活信心百倍。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間,你會信心滿滿地說,他的星星并不比自己的璀璨,他的月亮并不比自己的皎潔,他的太陽也并不比自己的更加燦爛。盡管摩西、柏拉圖、彌爾頓,他們說話并非口吐蓮花,噴珠唾玉,他們卻是公認的偉人,只因他們能夠充滿自信地蔑視書本教條,擺脫傳統習俗,說出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思想。沒有必要窺人軌轍,看人模樣,你就是你自己,只要你能夠更多地發現和觀察心靈深處一閃即過的火花,用它來鍍亮心中的那一輪被擦試過的太陽,你就比他們一點也不會差。
每日拭亮一個太陽,會讓你時刻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光芒。你不會藏身于云海峰巒之后,也不會隱匿于蒼蒼林莽之中,而是徹照藍天之上,你會讓青竹綠林增碧添翠,會讓湖光潭水耀金爍銀,你會讓荒丘變為綠洲,會讓大漠在為魚鄉。你會給蒼白以繽紛,給貧憲法以詩意,你會給渾濁以明澈,給沉悶以清新。你以你不凡的存在,詮釋著世上所有景致,注解著時代的萬丈風情。
每日拭亮一個太陽,今日之太陽絕不會與以往任何之太陽重復。拭亮一個太陽似埃及金字塔,拭亮一個太陽如中國古長城,拭亮一個太陽如法國凱旋門;拭一個太陽似秀美的楊柳,拭一個太陽如溫柔的蘭草……每一天,你就是高喊打著能發出金石之聲的你,你就是柔腸情深的你。自己不模仿自己,更不與他人雷同。你站著便巍巍然,倒下也會霞光萬道;你挺立著展示著生命的靈動,倒下也會魂魄芳香。
每日拭亮一個太陽吧,你就成了一種預言,你會說,你就是一位無私無畏的勇氣,陰霾與塵埃不會在你之心靈落腳,它們一旦見到你就會遠遠逃遁;你會說,你是一則抒懷的寓言,在嘆惋夕陽短暫的時候,又將失去一個白天,可你知道你之生命中會又有著一個光亮的太陽正冉冉升起;你會說,你是一個豪邁的智者,風永遠也不能把陽光打敗……
【散文欣賞:冒險不是勇氣】相關文章:
殺雞散文欣賞10-14
汪國真散文《生活》欣賞08-18
永遠的故鄉散文欣賞10-02
散文詩歌欣賞10-31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
奶茶劉若英散文欣賞07-10
閩南游經典散文欣賞07-10
散文欣賞《西湖的綠》08-22
古代的屏風散文欣賞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