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散文《寂寞》
梁實秋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有關梁實秋散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梁實秋散文:《寂寞》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里,焚起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里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后是撞擊著枝干的磕碰聲,最后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身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并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更與心境有關。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里去尋求,只要內心清凈,隨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同游。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在禮拜堂里我也有過同樣的經驗。在偉大莊嚴的教堂里,從彩色玻璃窗透進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線,沉重的琴聲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身的渺小。這渺小的感覺便是我意識到我自身存在的明證。因為平常連這一點點渺小之感都不會有的!
我的朋友肖麗先生卜居在廣濟寺里,據他告訴我,在最近一個夜晚,月光皎潔,天空如洗,他獨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寶殿的石階上,翹首四望,月色是那樣的晶明,蓊郁的樹是那樣的靜止,寺院是那樣的肅穆,他忽然頓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個人常有這樣的經驗,他的胸襟自然豁達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長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間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東西不時的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一件煞風景的事實:我們的兩只腳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蒼蠅撞在玻璃窗上掙扎不出去,一聲“老爺太太可憐可憐我這個瞎子吧”,都可以使我們從寂寞中間一頭栽出去,栽到苦惱煩躁的漩渦里去。至于“催租吏”一類的東西打上門來,或是“石壕吏”之類的東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敗興生氣,就更不待言了。這還是外界的感觸,如果自身的內心先六根不凈,隨時都意馬心猿,則雖處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團,六神無主,暴跳如雷,他永遠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說來,所謂寂寞不即是一種唯心論,一種逃避現實的現象嗎?也可以說是。一個高韜隱遁的人,在從前的社會里還可以存在,而且還頗受人敬重,在現在的社會里是絕對的不可能。現在似乎只有兩種類型的人了,一是在現實的泥溷中打轉的人,一是偶然也從泥溷中昂起頭來喘口氣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幾口新空氣。喘幾口氣之后還得耐心地低頭鉆進泥溷里去。所以我對于能夠昂首物外的舉動并不愿再多苛責。逃避現實,如果現實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過靜坐經驗的人該知道,最初努力把握著自身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難的事!那是強迫自身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謂參禪入定完全屬于此類。我所贊美的寂寞,稍異于是。我所謂的寂寞,是隨緣偶得,無需強求,一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梁實秋散文:《談友誼》
朋友居五倫之末,其實朋友是極重要的一倫。所謂友誼實即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關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賞、信任、容忍、犧牲……諸多美德。如果以友誼作基礎,則其他的各種關系如父子夫婦兄弟之類均可圓滿地建立起來。當然父子兄弟是無可選擇的永久關系,夫婦雖有選擇余地,但一經結合便以不再仳離為原則,而朋友則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不過,說穿了,父子夫婦兄弟都是朋友關系,不過形式性質稍有不同罷了。嚴格地講,凡是充分具備一個好朋友的人,他一定也是一個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反過來亦然。
我們的古圣先賢對于交友一端是甚為注重的。《論語》里面關于交友的話很多。在西方亦是如此。羅馬的西塞羅有一篇著名的《論友誼》。法國的蒙田、英國的培根、美國的愛默生,都有論友誼的文章。我覺得近代的作家在這個題目上似乎不大肯費筆墨了。這是不是叔季之世友誼沒落的象征呢?我不敢說。
古之所謂“刎頸交”,陳義過高,非常人所能企及。如Damon與Pythias,David與Jonathan,怕也只是傳說中的美談吧。就是把友誼的標準降低一些,真正能稱得起朋友的還是很難得。試想一想,如有銀錢經手的事,你信得過的朋友能有幾人?在你蹭蹬失意或疾病患難之中還肯登門拜訪乃至雪中送炭的朋友又有幾人?你出門在外之際對于你的妻室弱媳肯加照顧而又不照顧得太多者又有幾人?再退一步,平素投桃報李,莫逆于心,能維持長久于不墜者,又有幾人?總角之交,如無特別利害關系以為維系,恐怕很難在若干年后不變成為路人。富蘭克林說:“有三個朋友是最忠實可靠的——老妻,老狗和現款。”妙的是這三個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亞里斯多德的一句話最干脆:“我的朋友們啊!世界上根本沒有朋友。”這句話近于憤世嫉俗,事實上世界上還是有朋友的,不過雖然無需打著燈籠去找,卻是像沙里淘金而且還需要長時間地洗煉。一旦真鑄成了友誼,便會金石同堅,永不退轉。
大抵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為好。交朋友也講究門當戶對,縱不像九品中正那么嚴格,也自然有個界線。“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于“自輕肥”之余還能對著往日的舊游而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邊去么?漢光武容許嚴子陵把他的大腿壓在自身的肚子上,固然是雅量可風,但是嚴子陵之毅然決然地歸隱于富春山,則尤為知趣。朱洪武寫信給他的一位朋友說:“朱元璋作了皇帝,朱元璋還是朱元璋……”話自管說得很漂亮,看看他后來之誅戮功臣,也就不免令人心悸。人的身心構造原是一樣的,但是一入宦途,可能發生突變。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我想一來只是指品學而言,二來只是說不要結交比自身壞的,并沒有說一定要我們去高攀。友誼需要兩造,假如雙方都想結交比自身好的,那就永遠交不起來。
好像是王爾德說過,“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之間是不可能有友誼存在的。”就一般而論,這話是對的.,因為如有深厚的友誼,那友誼容易變質,如果不是心心相印,那又算不得是友誼。過猶不及,那分際是很難把握的。忘年交倒是可能的。彌衡年未二十,孔融年已五十,便相交友,這樣的例子史不絕書。但似乎以同性為限。并且以我所知,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賴于興趣之相近與互相之器賞,但年長的一方面多少需要保持一點童心,年幼的一方面多少需要顯著幾分老成。老氣橫秋則令人望而生畏,輕薄儇佻則人且避之若浼。單身的人容易交朋友,因為他的情感無所寄托,漂泊流離之中最需要一個一傾積愫的對象,可是等他有紅袖添香稚子候門的時候,心境就不同了。
“君子之交淡若水”,因為淡所以不膩,才能持久。“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昵。不過“狎而敬之”是很難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Mark Twain說:“神圣的友誼之情,其性質是如此的甜蜜、穩定、忠實、持久。可以終身不渝,如果不開口向你借錢。”這真是慨而言之。朋友本有通財之誼,但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難望的事是借出去的錢,一般人為最倒霉的事幼莫過于還錢。一牽涉到錢,恩怨便很難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長中的友誼都被這阿堵物所戕害!
規勸乃是朋友中間應有之義,但是談何容易。名利場中,沆瀣一氣,自身都難以明辨是非,哪有余力規勸別人?而在對方則又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誰又愿意別人批他的逆鱗?規勸不可當著第三者的面前行之,以免傷他的顏面,不可在他情緒不寧時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孔子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我總以為勸善規過是友誼的消極的作用。友誼之樂是積極的。只有神仙和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個人獨自升天,看見宇宙的大觀,群星的美麗,他并不能感到歡樂,他必要找到一個人向他述說他所見的奇景,他才能歡樂。”共享歡樂,比共受患難,應該是更正常的友誼中的趣味。
【梁實秋散文《寂寞》】相關文章:
梁實秋散文《寂寞》閱讀01-30
梁實秋代表散文01-27
梁實秋描寫的散文01-30
有關梁實秋的散文01-30
梁實秋的散文特點01-30
梁實秋散文片段01-30
梁實秋散文介紹01-30
梁實秋散文雪01-30
梁實秋散文女人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