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立秋的散文(通用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怎么才能寫好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立秋的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1
秋天,款款而來,她揮灑著立秋之夜的那場瀟瀟驟雨,把一度讓人酷熱難耐的夏天趕走了。
時令是很守信的,立秋就意味著夏天將要謝幕,秋天將要上演早已醞釀好的華麗和精彩。
秋天伴著柔風,帶著涼爽,有些優雅,有些灑脫。雖然氣溫還是很高,卻不像以前那樣潮濕、悶熱,讓人汗流不止。溫柔而又爽朗的秋迎合了人們渴望舒適的心意,契合了樹木花草的光鮮亮麗,把初秋的山水裝點得如詩如畫,而又悠然靜謐。 秋的懷抱里塞滿了鮮花、瓜果,衣袖不時地充盈著怡人的香氣,仿佛是嫦娥下凡,從你身邊翩然走過,濃妝艷抹,暗香襲人。
花的世界寬泛了許多,初秋也還是繁花似錦。不知你是否留意:在湖畔、路旁、廣場、綠地……到處都是婀娜娉婷,花香四溢。初秋溫潤舒適的氣候,把這里的角角落落渲染得十分靚麗。
明德公園的湖水由暴雨后的渾濁變得清澈見底,微瀾的湖面蕩皺了藍天白云,晃碎了水中的花影。魚兒親吻著蒲草的根莖,蜻蜓點擊著睡蓮的花蕊,柳樹披著長發輕撫著身邊的紫薇,半邊翠綠半邊紅,風姿綽約,別有一番風情。
靜守在湖心島一隅的美人蕉,密密匝匝,生機盎然,引得眾多散步的人們駐足觀賞。墨綠色的葉子,像是大大的的扇子,長長的葉子上紋理清晰,有的還鑲了金邊,高高的莖頂上長滿了花穗,有紅色的,有黃色的,也有黃花印著紅點的。綻放的花兒猶如鳳冠,葉子酷似張開的翅膀,遠遠望去就像一群展翅欲飛的鳳凰。這些紅彤彤、黃燦燦的花朵,在秋日的照射下搖曳生輝,正如她的名字,叫人著迷。這時荷塘中的蓮花少了往日的嫵媚,葉兒枯了,花兒少了,蓮蓬瘦了,就如失寵的妃子再也笑不起來,愁容滿面地一任秋風蕭蕭,怕是沉入了幽深的的夢。
秋,宛如文雅的女子,步履從容而又楚楚動人,一路漸入佳境。
仲秋的夜,涼爽,寂靜,富有詩意。月亮就像剛出浴的美人,亮麗,澄澈,流淌著脈脈的光,清涼似水。雖無聲,卻怡人。在淡淡的月光下,倘若在自家陽臺上,或在閣樓上,置一桌簡餐、沏一壺上等好茶,一個人靜靜地演繹一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意境,任由月光的洗禮,怕是這般場景會令你憶起塵封多年的往事。
這時,更為愜意的莫過于沐著月光散步了。晚飯后,約上三兩知己,無需確定方向,信馬由韁;無需確定話題,海闊天空。沿著郊外的濕地公園,漫步在空曠的野外,聆聽草叢里斷斷續續的秋蟲唧唧,深嗅空氣中隱隱約約的丹桂飄香,時不時地調侃幾句朋友年少輕狂的故事。就這樣邊走邊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直到月亮拉長你的影子,也不會感到疲倦。這便是秋的魅力,在冬日里你是絕然不會有此雅興的。
暮秋姍然來臨,也是悄無聲息的。當你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把香山的楓葉染紅了。近似冰冷的霜露暈染了山林,只見綠樹紅花羞答答地謝幕,正在為明年春天的花事彩排。河邊的楊柳,山間的楓樹、水杉、果樹,還有一些不知名字的灌木,都被涂抹成一片片金黃的、淺紅的、紫紅的顏色,如一幅幅巨型的風景畫,安放在藍天白云下的曠野。我想,那位手持畫筆的“畫家”便是躲在在幕后的秋了。
蕭瑟秋風,綿綿秋雨,成了文人墨客的文章素材;層林盡染,山果泛紅,惹得眾多藝術愛好者紛至沓來,寫生采風。
天氣越來越涼,秋天漸行漸遠,我陪著她走過了一程山水,像是闊別已久的摯友,又像是依依惜別的情人。
在冷空氣的催促下,多情的秋灑落一地枯葉,仿佛在與人們輕聲話別:不必遠送,明年還來!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2
感覺身心還在燥熱之中,不經意翻過的日歷,卻明明白白告訴我:已是立秋。
立秋,標志著秋的開始。我望向窗外,真的秋天已來到么?室內的空調還“吱吱”地響個不停,似乎在提醒我:一切都需要過程。是啊,我們不是太過不在乎,就是太急。
也許是因為腳步太過匆忙,我們常常對于氣候,對于世間萬物的漸變毫無察覺,而一旦感覺到,卻又有點迫不及待。其實,仔細想想,多久沒有聽到長長的,不間斷的蟬鳴了;再仔細觀察一下,那高高大大的梧桐樹,偶爾也會飄下幾片落葉了。若借一片空閑,走向市郊,也會驚覺:水稻已經含笑彎腰,在等待著農民的收割了。很多不經意的地方,其實都在昭告:秋天正從前方款款走來。
一直喜歡秋天,喜歡秋的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喜歡秋的一種淡定,秋的一種成熟和安然。每當發現秋天即將來臨,心總會不由自主地雀躍起來,然后,就是翹首相盼。想想,這或許也是一種急躁,是與秋的品格不想吻合的。
立秋雖然如約而至,但并不意味著天氣真的就開始涼快起來,氣溫也許會對夏做著最后的挽留,或者,會讓最后的炎熱提醒我們:四季輪轉是常態,一切順其自然。
人生一世,若能對生活多一份細心和柔軟,或許會有更多的感知、更多的收獲;若能對自然多一份耐心和喜愛,或許會有更多的快樂、更多的滿足和愜意。心靈,也將會更加豐潤。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3
一陣微風把我從清夢中吹醒,早晨了,我探頭望向遠山,似乎有一層淡淡的霧靄,也許正是這霧的清涼驅散了原本的酷熱吧(昨天還是酷夏呢)。我突然記起,原來昨天立秋,我不禁佩服起古人在節氣劃分上的玄妙來。既然天氣如此開恩,我們也別辜負了吧。我和妻用過早點就出了門,來到那座不知登過多少回的山下,沿著那條山間小路,出發,去享受心情吧。
一路走去,到了半山腰,開始有霧了,路旁的小草本是盎然的生機似乎在一夜間都被抽取了,蔫蔫的,還帶著些許微黃,沉靜了好久好久的秋蟲兒也開始在草叢中嘰嘰啾啾著,還有幾只叫喚了一季的知了啞著嗓子在作最后地嘶鳴。登至山頂,居然下起幾滴的小雨,嗶啵嗶啵的輕輕落在幾片闊葉上,打得葉兒一陣激靈,風是那樣的靜,那樣的涼,感受不到一絲兒的夏味兒,這一切好象都在宣告著這個夏季的完結。
秋來了。來得那樣的溫和,不聒不燥,柔情似水,有霧的朦朧,有露的清涼,一切都那樣的衷情,又那么的平淡。待到秋深了,天又變得特別的高,特別的藍,風也特別的清,山林也就多彩了,有黃得透徹的,有紅得鮮明的,有綠得深沉的,還有些枯都枯得那般的陶醉。秋高氣爽,風輕云淡;清涼如水,霧靄茫茫;落葉歸根,百草寂寥,多樣的秋給了文人墨客多樣的意境,也給了象我這樣的普通人些許感悟。
看我在山間如此的迷醉,妻說:我猜,四季中你最愛的一定是秋了。那當然,因為秋給過我太多的難忘情懷。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4
在我的印象中立秋是有儀式感的,尤其是在農村。在城市我一直都沒有這樣感覺,以至于現在的好多時候我都以為只有農村才有立秋。而這種儀式感又是從七夕開始的。
“七月七,是牛郎和織女見面的日子。鳥兒都上天了,去搭鵲橋了!”外公抬著頭用老農民獨有的眼神望著村子里灰蒙蒙的天空,用他滿是山東口音的語調慢吞吞地說著。我在旁邊一個勁地抬頭望著天空,尋找著外公所說的鵲橋,最終也只看到了村子上面灰蒙蒙的天空。
那個時候我大概是在讀小學二年級。那天夜里我特別地想看到鵲橋,想看到一年只能見面一次的牛郎和織女。
想看看牛郎是不是挑著扁擔,是不是還有兩個籃子,里面是不是還有他們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扁擔是不是和外公挑水的扁擔長得一模一樣?扁擔挑著的籃子是不是村子里人們用的荊條編的蔖?
還想看看織女是不是非常的美,飄著長發穿著古人的衣服像神仙一樣踩著云朵而來。織女見到牛郎時,會不會哭?是不是也像村里的婦女一樣哭得唏哩哇啦。
那晚我就這么躺在外婆家土院子里的席子上,望著黑乎乎的.天空,思緒就像是外公棗木制的土煙斗里飄出的煙霧,清晰而悠然地散落在著無邊的黑夜里。
天上連一顆星星也沒有。因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記憶中“七月七”總是陰著天,有一些壓抑,自然也就不會有星星的出現,更不會有皎潔的月光,我也沒能看到牛郎星,也不曾見到織女星。他們是否在鵲橋相會呢?這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意而未得求證的。
七夕與立秋,有時前后會相差幾天,有的時候竟是同一天。
立秋前后,我最在意的是會不會下雨。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盼著天上的雨可以滿足我的期待。這樣我就可以去捉天牛了,還有些小伙伴會去撿地軟。
在上初中以前的每個立秋,我都會在外公家和虎子表哥一起渡過。
立秋前的一個星期,我們倆就開始用眼神期待著高高藍藍的天空可以下下雨來。雨不來的時候,我們臉上總會有著些疑惑而憂郁的顏色,好像大人們的臉上也是這個顏色。也許他們也像我們一樣盼著天上有雨下來,也可以捉天牛;也許他們是在等著最后這關鍵的一場雨,給一個月以后秋收帶來無限的晴空,正好應了“立秋下雨萬物收,處暑下雨萬物丟”這句農諺。
還好,我們都是幸運的,雨多數時候都會來到。
我記得那時候的雨一般會在天還沒有亮的清晨開始下,時大時小。我和虎子表哥是被院子里雨水擊打地面拍打樹葉的聲音和窗戶里飄來的涼風驚醒的。一睜眼我就看到了外公,他一個人坐在小板凳上靠著屋門,悠悠地抽著煙鍋,煙霧在雨聲里淡淡地飄著。我推醒虎子,下炕開始準備工具。去捉天牛。
一個裝麥子用的塑料編織袋,一個玻璃罐頭瓶,這是標配。
不對,應該是兩個,還有虎子表哥呢!
塑料編織袋中空疊折在一起就是一個小小的雨衣;玻璃罐頭瓶可以用來裝天牛,因為天牛長著兩個大鉗子。我們倆就急忙忙地奔向屋外的荒地、荒溝里了。
一個、兩個、三個…
怎么這么多人啊?我用手指數著前面的小伙伴,感嘆著他們起得可真早啊!心里想著我還能不能捉到天牛啊?
他們和我們一樣:披著編織袋做的雨衣,提著玻璃罐頭瓶,在草地里翻騰著,尋找著剛出窩的天牛,不放過每一顆草每一塊地面。
八點鐘左右,要是在晴天太陽早就升起來了。就是這個時候,天牛出窩的數量是最多的。天牛們沒等被捉就早早地飛了起來,一般飛得不會太高,我們就開始用編織袋撲打,直到一個個的天牛被裝到玻璃瓶中才算完了!
可是,不管怎么折騰,我和虎子分別捉到的天牛數量總是保持在個位數,兩個人加起來最多的一次也就是十七八個。
后來,我就上初中了。只在初一的時候和本村一個叫二狗的發小捉過一次天牛。那次,我們依舊披著編織袋做的雨衣,提著兩個稍大點的玻璃罐頭瓶,在村外的土墚上、荒溝里,走了整整一天,到傍晚時分才走到村子里的柏油路上。臉上、胳膊上、屁股上、腿上、腳上,甚至頭上都沾滿了泥水,但是那次我們捉到的天牛不僅裝滿了兩個稍大點的玻璃罐頭瓶,還在塑料編織袋里裝了幾十個。
回到家,清點數量:150多個,具體數字我已經記不清楚了。清理干凈,油烹以后,兩人均分。
那次以后,我再也沒有捉過天牛,確切地說是到今天為止沒再見到過天牛。但是,一到立秋就會想到這一幕幕的美好,久久沉浸于昔日美好童年的光景中。
想著“七月七”牛郎織女能否在鵲橋相見,期待著高高藍藍的天空下下雨來,盼望著在清晨被雨聲叫醒……
“別寫了,趕緊吃飯吧!”這時,愛人叫我吃午飯了。
就此止筆,這便是我記憶里的立秋,也是今天的立秋!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5
然而,這座被賦予魔性的都市,卻一點點都嗅不到秋的味道。依然是伏暑酷熱,天空被陽光曬得幾乎褪去了湛藍,一點點退向灰白的邊際;天空中大片大片的云朵,一個個倦怠地打著卷兒,一任風兒輕輕推滾到這兒,推滾到那兒。這倦意也傳染給了地面的人們。瞧,公交站亭候車的人們,或站著,或蹲著,或坐在路牙上,眼神有意無意地瞄著瞅著云朵兒,便呵欠連天起來,便抬抬手擦去眼角擠出的困倦的淚水,順便拭去臉上,脖上,頸上的汗,眉頭緊皺著左右張望,翹首期盼著那能夠帶來清涼,帶來遠方的公交車。
一
一處小商業街區的路邊。午間吃飯的人們還在熙熙攘攘地穿梭往來,有附近寫字樓的,有對面公立醫院的,有來逛街購物的,還有很多放了假,聚集在一起嘰嘰喳喳,四處覓食嬉鬧的學生。熱情的日頭怕是也喜愛這熱烈的繁華,便把人間灼燒得更加酷熱。
路邊的一處樹窩里,一個矮矮胖胖的大媽正在收拾東西。她是來此賣玉米的,聽旁邊的電瓶車管理員介紹,大媽是天剛亮不久,就來坐在這里賣玉米的,玉米是她家里自己種,自己摘的,是她自己蹬自行車,從二十公里外的,鄉下的家里,運來這里賣的。據說這個樹窩也是要搶占的,因為這個位置城管會不經意,而且附近過往街道的人們,都會路過這里。大媽就指望著這人群中的“多看一眼”來售賣自己的玉米呢。
此刻,那處樹窩里栽種的,瘦嫩的小樹已無法用自己單薄的枝葉為大媽遮擋濃情的陽光,大媽也半蹲起身子,開始收拾面前的玉米攤。說是玉米攤,其實就是一塊塑料白布鋪在地上,幾個綠皮的玉米擺在其中。到了這個點兒,那些晨起時還嫩綠綠的葉子,也早已被日頭折磨得枯了,黃了起來。大媽緊著把玉米都裝回到手邊的扁竹筐里,再把圍在脖子上的半濕的毛巾取下來,蓋在玉米上,又撿起塑料布,用力抖一抖,再認真地折好,放在籃子里。這才慢慢地,用力地舒展下腰身,不時地把手伸到后腰處,輕輕捶打著。
大媽想要邁開步子走出去,又幾次不舍地站停下來,四下里張望,希冀著能再偶遇人群中那有緣的“多看一眼”,再多賣出去幾個玉米。然而,行色匆匆的人們都藏在太陽傘下,藏在遮陽帽里,藏在低垂的眼神下。大媽終于無奈,終于放棄,終于臂上挎著竹筐,慢悠悠地,搖晃晃地走進了陽光里,走到了自行車停放處,把竹筐綁扎在車后架上,卻又似沒了力氣蹬車一般,只慢慢地推著前行去了。
電瓶車管理員的眼里滿是憐憫,也忍不住伸長脖子去張望大媽的背影,感慨著大媽中午一個菜餅的簡陋午餐,感慨著農人的辛勞和不易,感慨著如此的辛苦和不易,卻無法換得足夠的收益和收獲的滿足。
忍不住,心仿佛也被這陽光灼得刺痛起來。
二
必勝客的門里擠出了一群白衣少年,正一邊走,一邊大聲地聊著天。他們個個都是高挑的身材,白凈的模樣,戴著大大的耳機,背著大大的雙肩包,聊著不知道什么的話題,手里捧著沒有吃完的披薩,沒有喝完的,大聽的飲料。連路旁的人們都不住投來艷羨的目光,那是對青春的艷羨,對朝氣的艷羨,對自己不再擁有的艷羨。
少年們同時并排站在了站臺邊,洪然有力,仿佛城墻般的力量,竟讓人們紛紛避讓幾分。
他們依舊大聲地聊著什么,你爭我搶地聊著,又不住地探頭張望,張望著自己要乘坐的公交有沒有駛來。只幾分鐘的工夫,少年們顯然已經沉不住氣了,他們不耐煩地抬頭看看天,又趕緊瞇縫起眼睛,揉揉那瞬間被刺痛的眼,再揮揮流下的汗,便開始大聲地嚷嚷起來,夾雜著充滿江湖味道的言詞,又掏出手機,劃來劃去幾下,便有出租車疾馳而來,少年們便依依告別著,分別鉆進了不同的出租車。車子揚長而去,留下了陽光里苦苦等車的路人們,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抱小孩的,拎著藥的,都是那樣的瞠目結舌,又是那樣的無可奈何。或許,都想要感嘆些什么?至少,都有些觸動了心底那些脆弱的神經吧?
三
那一刻,我的腦海里,只跳動起兩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的,哪朝哪代,貧富之差,都是世人不可逃避的落差。然而,比貧富落差更可怕的,該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吧!
遠去的白衣少年們,我無法指責什么,我只想趕緊回家,去跟我家的白衣少年好好聊聊,聊聊所謂惜福,聊聊所謂關愛,聊聊蒼生不易,對的,更應該聊聊一個詞,那便是責任!少年之責任,于己,于家,于國之責任!
萬萬不愿,下一次,路邊苦苦等車的身影里,有我;而瀟灑揚手,瀟灑離去的身影里,有我家的白衣少年!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6
日子真是過得越發糊涂了,要不是妻的提醒,我還真的不知道已經悄然進入秋季了。
這一日,出門在外,妻打電話對我說:“已然立秋了,夜里注意秋涼。”
我說:“還是一副盛夏酷熱來襲的樣子,哪有什么秋涼呢?你是不是看錯了?”
妻說:“怎么會錯呢?日歷上寫的清清楚楚。立秋伊始,便是秋季了,還是注意些吧,著涼了可就不好了。”
我連連應諾。放下電話,翻了翻日歷,確實是立秋了,這才發覺自己過的是那樣的渾渾噩噩,就連季節的轉換也忽略了。這也難怪,本來就工作忙碌,加上現在的天氣依舊是驕陽似火,哪里能感覺出一絲秋的韻味呢?
順手翻閱了一下資料,據資料顯示,立秋,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每年的八月八日或者九日立秋。立秋,意味著一個開始由暑轉涼,由生長轉向豐收的節氣。
毫不隱瞞,在一年四季中,我對秋是情有獨鐘的,因為我覺得秋是一年四季當中最美麗的一個季節。春的滿目芳菲,姹紫嫣紅固然讓人美不勝收,但那一份刺透肌膚的倒春寒意卻是讓人不勝煩惱;夏雖說荷香氤氳,綠樹婆娑,但炙熱的夏火足以讓人無意流連美景;冬就更不必說了,頹敗蕭條,冰冷刺骨,仿佛沒有半點生機的跡象。而秋就不同了,盡管秋風蕭瑟,落葉飄零,但遍地的金黃,目及難盡,與蔚藍的天空相映成一幅曼妙的畫卷;再有南飛的群雁,其引吭的高歌,與秋蟬之鳴及秋水潺湲流動的聲音,足可共譜一曲意蘊悠長的交響樂;即使是代表生命終結的落葉,其于空中隨風蹁躚而劃出的優美弧線,伴著葉脈散發出陣陣的清香,足可成為文人墨客的素材,據此揮毫成詩;而夜里輕舞的流螢,閃爍的繁星,皎潔的朗月,更是一個不老的童話故事。“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之美,縱是千古佳句堆疊,亦是道不盡,說不完。
我愛秋,更因為秋是代表著豐收的季節。記憶中的鄉村,每到濃秋,男女老少,競相雀躍,鄉親們便與大地一起歡騰。那果樹枝頭上搖搖欲墜的碩果,田野里飽滿殷實的稻穗,還有那莊園里一串串紫色的葡萄,俱是盛滿了人間最富足的笑容,成為流年里最亮麗的一道的風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猶記得辛棄疾在《西江月》里的描寫,簡簡單單的一筆,就將豐收的喜悅情景,勾勒盡然。
仔細想來,其實,若以四季喻人生,那么,春就是事業的起點之時;夏便是事業如火如荼的發展時刻;秋,既可以代表人生中最好的光景,也是事業上盡情收獲自己豐厚果實的時段;而冬,大概是代表著生命即將謝幕的一刻了。若此,秋更是生命年華里那一段最值得潑墨臨摹的華章。而立秋,便是從事業的發展,自然過渡到收獲的階段了。因此,立秋,也是代表著人生中鞏固成果、憧憬收獲、規劃未來的一個“節氣”。
那么,若將生命里的每一日當作立秋,就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啟迪。
我們常說:生命無常。確實,在漫漫塵生中,見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有時候,生命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試想,自古至今,多少突如其來的自然災禍,掠奪了多少原本還鮮活的生命。他們,往往還沒來得及走進人生里最美麗的華章,便已煙消云散。也許,在他們當中,有人在災難來臨之時,便悲觀不已地放棄了求生的欲望,坐而待斃。如此,若果將浮生中的每一日當作生命中的立秋,便可時刻懷揣著一份如同對深秋美麗的憧憬,即使災難來臨,也可轉變成為一份求生的渴望,從而增加生存的機會。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人在短暫的生命里頭,歷經艱難險阻,無非是為了體現人生的意義所在。在經過一番奮斗之后,昨日是成功也好,是失敗也罷,都不必因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必因暫時的失敗而喪失斗志,否則,定會因滿足于現狀而固步自封甚至貪圖享樂,或因消沉蹉跎而一蹶不振。因此,若將每日當作生命里的立秋,便是將日子悄然歸零的一種生存智慧,也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世藝術,那么,無論昨日是成功或者失敗,都因為時刻保持著清醒而不渾渾噩噩,繼續保持著一份如同對深秋收獲的期望,便可從容應對一切紛繁,在昨日成功的基礎上再次規劃未來,再攀高峰,再獲豐收;也可以在昨日失敗之后,能夠迅速重整旗鼓,重振雄風。
作為一個飽滿的季節,秋也可以比喻成豁達的人生態度。生命是一個輪回,生命中的選擇與放棄也是一個輪回,如同葉落化泥,大地誕生萬物,再呈生機一樣,人生中的某一次放棄,便是為了下一次的得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且將每日當立秋,便是要求自己在每一日的伊始都要醞釀下一步的選擇與放棄,如此才會有一個循序漸進、不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收獲過程。
于丹說:“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且將每日當立秋,便可以有更敏銳的視角,更深邃的目光,時刻正視過去、審視未來,生命便可以閃耀著永恒的希望光芒。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7
塤音,是古時的留殤。一位詩人說過一句話:“寧為春季的一只蜂,不為歷史的一尊塑像。”那么,塤算是歷史的一尊塑像吧?聽著塤曲《追夢》幽悠的韻律,我深深屏住呼吸,仿佛被帶入了遙遠的空間,充滿著一種縹緲不定的思緒。
我國古書上對樂器塤的文字記載并不多。《詩經》云:“伯氏吹塤,仲氏吹篪。”《舊唐書?音樂志》說:“塤,立秋之音,萬物曛黃也,埏土為之……”唐代鄭希稷在《塤賦》中說:“至哉!塤之自然,以雅不潛,居中不偏,故質厚之德,樂器塤圣人貴焉。”塤,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音色優美、典雅、有韻味,綿長不絕。塤音歷經幾千年,寄托了人們對時光,流逝如斯的一種無奈、惘然,地老天荒中,縈繞在泛黃書頁上空,又像在講述一段段古老的故事,借著今世的吹奏,尋回遺失的歷史。
塤音,帶著秋的氣息,擁有它,仿佛擁有大自然的樂章。
這原始、古樸的聲音,讓我想起高廣無邊的藍天,孤獨的飛鴻,綿長深幽的丹林,清涼的碧水;而塤音落于大漠,曠野,秋草,樓蘭,胡楊……這是讓人沉醉的感覺。蒹葭蒼蒼,伊人在水一方,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名白衣如霜的男子,月光下,吹奏著一份無法割舍的情愫,塤音伴著羈旅的憂思,在渺渺水波上千回百轉,婉約流連。塤不同于平常樂器,不同于浮躁的流行音樂,含蓄的聲音,卻讓人心里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悸動。所以對塤的理解,絕不能只用表面的淺薄,而要從心靈的深度判斷:很多樂器是用來娛樂的,惟有塤,是用來沉思的。
對于塤的喜愛,我曾在鬧市里尋覓過它的蹤影,終于在一家不起眼的樂器店找到。小店位于巷子里,門前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沒有人注意擺放的物品。旁邊有燒烤攤子,風味小吃,水果飄香,小店掙不到多少錢。塤的幾近失傳,也是有原因,重獲新生,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店主人是一名老者,柜臺上擺了本舊書,說是自己編的,介紹塤的有關知識。我見到幾個孩童,穿的花紅柳綠,在老者地教授下,鼓著腮幫,臉蛋子通紅學吹塤。如此認真賣力,不過是為了得到好吃的酥糖,這可是買不到的美味,孩子們沒有誰關心音準、音量、音色。
塤,安靜地如一枚枚守望的頭顱,上面的孔洞,是它們眺望的眼睛。
經得過風雨,經得起平凡,如此態度,是它們的真實表現。
想起古人做的樂器極具奇妙,土鼓、骨笛、葦哨,石磬……塤也是智慧的凝結。吹土為聲,給了我們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效果,精神得到慰籍。塤聲,不僅有遠古的蒼涼,穿過秦時明月漢時關,唐風宋雨,歷經多少晨昏。《廢1都》是賈平娃寫出的一部小說,有一位倚著城墻根吹塤的周敏,是一名落魄的文人,給我留下較深印象。他早晚都去吹一陣子,手里的塤,似乎讓他體會到樂與哀,鬧與靜、入世與超脫,繁雜與冷清。這是不是周敏身內傳統意識的流露呢?是他尋夢一般的精神寄托呢?我知道“塤”,最初不是讀過小說,是源于塤曲,有了自己的“塤”,卻無法吹出曲子,只能放在書桌上當擺設。閑暇時,好友來玩,幾個人聚而觀之,欣欣然開心罷了。
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塤是這篇文章的主角,我只算是附庸風雅。清代文學家張潮在《幽夢影》中寫到:“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我不想抬高自身評價,擺弄知識顯得太過于矯情:“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清秋季節,不論其他,月下醉塤音,情意益篤。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8
立秋,夏日盡頭。涼爽伴隨著秋的來臨,又走過了一季。夏天的多姿多彩,在秋季里沉淀出了金黃色的樣子。秋天來了,再也沒有懶惰的理由。夏天因為炎熱可以放任自流,可是這注定收獲的秋天里,勤勞依然是最美麗的身姿。那就用我們的滿腔熱情,付出,收獲,去擁抱秋天。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一葉知秋,沉甸甸的季節里,唯有懂得,落地生根。
秋天里,寫滿了童話。七夕在立秋之后來臨,有情的人們,在這個季節里播種愛情。奧運會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體育健兒們在這個秋季,揮汗如雨,為夢想拼搏。秋天里,到處都有情懷。落葉,稻香。秋天里,不再張望,而是扎扎實實的,在秋季里認真對待。
我們總是不斷的奔跑不斷的跌倒,卻依然沒有放棄心中執著的夢。用愛去涂抹著夢想的顏色,用執著去兌現夢想的謎底。受傷過,也想放棄過。回到最初的地方,才發現,再也回不去的是這一路走過的四季風情。只有,向前。
人生之秋,格外沉重。肩上扛著世界的希望,心里裝著家人的期望。不能停留,不能閃失。累了,就站在山頂,或凝眸遠眺,或放聲嘹亮。苦了,就默默的在安靜的地方,不想被人安慰,自己一個人療養。就連笑容,也少了張狂,更多的是穩妥的,走著余生。
我熱愛著每一個現在,過去的也許很值得留戀。可是,每一個現在,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前方,才是我們追尋的方向。點亮,心中的燈塔,在汪洋中,一如既往。等到了生命的彼岸,回首處,但愿我們還會熱淚盈眶。
秋,內斂也。當我們經歷了年少輕狂,青春躁動,壯年索求,來到中年之秋。學會了藏起尖銳,學會了圓通溫潤,學會了不去斤斤計較,學會了包容生活。于是,云淡風輕,月白清明。正如這秋天的來臨,秋高氣爽,月明星朗。在飽滿中,執著而勇敢,安靜而內涵的,綻放。俯首拾得,滿地金黃。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9
雨季過后,北方的天氣也像受到江浙高燒不退的傳染一樣,連續幾天都是35以上,真讓人徹底理解了溫水煮青蛙抑或鐵板燒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了。
從前,我倒是不十分懼怕這種灼熱的,熱天出出汗也許對身體還有好處呢。今年卻不同,只要室外溫度一超過30度,我便匆匆躲進空調房里,不愿離開半步,不知道這是不是和人的年齡有關。
由于我們工作的特殊性,辦公室里也好,廠區車間也好,到處都是純一色的爺們,大熱天的更沒有絲毫的顧忌。但凡感覺熱些,就把空調調到最冷,如果還不過癮,就干脆脫掉上衣,讓性感的胸膛裸露在玻璃屋里,浸淫在無限的涼爽里。
窗外的陽光,像極甄嬛宮里的女人,蒼白里隱藏著內心的歹毒。柏油路軟軟的,遠遠地望去就像一面閃著光的鏡子。被車輛碾過的水泥路,攪合在塵埃里也時不時冒著青煙。知了依舊瘋狂地聒噪著,想把整個夏天錘煉成自己的絕唱。樹上的麻雀兒早已躲進濃密的樹蔭里,小嘴張張開著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城里不單單是人類受不了這種難捱的灼熱。
其實,鄉下人也怕熱,只是鄉下的樹多,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裹著各個村落,讓股股燥熱不能痛快地侵襲浸透。鄉下的河溝多,夜晚那近乎于天籟之音的陣陣蛙鳴蟲鳴,帶給人們的是絲絲清爽。鄉下的野草也多,庭院旁,溝渠邊,一堆堆一團團的到處都是,哪怕是未抹縫磚墻的縫隙里,都會伸出幾支綠色而柔軟的枝蔓來,令浮躁的心緒慢慢沉靜下來,便也緩解了不少被炙烤的感覺。
這樣的燥熱還能持續多久呢?蝸居在水泥森林的城里人,顯然對這種天氣的忍耐似乎已經到了極限。
再堅持幾天吧,等立秋了天氣就會涼爽了,這好像是被大家高度認可的。實際上像今年這樣反復無常的天氣,可能有很多的金規鐵律將被打破更改。所以熱與不熱,很大程度上也是人的心思病在作怪,當你覺得熱時,仿佛瞬間就感到大汗珠子就噼里啪啦落下來似的;當你淡定這熱時,仿佛你心底里都飄出絲絲的涼意來,正所謂心靜自然涼便大底這個道理了。
好在,這炎炎的燥熱里,人們心里都還有這樣一個念想,就像日常生活里總還有一絲的追求和信仰一樣,這一天天的就有了一絲的慰藉和盼頭。
等等吧,立秋到了,這天氣就會涼爽了。
描寫立秋的散文 篇10
豐子愷說,人過了三十,就如節氣過了立秋。
可是現在全不是那么回事兒,“八十不稀奇,九十多來兮,百歲笑瞇瞇,茶壽(108歲)樂滋滋,七十小弟弟,六十睡在搖籃里。”
聽聽,六十還睡在搖籃里呢。108歲還樂滋滋呢。
也不怪豐子愷,他的人生,幾乎都在兵荒馬亂之中度過,那時候人的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
好在豐子愷自己有著樂觀、豁達、恬淡的心境,與同時代人相比,他77歲離世,絕對算是高壽了。
老杜杜甫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在老杜那時的社會大環境里,七十歲,是絕對的高齡了,七十歲,稀少得如同六月雪臘月花。
可而今的七十歲呢?
那天帶著女兒芮芮去社區圖書館去讀書,圖書館附近就是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剛到圖書館,我們就被一陣陣悠揚悅耳的樂器合奏聲吸引了過去,嗬,真熱鬧啊,一大屋子滿面笑容的老人圍在一起快樂地彈唱呢。
旁邊的一個大廳是舞蹈廳,一群神采奕奕的伯伯阿姨們正在跳著熱辣的拉丁舞,那一舉手,一投足,一扭腰,一昂頭,哪里與“老態龍鐘”這幾個字沾得上邊兒?鏗鏘激越的鼓點聲讓人忍不住興起一種對生活的熱望。
再往前走,是多媒體以及數字影院,老人們在里面可以看電影、上網、打游戲、查資料。
樓下就是一個規模不小的活動中心飯廳,老人們中午可以方便地在里面用午餐,非常實惠又好吃。
再往前一點,是社區醫院,老人有個小頭疼腦熱的,幾步路就能看得上病。
……
經常晚上出去散步,經過那個廣場舞池的時候,我都會停下來駐足一會兒。那個舞池里每天晚上六點半時,準時響起音樂,慢慢地跳舞的人越聚越多,人頭攢動。
慢三、快三、慢四、快四、倫巴、恰恰……舞者之中,老年人居多。男士女士都衣著得體,有些男士還身著燕尾服,有些女士還高高挽起發髻。隨著音樂的節奏,他們翩翩起舞,臉上一臉幸福的陶醉。
我不禁感嘆,如今的老人,真是幸福啊。
那天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聽朋友說,這里已經有好幾位老人快跨過百歲門檻了,依然個個耳聰目明!老人們對自己的身體也格外注意保養,老人們說,亂世人命賤如草,年輕時吃過許多苦,挨過餓受過凍,現在日子過得這樣舒坦,誰不愿多活呢!
有老人笑言,我們現在活得比過去的皇帝都好啊,不說那些幾歲或十來歲就沒命的皇帝了,單說超過七十歲的就極少,最長壽的乾隆也只不過活了89歲,還頂了個史上皇帝“長壽之最”!
想想也是,89歲,在現在算什么?看看大街上有些健步如飛的老者,說不定就超過89歲了。
豐子愷有三十“立秋”之感嘆,而我周圍這些幸福的老人們,當七十、八十才“立秋”吧。
這些幸福的老人們,他們秋心老練,參透生死榮辱,頗得劉夢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真義。
秋,本是感傷的,但在如今那些快樂、達觀的老人眼中,看到的不是感傷,而是幸福、豁達、成熟與洞察。
【描寫立秋的散文】相關文章:
描寫立秋的優美散文07-26
關于描寫立秋的散文11-18
描寫立秋節氣的散文07-31
立秋的短文散文04-02
立秋隨想散文01-04
立秋的優美散文精選07-26
立秋隨想的散文05-04
描寫立秋的諺語03-31
描寫立秋的經典諺語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