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阿房宮賦》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阿房宮賦》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阿房宮賦》教學設計1
《阿房宮賦》是一篇流傳千古的名篇,筆勢雄健又不失精妙絕倫,華麗鋪陳又不失犀利批判,光彩四射又不失異樣的光輝。品讀《阿房宮賦》就如同與中國文化做一次高層次的對話,如同與杜牧做一次深入的思想交流,對于這樣的經典之作,教學目標擬以杜牧的“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鋪,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抓住“詩人之賦麗以則”賞析文章的藝術特色,分析文章借古諷今的思想意義。故而理讀和品味應該成為本課的主要教學環節。
設計思路
1、淡化畏難情緒,突破作品古文形式
高一的學生一看到如此長的古文,便有看不下去的畏難情緒,本文詞語豐富生疏,學生理解頗覺困難,但由于教材注解十分詳細,因此必須用生動的導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借助注釋誦讀全文這一環節必須認真落實,教師不可替代,使學生首先進入到課本中去,這樣才有品味鑒賞的基礎。
2、從文章的“兵衛”入手,逐步品到作者為主的“意”
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一部分賦又呈現出由駢麗返回散體的傾向,不講求對偶、韻律、藻采、典故、章法開放流暢,句式錯落多變,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暢快的氣勢,稱作文賦。《阿房宮賦》是代表之一,《阿房宮賦》除了這一“麗”之外,還有一個借古諷今之“則”,故而細品詞藻文氣的同時深入挖掘其文意,使學生既能感其華麗又能明其“意”氣。
教學實施步驟
一、導入興趣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度,文化是人們生活方式的總和,中國的'吃穿用度自成一格。就住就五花八門,樓、閣、軒、榭、臺、宮等,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宮殿有哪些?(多媒體投影圖片,大明宮、阿房宮、故宮、布達拉宮、未央宮等)其共有的特點是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其中阿房宮給后人留下了許多議論它的機會,為什么呢?現在我們來學習杜牧的《阿房宮賦》,看看杜牧又因何而議論它。
二、自讀疏通
1、運用多媒體展示后人通過想像繪畫出來的阿房宮及阿房宮的地埋、歷史等知識,引起閱讀興趣。
2、投影閱讀要求:
(1)文章哪些段描寫,哪些段議論,寫了什么,議了什么?
(2)阿房宮的特點。
(3)宮中的生活特點用一個詞語概括,作者如何把這一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4)哪一句話能作本文的中心論點?
(5)作者是怎樣論證這一論點的?
3、學生閱讀后,反饋信息,教師引導其正確把握文章內容及文章的結構,分析描寫與議論之間的聯系。
三、品味創新
1、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由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每人找一句,并進行適當點評,并把好的點評展示出來。通過“找”、“評”、“示”,可使學生品味賦文的“麗”和由此而形成的“氣”。
2、品出簡言當中的豐意。文章中有很多看似平淡無奇的語句,卻飽含了無限深意,鼓勵學生深入挖掘。例如: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分析:起勢雄健,涵蓋全文。乍看似乎僅僅是敘事;實則于敘事中寓褒貶,并為此后的許多文字埋下根子。起筆極言秦興之驟,實為下文議秦亡之速埋下伏筆。“六王”為什么會“畢”?“四海”為什么能“一”?一亡一興,關鍵何在?讀完全篇,這些問題就會得到解答。“六王”之“畢”,其原因就在自身,那么,秦能統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這兩句一抑一場;而揚秦又是為更有力地抑秦蓄勢。后二句“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樂,六個字概括了無限深廣的內容。“兀”“出”兩字,力重千鈞,而從“兀”到“出”的過程,更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阿房宮的宏大,秦始皇的驕奢,人民的血汗和生命,均可由此想見。更深一層來想,“六王”既以“不愛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將自己的淫樂建筑在人民的苦難之上,那么,從“六王”的已“畢”,不是很可以預見秦的將“畢”嗎?以四個三字句發端,一句一意,層層逼進;又句句押韻,音節迅急,有如駿馬下坡,俊快無比。
3、創意組合。本文對句特別豐富,充分展示了駢散結合的語言魅力。尤其是那些一氣呵成的排比,令人耳目一新。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特別設計了集句對聯的活動方式,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略加組合,進行對聯創作。
四、探究拓展
1、第二段通過描繪宮中美人和寶藏,來反映秦人驕奢淫逸的生活,奢侈生活可從吃穿用度來反映,可作者為什么只寫美人?上網查資料,了解宮人的生活,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會總資料并作出評價和討論。
2、“綠云”,比喻頭發黑而密,古人常用它來代指婦女的美發,為什么用“綠”來形容頭發?在古代,綠還可用來形容哪些黑色的東西?現在還這樣用嗎?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和上網查資料完成,并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阿房宮賦》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了解文言詞語的活用現象和文言句式。
2、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中,增加習作的文采。
3、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
患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2、難點: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
患意識。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理解。
2、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投影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字詞句理解方面的問題,同學討論,教師強調重點,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三)深入研讀
1、課文內容填充: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老師課前把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文章越短,最后只讀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學和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請看投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可謂()矣!嗚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眾、多、糜、極、速、悲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雄、大、眾、多、糜、極、速、悲”的具體內容,并朗讀這些內容。
杜牧為文,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作者充分利用賦的特長(“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潑墨如云,鋪陳渲染描繪阿房宮。請看課文第1、2段。
3、誦讀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宮貌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宮人是如此之眾多,生活是如此之驕奢糜爛,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
思考: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或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句段并說明理由)
例如:
品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品析“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何虹”;
品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學生討論,七嘴八舌地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配樂《漢宮秋月》(二胡)
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比較分析,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4、(1)比較《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亡原因的見解。
啟發思考:同樣是借秦諷時,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同樣,杜牧對秦滅亡也作了深層思考,他提出的見解是——?“滅六果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為什么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那么為什么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們一起學習第3、4段。
從這里,我們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的辯證法。杜文以阿房宮作為切入口,在杜牧筆下,阿房宮成了秦皇驕奢的見證,封建獨裁的象征,秦朝滅亡的標志。(板書)
(2)比較閱讀:《阿房宮賦》末段/《六國論》末段(課堂練習,附后)根據同學們反饋的情況再作評析。
(三)鞏固提高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以“啊,老師!”開頭,寫一個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過60字)
出示投影:(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啊,黃河!有了你乳汁的澆灌,這貧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綠水,才有了茅屋、雞鳴、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戲繪織而成的田園風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燦爛的文化。
(四)小結作業
嘗試背誦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