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的散文該怎么寫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關于讀書的散文該怎么寫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關于讀書的散文
我讀書,我快樂
書,如一杯茶,入口青澀,可慢慢品味,卻發現,滿腔的苦澀,都已化成千絲萬縷的甘甜纏繞在齒中……
倚閣,長嘆
是誰,在大好春光中嘆息,感嘆時光的蹉跎,感嘆落葉的無情。在落花流水中,感嘆自己的命運,“花開花謝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黛玉,一個如花的女子,有著如花一般的命運,花一般的容顏,卻也擁有花一般的悲劇。在《紅樓夢》中,我見證了她的命運,清高只不過是你的保護色,你沒有寶釵的城府,也沒有寶玉的多情,所以你只能在黑暗的角落舔著自己的傷口,暗自心傷。一曲散盡,我恍如夢中醒來,淚,從眼角落下,黛玉,一個如花的女子……
臨風,瀟灑
“大江東去浪淘盡,屬千古風流人物”的蘇軾,“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李清照,歷史上,有多少風流人物,他們的瀟灑,他們的才情,無不令人佩服。是誰,在天地之中感嘆,又是誰在無情中瀟灑,我臨風吟誦:“欲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每當詠吟這首絕詩的時候,心總會一顫,仿佛天地間只有我。可當夢醒時,一切又歸回原點。不過,夠了!能在紅塵中臨風,瀟灑一回,夠了!
仰望,凝視
它是曲折蜿蜒的,是激蕩人心的,卻也是令人落淚的。在《十一月》中,我凝視著女孩的身影,隨著她在風中遙望遠處的石雕,共同等待著她的好哥哥。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我陪著海倫一起笑,一起哭,同她在黑暗中一起尋找光明。在一個個故事中,我隨他們哭,隨著他們笑,在一片天地中,擁有我們的世界。
書,是令人著迷,是令人感嘆的,在書中,我尋著心靈的路,到了自己的天堂……
篇二:關于讀書的散文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讀書的名言警句枚不勝舉。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增加厚度和寬度,世人皆知。我崇尚讀書,但不贊成死讀書、讀死書,成書呆子。
我對讀書的熱愛,或許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或許是因為父親是鄉村教師,經常的耳聞目染。小學時,我便對作文產生偏愛,為寫記人、敘事的記敘文,我常剪貼報刊雜志好詞好句,進行知識資料積累。高中時,常偷看那個時代禁止的書籍,作文有時可以在班里講評,當年高考文理分班時,我曾一度在文科班就讀,后因我物理、化學科成績也不錯,又回到理科班。
讀書使我對文學產生熱愛。真正對文學的熱愛,可以追朔到上班工作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文學可是一個時髦,文學青年像如今網民一樣,玩游戲、去網購,新鮮又新潮。我就是那潮里一員,工作之余,讀書寫作,寫作讀書,常常筆耕到深夜,投稿全國各地,但大多石沉大海,后來換來鉛字退稿,再后來變成編輯老師親筆回信指導,現在我有時想,如果那時我再堅持一下,保不住如今我可能也是大作家。我年輕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想把自己的文字變成紙張鉛字、鉛字變成匯編成書、書籍編劇搬上熒屏。當然我的文辭愛好也成就了我的工作,提干、入黨、坐了辦公室,報刊、雜志、廣播電臺也登了我不少消息、通訊等新聞報道稿件,也發了不少游記、隨筆、雜談、散文等文學作品。
古時候,荀子在《勸學》中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韓愈《師說》也講:“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古人早知讀書學習和知識技能的重要。所以,你讀的書藏在你的氣質里,包含在你的內涵中,表現在你的包容、大度中。你沒上大學,不代表你沒讀書;你沒讀書,不代表你沒知識;你不識字,不代表你沒技能;你行萬里路,游記千百篇,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特色薈萃,誰敢說你沒文化?你是技能高手、能工巧匠,誰能說你沒知識?讀書少、知識貧乏,表現在你日常的處人接物中,表現在日常的仁義禮智信中,表現在規矩常識和社會道德風范中。不讀書,知識少,大山里的孩子就走不出閉塞,開闊不了眼界,過不上自己追求的有品質的生活。不讀書,知識少,再美麗的外表,也提升不了自己的品位。
當然,好讀書不求甚解,照本宣科,也貽害自己和他人。戲曲《三滴血》中縣太爺,唯書本是經,滴血認親斷錯案,“拿一苗針,端一盆水來,……”留下笑談的經典。而我高中數學老師求證“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的話題留下茶余飯后的佳話,有學生問:“如何證明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老師答:“給小狗扔一肉食,小狗保證奔直線,決不會跑曲線和弧線,動物都知道,我們人可是高級動物。”當然老師是為活躍課堂氣氛這里不必贅述。所以有領導講:工作學習還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是很有道理的。
現在的人讀書方便多了,除了紙質書卷氣,網上還多了電子書,手機、網絡,方方面面的知識承載豐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遇到問題都會搜索一下,其實老師就在身邊。
讀書后知道,文字、詞語單獨存在并沒有好壞,但當連成句子、組成篇章,就有了觀點、有了傾向性。以前我講,文學就像柴米油鹽醬醋茶,現在看來,文學也像高樓大廈的磚瓦、鋼筋、水泥材料。沒了廚師、炊事員烹調不了美味;缺少了工程設計師、工匠也蓋不了大樓。讀的書多了、見得老師的文章多了,特別是見識了網上老師的閱歷、經歷,愈感到自己不識圖紙、不懂菜譜,只能做個食客品嘗美味;做個養護花草的護工,施肥、澆水,閑暇時隨性觀花賞草,一樣不亦樂乎。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篇三:關于讀書的散文
喜歡讀書的人,看到喜歡的書籍如同饑餓的人看見食物、黑暗中行走的人看見遠處的光明,一種欣喜、一種激動、一種難以掩飾的喜悅,頓時寫滿臉龐。書籍對于喜歡的人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緣分;喜歡書籍的人能賦予書籍生命,使它煥發生機;不喜歡書籍的人,書籍頓時失去生機,或束之高閣、或置之被遺忘的角落。
認真而深入地讀書,可以使人忘記周圍的一切,沉浸于書香之中,沉浸于與作者的思想交流,產生一種共鳴、一種思想、情感的共鳴,置自身于作者所描繪或主人翁等生活的世界之中,與其一起快樂、悲傷、憤怒、感慨,完成一個又一個生活中可能永遠無法經歷的生命體驗,讓生命的過程變得越來越厚重,越來越寬闊。
認真投入地讀書,是一種獨處而不寂寞的狀態,這樣的過程不是淡薄無味的,而是一種充實和幸福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發掘出自己的潛能,理清自己的思路與心思,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堅定自己的信念,執著于自己心中的目標而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
讀書的過程,其實也是梳理自己靈魂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進行空間對話,在反反復復的對話與斗爭過程中,使自己的靈魂塑造得更加完美,得到一種少有的滿足與安寧,精神得到一種超然升華。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地“刷新”自己的思想,“復制”書中的“精華”,“粘貼”在自己的思維、思想中,對其進行“重組”,結合自己的實際,按照實際需要進行“設置”、“使用”,進而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和別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讀書可以幫助人認識自己,可以更深刻認知世界,體會到旁人無法體會到的思想感情,甚至是五百年以前和五百年以后的事情。讀書可以產生現代社會的現代技術所無法替代和想象的東西,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生活,使得許多人喪失了讀書的動力,甚至扼殺了讀書的欲望;許多不讀書的人無法產生對書籍所描繪的東西的想象和遐想,盡管影視作品可以更為直觀地反映生活,但它剝奪了人的豐富想象力,它們只是以現代人思想或迎合現代人思維和觀念,很有可能擯棄了書籍本來所要反映的東西。
讀書可以讓人變得睿智而深邃,思想日趨豐富成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生活有時讓人覺得有些疲倦、煩躁,讀書是一種對生活的有效調節,是對生命的一種詮釋,讓疲倦的精神得到另類的啟迪、鼓勵,讓煩躁的情緒變得淡定和從容,讓焦躁遠離自己,是一種自己與自己相處的生活方式。
在讀書的過程中,讓精神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充實和完美,可以重新認識一切,感悟一切,激發產生一種新的靈感,思想得到新的啟迪,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新的傾訴欲望,或者沉醉其中、或者發呆、或者發狂,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產生更為強大的生活動力,解放初自己的靈魂,激發出潛能,產生新的正能量。
讀書可以說是一種養生之道,可以幫人養顏,使人精神煥發,激情燃燒,多生活充滿激情,充滿活力,不再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變得焦躁,生活不再情緒化,沉穩、淡定、從容地面對一切,冷眼深邃地觀看塵世間林林總總的萬事萬物。
篇四:關于讀書的散文
喜歡讀書的人,看到喜歡的書籍如同饑餓的人看見食物、黑暗中行走的人看見遠處的光明,一種欣喜、一種激動、一種難以掩飾的喜悅,頓時寫滿臉龐。書籍對于喜歡的人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緣分;喜歡書籍的人能賦予書籍生命,使它煥發生機;不喜歡書籍的人,書籍頓時失去生機,或束之高閣、或置之被遺忘的角落。
認真而深入地讀書,可以使人忘記周圍的一切,沉浸于書香之中,沉浸于與作者的思想交流,產生一種共鳴、一種思想、情感的共鳴,置自身于作者所描繪或主人翁等生活的世界之中,與其一起快樂、悲傷、憤怒、感慨,完成一個又一個生活中可能永遠無法經歷的生命體驗,讓生命的過程變得越來越厚重,越來越寬闊。
認真投入地讀書,是一種獨處而不寂寞的狀態,這樣的過程不是淡薄無味的,而是一種充實和幸福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發掘出自己的潛能,理清自己的思路與心思,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堅定自己的信念,執著于自己心中的目標而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
讀書的過程,其實也是梳理自己靈魂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進行空間對話,在反反復復的對話與斗爭過程中,使自己的靈魂塑造得更加完美,得到一種少有的滿足與安寧,精神得到一種超然升華。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地“刷新”自己的思想,“復制”書中的“精華”,“粘貼”在自己的思維、思想中,對其進行“重組”,結合自己的實際,按照實際需要進行“設置”、“使用”,進而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和別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讀書可以幫助人認識自己,可以更深刻認知世界,體會到旁人無法體會到的思想感情,甚至是五百年以前和五百年以后的事情。讀書可以產生現代社會的現代技術所無法替代和想象的東西,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生活,使得許多人喪失了讀書的動力,甚至扼殺了讀書的欲望;許多不讀書的人無法產生對書籍所描繪的東西的想象和遐想,盡管影視作品可以更為直觀地反映生活,但它剝奪了人的豐富想象力,它們只是以現代人思想或迎合現代人思維和觀念,很有可能擯棄了書籍本來所要反映的東西。
讀書可以讓人變得睿智而深邃,思想日趨豐富成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生活有時讓人覺得有些疲倦、煩躁,讀書是一種對生活的有效調節,是對生命的一種詮釋,讓疲倦的精神得到另類的啟迪、鼓勵,讓煩躁的情緒變得淡定和從容,讓焦躁遠離自己,是一種自己與自己相處的生活方式。
在讀書的過程中,讓精神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充實和完美,可以重新認識一切,感悟一切,激發產生一種新的靈感,思想得到新的啟迪,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新的傾訴欲望,或者沉醉其中、或者發呆、或者發狂,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產生更為強大的生活動力,解放初自己的靈魂,激發出潛能,產生新的正能量。
讀書可以說是一種養生之道,可以幫人養顏,使人精神煥發,激情燃燒,多生活充滿激情,充滿活力,不再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變得焦躁,生活不再情緒化,沉穩、淡定、從容地面對一切,冷眼深邃地觀看塵世間林林總總的萬事萬物。
篇五:關于讀書的散文
我愿學深山幽洞中一滴清泉,無須為誰而憂怨,更無需思考光陰之深淺,幽靜中修煉柔中見鋼,不計歲月的長短,做著點水穿石之功,在書山中尋覓,去網海里打點。風來且沐浴,月倚枕邊書;雨臨相對盞,醉飲唐宋賦;邀上幾許蘭草相伴,遣得兩盆吊蘭為鄰,便可問盞邀明月,磨墨書屋香。打開青蔥時光之窗,吸納清風綠野中的絢麗多彩,架起煙波雨霧之舟,停泊在江南春早的口岸,在熒屏上繪聲繪色、騰龍翻飛,寫就自己吃下去的草,消化成奶的純真記憶。
人生,只要耐得住寂寞,孤獨的時光就不覺得長,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你就會常常去唐宋逗留,與李杜相遇,或許你一個人會獨自喜笑,或許有人說你是神經質,其實那正是你找到了其中的味道;也許有人說你孤僻,連交朋友都要擇之底高,其實你是喜歡把浮躁的心事沉淀,將山山水水的幽謐況味細嚼,攤開云霧的曬心臺,解讀聆聽心靈深處的回音,從領悟中收獲一些喜悅和歡樂。
都說人生百味,總也抵不過書中的甜味。再狂放之人,只要你進得書頁,就會有一顆謙遜澄澈之心,就會把自己這道風景裝點得多姿多彩,就能善待他人溫良自己。這世間萬物,最美之景,一在自然,二在書庫,若你懂得,你就愛求得清靜幽雅之心,鉆進書海,尋找裝點自己的飾材。
人,當生活的磨礪達到一定厚度時,自然學會沉淀自己的心思,靜下來思考,更知道際遇只是人生磨礪中,一個自我跨越的臺階,躍過了,會覺得十分的舒心,十二分的酣暢淋漓。
人說望穿秋水無塵日,其實不然,只要尋得一席安靜,靜心枕在光陰一角,息心品讀,聞秋語蒼翠,聽風起雨落,各種繁鎖穿流,東西南北中,盡收眼底,任憑季節起浮,只展溫和與三分淺笑,憑借歲月,獨選適合的陽光之地棲居。
人,能裝飾自己一切的,不是徇麗多彩的外貌,而是生活中各方面歷練的積累,或在書本知識海洋里的熏陶,才能達到眼光和思維境界的開闊,呈現出一種自信風骨,這種風骨散發著由內而外的自然氣質,一種與眾不同的氣度,呈現出一種氣場,這種氣場,足夠傾倒你身邊的一切。這就是書為人之膽,識為人撐腰。
篇六:關于讀書的散文
近幾年來,讀書明顯偏少,內心惶恐,上網雖然資訊便捷,但無法代替讀書。
上學時代,有些書并不是我們喜歡的,但不得不看,比如喜歡文科的可能不喜歡數理化,喜歡理科的不喜歡詩詞古文。大學畢業后,再沒有必須看書的約束,我們很多人也就忘記了看書這件事情。
畢業后,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習慣,“書呆子”這個詞看似貶義,實則也是貶義,但能做好一個“書呆子”。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近些年來,我卻忽視了做“書呆子”的幸福。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于前半句頗為贊同,對于后半句無從了解,也可能后半句適用于古人吧。古人讀書大多是沖著功名,當官發財,自然財色兼收。現代人讀書,好多也是為了考公務員,和以前科考,無實質區別。筆者沒有考公務員的才華,那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無無考公務員的宏圖之志,注定與公務員無緣。作為尋常百姓,享受著讀書的樂趣。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就喜歡古詩文,后來,到姥姥家找到了舅舅所買的很多書,既有中國的武俠小說,也有國外作品的簡單介紹。是書,讓我第一次看到一個色彩絢麗充滿想象力的世界,地攤上的2毛錢的小畫本,有黃蓉郭靖的那種連環畫,也特能讓人充滿想象。
到了初中,更多的時間是用來學習課本,偶爾讀本課外書,印象最深的是看中了一套《歷代才子》,印象中大概是60多元還是70多元來,在1996年前后那會兒,對于當時的生活條件來說,應該是非常昂貴的,但舅舅還是很爽快地給我買了下來,這讓我非常珍惜,如獲珍寶。還有一本《一代偉人毛澤東》,介紹的是毛澤東成長的歷程。
到了高中,沒有印象很深的書籍,因為課本內容本身也非常吸引我。語文、地理、政治、歷史,都有很多的故事,讓人去做琢磨,當然,對于未曾涉世的高中時期的我來說,對那些政治歷史等事件的理解,是停留在非常膚淺的層面上,但這不影響,這些內容為我勾勒出了一個立體的世界。隨著英語的學習,可以簡單地讀懂一些英文小文章,對國外的生活,也萌生了一種好奇。
可以說,大學畢業前的成長,離不開讀書,讀書能讓人精神豐富,讀書能給人奮斗的力量。到了大學,仿佛進入了自由的天堂。上課的時間相對高中來說,是少之又少,所以,可以自由讀書的時間,是非常充沛。你可以吃飽飯后,一整個上午或一整個下午或一整個晚上,全部用來看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圖書館,是我認為海洋大學最寶貴的物質財富,而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海洋大學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大學的時間很短,卻非常留戀。盡管我如此不舍,但我必須踏上新的征途。
新人進入職場,最大的障礙可能來自于人際溝通的不暢和工作經驗的不足。但是,從踏出校園的那一刻起,沒有人會手把手地去教你如何做事,這時候,在學校期間培養起來的自學能力,便顯現出它的價值。
經驗不足,是每個人都遇到的問題,世界太大,我們太小,我們了解的太少,但人類的偉大之處之一在于發明了書籍,因為書上記錄了前人在處理問題時的各種寶貴經驗和人生感悟,這能讓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也為我們如何進入到工作進入出色地完成工作,提供了指導。問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讀書,進而去感悟。
畢業以后,讀的書籍五花八門,這些五花八門的書籍,勾勒出了一個立體的社會,很多事情不必親身經歷,也自然略知一二。
如今,辦公室里堆積了上百本各種書籍,近在眼前,唾手可取,而且時間也是充足的,但看書的時間卻少之又少。自省原因,書有了,時間有了,卻沒有了上學時期安靜的心靈。沒有一顆平靜的心,很難讀下一本厚厚的書。
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的誘惑,也會遇到諸多的困難。人是最聰明也是最無賴的動物,因為它會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違背本心的事,找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讓聽者覺得合情合理。是的,的確我們可以找出好多理由說給別人聽,但我們卻無法欺騙自己的本心。如果欺騙自己的本心,即使理由再充分,也無法消除內心的惶恐。讀書,貴在讓我們建立起了一種自我反省機制,讓我們堅定自己的信念,通過讀書,沉淀自己的內心,凈化自己的心靈,從而,約束自我,提升自我,為家人帶去幸福,為社會創造價值,我想,此生,也就無憾矣。
謹以此文,三省吾身。
篇七:關于讀書的散文
初春,習慣在有陽光的午后,持一本書,去公園尋一僻靜亭閣下長凳,面朝太陽,任溫暖的陽光浸潤,任和煦的春風沐浴。雙眼欲睜還合,時而慵懶、迷盹抑或倦怠,時而讀幾頁文字,沒有章法,也不循規蹈矩,就像從書架上抽書,隨心、隨性、隨意。有時是一本《周易》,看看陰陽之道,變化之理,或是同舟共濟,怡情養性;有時摸一本《思維風暴》,瞧瞧思維命題,轉一轉快生銹的`腦筋;間或抽一本余秋雨的《霜冷長河》,讀大家散文,那舒展流利的文筆,每個字都像跳動的音符,作者舉李清照為例輔以自身經歷闡述了名譽、謠言、嫉妒、善良,讀后受益匪淺。人說“開卷有益”,那么以適合自己的方式讀讀書也未嘗不可,不究其深淺,無所謂廣博,讀到哪里,隨手折一頁角。掩卷,迎面枝頭佇立只鳥兒,流線型的身軀,婉轉地啼鳴,伶俐的小腳,顫動著褐色的枝條,而那枝條之上,已然星星點點爬滿了綠色芽苞。冬在早晚還未收住腳,春在中午已悄然登堂入室了。
我讀書蕪雜,對味的多瞧幾眼,不對味的就少看兩眼,喜歡隨便翻翻,如莎士比亞所說“事無善惡,思想使然” ,書本也是一樣。興致來了讀點中醫中藥的書,有時也翻翻炒菜燒菜的小冊子,不一而論。近讀戴爾·卡耐基的書,有所得無所得,仿佛是初春早晨飄渺的薄霧,朦朦朧朧,若隱若現。“如果我們不愉快的話,那么得到快樂的主要途徑就是讓自己高興起來,就好像你已經得到了快樂一樣。”“不論你擁有什么,也不論你是誰,你在何處,或者你在做什么事,決定你是否幸福的關鍵,在于你怎么想。”似有所悟,還無所悟,有道是:天雨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寬,只渡有緣之人。一個人,一本書,春風撩開書頁,書卷里的詞章故事呈現眼前,沒有時空,沒有影視劇定格的羈絆,任你遨游于天地之間,馳騁于金戈鐵馬的古疆場,徜徉于花前月下、河畔水湄;有濤疊浪涌的江河,使你激情澎湃,有涓涓細流,使你恬靜安然;有讓你留連的位高權重、華麗奢侈;也有你愿盤桓的市井陋巷、阡陌僻壤。你想知道的書里有,你不想知道的書里也有。
午后的公園,蕩漾著春的氣息,樹枝間溪水旁,萌動著薄薄的綠意,雖然不曾見草長飛鶯,蝶舞燕掠。 這若隱若現的綠意,就像少女閨房里的綠窗紗,不張揚不明朗,帶著一絲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帶著少女般的羞澀和朦朧,在初春午后的陽光里,在早晚微寒的空氣里,若即若離,似有還無。春天沒有哪一樣植物突兀地冒出綠來。鼓囊囊的芽苞,找尋可破的縫隙,頂開那裹著它的褐色老皮,露出一星半點鵝黃,進而,陽光、風搖、雨潤,眼前呈現綠意盎然春光明媚。讀書何嘗不是如此,要一頁頁翻閱,一點點積累,一絲絲參悟。期間可能有迷茫、孤寂、惆悵,爾后豁然開朗。其實讀書的過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修復、自我尋求快樂的過程。趁大好春光,我們一起讀書去!
篇八:關于讀書的散文
什么是異化?主體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分裂出自己的對立面,變為了外在的異己的力量。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批判了費氏基于機械唯物主義的異化觀,也批判了前人非科學形態的異化理論,形成了自己的異化觀,并揭示了資本主義最典型的異化本質。他揭示出決定異化外部現象的本質異化,即異化勞動或勞動異化。
我們知道,宗教是階級社會的產物,它和階級社會之前的自然神崇拜之類的活動有本質上的不同。宗教有二重性,一是它的產生和存在的基礎在物質世界,二是它宣稱存在可以脫離物質世界的精神世界。宗教依賴于物質世界而存在,卻以脫離物質世界為歸宿,這就是宗教的自我異化。宗教的自我異化的結果就是產生了"世界被二重化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這一事實",他認為既然宗教的想象世界是不存在的,宗教世界的基礎就存在于現實世界,那么只要"把宗教世界歸結于它的世俗基礎"就可以了。馬克思批評費爾巴哈是機械唯物者,馬克思認為,認識的目的在于反作用于物質,也即改造世界,因此重要的問題是對于世俗基礎本身首先應當從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這種矛盾的方法在實踐中使之革命化。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改變世界。
觀馬克思的思想發展史,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馬克思的政治異化理論階段。此時,馬克思主要用異化概念說明人同國家的關系。這一階段馬克思提出兩個主要思想: 一為市民社會決定國家;二為確立人是歷史主體的思想。政治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的法哲學過程中闡述的。黑格爾認為, 國家決定市民社會, 家庭和市民社會是國家的兩個有限性領域, 國家才是它們的統一和真理。馬克思針鋒相對地提出市民社會、國家同人的 關系問題, 把國家看成是人本質的異化。 第二階段是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階段。異化勞動 理論可以看成馬克思異化理論的集中闡述, 對于理解個 人與社會的關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馬克思突破以往異化觀的限制, 把異化概念用于說 明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的勞動以及勞動與資本的對抗 關系, 說明資本主義條件下個人與社會的對立關系。勞動產品與 勞動者的異化, 是馬克思首先闡述的異化勞動的一個方 面。勞動異化的本質在于勞動者創造的勞動產品同勞動 者相分離, 并反轉過來成為奴役和壓迫勞動者的物質手 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只有在自然 界中并通過自然界才能實現自己的生命活動。而在異化 勞動中, 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占有自然界, 自然界就 越來越不屬于人的勞動對象, 越來越不給人提供維持生 存的必需生活資料。 勞動活動與勞動者的異化, 是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 的第二個方面。在此, 作為生命活動的勞動與勞動者相 分離, 變成外在的繁重的、強制的東西。勞動活動 異化的結果, 是把人的活動變成了動物的活動, 把人降 低為動物。
【關于讀書的散文該怎么寫】相關文章:
教師該聽課筆記怎么寫?11-01
讀書的意義作文怎么寫?11-01
簡愛讀書筆記怎么寫?11-01
讀書筆記格式怎么寫?11-01
學生讀書筆記怎么寫?11-01
怎么寫伊索寓言的讀書筆記?11-01
怎么寫城南舊事的讀書筆記?11-01
我的讀書生活作文怎么寫?10-26
關于花的謎語怎么寫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