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隨想散文
從小到大,除了老師的特殊要求之外,我幾乎不寫讀后感或觀后感。可能我看某本書或某部影視劇確實有了很多想法,但我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心里思考一遍自己告訴自己而已。
我很喜歡看書,當影視劇普及也偶爾看影視劇。大概因為從小喜歡看書,而大多數時候只有自己一個人看書,所以養成了自己喜歡思考、不喜歡記錄、不喜歡分享的習慣。雖然遇到同樣看了某本書的人可能會聊上幾句,但大多時候我不會把書中世界帶到書外。之后看影視劇也是如此,或激動、或悲憤、或緊張,種種情緒大部分都會被埋在心里,偶爾交談也只會附和一兩句而已。
大概是積累的多了就慢慢自己發酵溢出來了,導致這次特別想記錄一些想法。一個人的經歷構成一個人的一生,而經歷的由來不是讀萬卷書就是行萬里路抑或兩者都有,經歷的主要組成便是這一過程中外界的感受和內心的思考。很幸運我從小到大養成習慣的日子讀的是實體書,因為實體書大部分都是記錄的理論或是實際,而現在的流行的網絡小說大多是想象作品,讀網絡小說或許會有收獲,但相比起實體書籍還是會少很多。
讀書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感受他眼中的世界,內心感受又總是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產生,所以才會出現“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吧。那些久遠的感受就不再談論,有所經歷的現在的我,在看了一些書籍、影視劇之后確實又感觸頗深。相對平靜單調的高中和豐富多彩的大學都有自己的主要經歷,只不過都還是小范圍的,走進書籍和影視劇的世界感受更廣闊的天地帶來的也不僅僅是一時感受而已。
之所以想寫這些也有寫出困擾的意思,一個人的好壞大概總是會因人因事而改變,但是成長健全的人性呢,好像觸發關鍵事件之后也會改變;人類社會幾乎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人,如此來說我們的社會不是總存在著許多的變數嗎?卻好像有太多的所謂預測無限接近真實;大概是因為規律、習慣,自然而然的事情總是會被忽略的,也有習慣成自然的說法,只不過我也想到自然也是有所改變的啊,所以少部分人在不斷維持我們所謂的自然來保證大多數人的有序嗎?
習慣思考個人的人總要走上思考環境的路,因為無法自由無法獨生,到最后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福嗎?思想者在想著什么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簡單隨想散文】相關文章:
會議隨想散文02-16
失眠隨想散文02-07
清明隨想散文12-02
心之隨想散文02-13
淺語隨想散文12-02
簡單筆畫散文四則01-31
隨想高三作文12-23
高二隨想作文07-30
隨想初二作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