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傳統的感恩節。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感恩節的重要性僅次于圣誕節。這是一個感恩的日子,人們按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這是一個團圓的日子,身處天南地北的人們聚到一起分享火雞;這也是一個歡慶的日子,舉國上下舉辦各式各樣的狂歡活動。感恩節并非僅僅屬于美國人。因為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是一種積極處世的哲學。生活中需要我們感恩的人和事物太多,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感恩節。
關于感恩節的由來
從“五月花號”到“新英格蘭”
感恩節的創立早于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當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還是處女地時,位于大西洋彼岸的英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此時的英王詹姆士一世獨尊國教,大肆打壓其他的宗教。信奉加爾文教,不滿國教的清教徒面對殘酷的迫害,選擇了出走。他們要尋找一個信仰自由之邦,維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崇信上帝的權力。剛被哥倫布發現不久的“新大陸”——美洲成為他們的首選。那里不但地域遼闊、物產豐富,而且很多地方還是未開發之地,沒有國王,沒有議會,也沒有宗教審判。
1620年9月,清教徒的著名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登上了名為“五月花號”的木制帆船。他們懷著美好的憧憬,開始了哥倫布式的冒險航行。“五月花號”重180噸,長90英尺,原是一艘捕魚的小船。而此時是一年中最不適合航行的季節,海上狂風大作,驚濤駭浪。“五月花號”就像一片樹葉在巨浪中掙扎。經過近兩個月的海上顛簸,他們憑著信仰與勇氣終于看見了陸地的輪廓。在航海的途中僅有一人不幸死亡,但誕生了一個新生兒,這就使得到達美洲的人數仍然是102人。
新的家園在望。這時候,船卻停了下來。大家集中到甲板上,圍成一圈。自“五月花號”啟航以來,人們一直在設想新世界的統治秩序。現在,他們決定將這個問題弄清楚之后再上岸。討論十分激烈,但有權參加討論的是船上的51名成年男子,婦女們只有旁聽的份。最后,他們共同起草并簽署了一份公約,公約的內容是:為了上帝的榮耀和基督教的進步,我們這些在此簽名的人揚帆出海,并即將在這塊土地上開拓我們的家園。我們在上帝面前莊嚴簽約,自愿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順利進行、維持和發展,亦為將來能隨時制定和實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總體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等,我們全體保證遵守與服從。這就是所謂的《五月花號公約》。這一份寫在一張簡陋紙上的契約從根本上否定了君權神授的理論,第一次從民眾的角度闡述了國家權力的來源,為在新大陸上建立自治和法治打下了基礎。為了紀念故鄉,他們將這片新土地命名為“新英格蘭”。
感謝上帝和印第安人
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移民們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這塊礁石后來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北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然而對這些滿懷信心和欣喜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并不好過。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和漫天的冰雪讓初來乍到的他們措手不及。惡劣環境加上缺少必要的裝備,不少人病倒了。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又奪去許多人的生命。冬天過后,歷經千辛萬苦到達美洲的移民只有50人幸存。春天到來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發現了他們,給他們送來了很多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如何狩獵、捕魚、耕種玉米、南瓜及飼養火雞。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這一年秋天,他們獲得了大豐收。第一批來自英國的清教徒移民終于在這塊殖民地上站住了腳。
11月底,移民們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他們要感謝上帝的恩賜及印第安人的無私幫助。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三天。第一天黎明時分,移民們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應邀前來的印第安人帶來了五只鹿作為禮物。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自產的玉米、南瓜、火雞等被移民們制作成了佳肴。賓主圍坐在熊熊篝火旁,共同歡宴,暢敘友情。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上的年輕人載歌載舞。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射箭等活動。從此,清教徒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一習俗得以流傳。在北美十三州統一時,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把感恩節設定為全國性節日,但由各州決定自己的慶祝時間。直到1863年林肯總統才確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作為感恩節的固定慶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