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處散文
柳街鎮開展的鄉村散居院落環境衛生、社會管理綜合整治,在都江堰市率先垂范,也是成都市乃至中國新農村建設值得借鑒的經驗之一。
整治散居院落提升了鄉村風情的生活品味,保護了川西民居民俗特征,奏響了都江堰農旅相融的強音,繼承和發揚了中國院落文化。
古樸的院落猶如一首首美麗的散文詩卷, 突出了美妙的自然段落,豐富了、彰顯了、鮮明了川西民居民俗文化; 無論張家院子、還是李家林盤……還有許許多多的院落如同綠洲中的一艘方舟,那彎彎曲曲的林中小徑深深伸進庭院,每一處都是田園風光詩情畫意、每一處都是翠綠的人居自然勝境。
陶淵明說: “戶庭無塵土,虛室有余閑”;
白居易說: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
余秋雨說: “這個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靈深處連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個層面。這個層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來的,而要早得多。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來過這里,住過很久。我隱隱約約找到自己了。自己是什么?是一個神秘的庭院。 哪一天你不小心一腳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來了,覺得比你出生的房屋和現在的住舍 還要親切,那就是你自己,我在這個庭院里獨個兒磨磨蹭蹭舍不得離開……”
聽一位厭倦了城市生活的長者說: “人,在鋼筋水泥筑起的高樓里生活,猶如在鳥籠中; 在鄉壩頭居住,就自由在恬靜的生活里”。
臨近柳街鄉村院落,一陣陣柳風吹拂,送來撲鼻的淡香與清爽,親吻來者的肌膚,無不令人尋香聞柳……
假如,你能駐足柳街院落便能聞聲聽香,這五月的蟬聲和蛙聲會讓你心醉; 這房前屋后的樹林鳥語花香會讓你耳目一新。到了夜靜前的喧鬧時,從遠處傳來聲聲狗叫,近處可聽可見雞唱鴨鳴,每日還有公雞啼叫為你報曉黎明。還有廣場上傳來幽揚的節奏,仿佛“薅秧歌”從遠古時代傳來……
有著歸隱隨園的人,在這如此的院落里能讀出明月清風的古典之情、能悟出躬耕樂道之意,能隱于深處探索院落文化的風骨與神韻,能感受到風花雪月的自然情趣。
居住在這里的人們,早出晚歸辛勤農耕的汗水,猶如潑墨寫詩作畫、從畫中來又回到畫中去。于生態自然棲身正是一葉人文風景。
多少年來,中國文化已深嵌在院落里,透視過去,我們能清楚地看到農耕文化的精髓,能看到這一座座院落背后的千頃平疇……
然而,先前的院落,是貧困和饑餓的群體,正所謂:“笆笆壁頭高糧桿,一眼望到大路邊”之窮居,古樸的院落成了貧瘠之地。
而今, 鄉村雖然還是那個鄉村、院落依然還是那個院落,但已詩畫換裝舞動新姿,變得很神彩。那里的農民從那深掩的門庭里走出來,直起了腰桿、挺起了胸堂、邁著自信的步伐精神文明了許多。
川西民居民俗院落是我們祖先的`一種文化。“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不能沒等我們去認真翻閱它、閱讀它,就讓這些古村落在城鎮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見” 作家馮驥才說。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指出:“傳統村落原來所具有的代代相繼、傳承至今的文化形態正在發生急劇裂變,傳統文化的內在結構也面臨著支離破碎的危險。”
據有關數據統計: 我國每天有1.6個傳統村落消失在城鎮化中。我們的院落能否守住濃濃的鄉愁,關系到現世與世襲,積極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柳街鎮是國家級農民詩歌之鄉,又是“薅秧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之地; 詩濺整個鄉村院落、歌聲依舊唱響“稻田里”古老的風土人情。
踏進柳街鎮院落深處有一種回歸故土的心聲,因為它承載了華夏五千年的母體農耕文明史。
有了柳街鎮院落文化的夢想,我們便有了審視五千年的想象力。
【庭院深處散文】相關文章:
夢里深處散文12-14
何妨把花養在別家庭院散文11-15
內心深處的憂傷散文02-06
深的深處不能遺忘散文01-30
想念于那夜的最深處散文02-07
夢見庭院的意思10-17
海洋深處作文03-19
記憶深處記敘文02-18
記憶深處的初一作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