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旭日隨筆散文
一
八十三歲的老公公和七十九歲的老婆婆,兩人共同攜手相伴七十一個春秋了,這跨越了大半個世紀,濃蔭蔽天的兩顆柏松,身披著流金的歲月,至今更加挺拔綠翠。
說起公公婆婆這老兩口來,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心里,都有一個永遠講不完的精彩故事:
先說老公公吧:一九三五年,五月一十二日這天,老公公出生在張家口地區懷來縣,八寶山煤礦的北山腳下,一個叫小園村的山村里。這是一座如仙畫般的古老村莊,四面蒼老枝茂的榆樹、柳樹和那些鋪天蓋地的各種果樹,緊緊地懷抱著這美麗的村子。潺潺不息的映山甘泉,撥彈著古老的琴曲,養育著這里一代又一代勤勞善良的人們。
那時候國家正遭受著日寇鐵蹄的蹂躪,再好的村莊也經不住日本飛機的轟炸折騰,每一家的日子都在饑寒交迫中度過。
老公公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還有他們的父母和爺爺奶奶。三代同堂擠住在兩間小土屋里。孩子們白天不敢出去亂跑,聚在不大的農家小院里提心吊膽的玩耍,一聽見日本人的飛機聲就趕快躲藏起來。惡劣的環境和貧窮的生活,使老公公和他的姐姐哥哥們都沒有讀過一天書。
八寶山煤礦周圍的大山,很團結地手挽著手,高高低低地在白云下臥睡著,那龐大的軀體上,長滿了茂密的樹木和各種山珍。是附近窮人們挖野菜的好去處。
人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那生活捉襟見肘,日子滴水成冰的年月里,老公公小小年紀性格就特別的耿直、懂事,勤快。他每天幫著家里的大人上山拾燒火柴、挖野菜、挑石沙子蓋房、背著小筐往田里送糞等等。盡管這樣,還要經常肚里唱著“空城計”,為躲避日本人的掃蕩,跟著大人們跑進山溝里逃難,藏到石洞里保命。
山區的太陽很勤快,它繞著四面的山巒,東升西落不知疲倦地四季交替著。窮人家的孩子呼吸著大山里新鮮的空氣,喝著清澈的山泉,憋足了勁地往大長。在老公公吃糠咽菜長到了十二歲的時候,也是一個半大小伙子了。那個年代被封建意識武裝頭腦的祖輩們,雖然被貧窮籠罩著,但是傳統觀念是改變不了的。指腹為婚,定娃娃親和收養童養媳是空前見慣的。老公公也不列外,他的父母也早早地找媒人,東借西湊地以三斗米的價碼,給他領回來一個八歲的童養媳,也就是我現在的老婆婆。
二
說起老婆婆,我們更有話題了,因為我們經常聽她給我們講她童養媳的故事:
老婆婆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八寶山煤礦周邊的一個叫東黃莊的村子里,這也是一個美麗的村子,離老公公家大約有五,六里地。肥沃的農田,勤勞的人們,簡簡單單地過著每一天。婆婆家里有爹娘和三個哥哥一個弟弟共七口人。因為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所以深受父母和哥哥們的偏愛。可是苦難漫延著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水深火熱的煎熬,讓每一個老百姓是苦不堪言。那時候日本兵經常進村里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據婆婆回憶說:在她剛剛會記事的時候,經常看見有好多穿著黃衣裝的日本人端著刺刀,嗚哩哇啦地在村子里闖東家進西家,經常有人不明原因的被抓或被殺。村子的上空漫延的腥風血雨,家家雞犬不寧,嚇得人們時時刻刻地懸著一顆心。
她記得那是一個夏天,有一天中午天氣很熱,婆婆的父親去田里還沒有回家,她母親正在給一家人做野菜團子吃。忽然有一群日本兵牽著兩條大狼狗進了院子。婆婆的母親嚇得渾身發軟不知道該怎么辦。她忽然靈機一動,趕快讓她的孩子們躺在炕上裝睡,不要和這些日本人搭話,以免招來殺身之禍。
老婆婆和她哥哥們迅速躺在炕上閉上眼睛一動不動。那大狼狗的舌頭伴著那明晃晃的刺刀,在他們的頭上聞來聞去。那場面和現在的【電視劇】中,抗日片里面的情景是一樣一樣地。老婆婆說,他們都不明白這些日本人要找什么,東翻西看的。老婆婆和她的哥哥們嚇得大氣也不敢出。以前農村都是那吊扇的小紙格窗戶,因為天氣熱正吊開著,她們的母親趁日本人不注意的時候,從窗戶上跳了出去,藏在一個石墻下面,才躲過了一劫。事過以后,一家人后怕得抱頭大哭。
在老婆婆六歲那年晚秋的一天,有一個本地人帶著幾個日本人橫沖直撞地闖進了她家,說她父親私通八路不是良民,把院子翻砸的一塌糊涂。婆婆的母親緊緊地把孩子們堵在背后面。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人用繩子把她父親五花大綁了起來,然后用刺刀頂著后腰推出了院門。婆婆的爺爺奶奶哭喊著,想求日本人放了他們的兒子,可是那隨時都能扎在身上的刺刀告訴他們,一切都是蒼白無力。她那可憐的父親這一走就了無音訊,連尸骨都沒有看見。
這飛來的橫禍讓家里斷了中梁,剩下孤兒寡母的日子沒有了希望。老婆婆只記得她母親每天以淚洗面,家里得人們出出進進臉上都掛著悲傷,她也不明白疼愛她的老爹哪里去了,不懂得良民是什么意思。
白色恐怖纏繞著每個村子,大街上經常有橫躺豎臥的尸體。日本鬼子就像瘋了一樣到處抓人,不知道災難隨時降臨在誰的頭上。所以有的人們為了活命,驚慌失亂地離家東躲西藏去了。
老婆婆一家人沒地方去,只能躲在那破草屋里聽天由命。日子一天比一天難熬,人們被餓的前胸貼后背。無知的孩子們每天哭著喊餓,大人們急得束手無策。就這樣過了大約有一年的時間,家里的人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婆婆的爺爺奶奶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就是給婆婆的母親再找一戶人家嫁了,換回一點點玉米面來給孩子們度命。在那個封建的社會里,嫁出去的女人,不管以后日子發生什么變化,一切命運都是婆家安排,娘家是沒有任何權利主宰一切的。
老婆婆每次給我們講到這里時候,都忍不住傷心地落淚。她眼前仿佛出現了當年那生離死別的情景:她母親走的那天,老婆婆和她的哥哥們抱著他們的母親撕心裂肺的大哭。她們的哭聲把母親的心撕成了碎片。母親撫摸著孩子們的小黃臉心如刀絞,萬箭穿心。她泣不成聲的囑咐著孩子們什么,然后“狠心”地邁著兩只“灌了鉛”的小腳,一步三回頭地走出了家門。
老婆婆和哥哥們看著他們的母親,騎著一個小毛驢越走越遠的身影,拼命地追跑著、哭喊著。
此后,老婆婆經常站在村邊,望著她母親走時候的那個方向發呆,她多么希望她母親忽然回來看看她和哥哥們啊。
沒有了母親,家里冷氣嗖嗖特別的凄涼。老婆婆每天哭著要找娘,她那幾個比她大不了幾歲的哥哥們,還得哄她,讓她多喝一點玉米面糊糊。
短短兩年的時間,好好的一個家,被日本鬼子害得家破人亡,支離破碎。這讓不到八歲的老婆婆在這慘目忍睹的災難中,仿佛長大了好多好多。
婆婆的爺爺奶奶看見他們的兒孫這樣可憐,心疼而又無奈。最后有人又拿出了那古老的封建辦法,就是給只有八歲的老婆婆找一個婆家,去逃條活命,避免在家餓死。
婆婆回憶說:她奶奶經常看著她咳聲嘆氣,和她說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告訴她去別人家不會挨餓的,又囑咐她去了要聽人家話,做個好孩子等等等等。老婆婆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那是一個初冬的早上,飄著雪花的天氣抱著寒簫使勁地吹著。老婆婆被他奶奶早早的喊起了床,用那鋪滿青筋的雙手給婆婆洗了臉,又把她那滿頭是瘡,裹著黃水,爬滿了虱子的頭發給扎起了兩條小辮,然后由媒人和她大哥一起,也用一頭小毛驢馱著,沿著那彎彎曲曲的山路,送到了比她大四歲的老公公家。本來天真無邪在媽媽懷里撒嬌的'年齡,卻開始了她童養媳的生崖。
那時候苦難不用任何選票,貧窮也不擇人取貌。老婆婆到了新家以后,看著同樣是家徒四壁一無所有的陌生地方。心想:這里沒有她奶奶說的那么好,也是被日本人害的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如苦瓜秧纏上黃蓮根了,苦味不分彼此。她那幼小的心里恨透了那些日本鬼子,是日本鬼子害的她爹死娘嫁人,是日本鬼子害的她小小的年紀就給別人當了童養媳。
這個新家窮又人口多,炕上沒有地方睡覺,老婆婆只能晚上蓋著一塊麻袋片,萎睡在鍋臺邊。她明白自己以后就和眼前這家人,同甘苦共患難血肉相連了,她又有了新的“爹娘”和哥哥姐姐了。
此后,老婆婆在她“娘”的用心調教下:每天起早貪黑地學做針線活、繡花、撕棉花、納鞋底和做飯。小小的個子夠不著鍋臺就蹬上小板凳。
聰明的老婆婆學什么都很快,繡出的花朵栩栩如生,縫出的鳥和蝶活靈活現。做出的針線活,在同齡人面前出類拔萃。她孝順兩代老人,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凈凈,家里家外一把手,深受她娘的疼愛和鄰居的夸獎。
三
時流如水,葉落紛紛。捉不住的時光毫不留情地越出了手指的縫隙。多少年過去了,不知不覺老婆婆由一個滿頭是瘡的黃毛丫頭,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向花一樣美麗的美少女。老公公也由一個毛小子變成了一個眉清目秀的帥小伙兒,而且還在離家不遠的八寶山煤礦當了挖煤工人,扛起了家中的大梁。家里的父母看著兩個喝著苦水長大的孩子,高興地計劃著該給他們圓房了。
數年后,在老公公二十一歲,老婆婆一十七歲的那年,貧窮使他們沒有鞭炮的慶賀,更沒有新衣嫁妝。爹娘只給他們一間小東房,一個小鐵鍋和兩雙碗筷,讓他們開鍋打灶自立門戶去了。
長文短論;結了婚的公公婆婆好似栽植在小園村土壤里的兩棵樹苗。拉著四季的襖袖,在狂風暴雨中扎根發芽。他們“蘸”著油鹽醬醋,“品”著酸甜苦辣。“端”著鍋碗瓢盆,“唱”著苦樂年華。用心血和汗水為他們的婚姻之途“鋪墊基石”。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十幾年以后,他們的四男三女七個兒女,在那貧窮中的年月里排著隊相繼出生。如七條細細的嫩樹芽一樣,在小園村這個古老的莊園里,沐雨迎風舒枝展葉。
那時候雖然年代和平了,但是國家又處在三年自然災害中,人們經常是饑腸轆轆艱難度日,連野菜都挖不上。公公婆婆全家老少十一口人,都在饑餓中掙扎。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著,老公公不辭辛苦下煤窯賺錢,憋著肚子連一個工都舍不得休息。有時候煤窯上分給老公公一個饅頭或一個玉米饃,他都舍不得吃一口,拿回家分給孩子們。
生活的長河好似一把亂弦琵琶,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時時刻刻都有那“南腔北調”的插曲。老公公性格內向不善多言,遇事沉穩、一言九鼎。炯炯有神的眼里總是閃著嚴厲的目光,讓兒女們敬而生畏。老婆婆性格直爽和藹可親,經常絮絮叨叨,讓孩子們左右嬌賴。老公公每天在幾百米的煤海深處采煤很是辛苦,回家抽空還要整理農田。那時候除了上班就是政治學習,忙的焦頭爛額,身心疲憊。所以有些勞累中的情緒,一不留神就在家里發泄出來。
老婆婆每天上上下下地伺候公婆照顧孩子們,捋不清的煩惱鎖事沒完沒了,她稍不注意就在嘴里委屈抱怨。一些雞毛蒜皮的“引線”,常是兩口子爆發戰爭的導火索。三句話不投機,肢體沖突是經常出現的,誰都不想在對方面前低頭。用老婆婆現在的話說,那時候簡直是餓的窮折騰。
四
日月在苦難的淚水和歡樂的笑聲混合中,頭也不回地賽跑著。公公婆婆抻著歲月的攬繩,捻著指尖上的時光,從青年到中年,一不留神跨入了花甲的門檻。老公公也從八寶山煤礦,工作了近四十年的崗位上退了下來,告別了他人生的第一段落。膝下的七個兒女都長大成人,個個也參加了工作,結婚生子。當年那青澀的小兩口,如今變成滿頭白發的老兩口。
老公公沒有了時間的約束,沒有了崗位責任制的壓力和勞動紀律的規范,感覺的自由自在而又很不自在。為了充實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他勤快的在村子附近的空閑地方,開了幾片農田和小菜園。每天在田里背著太陽,滾著汗水撒糞鋤草,種了各式各樣鮮嫩的無公害蔬菜,另外還在村子里打一點臨工。老婆婆仍然是家里的賢內助,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
可是多年下來的習慣,老兩口還是唇槍舌戰互不相讓。不過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一切過程在兒女們的說笑中結束。
如今的兒孫們好似一條條青藤,在歡樂的農家院里,盤繞著公公婆婆這兩棵參天大樹。公公婆婆也由花甲地帶揚帆,路經古稀之程,已漫步到朝枝之地了。家族五十多口人四代歡堂、香火盛旺、兒孫繞膝、門庭若市,這是公公婆婆一生最大的成就和驕傲。
春去冬來,花開花落。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年齡大了的公公婆婆遇事不太叫真了,而且老婆婆一有頭疼腦熱之類的小毛病,老公公特別的上心,并且催促著找醫生,甚至自己陪著去。這無聲無息的微妙變化讓我們做兒女的,明白了少年夫妻老來伴的道理。看著老兩口健健康康的享受著天倫之樂,我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俏旭日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旭日東升的成語解釋05-16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
女兒紅散文隨筆11-04
又夢見你了散文隨筆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