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差強人意說起散文
時常看到一些人,把成語的意思理解錯了,因此也用反了。“差強人意”一詞就是比較多人用反的。
差強人意是差不多勉強可以讓人滿意的意思,而不是很差令人不滿意。這里差不是很差勁的差,應作差不多來解釋,是屬于肯定而非否定。
之所以這條成語比較會被人誤讀誤解,大概是因為“差”字有著眾多不同的含義造成的。這個“差”字常見的字義,就有如下列一些:
作等級解:就是次等的,不好的',比如這東西品質很差。
作錯誤解:此言差矣。
作欠缺解:還差10元錢就能買到那件衣裳了。
作不同解:這兩件衣服的質地是有差別的。
當派遣解:差張三去廈門招工。李四出差去了。
作比較解:這樣還差可人意(差強人意)。
此外“差”字在數學上還是兩數相減的運算結果。又可以作不整齊解,如參差不齊。
我們的漢字,很多是一字多解,要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配搭時,才能確定它的具體意思。漢字還不止一字多義,還一字多音。如上面說的差字,就有幾種不同的讀音:chà、chā、chāi、cī。不同的讀音就是不同的詞性,不同的解釋,用在文中是不同的搭配組合。
有時候,人們往往是望文生義,不求甚解。如果那樣,也難免會造成笑話呢。我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則發生在過去科舉場中的笑話(我猜是故意編來搞笑的,未必真有其事):
某次鄉試,所出的題目叫《拿破侖》,有的古書中往往有把與本字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被借來代替某字,叫借字。就是說,如“侖”字可能是“輪”的借用字。有位秀才居于偏僻山鄉,只知道熟讀四書五經,對于外洋新鮮事物一概不知。所以當他拿到題目一看,他就把侖字想當然地看成是輪的借用字,于是落筆而書:“破輪豈可拿者,拿破輪有何用哉,非徒作無益之舉耶……”洋洋灑灑發揮了一大篇,把那閱卷的考官笑破肚皮了。這位秀才哪知道有個法國的大名鼎鼎的拿破侖!
我也是犯過很多錯誤,鬧過很多笑話的人,寫這篇短文,不是笑話什么人,更不是教訓什么人,僅僅偶然想起這則成語有感而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