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上紫山散文
一直渴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獨自一人背起行囊,到任何一個想要去的地方,哪怕是荒涼的戈壁沙漠,抑或是江南的小橋流水,一個人,自由地,靜靜地,將這個世界的美化為眼中別具一格的風景。
清明小長假的前一天,我就暗暗計劃好了要獨自出門,地點選在離家近的一處景點——紫山。紫山早已登過好幾次,故而對它并不陌生,它的景致和歷史底蘊對于我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我所看重的,是它山頂那三縣交匯處的開闊與綿延,我想去吹吹山頂的風,享受一下獨自登高望遠的樂趣,僅此而已。
為了這簡單的心愿,假期第一天,我背包里塞進一部單反,在門口跳上一輛60路公交車,一路向西北方向蜿蜒而去,四十分鐘后,便到達了終點站紫山。這一路的景致,竟讓我有許多似曾相識的感觸,僅此一點,就感覺這一趟沒有白來。車過圣井崗、古石龍兩個景區,而后在黃土高原一樣的田野間駛過,遠處的油菜花田明麗燦爛,層層疊疊的梯田仿若兒時故鄉的那片山崗。有小村落點綴在黃土坡之上,那些古舊的房屋零散分布在各處,呈高低錯落狀。車從村中穿過時,看見那些小街道于忽高忽低的坡道上縱橫交錯,因為地處丘陵地帶,四周綿延起伏的黃土坡令這里有幾分山村的感覺。去過紫山好幾次,唯這次獨行,竟有了別樣的感受。隨著車子的行駛,與故鄉相似的地形地貌,使我對眼前的這一切,有了一種久違的親切感。
紫山又名紫金山,是距離市區最近的一座山,在西北方向的三十公里處。山不高,主峰海拔只有498.4米,屬于太行山余脈,面積也不大,約為20平方公里。但若論起來,紫山的歷史卻是源遠流長。紫金山在古時名氣很大,史書上多有記載。戰國時期,邯鄲是趙國的都城,趙國有名的大將趙奢,戰功赫赫,威名遠播,深得趙王器重,被賜號為“馬服君”。趙奢死后葬于紫金山,此山因此而得名“馬服山”,趙奢的世孫趙興因崇敬祖輩不朽功業,遂將趙姓改為馬姓,這樣一來,趙奢就成了中華馬氏的始祖。
近年來,由于第五屆世界馬氏懇親祭祖大會在紫山舉行,紫山因此也有了“馬氏祖山”的美譽。分散于世界各地的馬氏宗親,不遠千萬里來到紫山尋根祭祖,表達對祖先的追思之情,因而,紫山的名氣也日漸響亮。邯鄲有個八字名句:滏水東漸,紫氣西來。“滏水”指的是母親河滏陽河,而“紫氣”就是指紫山的靈瑞之氣。這句話意在贊美邯鄲人杰地靈,也說明了紫山是一座祥瑞而有靈性的山。
由于對這里已然很熟悉,故而不過多停留,我的目的是直接登頂。節日的景區游人摩肩接踵,或一家老小相攜一起逛,或三五好友相約踏青登山,見我一人游覽,且小個頭拿一部沉重的單反,憐惜似的,時不時會有人投來好奇的目光,我且不理,直管將自己心儀的景色毫不客氣地裝進我的鏡頭里去。
爬山對于我來說并非難事,即使是獨自一人在熙攘的人流中拾級而上,那種鬧市之中尋求恬淡的心態,也讓自己猶如身處廣闊寂靜的山野之中。身邊的人群只是不斷移動著的風景,他們不影響我專注地去欣賞一處景色、捕捉任何精彩瞬間,反而讓我的內心因陪伴而多了一絲無言的感謝。因此,那個時刻,我沒有一絲一毫的孤獨感,感覺一個人獨游也充滿了樂趣,一個人的行走,不僅是對山路和土地的丈量,也是對內心的一種刷新和洗滌。
主峰不高,登頂也相對容易,雖山階奇陡,爬起來氣喘吁吁,但這樣走走停停地拍著風景,感覺不消多久,山頂的玉皇廟和紫峰塔便已在眼前。這還不是我想要去看的風景,我的腳步繼續向前。翻過下一個山頭,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眼睛,這里視野開闊,清風徐來,眼前這幾座連綿的山峰,雖還有些荒禿,但也令人神清氣爽。山坡上盛開著朵朵金黃色的小野花,蜜蜂嗡嗡地正忙著采蜜,不遠處的山坳里,幾樹桃花開得正肆意絢爛,在暖陽的照耀下,將游人的笑臉也映成了美麗的桃花紅。
找一處山石坐下來歇腳,俯視遠方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此時的心情突然變得異常激動起來。雖以前已來過不下三次,也曾從網上的資料中看到過“站在金峰上俯瞰西北,南、北兩條名河,波光粼粼,流金溢彩,兩條河流匯集在山腳之下,又轉而向北、向東流去。”的介紹,遺憾的是,卻幾次都未曾看到這樣的景色。這次,或許是所站位置的緣故,也或許是因了天氣的晴好,山的西側,大片的平原讓人的心變得異常開闊。借助于手中單反的長焦鏡頭,如放大鏡一般的效果,我終于看清了那片土地上出乎意料之外的景色。
陽光下,成片成片的如衣服上鑲嵌的裝飾亮片一樣的物體,是一座座點綴在平原上那些密集村落里的房舍,它們在晴空下,如盛開在大地上的一朵朵生機勃勃的鮮花一樣,把這個季節還有些淺淡的色彩,襯托得有了生氣。當兩條寬闊的大河并排出現在我的鏡頭里時,突然間就有了一種想歡呼的沖動,不知怎樣來形容這河流的美麗,它們在我的鏡頭里是那種深淡青色的,如同新鋪設的柏油路般,也如自南向北的兩條飄帶一樣,蜿蜒迂回在這片平原之上,讓人的思緒一下子就飄到那些草原上的河流美圖上去了。只是這個季節還不夠綠,如果夏秋時節再看,怕是真的有那種效果呢。這是我所看到的最美的河流遠景圖了,尤其是迎著西南方向的陽光遠望,那兩條河流反射出亮閃閃的光,如兩條銀色的絲帶纏繞在大山腳下,令人恍若置身仙境。
紫山是一座三縣交匯處的界山。據說站在交界處能望到交界三縣的城郭,果不其然,為此,我好一陣激動。況且紫山生紫氣,陽光下的巖石尤為獨特,這要源于紫山巖體的“紫石英”,石質脆硬,呈紫金黃色,陽光映照其上,才有了紫霞閃爍的祥瑞之氣,又因其在城西,故而也才有了“紫氣西來”的說法。
坐在山頂看風景,內心有說不出的淡然平靜。其實生活中人人都有不如意,與其凡事非要爭出個是非曲直來,且為一些不能改變的人和事去傷筋動骨,真的很累。人生中,我們被自己的個性和情感牽扯著,在工作和生活的深深紅塵里奔波,付出亦得到,堅守亦迷失。家庭的煩惱,職場的失意,身體的病痛等等,無不牽動著人的心緒,使之糾結,抑或痛苦無助。人人皆為凡人,逃不脫凡人的俗事,所以也就有了那么多的善男信女,來此祈求仙靈保佑,以此換得心靈的'安寧和精神上的撫慰。
距離我所坐位置不遠處,山頂那座高大信號塔下面的小房子旁,一群“喇嘛”一樣的人正在誦經,他們穿著普通人的衣服,大概三十多歲的樣子,有的還帶著孩子。誦經的場景我只在電視里看到過,且和普通的僧人念經是不一樣的,所以眼前的這一幕令我生出幾分好奇來。待他們誦完一輪經,便在旁邊高高的錐形鋼架上呈放射狀扯出了一條條五彩的經幡,然后又接著誦經。那些經幡在山風的吹拂下“嘩啦啦”作響,讓人禁不住想到了“藏教信徒”四個字。不管他們的身份如何,但我相信他們所誦出的經一定也是教人修心向善的吧?我想,他們的精神世界里,定是比我們這些俗人要簡單純凈得多。
山頂的風肆意地將我的長發絲絲縷縷地吹起,如同穿過我發絲的一雙無形而溫柔的手,那般貼心地給予自己直擊心扉的震撼,那一刻,風是懂我的。仿佛母親輕柔地用手撫慰著我的頭發,在對我說:孩子,你是個善良的人,要學會隱忍和堅強,學會容忍別人的不完美,學會看開和放下。眼里頓有淚水滑過。世間的事誰能說得清呢,那些背后的刀、心里的鬼,那些曲解、徘徊和努力所激起的浪,排山倒海般地涌來,我真的累了。這時,風更猛烈地吹來,將我半邊的頭發“嘩”地一下遮蓋了整個臉龐,猶如被父親那有力的大手突然將我攬入了懷里。他將我臉上的頭發拂向一邊,輕拍著我的頭,告訴我:丫頭,你是個有辨別力的明事理的好孩子,生活的路需要你自己走,要擦亮你的心,學會為自己而活。我抬起頭,讓風更徹底地將我的頭發吹起,甚至讓它在我的發絲上橫沖直撞,直至每一根發絲都被風洗滌了一遍,連帶著也將心洗滌了一遍似的,忽然間,一切變得風清月朗。
如這山體的每一塊巖石所發出的紫色和金色的光亮那樣,我們每個人也終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感,它們會在不同尋常的祥瑞之氣照耀下,將我們堅定的腳步引向一條康莊大道。生活有笑臉也有淚水,更有風雨打不垮的堅持,噙著眼淚面帶笑容上路吧,那些刀、那些鬼、那些刺心入肺的煩惱,不過是一些跳梁小丑罷了。想到這里的時候,不遠處“喇嘛”的誦經聲還在隱隱約約地傳來,宛如回蕩在山間的一聲聲梵唱,被那五彩的經幡渲染得突然清澈而不食人間煙火起來。
偶爾轉來此處的游客們也大多就此止步回返,因為此處已是主峰背面又一座山頭的背面了。雖風景這邊獨好,但大多數人喜歡的是熱鬧喧囂的場景,只有為數不多、如我一樣的幾個人,在此靜靜地享受山頂風光,也只有能真正靜下來的人,才能感受到此處的無限魅力所在。
移步至懸崖邊緣,因了山并不高,也不甚陡峭,并無幾分心悸感,反而令心情陡增幾許開闊的感覺。山谷里的點點新綠,在大部分還未染綠的黃褐色灌木枯草當中,尤顯得醒目和入心,它們是春天的象征,也會漸漸將那份美好的希冀蔓延至漫山遍野。
若綠意蔥蘢時再來,想必山腳下遠處平原上的那兩條河流,會更有著草原河流的味道,站在山頂俯瞰四周時,視野的遼闊也依然會讓心收獲澄澈和寧靜。故而我在心底對自己說,何時想吹吹山風了,還來這里吧!或者,還是一個人來,一個人的旅行,真的也不錯!
【獨上紫山散文】相關文章:
獨與立散文11-15
獨醉散文欣賞05-02
山韻散文11-09
墨韻獨釣賞散文11-03
獨望一彎清月散文11-10
登梧桐山散文11-05
慢慢綿山情散文欣賞11-07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圓03-23
燈火闌珊處唯他獨傷散文11-10
豪華的馬尼拉華人義山散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