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的散文
在彩云之南的大理古城寫這個題目時,心里卻總翻騰著“天下”這兩個字。
“中國地大,但是總能萬里歸心;中國人多,卻又是萬姓同屬華夏。”這是我此刻的默想。其中的“歸心”與“同屬”,便是中國人心里大都裝有一個“天下”的概念在起作用,而“天下”概念的核心內容,就是“大一統”。
我私下常想:中國曾那樣地分裂和衰敗過,卻總能一統;西方曾那樣強盛和進步過,歐洲卻在越來越碎片化。這之中,本質性的原因大約就在于他們的心里沒有這個“天下”概念。他們大約至今都還停留在狹隘的民族利益這一層面上不能自拔,這與“天下歸心”以及“四海之內皆兄弟”等的“天下”情懷相較,實是天壤、云泥之別。所以,歐洲的英格蘭、法蘭西、日爾曼等等,大致都只好以本民族作為一個國家單位,去獨立于世而無法形成大一統。不僅如此,他們今天還在分裂并還將繼續分裂下去。當然,除了分裂,他們還會派生。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利堅等怪胎就是例證。而我們中華,只要打開歷史,從大的框架上看,幾千年一路走來,途中無論遇有怎樣的苦難與艱辛,卻總能屹立不倒,從未散架。由此,我深感我們華夏先祖的正確與偉大,從心里敬仰他們的覺悟、智慧,敬畏他們的深厚、廣博。總之,沒有“天下”的觀念與情懷,曾經的興旺與發達,都只能是浮煙,而“亙古”與“永恒”以及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這類的詞,在他們那里,是斷體會不出其中的滋味來。
中國的“天下”觀念與“大一統”情懷,是由方塊漢字書寫在“四書、五經”以及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之中,已經有幾千年了,幾千年來,在華夏大地上,不管哪方水土、哪處方言,哪怕再荒蠻、再偏遠,只要翻開書本,讀的都是同一種方塊字所書寫出的同樣內容的“經史子集”。這種維系與傳承,我雖不敢說這就可以直到永遠,但至少我敢說與西方相比,要絕對永久的多,幾千年的歷史和唯一現存的“文明古國”稱謂,便是證明。所以,中國無論有多少人口、多大地盤,能寫方塊字的便是同類,能讀“經史子集”的便是同心。中國人的“天下”觀念就是在這傳承中形成,而且,在這代代相傳中,這“天下”觀念是早已潛入國人的骨子里、血液中,既使普通的百姓,也概莫能外:“四海之內皆兄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國家興旺匹夫有責”“話說天下大事,合永必分,分久必合……這些,既使是車馬店的伙計,扛大個的力巴,拉客捎腳的車夫以及種地的農民,都能于繪聲繪色中說出一大堆。所以,中國人永遠都有一顆“大一統”的心,中國永遠也散不了架,這無論是地處中原、江南還是嶺外、云端;無論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都必將統歸華夏一統天,這,就是“天下”。
此刻,說這些話時我就身在“渺萬里云層”的彩云之南——白族大理。云南雖遠,仍在天下;白族雖偏,總是一家。因為,大家都認方塊字,大家都讀圣賢書,自然,大家都屬華夏。這感覺真好,好在同屬、同歸、同姓中華。正是:“不同穿戴云端處,都認漢文華夏人。”
登上蒼山中和寺時,見有好些人在忙活,是用一整根又粗又長松樹軀干在扎制一支巨大火把。后來還得知,火把節是晚上六點開始,而且山下的人們必須見到此中和寺的火把點燃后才能點起他們的火把。換句話說就是:大理白族的火把節是從蒼山中和寺這支火把最先開始,這里不開始,別處不能先行點火,一直都是這樣的,這是規矩。
火把節,本來是彝族的傳統。彝族人認為,過火把節是要地里的谷穗能長的像火把一樣粗壯,同時,還有以此火把驅除鬼邪、保人畜平安之意。此外,火把節的說法還有許多,在寧蒗縣,普米族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她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為了子孫和普米族人的幸福,上天盜來火種并以自身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燃火把,是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在鶴慶縣,據傳,這里的居民是當年諸葛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后代,他們每年在六月二十四這日晚上,點火播種五谷,使荒甸變成良田。從此,為了紀念這一盛舉,后人在這一日,夜點火把,播種小春作物。再有,農歷六月二十四,北斗星斗柄上指,彝族都要過星回節,也就是火把節,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說,相當于彝歷的新年。節慶期間,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野、道路、河邊等處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期間,或對歌、跳舞,或賽馬、斗牛;或舉行盛大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從蒼山下來后,時間還早,遠未到火把點燃時候,只好在客棧發呆以保存夜游體力。到出門時,街上已然華燈初上、火把流動、人聲喧天起來。其實,華燈初上是對的,因為路燈已亮,只是不是主角了,主角是火把,不過不是全在游動,游動的當然到處都是,有洗衣用的棒槌那么大小,已經點燃,拿在手中在游走舞動,伴隨著開心的笑語,滿街都是,從街口一眼看過去,火光灼灼,火星四濺,蔚為壯觀。然而更為壯觀的是那些人手舉不動的大火把,有大碗口粗細,兩人多高,每家客棧,每家餐館及店鋪門前都有一支或倆支,此刻正在烈烈燃燒,更有甚者,是將十幾幾十支這樣大的火把排在一起,火龍陣似的照亮夜晚的廣場、街巷,火光沖天,熱氣撲人,“噼啪”的烈焰炸響與節日的狂歡尖叫,貫滿了古城的夜空及大街小巷。
別問我會不會燒了衣衫、燙了皮膚、鬧個不歡而散等一類的話,我會說在那樣的`情境與氛圍中,這世間的一切尖酸與矯情,都早已了無在了這火光的熱情之中。實際上,當你走在這到處是火的世界里,尤其是俊男靚女,是必會成為“攻擊”對象,只聽一句誰都聽得懂的“吉祥如意”或“恭喜發財”問候之后,是一個綻著善意且喜悅笑臉的人,一手持火把,一手握松香,對著你就將松香猛撒向火把,火把在你跟前頓時暴燃而起,火舌沖你而來,于是,笑聲、喊聲、尖叫聲,不絕入耳。倘若,你路過時,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我想,你大約會生出一股淡淡的寥落而倍感失意。
其實,據當地人講,過火把節時身上未沾到火星是不好的,火星沾的越多才越吉利,來年的日子才越紅火。據此,我想,家家戶戶門前都燃一支火把,圖的也是欲使日子過的更加紅火這個美好愿望。這,真是祥和、美好。
夜深了,當我要回轉客棧的時候,迎面碰見一個大小伙子,這哥們扛著一根碗口粗的大大火把獨自低著頭在走,肩上的火把還在燃,臉上似寫著“郁悶”與“懊悔”幾個字。這使我很覺滑稽可愛,人家都是拿棒槌大小的火把,舞動和對美女撒松香時是輕松、瀟灑又方便,他卻弄來這么老大一火把,舞不動也掄不起,當然無法沖人撒松香,再說,你扛這么大一大大火把,哪個敢近你身?誰個不繞你走?算來也只好扛著自己玩了。“他可真是個棒槌!”我這樣想著與他擦肩錯過,錯過時我又回身看了下他那滑稽又可愛且漸遠的身影,只好也替他郁悶與懊悔一把。
這一幕,直到回客棧于睡覺前,我還在想:那哥們當然是個棒槌,也肯定是個來旅游的外地人,趕上火把節,買火把時,指定是只求大,而忘了實用一說,才落到如此這般。倘若,他日后再來,想必,打死也不會再買這么大個的火把了。
【火把節的散文】相關文章:
《火把節》語文教學反思01-21
語文S版火把節的教學反思范文02-04
《火把節之歌》導學案(表格式)06-30
王充閭《火把節之歌》原文+賞析03-02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樹的散文12-04
秋蟬的散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