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雄姿散文
劍門就在那里,無論是遠是近,也無論你何時到達,更無論你來的時候是風雨交加還是風和日麗,它都靜靜地立在那里,穩如磐石。在我幾十年的想象里,劍門是一把利劍,能刺穿所有人的眼睛,所以劍門才給予所有人不同的感受。任何人到了它跟前,不需要你雙膝跪下,你的心早已頂禮膜拜了。
劍門是自然的奇跡,也是歷史的奇跡。偉大的造山運動,是它必經的歷史,而人的選擇是它的恩惠。劍門懂得了這一點,它又夜以繼日地回贈人類。劍門是自然和人類歷史的融合,把它化為了一座人的山。
以前,總讀李白的《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不停地翻看譯文和注釋,總想在字縫里尋找李白的真切感受,可讀書總是隔靴搔癢,看不真切,及至真的到了劍門的跟前,才能看清它的面目、它的雄奇、它的偉岸。
冬季的劍門,似乎沒有水,一片水寒山瘦的樣子,完全沒有李白筆下“爭喧豗”的氣勢,但在劍門石壁上,我仍然發現了潺潺的水。特別是在劍門的最高峰梁山寺內有一古井,傳說是魏晉梁武帝時修建,至今仍清澈見底,游魚往來翕忽。據說,其水可通東海之波。
劍門最令人驚悸而又樂而忘返的莫過于明月峽之棧道。你難以想象這是人修建的.,這顯然是鬼斧神工的杰作。要在陡峭的石壁上立起柱子,又在柱子間穿起橫梁,再在橫梁上鋪上堅硬的柏木,其質材和工序都是“祖傳”的,據吾看,絕非仿古之作,否則,這窄窄的小道,怎能承受得起絡繹不絕的人流?吾在懸壁之上眩暈了,寸步不能移,可那些小男孩們,那些挎包挽手的女孩們健步如飛。吾甚至看到一大一小的兩只狗,跟在主人的身后飛跑著,它們可是當今攀巖牽藤的“猿猴”。
明月峽棧道,可謂真正的“天梯”了。由木板鋪成的窄窄的道路,沿著石壁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從深澗直接到到云端。時而陡,時而緩,一忽兒讓你心曠神怡,一忽兒又讓你步步驚心。你向山谷對面望去,一條黑線在直直的石壁上從山下直劃到了云霄。你不禁想到了杜牧的那么一句:“復道凌空,不霽何虹?”你這時才體味出這句古話的妙處。不是有奇特的想象和高深的文字修養,怎能寫出這樣奇妙的句子?步于“無端”,清風拂耳,鳴蟲噤聲。一忽兒游人絕無聲響,咳嗽都捂嘴輕聲;一忽兒又放開喉嚨,高聲大叫,空谷傳響,回音震耳。此時,劍門早已印入了游者腦際,而劍門石壁也留下了游者的笑聲。笑聲如石壁上的苔蘚和野草,在陽光的撫弄下,將會永遠長在石壁上,說不定會開成一朵艷艷的花朵,或長成一株青蔥的小草,更有甚者,會變成一株挺拔的青松,永遠矗立在這亙古的石壁上,說不定你的兒子你的孫子,更或你的萬萬代來到這里,將看到你這一朵笑聲。我在劍門是沒有看到游人“到此一游”或某某名字的,抑或是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劍門山是如此高大,如此巍峨,你留下那么一撇一捺,能經得住風吹雨打嗎?你還能與它比得了什么?
劍門山奇在七十二峰,山勢巍峨,群峰聯綴,人稱“七十二峰”。其實,七十二峰只是概數,泛指橫亙綿延百余里的劍門諸峰。西向一列,金城山至涼山溝、晾衣巖有36峰,再西與五子山群峰相連,共計有山峰數百座,山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清人有詩云:“大劍小劍如刀攢,七十二峰成劍關。”形成橫鎖巴蜀的天然屏障劍門七十二峰,姿態各異,從關外仰望,諸峰左右排列,固若金湯。憑高俯瞰,嶺翻浪涌,峰躍驚濤。劍門七十二峰,峰峰巍峨,峰峰像劍,直擊蒼穹。它們在我們的面前,都是一座座敬慕的神靈。
鳥道鳥難行,蛇道蛇絕跡,何況人乎?夜宿劍門山下,半夜醒來,探窗而視,月影綽綽,峰影綽綽,云遮霧障,恍兮惚兮。這時的劍門山頂,又該是神仙們聚會的瑤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