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鄉愁散文隨筆
(一)神仙豆腐
我喜歡“窮游”,說白了就是不花錢的旅游!在離住家不遠三四十公里的蒼莽和蔥郁的五嶺山間的溝溝岔岔之中“干”轉悠。有時忘路程之遠近,忘時間之短長,日落夜臨,只好輕叩柴扉,投宿山里人家。厚道的山里人家拿出一大碗由若干小片片摞起來狀似涼粉的菜肴招待我們,這道菜在昏暗的燈下看起來有些黑乎乎的,近瞧原來不是黑色的而是深綠色的,聞之是由辣椒、糖醋、蒜泥涼拌而成。主人叫我們嘗嘗,于是我用筷子夾菜,可是怎么也夾不起來,不是夾斷了就是夾到半道上掉到桌子上。主人說,夾這種菜有個技巧:涼粉好吃難得夾,不夾邊邊夾正中,夾得緊又放得松,夾得快還閃起風。照此法涼粉片片兒果然晃悠悠地夾帶著“風”進入口中,入口爽滑,軟而不膩,微苦過后是樹葉的清香——這涼粉好吃!
主人說,這不是涼粉是豆腐,我們叫做“神仙豆腐”,在莫得飯吃的年月,把山里的神仙樹葉子采摘回來充饑,為了好吃才加工成如今模樣。
是啊,如今許多好吃的東西之中,有些不都是在那個缺乏糧食的年代里,饑民們發明的么?白河的“懶豆腐”、“甜漿水”、“模糊兒”、“蕨根粉”等等。
這“神仙豆腐”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豆腐,因它不是我們熟悉的黃豆做成的,而是用深山老林里生長著的一種被當地人敬奉為神仙的“神仙樹”的植物的葉子制作而成的——這神仙樹學名叫“六道木”——加工出來的成品外形和質地像豆腐,故曰:神仙豆腐。
經“百度”,雙翅六道木,是忍冬科六道木屬的灌木,因雙花生于短枝頂端,有總花梗,枝干有六條溝槽而得名。多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路邊、溝邊雜林中或灌木林中。喜弱堿性到中性土壤,耐貧饑、干旱、低溫,易繁殖。
熱情的主人與我聊起了神仙豆腐是怎樣做出來的——
到山里去找神仙樹——神仙樹長在哪里,我們心中是有數的——把它的葉子采摘下來,回家后多清洗幾遍,放在簞簸兒里晾干水汽。把晾干了的葉子放進木盆里,再用滾開水去沖兌,趕緊用筷子攪拌葉子,直至攪拌成糊狀。然后把已成糊狀的神仙樹葉子放進紗布袋子里扭,把汁水扭到另一個盆里,使勁扭,扭到“榨”不出汁水為止。接下來把紗布袋子里的`“渣”倒出來,再用滾開水去沖兌,接著扭,如是者三次,神仙樹葉子的葉肉被完全“扭”出來了,集中裝在另一個盆里。
這時盆里的“汁水”還不成豆腐,要將它變成豆腐須添加一種“催化劑”,即草木灰。草木灰在鍋灶洞里多的是,然而灶膛里的草木灰不純凈,顏色也不白,最好是現場制作一點兒草木灰。取晾干了瓜藤來燒制,萬不可用苞米稈燒灰,因苞米稈灰是黑色的。將剛剛燒制的草木灰過一下羅篩,再把細細的草木灰用水調制成糊狀,放進小紗布包里扭,把扭出來草木灰水均勻地灑在盆里神仙樹葉子汁水當中,與用鹵水點豆腐的操作酷似——個把小時后就成神仙豆腐啦!
主人還唱起了制作神仙豆腐“花鼓子”:
五至九月采葉回,洗凈泥沙放入盆。
每斤鮮葉水五斤,八十度開水好燙浸。
木棍攪至糊糊狀,挑起不滴正適宜。
然后用篩作過濾,漿汁里面加鹵水。
鹵水無時加灰水,三兩灰水葉一斤。
攪拌一定要均勻,冷卻凝固如瓊玉。
用水漂洗要在意,出水芙蓉是涼粉。
涼粉倘若再壓慮,神仙豆腐人間奇。
為什么稱之為“神仙豆腐”呢?熱情的主人講了一個“古經”:古時有一個叫王生的人,在災荒之年,經神仙點化,帶領鄉親們上山采集這種樹的葉子,教大家做這種葉子豆腐。因為這豆腐是神仙點化的,鄉親們都稱之為“神仙豆腐”,把這種做“神仙豆腐”的樹葉,叫做“神仙葉子”。大家就靠“神仙豆腐”度過了荒春。
現在吃“神仙豆腐”只是當作“涼粉”吃。當我們品嘗著它那涼而苦的滋味時,不要忘記已經離去但并不遙遠的饑荒歲月,時刻謹記在實現溫飽之后依然存在著的“隱性饑餓”。
(二)苦媽菜
春天突然來到了鄉下,各種野菜終于耐不住土下的寂寞,紛紛鉆出來了,露出鬧嚷嚷的臉龐,呼吸著新鮮鮮的空氣。
俗話說,家花沒有野花香,吃蔬菜也是,家菜也不如野菜好吃。吃膩了菜園子里的白菜蘿卜,也吃膩了超市里很有些賣相的菜,你還別說,野菜他娘的就是香!
既然野菜很香,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在菜園子里種上野菜呢?這是因為,野菜重在“野”上,野外生長,不擇地勢,無須施肥,自生自滅。野菜野性十足,東一株,西一棵,亭亭玉立,不卑不亢,你認得我,你就來采擷,你不認識我,對我這顆野菜也沒有什么壞處。假如人工種野菜,“野”性就漸漸消失了,好一口野味的人的那種刺激也就隨之消失了——在吃喝方面,人的因素越少越受好“野”之人的青睞。
閑話少說,現在我向白河的吃貨們正式推介一種野菜:苦媽菜!
苦媽菜其實叫“苦麻菜”,因為生的苦媽菜的汁水又苦又麻。我管叫它“苦媽菜”是因為它曾經苦了我的媽:記得小時候糧食不多,把美好的春天稱作青黃不接的“慌春”,缸中無糧人心慌。母親的辦法就是上山找野菜調飯,這樣能節省很多糧。母親認得很多很多的野菜,蒿子、薺菜、貓耳朵……我認為口味較好一點的還算是“苦媽菜”了——屬于野菜這個圈子里的野菜有個公開的秘密:采摘的時候氣味越濃煮熟越好吃,生的神仙樹葉氣味刺鼻,生雞屎藤葉臭如雞屎,采苦媽菜時冒出的白漿真個是又苦又麻,但用開水只那么輕輕地一焯水,味道立馬變得清香可口。當然,采野菜的前提是你要認得它,并且了解它,否則,它可能有毒或后天帶毒,誤食后后果不堪設想。“后天帶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這株野菜本身無毒,只是長在別人家的油菜地里或是路旁,別人給油菜打了農藥或為除去路邊雜草打了除草劑而污染了這里的野菜——好野味的人要注意哦!
苦媽菜是好吃的野菜之一,“百度百科”上說,它是一種藥用食用兼備的無毒野生植物,一年生草本,藥名叫“敗醬草”,民間俗稱苦麻菜,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等功效。
那么,怎樣才能認得它呢?它的形態特點是:未開花鮮嫩之時,植株呈蓮花座模樣,根莖上的葉片呈條狀向四周輻射,葉片寬窄相間,葉片邊緣有小齒或不規則的像羽毛邊緣一樣的裂口;開花起莖后高達30至40厘米,開黃色或白色的花。
如何把它加工成一道菜呢?將采摘回來的苦媽菜去根去莖,摘下純凈的葉片,裝在盆里用清水沖洗,直到沖洗干凈,瀝水為清時為止。將苦媽菜瀝干水后放入開水中輕輕焯一下,然后撈起再瀝干水汽。焯水瀝干后的苦媽菜不用刀切,一塊塊葉片扭曲成顏色深綠的條狀,陣陣清香撲面而來,趁溫熱加入姜末蒜泥食鹽,再滴入適量的糖醋和香油攪拌,即可裝盤食用。
焯水瀝干后的苦媽菜也可用刀切細,涼拌好后作餡兒包餃子。
一盤苦媽菜上桌,能從人們的心理上掃除油膩膩的陰影,增加了食欲,豐富的粗纖維簡直就是腸道的清潔工,讓你的腸胃代謝快如高速,暢如高鐵!
【舌尖上的鄉愁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舌尖上的鄉愁閱讀理解練習08-19
舌尖上的記憶散文隨筆10-02
舌尖上的童年散文隨筆10-07
舌尖上的野菜散文隨筆10-07
舌尖上的鹽菜扣肉散文隨筆10-02
舌尖上的鄉愁六年級作文12-11
關于鄉愁散文隨筆08-28
鄉愁優秀散文隨筆01-19
舌尖上的美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