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梅豆角散文隨筆
晨起,上灶清水煮面。顧無肴菜以就之,思甕中有腌制近十天的梅豆角,遂用竹筷子從甕中撈出一,綠瑩瑩的發(fā)著亮,上刀切成條狀,置入小蝶,放些蔥花姜末,佐以老醋,香油瀝入。菜香氣入鼻,面吃得也香。
我于梅豆角,自然很熟悉。
谷雨前后,點瓜種豆,暮春谷雨,天氣暖了,在自家院子的墻角下,松土,點水,入種,淺埋,過不了十天半月,嫩芽頂著莢從土里探出了頭,立夏后,逢雨水便長,藤蔓伸得老長,便可在其旁斜扶枝架,任其攀爬,枝架有多高,攀爬就有多高。
梅豆秧像一個潑辣的小媳婦,立在枝架上,展葉,開花,結(jié)莢。白色的花潔凈,素素若雪,紅色的花溫和,艷艷如面。
夏節(jié)日,它又像懷了孕的小媳婦,不急不慢,慢慢地開花,慢慢地孕育,偶爾在花葉處,稀疏的梅豆角浮現(xiàn)。即使不多,也足以給人欣喜。
其實,梅豆角有“戀秋”的癖性,不到白露瑩面和寒霜凝絲的時候,便不足以展示它的妖媚和果實,花朵可人,色彩炫目;使出生產(chǎn)的本領(lǐng),拼命地孕育,一嘟嚕一嘟嚕地把豆角生在葉下。短厚的像臥蠶,寬泛的若掃帚,弧彎的似初月。
對于梅豆角,《日華子本草》云:"補五臟。"其藥用價值可見。
最喜娘炒的梅豆絲,鍋里熬好油,先把臼里搗碎的花生米入鍋,花生米粒黃燦燦的時候,再倒入切好的'梅豆絲,用鏟子翻上幾次就成了,若能食辣,紅椒子拌入,一碟色香辣艷的菜便出鍋了。用煎餅卷上一包,直吃得肚腹圓圓,嗝氣而生。在那些困難的日子里,這便是上等的山珍海味了,F(xiàn)如今,老娘走了,妻子卻學(xué)到了娘的手藝,她做的梅豆絲炒花生米更香。
有趣者也可跟我學(xué)上一手。一:梅豆改切斜刀,洋蔥切絲,紅椒切圈,大蒜切片,另準(zhǔn)備適量辣椒醬;二:鍋里放花生油,下入洋蔥和大蒜片翻炒,炒出香味后放入切好的梅豆,放入辣椒醬翻炒均勻;最后:放紅椒圈翻炒兩分鐘,調(diào)入鹽和生抽出鍋。炒的過程中如果比較干,可以添加少許清水。
結(jié)的多了,趁晴天之時,上鍋用清水煮個半熟,放在干凈處晾干,用塑料兜存起來。待年節(jié)來時,與油菜和地瓜粉條燉上一鍋,熱熱的吃,定好
趁立冬前,再摘幾斤不老不嫩的梅豆角,除去兩邊的老筋,用清水洗凈,晾干,與辣椒放在一起腌制。多年來,都是按照下列方法腌制:
鮮辣椒八斤,梅豆角七斤,醬油十斤,食鹽1斤,白糖五兩,生姜五兩,大蒜五兩,色拉油五兩,高度白酒五兩,味精適量,花椒、大料、桂皮、大蔥各適量;將醬油煮沸(殺菌)待涼;色拉油加熱用花椒、大料、桂皮、大蔥各適量入鍋出香味;同以上輔料配成湯后放入辣椒,辣椒要剖口或扎眼,湯要淹沒辣椒。放入器皿中,封閉數(shù)日后即可食用。
冬日里,蔬菜緊缺,這腌制的菜便可作餐桌上一道靚麗的佳肴。
青綠的梅豆秧靠墻攀爬,有葉有花有果,目可賞,口可食,陪伴你走過夏和秋。
葉黃了,莖枯了,有些隱藏深的梅豆角,老在了蔓上,擇好的留作來年的種子。
【熟悉的梅豆角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我的眉豆角散文隨筆05-01
梅潭散文隨筆05-01
頌梅散文隨筆04-28
熟悉的氣息散文隨筆09-09
漸漸熟悉散文隨筆08-23
熟悉的街頭散文隨筆04-27
散文隨筆:梅溪的秋天04-30
暗訪幽梅散文隨筆04-27
豆角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