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捉泥鰍》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實習日志 推薦度:
- 實習日志 推薦度:
- 工作日志 推薦度:
- 小學語文研修日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三季捉田雞日志
田雞是我們種田人的稱呼,它的文字名叫青蛙,也是一年四季生活在田里的動物,跟莊稼人很親密。每年春分剛過,水滿田野,到處是蛙聲如潮,催促著農(nóng)家人趕快揮鋤開鐮,收獲耕種。
田雞在隊里也有個傳說:在商定十二大生肖時,田雞這樣的小動物是榜上無名的。田雞知道后,就跟玉皇大帝申訴:自己忠于職守,整日跟農(nóng)夫地一起,耕耘土地,不進十二生肖,自己說不過去。玉皇大帝心一軟,就說:名額已經(jīng)滿了,要不你跟雞合一個生肖吧。所以家雞就失去了半個生肖權(quán)了。雞只有拉糞權(quán),而沒有撒尿權(quán),而田雞只準拉尿,不準拉糞了。老人有句唱頭:只見雞吃水,不見雞溺水,說的就是這事。
蟲子百鳥對人類來說:只分二類:益蟲和害蟲,前者是保護的,后者是消滅的對象。但對于田雞,卻是冤枉:雖說是人類保護的,卻是最受歡迎的美餐。捉到一簍田雞,比拿到一條豬腿還值錢,田雞盡長精肉,味道又鮮。說田雞冤,確實是冤,一看它們的死相就知道:殺田雞時,把活蹦亂跳的田雞放到石板上,把刀橫架在田雞二個飽鼓眼睛的后面,田雞唯一動作主是把二個前爪舉過頭頂,一副投降不殺的可憐相。殺它的人還不肯一刀下去,讓它痛快地身首異處,而是慢慢地在薄薄的皮上劃開一條縫,然后二個手指頭扒住刀下的皮口子,使勁往后拉,田雞痛苦無奈,二個后腿拚命伸直成一條線,全身的皮順利地從二條腿上剝落,再切去頭和腳,田雞就成了一堆鮮嫩的肉,但二條腿還在不停地蹲著,攪混了清洗田雞的半提桶血水。
農(nóng)家人捉田雞常有三個方法:春天照田雞,夏季趕田雞、秋季吊田雞。
以前田里人捉田雞,用手拍或用田雞槍戳。照田雞是有了手電筒以后的事,最早也不過五十年。
黃梅天氣,新秧下田,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過后的晚上,田野里滿是白茫茫的水,活動在稻田里的田雞到了尋親配偶的時節(jié),成群結(jié)隊的`田雞在雨后,齊唰唰地聚集到高出水面的田埂上,高聲鳴叫,所有的田雞不論大小,一齊使出全身的力氣,打造成自身美麗獨特的聲音,吸引異性。田野上空回蕩著一片蛙鳴,吵醒著江南水鄉(xiāng)的村莊。
陣陣蛙聲,讓剛吃過晚飯的我們來了精神,拿起裝上新電的手電筒,背起竹簍,有心的還會拿出用四根鐵絲彎成的田雞槍,走向雨后的田埂 。
田雞長有二個燈泡眼,弱光中它眼光犀利,沒有看不清的東西,生龍活虎。一束強光照上去,處身戀愛中的田雞或許會知道什么幸運之光從天而降,它們會一動也不動地等著束手被擒。有時候,二只田雞馱在背上,正處在感情濃烈處,電筒光一照,它們會原地不動,一副忠于愛情,共同慷慨就義的犟勁,惹得我們哈哈大笑。常常一頓飯工夫,就是大半簍。
第二天,餐桌上是滿滿的二大海碗紅燒田雞肉。因而每年的黃梅季節(jié),田雞肉三天二頭是種田人家餐桌上的一道常菜。
夏季一到,捉田雞就要三個以上的人合作,才有收獲。天氣轉(zhuǎn)熱,受孕的田雞要到水里排卵,就從田里轉(zhuǎn)到小河兩岸的草叢里。這時,再亮的手電筒也無際于事了。
一天晚上,我找了一條敝口的小木船,在三個船艙里放了半艙水,約了阿光和阿其,三個人合伙趕田雞。
我和阿光在小河兩邊岸上,拿竹竿趕草叢里的田雞,阿其撐著船,在河里篤悠悠跟著我們,草叢里的田雞受了驚嚇,紛紛跳到河里逃命,小船正好經(jīng)過,力量大的大田雞跳得遠,紛紛落到裝有半艙水的船里,田雞跳到船艙的水里,失去了支撐,無論如何再也跳不出船舷,只好靜靜地等著做“刀下鬼”了。突然,撐船的阿其在船艄上跳了起來,哭喊著“阿媽來呀”,我用竹頭拔開草叢一看,阿其亮著手電筒,一條臂膀粗的扁擔蛇,正昂著頭沖向那條電筒光向他游去。以前聽人說過,扁擔蛇雖不是毒蛇,但它體大力大,會盤住人的頭頸,讓人悶死。原來,剛才田雞“撲嗵撲嗵”下艙時,有個大東西撞著船底,阿其以為是野鴨什么的下了船,擰亮電筒一看,蛇可比不上田雞,見了電光就讓你伸手就擒,而是盯著光直追上來,我們趕緊叫阿其關(guān)掉手電,人站在船的一邊,船便斜側(cè)到一邊,艙里的水便和河里的水平成一條線了,那條蛇見有路可逃,便調(diào)頭游向河里去了。機靈的田雞趁機跳出了船艙。阿其把船靠在岸上,要跟我倆調(diào)換行當,再也不肯下船了。 于是,我們只好罵罵咧咧,調(diào)了位置,又多做了幾個小時,見到船艙里浮滿了田雞,三個人就撐船回家,三五三十一地把艙里的田雞分開了。
農(nóng)歷的八月底,是青黃豆成熟的時口,這時的田雞是一年中最壯最肥的時候。青黃豆燒田雞肉,是一道鮮美無比的菜。但這時的田雞也成了聰明的主了,它們再也不會象春季那樣鐘情和單純,吃飽喝足后,常常在田邊河岸獨居一處,也沒有了潮水般的蛙鳴。它們不聲不響,積蓄著自身的能量,準備著冬天的長眠。我們就用一片竹爿,彎成一圈圓匝,再找一只蛇皮袋,把圓匝縫在口上,再用一根長線,吊著一只蛺都(也叫小青蛙)腿,將另一頭系在小竹竿,去吊田雞。
秋陽尚未褪盡夏季的暑熱,我們頭頂草帽,一手端著蛇皮袋,走進半人高的黃豆田、棉花地,茭秧叢里,把誘餌伸下去,不時晃動著,田雞口快肚直,不帶鉤的小腿,只要咬到口嘴里,馬上就能進肚,提上來時田雞還四爪亂舞,硬是不肯放下到口的美食。吊到的人就把蛇皮袋口伸過去,套住田雞,用力一甩,田雞就落進袋中。吊田雞沒啥大技術(shù),只要靜住心,嘴上不出聲,田雞就會來吃你的料。所以隊里好多父母都用來調(diào)教小孩,再玩皮的小孩,只要拿上吊田雞的伙計,保證半天不出聲。
幾十年過去了,一轉(zhuǎn)眼到了21世紀,現(xiàn)在的農(nóng)家人知道了生態(tài),也知道了保護青蛙,很少有人再去吃田雞肉了。
【三季捉田雞日志】相關(guān)文章:
香辣田雞08-28
抓田雞散文12-29
老鷹小雞捉捉捉10-06
四年級關(guān)于描寫田雞的作文04-21
三季江水10-08
三季之戀06-08
三季之戀。06-08
舊日志傷感日志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