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經典【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各類日志都很熟悉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志吧。你所見過的日志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1
作為語文工作者,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一、愛學生,尊重學生。
用心愛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每次學習活動都有機會參與,尊重他們的參與學習成果,融洽、親切的師生關系容易建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勁頭就會越來越大。對此,我設計了平等對話、自選參與和質疑優先的教學方式。
1。平等對話式。對話,是指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一種平等交流關系,包括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與文本對話,生自我對話。在對話中,教師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通過平等對話構造師生理解的語境,讓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感情、人生體驗、生命意識滲入文本,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就會得到激勵,學生的個體精神就會得到飛揚。
2。自選參與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參與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選擇恰當的實踐形式。如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會提供下面幾種方式讓學生選擇:(1)有感情朗讀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段;(2)分角色朗讀人物精彩對話片斷;(3)找伙伴表演課文內容片段;(4)猜想一下人物心里所想的話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水平去選擇方式去開展言語實踐,主動性更好,課堂氣氛更熱烈,學習效果更明顯。
3。質疑優先。質疑是指學生在學習中不解的追尋與探究。在語文教學中,當質疑得到重視和保證,學生的個性就會在問題的引導下得
到各取所需的發展,從而形成無數個“獨自精彩”的個體。我們除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外,還要教學生學會質疑,引導學生難點處求疑,矛盾處求疑,模糊處求疑,困惑處求疑,關鍵處求疑,易錯處求疑等,學生有了質疑的能力,探求的熱望就會得到維持。
二、接納、寬容學生。
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積極進取的愿望,都有進步的可能;接納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材。具體做法一是實施“信任課堂”。在上課我總會說:“上節課大家挺努力的,表現不錯,老師很高興。這節課我相信大家會更努力,表現會更出色,也相信大家一定行的。”當學生學有困難時,我總會說:“你行的,你再想想(或是“你再試試”)”等,讓學生在信任與期待中努力學習。二是實施“期待學期”。在每個學期初,我都會拿張這學期末的試卷考考學生,然后對他們說:“你們看,還沒學過的東西你們都能做出一些來,說明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我相信你們通過努力一定變得更聰明,一定會學得更好。”恰當的期望之所以會創造奇跡,是因為它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
只要學生肯思考,只要學生肯參與實踐,只要是學生努力的結果,我都會肯定,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呵護其上進心。有了這種自由的學習環境,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普遍很活躍。
三、賞識學生。
學生在求知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因此做老師的有責任去幫助學生度過難關,不斷進取,幫助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重視,
會認為老師在真心的愛著他們,從而產生感激產生報恩心理,產生信心,產生動力,不斷追求成功。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2
教師繼續教育"學分制"背景 下,"網絡研修"備受歡迎。當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主要由地方教師進修院校主管。通過幾個月的網上研修學習,我個人感覺在這次學習中收獲很多,盤點收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這些年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整理出了一套自己的心得,我覺得教學對于每個老師來說是一門很深很深的學問,教學方法尤其重要,下面我來和大家說說我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覺得要全面且充分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個性,優缺點等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因為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最重要的,我們要注意新課導入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我會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其次要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此外,我們還要注重課內外結合。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總體概括一下就是,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勇于探索,發覺里面的新事物。 二、培養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三、作為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么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四、給學生語文營造更廣闊的想想空間,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五、 把教師的教學理念貫穿到行到中去,那如何去備好課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并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最后,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名教師,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非常重要!這種尊重,要求老師要一視同仁,不因美丑、貧富、學習成績的好壞、進步與落后、個性的差異而有所折扣。尊重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這種尊重較之朋友間的尊重更有其深刻而久遠、博大而無私的內涵,它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 尊重學生即是師德的基本要求,又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我懂得這些作為教師所應必備的素質,但我深知在教育教學中要真正地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并非易事,我會加倍的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上面這些就是我的一些感慨,今后我會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小學語文教師網絡研修日志【2】
經過十來天的學習與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在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思考。
一、課堂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于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呢?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后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于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二、教師要慢慢培養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里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里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師集體能力的發揮,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間,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么課?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不學語法,語文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么樣培養?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布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里產生感悟。
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得聰明一些,靈氣一點,當然,新課程所蘊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沖擊,給我們帶來困惑,但新課程所構建的理想未來,正是需要我們帶來困惑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3
在遠程培訓研修的日子里,觀看老師和專家講座的視頻,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貼近課堂;專家們精辟的獨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學中應該注意什么,哪些細節需要楊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尤其是我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得以解決。
困惑一:我們倡導新課程下的新型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但是低段學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組是好學生一統“天下”,而學困生則“袖手旁觀”;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對策:(1)在討論前,或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的內容要考慮學生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同的發現等,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3)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困惑二:傳統觀念下的課堂環節觀與真實課堂教學的矛盾。以往的教學,考慮環節是否完美,是否緊湊。而真實的教學中以學生的體驗、探索為主,由此產生許多預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問題,教師要改變固定課堂環節觀,做到以學定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愿望,讓師生產生積極的交流,產生互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欲強烈,從而往往出現拖堂現象,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降低課堂效益的現象。
對策:我們嘗試引導學生共同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他的問題可放在課后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與老師,對于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困惑三:教材將“基礎訓練”改為“積累·運用”,它使語文的人文性體現得更為充分,而在語文的工具性方面,則顯得導向欠明,這樣讓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工具性訓練的度,尤其針對青年教師來說,就顯得難度更大,這便成為一線教師的一大困惑。
對策:在語文學科中,無論是“人文素質”,還是“工具素質”,都不是獨立于語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們認為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就是要踏踏實實地進行必要的語文基礎訓練,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詞語要一個一個地積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課文要響亮流暢地朗讀,話要正確連貫地說,作文要通通順順地寫,該背誦的好文章要老老實實地背誦,當然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積累,擴大知識面。
語文課程標準是每個教師語文教學的指航標,把握目標,準確定位,并將新課標的精神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一定會從中感受到領悟新課標真諦所帶來的喜悅。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4
20xx年3月30日有幸參加了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首先感謝為我們搭建這樣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交流平臺的單位和領導,其次感謝為我們教學的各位老師,使我們每位學員的每一天都覺得收獲很大,這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南昌市小學數學教研員胡桃根為我們講《小學數學聽課評課雜談》,有豐城市本地劍聲中學、省學科帶頭人鄢細民校長所說的《做一名有追求的骨干教師》,有高安四小、省骨干教師朱金夠老師為我們講《教育“心”力量》,有豐城市拖船中心小學的特級教師陳永輝老師所說的《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還有省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宋顯慶為我們講《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和九江特級教師萬里春教師的《追求良好的小學數學教育》。。在這里,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獲的。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本次培訓安排了多位教授、研究員給我們做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的講座,闡述了他們對學生以及小學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并向我們介紹了比較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聽了他們的講解,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為一個普通的小學數學教師,我思考的太少。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于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地并不多,甚至于忽視這一方面。聽了講座,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們不應僅僅著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應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而不局限于單一解答方法的教學;不要盲目地迷信新課程標準(實驗稿),而應辨證地看待它
除了理論知識以外,這次培訓還為我們安排了南昌市南師附小數學示范課。看著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和收放自如的教學手段,尤其是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學內容而有自己的創新,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要認真鉆研,活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我覺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積極投身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應該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通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于教師提出了什么樣的素質要求。我通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積極研修,深刻感悟
通過研修學習,學了不少知識,為我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我覺得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我不斷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骨干教師學習,向有經念的教師請教。
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都會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通這次學習,對我感觸很深。真真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多少沒學到”,簡而言之,就是人的一生要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作為跨時代的教師,這些都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幾十年前你老師教你的知識和觀念去教育現在的學生,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嗎?我想一個當今的教師,應同時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教師為“育人”而學習,作為教師,我們的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基于一個教育者的學習,我們最終的追求是育好人,為“育人”而學習是教師的天職。我們應當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繼續教育,當不斷學習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己成為“源頭活水”更好地滋潤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田。
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我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增長知識,充分利用這些知識運用到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
很遺憾,培訓這么快就結束了,但是在培訓過程中我受到的思想振蕩將伴隨我以后的教學生涯。相信今后的我定能為教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期待著下一次培訓的到來。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5
作為語文工作者,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一、愛學生,尊重學生。
用心愛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每次學習活動都有機會參與,尊重他們的參與學習成果,融洽、親切的師生關系容易建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勁頭就會越來越大。對此,我設計了平等對話、自選參與和質疑優先的教學方式。
1、平等對話式。對話,是指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一種平等交流關系,包括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與文本對話,生自我對話。在對話中,教師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通過平等對話構造師生理解的語境,讓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感情、人生體驗、生命意識滲入文本,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就會得到激勵,學生的個體精神就會得到飛揚。
2、自選參與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參與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選擇恰當的實踐形式。如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會提供下面幾種方式讓學生選擇:
(1)有感情朗讀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段;
(2)分角色朗讀人物精彩對話片斷;
(3)找伙伴表演課文內容片段;
(4)猜想一下人物心里所想的話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水平去選擇方式去開展言語實踐,主動性更好,課堂氣氛更熱烈,學習效果更明顯。
3、質疑優先。質疑是指學生在學習中不解的追尋與探究。在語文教學中,當質疑得到重視和保證,學生的個性就會在問題的引導下得
到各取所需的發展,從而形成無數個“獨自精彩”的個體。我們除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外,還要教學生學會質疑,引導學生難點處求疑,矛盾處求疑,模糊處求疑,困惑處求疑,關鍵處求疑,易錯處求疑等,學生有了質疑的能力,探求的熱望就會得到維持。
二、接納、寬容學生。
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積極進取的.愿望,都有進步的可能;接納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材。具體做法一是實施“信任課堂”。在上課我總會說:“上節課大家挺努力的,表現不錯,老師很高興。這節課我相信大家會更努力,表現會更出色,也相信大家一定行的。”當學生學有困難時,我總會說:“你行的,你再想想(或是“你再試試”)”等,讓學生在信任與期待中努力學習。二是實施“期待學期”。在每個學期初,我都會拿張這學期末的試卷考考學生,然后對他們說:“你們看,還沒學過的東西你們都能做出一些來,說明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我相信你們通過努力一定變得更聰明,一定會學得更好。”恰當的期望之所以會創造奇跡,是因為它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
只要學生肯思考,只要學生肯參與實踐,只要是學生努力的結果,我都會肯定,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呵護其上進心。有了這種自由的學習環境,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普遍很活躍。
三、賞識學生。
學生在求知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因此做老師的有責任去幫助學生度過難關,不斷進取,幫助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重視,會認為老師在真心的愛著他們,從而產生感激產生報恩心理,產生信心,產生動力,不斷追求成功。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6
通過學習,使我懂得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個事關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大問題。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自己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我們逐漸認識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得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愿學、樂學、會學。無論是一個學生,還是其他的人,如果他對某一樣東西,或某一件事情,有了興趣,其就會全心全意地去學習,去了解,想知道這一樣東西、這一件事情的來朧去脈。學生起了“想知道”的念頭,他的學習積極性就來了。學生如果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就會有“我想學”“我要學”的現象出現,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由此可見,教學效果是與學生的積極性聯系在一起的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個人的自我發展與完善,積極進取,努力工作,特制定教師個人研修計劃。
首先指導思想:“求真、求實、求效”的工作理念做后盾,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前提,開展個人研修。其次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質: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敬業愛崗,任勞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養作為第一研修內容,從小事做起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2.加強理論學習: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及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新理念,及時把握課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之中。
3.立足常規教學:潛心鉆研本學段教材,以上好每一節課為前提,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突顯出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4.注重經驗積累: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和論文,將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隨時上傳到小學語文論壇和個人博客里,以便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再次研修內容:按照個人工作特點制定一年的發展研修計劃,努力結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使研修、工作、發展同步推進。
1、研讀課標: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習作階段目標要求,交流課標研讀體會,以便準確把握各學段習作目標要求。
2、鉆研教材:鉆研本學段教材中習作內容,整理歸類,總結出本學段習作內容的共同特點,找出難點問題并交流研討,以便全面把握小學教材中的`習作類型及習作難點。
3、課堂教學:設計一節本年段習作指導課,上一節作文研討課,可結合區域合作體教研活動進行。
4、案例分析:對習作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和再設計,以此鍛煉對習作指導課的駕馭能力。
5、撰寫經驗:撰寫關于作文教學的經驗論文,要求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關于習作的文章一篇
6、研修總結:在年末時把近一年的研修歷程,把自己在研修過程中的學習、進步和體會結合起來寫一篇個人研修分析與總結。
7、參與論壇:必須具有參與意識,每星期至少在論壇回帖一次,每月至少在論壇發主題帖一個,無條件參與小學教研部組織的論壇里每一次教研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全體教師主動交流。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7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新課改中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我想談一點兒自己的看法;
一、要重視朗讀訓練
語文閱讀教學問題不少,其主要表現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瑣的分析多,把一個原本好好的整體(課文)搞得支離破碎;作用不大的板書多,老師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了一大板,學生忙于做筆記,老師講得一點兒也聽不進去;不必要的提問多,使有限的時間耗費在問問答答當中,而學生所得甚少;而學生潛心讀書的時間少。
下面是一年級下冊《月亮的心愿》一個片斷:
師: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珍珍很孝敬媽媽。
師:從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媽媽,關心媽媽呢?找到有關的句子讀讀。
生:她不去春游了。
師:她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此時窗外的月亮會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著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嗎?
這不像是一年級的課,像中高年級的課文分析。一年級的課要引導學生多讀書,有沒有需要理解呢?有,那就是要讀出作者寫這些話蘊含的感情。孩子剛剛認了十幾個生字,讀一遍就要談出自己感受,多難為孩子啊!有的老師可能說:“可學生能說得出來。”是的,有個別學生說得出來,大多數的學生呢?他們能把課文讀通就不錯了,過高的要求只會令他們望而卻步。不要用那無謂的分析磨滅學生愛讀書的天性了。
有的老師會不解地問:“那不提問,怎么讀書呢?”不提問就不知道怎么指導學生讀書了,這確實是在一部會老師中存在的問題。另外還有一部分年輕的老師沒有以前分析的條條框框,但是怎么讀,卻很模糊,課文都是泛泛讀讀,這樣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閱讀教學三個任務:“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誦讀,概而言之,就是讀書,沒有讀書,就不能稱其為語文教學。現在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三多一少”的現象非常嚴重,這樣一來,致使學生逐漸對書面語言感到生疏,不能掌握和靈活運用書面語言來表情達意。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和習作都有不少困難,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很多學生讀不好書,寫不通話,為了克服這種毛病,我們這些語文老師必須轉變觀念,從應試教學中轉變過來,把閱讀教學的立足點要轉移到以讀為主的教學實踐上來,將朗讀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始終,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整體聯系地讀。要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結合對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
二、慎用多媒體課件
現在的閱讀教學多媒體盛行,似乎不用多媒體,就不能體現現代化。有的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不用書,而是讀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圖不利用而非要將其做成多媒體。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本描述來實現自我想象、聯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制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其實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首先要清楚為什么要用?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畢竟是工具,必須為我所用。那種完全用課件的演示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活動,用事先設計的課件演示流程取代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的做法是很不妥的。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生成狀態自始至終是我們的關注點和著眼點,教學的進程,課件內容的呈現始終應圍繞他們的需求進行及時調控,而不能被預設的某種“電子教案”所羈絆,人機交流不能簡單取代人際間的互動。
語文學科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揣摩、品味、聯想實現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個性化的情感解讀。如果一味以標準化的圖像直覺取代語言感知,那就無情地侵占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粗暴地踐踏了學生獨特的體驗,從而背離了語文教學的目標。
所以說,我們使用多媒體課件不要只注重形式。要因需而用,適時適度,恰到好處;要用在關鍵處,用在點子上,使復雜的'簡單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體化。多媒體不是萬能的,傳統教學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我們經常使用的、近年來在語文課堂上好像不多見的傳統的小黑板、教學掛圖、卡片等,是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三、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
此次課程改革是在繼承前七次課程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繼承我國優秀教育傳統的基礎上展開的。改革,要繼承以往的好經驗、好做法,要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改革本身包括繼承。現在一說到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摒棄原來一切教學手方法,課堂教學就要展現全新的局面。于是,就出現一些極端,
一上課就合作,一學習就探究,熱衷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如:閱讀教學不是以讀書為重點,而是以討論為主導。讀一段課文沒有半分鐘,而安排討論卻用了3——5分鐘。如有一位老師這樣上《洲際導彈的自述》:《洲際導彈的自述》這篇課文很長,我抽課間十分鐘的時間都沒有讀完,再加上課文中有些專業的術語讀起來比較拗口,我就想利用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學習。但是,老師卻只是零星地安排了一些讀書的時間,整整一堂課,老師沒有安排一次能讀完全文甚至讀完一個段落的時間。我千方百計地“搶讀”,把老師給的定的零星讀書時間加起來,也沒能讀上文章的三分之一。而學生,則在頻繁地“四人小組”的活動中,進行著沒有沒了的不知所云的“探討”。有一位老師這樣上《橋梁遠景圖》:首先讓學生欣賞師生共同搜尋的各種橋梁的圖片,然后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未來需要什么樣的橋梁,為學校設計一座現代化的橋梁等等。上《碧螺春》的時候是這樣安排的:1、首先教師演示事先做好的課件:讓學生觀看泡碧螺春的錄像;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3、默讀課文,思考:你知道了關于碧螺春哪些知識?4、師生
共同歸納,制定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目標:(1)關于茶的種類;(2)關于茶的泡制;(3)關于茶的制作;
(4)關于中國的茶文化;(5)關于茶的起源。忽視了文本(課文)解讀,而讓學生討論這些懵懵懂懂的問題,有的甚至是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偏離了閱讀教學的本質讓學生的感受浮光掠影。
所以說,改革是要拋棄一切不合理的東西,而不全盤地“自我否定”。新與舊,傳統與現代,不是截然對立的。對于傳統教學中的優秀經驗,要繼承,有些要根據現在出現的新情況,加以改造,融入新的思想與方法,不斷豐富,推陳出新,促進其發展,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四、課堂教學要追求“三實”,即“真實、樸實、扎實”
當前某些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弊端。審視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由于一些老師對課程改革的理念并沒有吃透,于是,在課堂上就出現了很多“化簡為繁”的“風景”:一節課上,一會兒合作學習,一會兒探究學習:一會兒表演課本劇;一會兒討論對話??聲光電多媒體,各種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擁而上,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然而,在這熱鬧景象的背后,卻是對語文本體的迷失。
如有的老師在教第六冊《燕子》時,首先就讓學生討論燕子的生活習性,捉蟲的本領;接著交流候鳥的有關知識,介紹有關候鳥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畫燕子圖,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一節課可謂是高度地“綜合”了,但是,語文學習卻未著過際。因為沒有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沒有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所以是一堂失敗的課。新課程提倡學科融合,并非是在語文課上充斥非語文活動。“融合”,即將相關學科的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形式,融入語文教學中。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活動、游戲、畫畫、表演??是借種種形式活躍、輔助、促進語文學習。
其實我們語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標是要把復雜的課文教簡單了,把深奧的道理教淺顯了。要把語文課上得清爽簡潔,干凈利落,這是一種境界。千萬不要疊床架屋,不要拖泥帶水,不要把課堂教學搞得太過于復雜,更不要讓語文課堂成為一個大雜燴!
五、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們所看到的語文教學通常以教材上的課本展開,一篇課文就是一個(或一組)訓練目標。課堂上,讀課文,想課文,說課文,基本上“萬變”不離課本。可見,課文對語文教學作用真大,對于語文教師簡直如同臂膀。因為,在他們心中教語文其實就是教課本,教課文其實就是把教學參考資料中的答案通過課堂,通過訓練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學生思想中。葉圣陶先生早就語重心長地說,教材其實也就是個例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拐杖。可是我們的教師卻把“例子”當成了語文教學的通天的法寶,拼命地挖掘這“寶庫”中的訓練“資源”,他們仿佛就是“魔術師”,一篇短短的課文能衍生出許許多的練習題,有些問題連作者也感匪夷所思,在語文教研組,經常看到這樣爭論的場面:幾個語文老師捧著習題在爭論著答案是“A”還是“B”。細想一下,連老師也鬧不明白的題目,學生豈不是想昏了頭,你說,這樣的把“雞毛”當成“令箭”的語文、語文教學,孩子們能喜歡嗎?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研修日志11-09
小學語文研修日志11-09
小學語文研修日志05-15
小學語文老師研修日志03-26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11-05
小學語文教師研修日志06-14
小學語文研修日志范文02-10
【薦】小學語文研修日志11-12
【精】小學語文研修日志11-12
小學語文研修日志【精】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