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日志(2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日志記錄著生活中點點滴滴,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志了。日志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學日志2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教學日志 1
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普遍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相當部分同學滿足于課堂上的認真聽講,滿足于課后的作業模仿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甚至有少數同學仍有些學生還相信可以通過“考前突擊復習”來取得好成績。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為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嚴格要求,打好基礎。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范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恒,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只記結論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
如果注意到以上幾點,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教師教學日志 2
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 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將軍》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學生們覺的有這樣一位將軍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于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么樣培養?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的,但不是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后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于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教師教學日志 3
今天我作為保定市南市區焦莊鄉唯一的一名小學科學老師來保定進修學校接受省級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倍感榮幸。
7月24日上午是保定市進修學校,保定市小學科學帶頭人要強講師為我們組織的開班典禮《走近進修,拉近你我》的破冰訓練,使我首先了解了進修學校的培訓宗旨是:互為良師益友,共建和諧課堂;培訓理念是: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課上,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增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了解。通過兩個小游戲,營造了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啟示我們每一個學員要融入的集體中來,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團結互助,共同進步!通過上面的活動給我今后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啟發式:在我的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有一種平等互助的理念,要尊重學生,老師真正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讓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你教的科目,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是非常難得的。
上午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劃分學習小組,設計小組口號、設計組徽。在短短的時間內,我代表我們小組設計了組名為《蓮池團隊》(古蓮池是保定的名勝古跡,我們10名學員都來自保定市南市區,寓意在于:我們小組是一支聯合團結的隊伍。)小組口號是:齊心協力,和諧共進。我們的組徽是:外圍由雙層的五個花瓣組成,代表二十四中保定進修學校,源于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學校是美麗的樂園。左下角是一個小荷葉上面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預示著我們的學員來這里進修學習,我們還很稚嫩。主體是一個大荷葉,中間一個主干,上面是由幾個花瓣組成的盛開的荷花,上方一邊是陽光,一邊是雨露,下面是潺潺的流水,右下角有一個蓮蓬和花骨朵對映。含義在于我們全體成員來到這里學習起初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培訓老師的關懷、鼓勵(陽光)和鞭策(雨露)下,以組長(莖的主干)為中心,發揮學員根、莖、葉、花瓣……各自不同的作用,才能組合而成為一個美麗的蓮花,經過10天的學習,希望我們能夠有所收獲(蓮蓬),將學到的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我感覺自己的設想很幼稚,其他組的表現很出色,但我努力了,為我們小組做了一點貢獻,我收獲了開心和快樂。
下午我們接受了教師進修學校袁明月講師《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講解,結合大量古今中外的具體事例,讓我們明白了為什么學習創新思維?什么是創新思維?在科學教學中應該怎樣應用創新思維(質疑思維特征、作用、類型、方法)創新組合思維的巨大作用等。
袁明月講師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講解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的;
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就適應環境;
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
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度。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給我的啟發是:我們的小學科學課程學生不夠重視,得不到學校領導的重視,教學儀器缺乏這樣的現狀我們沒有辦法解決,目前社會上公認的觀點是“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那么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應該加強自身修養,用淵博的知識,人格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愛上你的課程,在你的課上時時刻刻有閃光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斷地為自己充電,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成為一個不落武的老師!(改變自己!)
教師教學日志 4
八月是我們培訓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我系統學習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探究性學習,在我的不斷理解和創新的前提下,很幸運的又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情趣的課堂活動,從而達到提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參與是自主學習的前提,討論是最重要的參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在自學中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抓住最富創造性思維的問題,抓住學生間不同見解的'焦點,借助各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形式,組織討論活動,以實現自主學習的發展。
借助表演活動展開討論
(1)課本劇表演
采用“思考——配對——分享”的步驟展開對課文內容的討論。
(2)“扮老師”表演
讓學生做老師,學生的“備課授課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項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學習的客體完全變為學習的主體,完全進入自問、自查、自答、自悟的自學狀態中。可以肯定,他們所得到的比他們原先想要學的要多得多。
其次,在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授課時—學生用已學的知識、已掌握的基本方法發現問題,評析問題,各抒己見,體現了一種“自我實現”的創新。
教師教學日志 5
結合課堂教學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①創設情境,誘發思考,逼近學生知識和生活經驗。如二年級王老師一開始就設計的套圈游戲,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利用好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三年級楊老師結合學生二年級學習可能性的經驗,較好地利用已有知識經驗發展其進一步拓展思考。此外,兩位教師都不約而同創設了通話情境,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習主體能動性,效果較好。
②從學生最近思維發展區出發,變化問題處理方式,構建有效活動。課上來看,二年級王老師在處理例題“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時是有所不同的,前面兩次活動用的是“試——摸——想”方式,后面一次活動則是“猜——摸——想”的方式,細小差別體現了老師在備課時的精細考慮,實踐來看也是較好的;三年級楊老師則十分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猜——實踐操作——感悟——總結”的教學痕跡明顯,這樣安排也起到了較好效果。
③協調組織,有效激勵。仔細想來,兩節課上練習的安排都是精心設計的'。二年級課上的“轉盤、看圖、放球、描述”等活動層次清晰,循序漸進;三年級的“拋色子”、“放鉛筆”等活動的安排處理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研讀教材、研讀學生,抓住細節。很多環節的處理都很細致,很多老師在課后都談及,這里就不再重復。想到一處細節兩位老師注意到了,就是課本上所說的“任意摸一次”,老師在課上都較細地處理好,保證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可以看出,我們的老師們還是能夠注意讀懂教材再上課,并不是囫圇吞棗,一帶而過的。
課后大家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議,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恨中肯的意見,表示贊同,這里我也想簡單說幾句。二年級的課在實踐環節略顯急促了些,課前應該考慮好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時間安排上還需再合理些,有些生成的問題還要老師更機智處理好,比如一些學生說到的“不可能不會”就可以和“一定會”聯系起來,發展學生思維;三年級的課板書設計需要調整,畫“正”字統計結果和表格中數據不對應,“放鉛筆”等練習處理可以再開放些,比如還可以拿出鉛筆使得各種顏色鉛筆數一樣,不一定就是要放。
教師教學日志 6
在本階段的學習中,小學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概念深深地映入我的腦海中,現在可以有時機借助學習日志淺談一下我本人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思索。
綜合性學習就是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動與協調進展。它是一種既能表達小學生身心特點,又能表達語文學問綜合運用,聽說讀寫力量整體進展,語文課程和其它課程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嚴密結合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它更注意于學習方式的自主、實踐、綜合;又注意于過程的'開放和互動,它的內容選擇范圍廣泛、敏捷,以直接閱歷為主。
就其特點而言,“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表達“超越課堂,超越學校”的學習模式,使學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現實學習環境中,基于學生自己的閱歷,親密聯系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體驗對學問綜合運用的學習形態,是學生的閱歷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學習。
教師教學日志 7
7月29日下午我們的培訓內容是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田寶俊教授為我們傳經送寶《新課程理念下的小本研修策略》中心內容是回顧反思構建生命課程的理念與策略。具體內容是:
一、現代教學理論回顧與實踐反思
二、生命課堂
三、實施策略
語言生動形象,列舉了大量具體事例講解了課堂的三維目標,知識是基礎,過程和方法要結合自己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具體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能照抄硬搬,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情感態度與價值感的培養是每節課的靈魂,要有針對性。科學教學過程中能直觀演示的不用標本,能用標本的不用課件。教學是為提升生命價值而存在的生命體要注重生成與創造;師生關系應是對話的和諧的關系,學生應該由乘客變司機,教師要機智處理突發事件,讓突發事件成為課堂生成的亮點,課堂教學的生成要真實防止做秀等新的教學思想、新的理念令我受益匪淺,學以致用,這些教學經驗我要落實到今后的教學實踐中。
教師教學日志 8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課堂是提升學生能力的主陣地,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塊沃土,讓學生學到比知識更可貴的東西,學會傾聽是要培養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是綜合素養的體現。同學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全神貫注、勤于思考,這樣的學習效果一定會很理想。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現在的課堂追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活動特別多,我們個別同學始終不參與小組學習。
4、多動腦,大膽發言,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發言是思維活躍的表現,是訓練口才、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機,我希望所有的同學,每節課都有發言的欲望。
教師教學日志 9
今天我早早來到我的實習的學校——鋪洋小學。我向我的指導老師——黃老師的辦公室走去。黃老師正好在辦公室里,一見到我就招呼我坐。我和黃老師在前幾天已經見過面,他是實習學校安排給我的指導老師。他是六(2)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他向我介紹了學校的教學工作。從他的談話中我知道教師教學工作的繁重,老師愛生如子。我要向黃老師學習那種敬業的'精神。
9:00過后陸續有學生回校領取課本了。黃老師先檢查學生的暑假作業,完成好的黃老師就贊揚一番并發書。有少數沒有完成的,黃老師就苦口婆心地指導他們如何做,直到會做為止才叫他們回家做完才來領書。老師們今天的工作主要的發動學生回校。
我在實習的學校觀察了老師們的工作,老師們對我的態度很好,都向我談論教學上的情況,使我感到他們有一種親切感。
教師教學日志 10
“興趣是的教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學生思索,以公平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育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有些學生學習興趣深厚,學習效率高。語文課對于他們來講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這種開心的心境下,同學們都會沉醉于課文所表達的喜怒哀樂中,同時也會樂觀的動腦筋思索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興趣指導他們學會獨立思索和學習,創新理解文字和詞語,從而到達事半功倍的效用。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力量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究竟有限,這必需靠生活點滴積存。在教學過程中我發覺有的.孩子讀書力量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力量的培育勢在必行。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盼望家長協作。在家庭訓練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并可以時刻留意培育孩子的語言表達力量,建議家長在專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舞,一份自信。平常,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文,指導孩子朗讀課文。假日里,引導孩子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詞,讓孩子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教學日志 11
語文教學的寬闊天地中,隱藏著豐富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語文教師應有劇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地開發綜合性學習的資源。
1、能從地域文化中獵取資源: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選題極為廣泛,也極具共性化,不同地區可以開展不同的討論,每一個地區,甚至每一所學校,都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
2、能從自然景觀中獵取資源:生活中的語文無處不在,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為語文綜合性學習供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這些語文資源在學生眼里是那樣真實,是那樣親切,增加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親密了語文和生活的關系。奇妙的大自然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愉悅了他們的身心,使他們的`心變得敏感而美妙。
3、能從現實生活中獵取資源:在教學中,教師樹立起大語文教學觀,多元化教材觀,引導學生涉獵教材以外的寬闊領域,從現實生活中捕獲語文學習的契機,并擅長抓住語文與生活的關聯,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根本力量,讓學生在生活中看、聽、想、感悟、內化,從而形成自己的思索和見解。
教師教學日志 12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力量的培育。因此,培育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當培育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于思索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課堂是提升學生力量的主陣地,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塊沃土,讓學生學到比學問更珍貴的東西,學會傾聽是要培育的一種最重要的力量,是綜合素養的表達。同學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全神貫注、勤于思索,這樣的'學習效果肯定會很抱負。
3、參加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現在的課堂追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活動特殊多,我們個別同學始終不參加小組學習。
4、多動腦,大膽發言,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發言是思維活潑的表現,是訓練口才、訓練語言表達力量的時機,我盼望全部的同學,每節課都有發言的欲望。
教師教學日志 13
一個學生就是一首詩,一個心靈就是一個世界。愛學生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發自內心的真愛,愛得深,愛得嚴。感動著他們的感動,痛苦著他們的痛苦,收獲著他們的收獲,成功著他們的成功,在學生心靈的沃土根植美好和夢想。
(一)、用親和之心架設教育之橋
我經常這樣捫心自問: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優美的語言,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經驗?終于,我發現,這些都是一名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但更重要的是有愛心,是穿越心靈的無私的真愛。師愛,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愛,是師德的老師的體貼,關愛使他們感到舒暢、親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贊揚和關心遠遠勝過冷冰冰的指責,這就是親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偉業,用真心觸動他們的心弦,也同樣收獲他們真誠的愛。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能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心,就是為師者赤誠的真心,如春風化雨,點點滴滴滋潤學子心田。師德,決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無私精神的體現,一種不息的師魂!
(二)、用無私之心鋪就事業之路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博大無私、寬廣無邊的,也是無微不至的。教師,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可以感染學生,積極進取,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學之梯
在學校“科研興校,內涵發展”思想的引領下,成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師成為我的事業追求。我認真鉆研,努力實踐,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實效,
教師教學日志 14
特級教師程少堂的課上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他的'重要“法寶”就是把備學生、備學情作為備課的最后一道“工序”,甚至讓每節課抖幾個“包袱”、說幾句幽默的話都備到了。吃透學情以后,我們不妨“順水推舟”,根據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確定教法、學法。比如說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不太喜歡聽老師過多地闡釋課文內容,我們可以少講甚至不講,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自由地親近文本,而老師只對他們不懂之處加以點撥。如講蘇東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詩時,我發現學生們精力不夠集中,于是拋開課文,先從吃肉談起,接著說到東坡肉、蘇東坡,學生們自然對這
首詩的作者產生了興趣,愛烏及物,很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那節課,學生們情緒高漲,興味盎然。
教師教學日志 15
“高效課堂”的大背景任務驅動著“有效教學課堂”,成為當今教育課堂的關鍵詞。而作業設計是課堂的鞏固與延伸,能否保障其有效性,理應是我們教師追求“有效教學”不可忽視的問題,現作以簡單探討。
一、作業設計的合理性是有效性的前提
作業設計要具有合理性,否則,那有效性更無從談起。作業設計的合理性,從本意上說,要切實可行,要與本學年段學生的自身生理、心理特征相適應,切不可有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的影像。為達成有效性,從以下幾方面闡述。
1.目標上要規范。作業設計的目標,要與新課程接軌,如新課標上規定:“強調識字和寫字,小學語文課堂每天安排10分鐘練字。”我們的作業設置就要朝這個方向努力,一定不能布置大量作業,而導致學生寫字不工整,從而與新課標精神相違背。與教學目標接壤,要貫穿本課時教參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點。如《爬天都峰》作業設計:
a. 抄寫本課田字格里生字2遍,注音并組詞。
b.抄寫課本后《詞語表》該課詞語2遍。
c.抄寫描寫天都峰險要的句子。這樣看似簡單而俗套的作業,相反卻夯實了雙基,字、詞、句方面均有練習,達到了教學目標,又符合“大語文觀”學習。課標上,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與能力。
2.數量上要控制。“作業布置越多越好”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一方面,孩子因急于完成作業,錯誤率難免會增大,甚者字體會龍飛鳳舞,怎能與當今課標要求的“書法課”相符。另一方面,不但沒有鞏固而知新,而是令學生陷于一片“茫然”,更有甚者會帶來對學習無興趣的負面影響,為此作業設計應少而精。
所謂少,即據時間酌情而定,目標達成而確,嚴防“多多益善”的悖論。要從數量上控制住,過于簡單易掌握不布置,同類作業不要重復。
所謂精,不是貪多濫造,而是要講究作業設計的開放性、思維性、基礎性。如《徐悲鴻勵志學畫》:文中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談談具體事例。這不但考查對課文內容回憶理解情況,又鍛煉學生詞語運用技巧。再如《蘑菇該獎給誰》一課,當 小白兔和小灰兔說出比賽結果和經過后,假如你是兔媽媽,你會把蘑菇獎給誰呢?這就考查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問題,還是一道思維性很強的題目。極少學生能說出兔媽媽的答案,大都會順著誰得第一獎給誰的思路,從而更加突出了敢和高手比才是勇敢者的主題。這樣精心的設計,不但使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而且也關注了三維目標的達成。
3.形式上要多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作業達到預期的效果,即有效,作業設置形式上要多樣化,讓他們有選擇性去做,以防量多化違規,還他們一個民主家庭作業模式。形式上不僅僅是書面的,還可以是背誦,預習,資料的查找等。這樣多樣性的設計,不但給學生有自由選擇的空間,而且部分作業還富有生活實踐性。如:上網查資料預習,背誦給家長聽等。多種形式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自愿主動地完成作業。另外,根據學生的差異程度特點,適時采取分層作業設置,力求融合開放性、游戲性、生活性等特性。如:三年級語文習作寫《熟悉的一個人》,就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外貌描寫我和同桌,當堂練習并交流,而且給及時評價,讓學生感到作文原來就是那么簡單,都是來源于身邊生活,并富有好奇性與趣味性。
二、評價方式多樣化是作業設置有效性的保障
作業設置要真正達到有效性,靠設置有效性單方面顯然是不行的。因為還有那些學習自主能力差的學生,沒有教師的監督檢查,無論作業設置有效性多么高,對他們而言,都是無效的。教師要靈活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如:小組檢查、同桌互查、教師抽查等。切實從量和質兩方面把關,并及時訂正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從而來保障其作業設置的有效性的實施。但對于像日記此類的作業,還要收上來及時面批 ,光靠抽查不能達到一定效果。部分學生往往會三言兩語,或者隨便抄襲范文了事。面批,一則可以及時指出并更正日記中的錯誤問題 ,二則教師可借用批語與學生心語交流,從而拉近師生關系。
總之,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性,要從本義上,目標上,講究其科學性、合理性。但是還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去保障,沒有后者作保障,前者的有效性,只是空空泛談。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最終打造我們的“高效課堂”。
教師教學日志 16
作為一名教師,我常常這樣想:我們的教育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呢?拿破侖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真正的士兵,他的軍隊能勇往直前,征服歐亞大陸,靠的就是士兵相信自己是當將軍的料的這個自信心。可以說,一件事情能不能取得成功跟一個人的'自信心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們從小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如何讓孩子們培養自信心呢?我認為,賞識教育是一種極其有效的辦法。孩子們最渴望得到是大人們的贊揚和認可,有了贊揚和認可才能讓他們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賞識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種“找感覺,償甜頭”的教育。感覺是個很重要的心理體驗,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實質的感覺。一個人,沒了感覺,也意味著沒了自信,沒了追求,沒了希望,沒有了活力。每個人一出生便生活在一個巨人的世界里,那種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與生俱來的自卑感與不安全感,對這個世界有著一種深深的恐懼。在成長的過程,便需要別人的肯定與賞識,來戰勝自己的那種恐懼與自卑,讓心靈有一種安全的感覺。這種讓心靈有安全感的過程,也便是一個找到“我能行”的感覺的過程。但是,勿庸諱言,長期的應試教育已經在不經意間磨滅了大多學生那份應有的自信與活力。如我班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在班里成績經常名列前茅,是許多學生羨慕的對象,而她的內心卻時常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時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我不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班里近乎殘酷的分數競爭讓她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她老是擔心有一天如果考得
教師教學日志 17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學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發現好信息的心靈。有個心理學家講述了他童年的故事:上小學時,他非常頑皮,課堂上總是不大安份,不時在老師講課時插上幾句,喜歡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并經常在老師提問題時搶先答題。因此沒少遭一些老師們的白眼,如數學老師就總是看他不順眼,對他在課堂上的表現不是大聲呵責就是冷嘲熱諷,表現出極大的不耐煩,可對他學習上的失誤卻極盡挖苦。而語文老師卻對他非常賞識,有機會就讓他回答問題,并不時夸他腦子靈活,總是有讓人出乎意料的答案,當然,他對這個頑皮學生的缺點也不是一味的放縱,而做了適當的引導。他們兩人的不同態度,令他的自信心每天沉浮不定。賞識給了他信心和動力,使他的語文學習進入了良性循環,因此成績名列前茅;而偏見給了他內心的打擊和恐懼,使他的數學學習進入惡性循環,對數學的興趣銳減。我曾在班里做過學生最愛上什么課的調查。許多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回答:“最愛上語文課!”什么原因呢?學生說:語文老師從來不歧視我們,他認為我們都能行!因為我曾這樣對他們說:“在老師的眼里,你們沒有聰明與蠢笨之分,只有自信與不自信之分。那么,從現在開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師相信你們都是最棒的!” 短短的幾句話,開啟了學生
封閉的心扉。使學生由于老師的賞識而增添了學習的欲望與興趣。有個叫翁健培的學生,上其它學科的課都無精打彩,惟獨上語文課信心百倍,他說:“語文課上能讓我找回我自己。”在一次升中的模擬考中,他居然語文成績名列班第一。賞識學生的行為結果,從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行為。
教師教學日志 18
八月是我們培訓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我系統學習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探究性學習,在我的不斷理解和創新的前提下,很幸運的又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情趣的課堂活動,從而到達提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觀性和主動性。詳細實施方法如下:
參加是自主學習的前提,爭論是最重要的參加。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在自學中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抓住最富制造性思維的問題,抓住學生間不同見解的焦點,借助各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形式,組織爭論活動,以實現自主學習的進展。
借助表演活動綻開爭論
(1)課本劇表演
采納“思索——配對——共享”的步驟綻開對課文內容的爭論。
(2)“扮教師”表演
讓學生做教師,學生的“備課授課教學”,轉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項傳遞學問的方式,使學生由學習的客體完全變為學習的主體,完全進入自問、自查、自答、自悟的自學狀態中。可以確定,他們所得到的比他們原先想要學的要多得多。
其次,在充分表達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和諧的氣氛中授課時—學生用已學的學問、已把握的根本方法發覺問題,評析問題,各抒己見,表達了一種“自我實現”的創新。
教師教學日志 19
經過學習與探討,我們教師對數學課改還在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數學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思考。
一、課堂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于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呢?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后與學生單獨交流。
二、教師要慢慢培養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里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里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師集體能力的發揮,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間,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數學課到底是什么課?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數學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數學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不學語法,數學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算數速度”
談到數學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么樣培養?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布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里產生感悟。
數學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得聰明一些,靈氣一點,當然,新課程所蘊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沖擊,給我們帶來困惑,但新課程所構建的理想未來,正是需要我們帶來困惑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
教師教學日志 20
長期的應試教育已經在不經意間磨滅了大多學生那份應有的自信與活力。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探索出一種方法,讓學生找到自信與活力、體驗到“我能行”的感覺,則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我覺得賞識教育是最好的一種教育方法。
一、賞識——開啟學生的心扉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學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發現好信息的心靈。有個心理學家講述了他童年的故事:上小學時,他非常頑皮,課堂上總是不大安份,不時在老師講課時插上幾句,喜歡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并經常在老師提問題時搶先答題。因此沒少遭一些老師們的白眼,如數學老師就總是看他不順眼,對他在課堂上的表現不是大聲呵責就是冷嘲熱諷,表現出極大的不耐煩,可對他學習上的失誤卻極盡挖苦。而語文老師卻對他非常賞識,有機會就讓他回答問題,并不時夸他腦子靈活,總是有讓人出乎意料的答案,當然,他對這個頑皮學生的缺點也不是一味的放縱,而做了適當的引導。他們兩人的不同態度,令他的自信心每天沉浮不定。賞識給了他信心和動力,使他的語文學習進入了良性循環,因此成績名列前茅;而偏見給了他內心的打擊和恐懼,使他的數學學習進入惡性循環,對數學的興趣銳減。我曾在班里做過學生最愛上什么課的調查。許多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回答:“最愛上語文課!”什么原因呢?學生說:語文老師從來不歧視我們,他認為我們都能行!因為我曾這樣對他們說:“在老師的眼里,你們沒有聰明與蠢笨之分,只有自信與不自信之分。那么,從現在開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師相信你們都是最棒的!” 短短的幾句話,開啟了學生封閉的心扉。使學生由于老師的賞識而增添了學習的`欲望與興趣。有個叫翁健培的學生,上其它學科的課都無精打彩,惟獨上語文課信心百倍,他說:“語文課上能讓我找回我自己。”在一次升中的模擬考中,他居然語文成績名列班第一。賞識學生的行為結果,從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行為。
二、賞識——震動學生的心靈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強調了學習的痛苦,而忽略了學習的快樂。其意在勸導學生勤奮刻苦地學習,但也容易使學生的情感閘門關閉,讓學生找不到學習輕松有趣的感覺。有這樣一種情況,當喜歡哪一位老師時,那老師所教的課就學得好,不喜歡哪一位老師時,那一位老師所教的課就學得不好。這實際上是情感在起作用,如果學習時調動了大腦的興奮神經,大腦就會產生一種愉悅的情緒,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由于老師的賞識,師生之間仿佛架起了一座溝通之橋,把師生的情感聯結在一起。老師不是在傳授知識,而是把知識輕松地“流動”給學生,學生不是在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吸收。由此可見,賞識學生的行為過程,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三、賞識——走進學生的心田
賞識教育的靈魂就是溝通。適當地轉換老師和學生的角色,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生成為老師,這樣做是建立在師生感情深厚的前提下,我班有個叫劉東義的學生,其它學科成績都非常優秀,唯有語文成績落后。通過交談,該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由于種種原因,對語文課失去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急于給她講大道理,而是通過周記的形式與他交談,不但通過講一些名人的童年故事啟迪他,讓他在學習中找到自信,而且時常鼓勵他:“你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如果你能改變一下學習方法,多接觸語文知識,你會對語文越來越感興趣,加油!老師相信成功離你不遠!” 通過這些交流,使他逐漸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我還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找一些語文興趣題給他做,使他有一種成就感。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他的成績提高很快,在最近的一次的語文考試中考了70分, 因此,賞識教育也要創設環境,以指明學生的發展方向。
四、賞識——敲開學生的心夢
學生都有好活動的天性,但在教學情景中的學生活動應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性的行動,沒有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引導的活動,學生就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或導致老師的“博學”壓抑學生天性的發揮。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非常有必要引入良性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看哪個小組的同學發言踴躍,發言積極性高。然后評出日冠軍、周冠軍、月冠軍、學期冠軍。在舒展每個人天性的同時,又培養團體精神。對于缺乏競爭心理的學生,實行輪換“助教”制。讓大家有比較,有競爭。激發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的抱負,打破自身的局限性。課堂,最好的“老師”就是學生本身,因此,課堂上老師有時故意向學生“請教”,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迅速把學生的思維調動到最活躍的狀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教”了老師之后有了成功的愉悅。對整節課的把握,老師就是不斷地設問,通過問題來讓學生開動腦筋,并跟上老師的思維,老師的作用是控制課堂的氣氛,把握問題的方向,具體的問題讓學生來做。提倡學生采取科學的態度進行爭論,對每個學生的發言,都給予正面的鼓勵。即使是錯誤的答案,也不能采取全盤否定的辦法,盡量找出其閃光點。
在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的今天,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學生的自信,已是必不可少。教師苦教,學生死學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賞識教育是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服“良藥”。
【教師教學日志】相關文章:
教師教學日志11-05
教師教學日志范文04-23
教師教學日志精選15篇11-11
教師教學日志20篇09-18
教師教學日志(精選20篇)09-12
教師教學日志 15篇03-01
教師教學日志 (15篇)03-01
教師教學日志 精選15篇03-01
學校教師教學日志(精選10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