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由來日記(精選33篇)
一天將要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獲的,這也意味著,又要開始寫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由來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由來日記 篇1
每年的4月初就是清明節,我們都要上墳和吃寒食。為什么呢?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傳說重耳沒有當國軍的時候,有很多人在追殺他,他帶了一位忠臣名字叫介子推,他們逃來逃去。有一天他們跑到了一個荒野里,重耳突然昏了過去,介子推連忙把把扶起來,重耳慢慢地睜開眼睛,他說:“我好餓。”于是介子推去給他找吃的,介子推沒有找到吃的,突然他想到辦法了,他拿出刀子……
重耳醒來之后看見介子推遞給他一塊肉,重耳一見肉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重耳問:“肉從哪兒弄的'”?他說:“是從我腿上砍的”。后來,重耳當上了國軍,卻沒有給介子推封官,介子推傷心地走了,最后重耳放火燒山找到了介子推,可他已經死了。在他身旁有一首小詩是讓他愛護老百姓等等。人們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每年的4月5號改為清明節,而每當這個節日人們都會去上墳。
清明由來日記 篇2
春秋時期,有一個妃子千方百計要讓自己的.孩子當上皇帝。于是她設計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餓暈在一棵大樹下。中爾手下有個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給重耳吃下去……后來,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賞了身邊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而羞愧極了,他立即派人請介子推,可怎么也沒傾倒。于是重耳親自到綿山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有人給重耳出主意:放火燒山,只留一條出路。可沒想到介子推被燒死了。重而傷心極了。
第二年,重耳再來此地紀念介子推,發現燒焦的老柳樹又復活了。重耳把這棵樹起名“清明柳”,又把這個日子定為“清明節”。
清明由來日記 篇3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由來日記 篇4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清明”作為一個節氣,在久遠的周朝就確定了,它變成祭祀節日的原因還要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避害,在國外到處流浪十幾年。有一天,他們一行走到一個很荒涼的地方,重耳累餓交加,疲憊不堪地想吃肉,坐下來休息時,發現隨從介子推不見了。
一會兒,只見介子推捧著一碗肉湯,一瘸一拐地獻給重耳食用。一問才知,是介子推自割了大腿的肉煲湯。重耳深為感動,含淚對隨從們說:“有朝一日我即位,定要重賞大家,不忘今日之情。”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幫助下,回到晉國當上國君,稱晉文公。可是他即位后,介子推卻不辭而別了。于是,他急忙派人四下找尋,卻不見蹤影,后聽人說介子推攜老母隱入綿山,晉文公便親自到綿山去請。山高林密,遍尋不著介子推的藏身之處。這時有人出主意說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如果放火焚山,他怕母親燒死,肯定會背著老母逃出來。晉文公認為言之有理,就差人放火燒山。熊熊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不見其母子逃出來。火熄后,人們在一棵大柳樹下發現介子推母子相抱而死。晉文公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念昔日之情,將其母子厚葬綿山。同時下令改棉山為介山,把介子推燒死的那天定為“清明節”。
晉國百姓懷念介子推母子,每年從清明的.前一兩天就不忍舉火,寧愿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其后就是清明,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插柳枝,有的還帶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祭奠、掃墓。當時,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這一風俗很快傳到其他各國,從此清明變成節日。當然,在今天的“清明節”禁火寒食的人已不多見,但利用清明節悼亡祭祖,緬懷先烈,植樹造林,踏青旅游,為清明節融入新的內涵,已成為與時俱進的新習俗。
清明由來日記 篇5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
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公歷4月5日前后為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沒過清明”的農諺。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由來日記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來到了,爸爸媽媽帶我給阿太掃墓。我們將墓地周圍的雜草拔凈,落葉掃盡,供上鮮花食品,表達追念之情。
媽媽告訴我清明節的來源和歷史人物介子推有關。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從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做了國君,為晉國公,獎賞所有跟隨他的隨從,只有介子推拒絕獎賞,帶著母親隱居在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防火韶山逼他出來,誰知卻把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寒食和清明合二為一,清明節也便成了一個清明掃墓紀念祖先的節日了。
清明由來日記 篇7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大家對清明節很好奇嗎?想知道是怎么來的嗎?它為什么要叫清明節呢?我來給你介紹介紹。
春秋。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王留國外,中途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沒有了體力。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吃的,正在大家焦急的.時候,隨身介子推悄悄的割下了一塊肉給重耳做了肉湯。重耳得知后感激不已,后來重耳回國做了國君重重封賞了當初跟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后來重耳而想給介子推獎勵,然而介子推鄙視爭功討賞,所以他打裝好行李,同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羞愧不已,想去找介子推,可綿山龐大,他該到哪里找呢?有人建議用火把逼介子推逼下綿山。重耳同意了。結果介子推還是遲遲不下。重耳命人上去一看,介子推已經背著他那年邁的老母親死于柳樹下。重耳悔恨不已,寫下了血書,掛在了柳樹下。
清明節是一個使人悲痛的節日。又名寒食節,清明節是晉文公重耳對隨臣介子推卜悼念之情而造的節日。
清明由來日記 篇8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清明由來日記 篇9
你知道清明節是怎么來的嗎?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 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的農諺。
后來。由于清明節與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掃墓。今年清明節前后,我們學校組織了春游,就是去革命英雄紀念碑。我們帶著太陽帽,拿著小白花,浩浩蕩蕩地拉到了革命英雄紀念碑,在那里,有許多高大的石碑,石碑上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在上面的,我們低著頭,來到長清樹面前,把我們的小白花寄在長清樹上,默默地看著長清樹上的小白花……依依不舍在離開了革命英雄紀念碑……
這是我們紀念已故先人的節日,也是我們中國非常傳統的節日清明節!
清明由來日記 篇10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歷史悠久,源于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清明節氣是上古干支歷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廿四個特定節令之一,處在生氣旺盛的時節,也是陰氣衰退的時節。清明時節,吐故納新、生氣始盛、氣溫升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段。清明節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
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經歷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由來日記 篇11
清明節在公歷04-06日,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蘊含著精神信仰和節俗禮儀等內涵。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敬天法祖傳統文化習俗自古以來代代相傳,清明掃墓祭祖習俗經歷代沿襲已成為固定的`禮俗主題。
雖然清明節日的禁火與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踏青、掃墓之外,在歷史發展中還吸收了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祖先的追念。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清明由來日記 篇12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清明由來日記 篇13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我國傳統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農諺。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祭祀節日,是祭祖與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一種活動。
漢族與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習俗。
清明由來日記 篇14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在這個季節里,很多人都會掃墓以及外出踏青。相信很多的人都不了解清明節的由來是什么,下面與大家來分享清明節的由來。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就定為清明節了,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這也就是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由來日記 篇15
朋友們,你們知道清明的由來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就讓我和你們講講吧。
當重耳還是皇子的時候,有一天,他和介子褪一起逃難,重耳和介子推找不到食物,重耳就快餓死了。這是,介子推割下自己的一塊肉給重耳吃,重耳說:“以后,我如果成了國王,一定要報答你!”后來,重耳真的當了國王,他要給幫助他的人賞賜,有人提醒他:“你忘記給介子推賞賜了。”重耳連忙叫人吧禮物給介子推。可是,介子推拒絕了。于是重耳決定放火吧介子推逼出山,可以火放了好久介子推還是沒有出來,重耳趕緊叫人把或滅了,自己去找。等重耳找到介子推的時候,介子推已經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我們就把介子推去世的`這一天,4月4日叫做清明節。所以,每年4月5日,我們都要紀念祖先。
今年我們也去掃墓了。在山上,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從未見過但非常漂亮的花。噢,我忘了說了,我們掃的墓是我阿太的墓,到了那里我外公要燒紙錢,等紙錢燒好了,我們就去掛花,掛完花我們就掃墓結束了。
清明由來日記 篇16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
清明由來日記 篇1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清明節,陰沉沉的的天氣好像知道我們的心情一樣,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去給奶奶上新墳。
我們來到西山樓,先做一些奶奶愛吃的菜,然后我們就去給奶奶上墳,一路上我們看見春天美麗的景色:這里一片粉紅色的桃花;那有一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還有一些美麗的櫻花。我們到奶奶的墳前,把菜放在奶奶的墳前,又上香。雖然我有很多心里話想對奶奶說,但是一到奶奶的.墳前,我根本不知道該說什么。希望奶奶能升入天堂,過得一切都好。
以后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給您來上墳,表達我對您深深的思念之情。
清明由來日記 篇18
清明節那天,我和媽媽去野外的河邊為逝去的外公燒紙錢。
一路上,外公那和藹可親的'臉龐總是在我眼前浮現,曾記得有一次外公帶我到海邊的漁船上玩,就在我玩得開心得時候,突然來幾只大馬蜂,在我腦袋周圍轉來轉去,我嚇得大哭起來,外公見狀,顧不上手中正干的活,飛跑過來,揮舞著雙手為我驅趕馬蜂,最后馬蜂被趕走,但外公臉上卻被叮好幾個苞…可現在你卻離我們而去…外公我真的好想你。
祭拜后,我采來一朵花,放在河里,愿花為我捎去對外公無盡的思念,但愿外公在天堂里走好,外公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清明由來日記 篇1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帶著鮮花去給爺爺掃墓。我問爸爸:“為什么我們不帶香和紙錢呢?”爸爸說因為國家有規定不準再野外用火。路上我看到黃黃的油菜,綠油油的麥苗,桃花、杏花開滿枝頭,一陳陳香氣撲鼻。
到墓地,我們把鮮花放在爺爺的墓前,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深深地鞠一個九十度的躬。
爸爸給我講爺爺在困難年代勤儉持家,撫養他的老人和兒女們,教育他們好好學習,怎樣做人。長大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走的時候,我們有鞠一個躬,才依依不舍的離去。
清明由來日記 篇20
今天,我們包清明果。為什么叫他清明果呢?因為他是清明節包的果,所以叫清明果。他有象征著死去的人們和我們全家團圓,所以又叫團圓果。
清明時節,我們全家去上墳。來到太太的墳前,我拿出張報紙,在地上鋪平,跪在上面,拜幾下,我們便開始燒紙銅錢,放震耳欲聾的鞭炮、絢麗多彩的煙花?
回到家里,我靜靜地坐在沙發上,回想起一天的經過,因為思念死去的人,所以難免會有點悲傷。想起太太生前對我是那么寵愛、疼愛,不知不覺地,我的眼眶濕潤,淚珠在打轉,終于,實在忍不住,豆大的淚珠落下來。我哇哇大哭起來,姐姐趕緊跑過來安慰我,對我說:“別傷心,死去的人是不會活過來的。你哭是正常的.,因為思念自己死去的家人,大家的心情也都會是這樣的。正好比:‘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聽到姐姐這樣說,我立刻停止抽泣,破涕為笑。專心致志的聽姐姐講有關清明節的詩句、傳說。
清明由來日記 篇21
大家好,我是導游付家屹,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畫的,到現在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張澤端畫這幅畫的時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好幾百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留著長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擺小攤的攤販,有官吏和讀書人……60行,哪一行都在上面。
街市上可熱鬧了。街上掛著各種招牌的店鋪,走在街上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畫上的這些人,有的只有一寸多高,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你看張擇端的畫是多么傳神啊。
這就是清明上河圖,大家喜歡嗎?
清明由來日記 篇22
清明節的習俗是非常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的風俗體育運動。相傳這個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寒食冷餐傷身體,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在這一天我去親愛的`奶奶家,在路上看見了綠油油的麥苗。我疑惑不解的問:'媽媽這是什么?是韭菜嗎?"媽媽笑著說;“這是麥苗,不是韭菜!”哈哈……爸爸笑了,媽媽笑了,就連什么也不懂的弟弟也來湊熱鬧。我們一家人在車上都笑了。
到了奶奶家,我親切地叫了一聲奶奶,奶奶回答了我一聲。而媽媽呢?媽媽把我拉進院子里,讓我仔細的觀察麥苗,我拔起了一個麥苗,一看麥苗的中間部分和韭菜不一樣!麥苗的外面就有幾層,而里面呢,只有一個細細的桿而韭菜里外都是包起來的。在媽媽讓我觀察的時候爸爸和大大一起去給爺爺燒紙錢了。
這次來到奶奶家,使我懂得了很多知識!
清明由來日記 篇23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學校舉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掃墓活動。
今天早上,我們早早來到學校,聚集在操場上。不是很久,是開放的四輪面包車的'校長來到我們眼前。我們感到驚訝的是,這位平時穿著華麗高貴的校長變成了一個撿破爛。叫因為今天的衣服非常簡單。撿破爛。)&其他;小老頭。我們笑著問校長:你成為拾荒者了嗎?校長很嚴肅地說:今天,我們要去掃墓。為什么穿得這么好?說完,又向我們使眼色,我們又笑了。
我們一邊說,一邊上了車,來到了革命先烈墓。我們掃墓,向他們致敬。我站在烈士的墓前,想了很多:我們之前的先行者,為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為了解放祖國,我們犧牲了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我們有任何理由不辜負他們的希望和期望。對于之前的開拓者;為了他們的父母;為了生我們,為了支持祖國,我們不好好學習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愛玩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我決心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為了父母,為了祖國,為了開拓者。
清明由來日記 篇24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清明節的殊氣氛。人們帶上清明果`紙錢。
上山掃墓。在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插上柳樹枝,告訴人們清明節到。最有趣的要數吃雞蛋和剪頭發。清明節那天一定要吃雞蛋,雞蛋里面還要放點蔥。因為蔥和聰是同音字,所以雞蛋里放點蔥人們叫"聰蛋"也就是聰明蛋。還有就是清明節那天一定要剪頭發,剪頭發會變聰明起來,所以人們稱"聰明頭"。你說奇怪不奇怪。
這就是我們那里的'清明節,我愛這已有2500年的歷史和獨一無二的清明節。
清明由來日記 篇25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后,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由來日記 篇26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去掃墓,燒紙錢,祭拜去世的親人。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提前很多天就開始在家折金紙元寶了,清明節這天早上,我們一家三口早早吃了飯,就出發回老家給奶奶上墳去了,一路上看到田野里金燦燦的油菜花開的正是燦爛呢,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甜甜的花香味,到處可見祭拜親人的人們正在燒紙錢,很快我們也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和媽媽開始擺供品,爸爸把我們帶來的紙錢和金元寶往外倒,然后點燃,媽媽還在那念念有詞的'不知道說些什么,我和爸爸給奶奶磕了頭,感覺氣氛有點沉重。
掃完墓后,我們回到爺爺家,爺爺家今天也很熱鬧,大伯二伯他們也都回來了,還有爺爺的幾個妹妹也就是我的老姑們也都來了,大人們坐在一起說話,我們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戲,媽媽和兩個伯母在忙碌給大家包餃子,很快,熱騰騰的餃子煮好了,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了飯,吃完飯我們告別了爺爺回城了,在路上我看著那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和金燦燦的油菜花,不禁對老家有點留戀,可是還得回到城里那喧囂的環境中啊!
清明由來日記 篇27
這滿山紅盛開之時,就是我們祭奠先祖和革命先烈的時日。4月4日的今天,我們回到了閩北老家,為逝世已久的爺爺、奶奶掃墓。春末夏初的山嶺,樹木愈變蔥郁,滿山紅漫山怒放,整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大伙們都扛起了鋤頭,提起了花籃,帶上蠟燭、鞭炮什么的,就上山掃墓去了。
山路既長,又難走。為了行走靈便,我們手中都拿著從地上拾取的樹枝。到了墓地,大伙兒各個都累得氣喘吁吁,一個勁把水往自個的.嘴里灌。
爺爺奶奶的墓地,雜草叢生,大人們就用鋤頭,將這些除去,小孩子們就把朵朵采來的野花,往隆起的土堆上拼狀地插。雜草被除了個利落,我們就將花籃,安放在墓碑的前臺上,點燃擺在兩端的蠟燭,放響了鞭炮,并做起了禱告。因為基督教是祖仰的宗教,所以清明節不燒紙錢。
自小,爺爺奶奶就因病逝世了。在媽媽的口中得知,奶奶她不僅心靈手巧,和藹可親,還知書達理;爺爺雖然是個文盲,但是他為人正直、憨厚老實。我真為我有這樣的爺爺奶奶而高興!我在墓碑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不舍地離開我的爺爺奶奶,下山去了。
清明由來日記 篇28
清明節是一個寄托哀思的節日,每到這個時候,人們總會懷念自己已經故去的親人,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思念。
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是僅次于春節的重大節日。每到清明節這天,最重要的當然是上墳,祭拜先人。上墳祭拜物品的準備主要有兩部分,一是紙錢,而是食物。父母會提前買好要燒給先人的紙錢、香、燭、鞭炮,還有用紙錢剪成的長長的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我們家鄉叫做掛青,以前都是黃黃的.紙錢做成的,現在樣式有了改變,有各種顏色的,大多是用亮亮的包裝紙做成。祭拜用的食物也是要提前準備,主要以肉類為主。常規的都是自家的臘肉,一大塊臘肉,不用切片,整個煮熟就好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祭拜食物也變得多樣化了。除了傳統的臘肉,一般還會買整只雞或者鹵鴨,帶上一瓶好酒,一盤水果,一盤瓜子花生,這樣上墳的物品就全準備齊了。
清明節當天,全家出動,大家分工合作,帶上祭拜用品就出發了。在墳前擺好食物,插上香燭,燒完紙錢,掛青,然后祭拜先人,最后再放鞭炮。一番忙碌后,上墳就完成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有傳統也有改變,但是對先人的懷念卻永遠不變。
清明由來日記 篇29
家鄉,是小鳥的窩;家鄉,是美麗的公園;家鄉,更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孩子……
題記今天趁著清明節掃墓,我可以去看看我的家鄉湖北省大冶市汪仁鎮。我們全家坐上公共汽車,經過風景秀麗的黃石,來到了黃思灣隧道。這條隧道是家鄉的農民伯伯自已出錢挖出來的,是我國第一條農民隧道。我為它而感到驕傲。
出隧道后,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田野,翠綠的麥苗,金黃的油菜花,組合成一幅精美的圖案畫。路上一座座整齊的樓房向我們訴說著家鄉的成長,家鄉的進步。到了街上,我們下車了。我看見街道兩旁有許多漂亮的紙花,這就是汪仁鎮人為清明節準備的禮品清明紙花,是給去世的人上墳用的,表達著親人對他們的'懷念之情。這些紙花有的上面綴著一個像燈籠一樣的紅球,有的扎著的全是紙花,白的,紅的,藍的……格外美麗。我們買了三個,就去給爺爺上墳了。上完墳,我們來到山腳下,看見一座水庫,它的樓梯長長地,一直伸到水里,水清澈見底,還有魚兒快活地游來游去呢。這里可真是個好地方。時間不早了,我們坐上汽車,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家鄉。朋友,你的家鄉是不是和我的家鄉一樣美麗呢?歡迎大家來參觀!
清明由來日記 篇30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到了,每逢清明節,大家都會上墳祭祖。4月5日上午,我隨爸爸媽媽早早地來到橫路老家。
一進門,我看見爺爺奶奶正忙著燒菜,奶奶奶見我們來了,連忙拿出糕點和清明果給我們吃。我選了一個咸的,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不一會兒,好幾個筍餡的清明果被我吃掉了。吃完之后,爺爺拿好掃墓工具叫我們一起上山去。
山上的路又窄又陡,而且兩邊雜草叢生。我在爸爸的牽扶下奮力地向自家的'墓地走去。路旁的杜鵑花爭奇斗艷,我讓爸爸給我拗了些盛開的花朵,打算放在墳頭。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墓前。爺爺和爸爸媽媽忙開了,他們虔誠地在墳頭劈草掃地。我見媽媽仔細地掃著墓地,忙沖過去對媽媽說:“媽媽讓我來掃吧!”媽媽笑了笑,把掃把給了我。我拿起掃把依樣劃葫蘆地掃著。過了一會兒,我有些累了,又把掃把交給了媽媽。我又去旁邊拾了些松果,連同剛才拗的杜鵑花一起放在祖先們的墓前,然后把彩帶掛上墳頭,并放了火炮就下山了。
我希望祖先們在另一個世界日子過得很好,希望所有的人平平安安,幸福地生活。
清明由來日記 篇3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是出自杜牧之手。反映出了人們在清明節的時候悲傷的感情。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是人們紀念介子推的節日。清明節主要就是掃墓、踏青、祭拜先人。
今天是清明節,陳武有交流會,在我爸爸的帶領下,我和三位同學一起去了陳武。沒到交流會,就已經開始堵車了,于是,我們便先去參觀了農博園,參觀了很長時間才去交流會。到了堵車時,我們就下車,走到交流會。雖然我以前逛過交流會,但也有一年沒逛了,所以倍感親切。交流會還是跟以前一樣,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各種物品五花八門,琳瑯滿目,一條街都是小攤位,熱鬧極了。在交流會上,我還遇到了幾位老同學,我認得他們,他們卻不認得我,難道我這幾年變得很多嗎?我不覺得呀。逛了一會兒交流會,我們就去了高麗山。
在高麗山上,有一座“衛崗戰斗勝利紀念碑”。1938年6月17日,由粟裕司令員帶領的先遣隊,在衛崗伏擊日軍,只有短短半小時,伏擊就結束了。這就是江南第一戰,也有此拉開了江南抗日的帷幕。
在清明節時,我們要紀念先烈、先賢、先圣,祭祀我們的祖先
清明由來日記 篇32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后。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由來日記 篇3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到了,這一天要去掃墓,去祭祀親人。
叔叔阿姨都回來了,給我帶了許多好吃的。下午我們要去上墳,我拎著一大袋子紙錢和幾根柳枝,母親拿著兩捆柴草和炮竹,父親扛著一把鐵鍬,我們拎著東西向山上出發了。
一行人步行來到爺爺奶奶的墳墓前,叔叔首先用鐮刀把周圍的雜草割掉,母親把柳條插在墳頭上。柳條上還掛一根又細又長的白紙條。母親把捆柴草放在地上,用打火機點燃,我和堂弟錦皓就開始燒紙錢了。
我拿出一沓子一百元的紙錢,拆開擺放在柴上,一邊燒,我和錦皓一邊呼喚:“爺爺奶奶來拿錢。”
我發現每一種紙錢的第一張都比較逼真,像是真的`,其余都很假,制造很粗糙。除了有紙錢,還有金條和元寶,這些還不算什么,叔叔還買了一副紙麻將,還有一幢迷你紙房子,都做得惟妙惟肖。我想,以前爺爺很喜歡打麻將,這次送了一副麻將,他一定很高興。
紙錢燒完了,父親和叔叔去放鞭炮了,“咚”、“啪”,哇,這種炮竹好響呀,還是帶彩帶的那一種呢。
回到家后,我又和父親母親去外婆家去掃墓,大舅、小舅、姨媽等人都到齊了,我們帶著東西來到外公的墳前。這些雜草長的也忒快了吧,走來長這么高了,姨媽還是要把它們給處死。我給外公燒了美元,好讓他老人家跟隨地府旅游團出國旅游。
“咚!”、“啪!耳邊傳來了絡繹不絕的鞭炮聲。
【清明由來日記】相關文章:
清明由來10-10
清明由來10-10
清明節的由來04-07
清明節的由來10-10
清明節的由來04-04
清明節的由來04-07
清明節的由來10-10
清明節的由來03-23
清明節的由來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