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名臣左宗棠語錄
導語: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一生親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率軍平定陜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晚晴名臣左宗棠語錄,供各位參考。
1、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
2、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破書萬卷,神交故人。
3、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4、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5、學如才識,不日進,則日退。
6、奇書已聚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7、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
8、自奉寧過于儉,待人寧過于厚。一切均從簡省,斷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相關閱讀:
左宗棠的金錢觀:不貪占 不聚財 不肥家
《清史稿》稱,“宗棠有霸才”,其實他是一個十足“霸蠻”的湖南人。但霸蠻歸霸蠻,左宗棠在教育子女方面,卻是心細如發,這從他花錢的方式,就能看出來。
一介布衣躍為封疆大吏
一生儉樸常穿棉布衣袍
湖南湘陰左氏家族,一直秉承“耕讀傳家”之傳統,左宗棠從小就以才華著稱,但科舉之路很不順利,三度名落孫山后,一怒之下,不再參加會試,回鄉種田,自號“湘上農人”,在家中自撰對聯曰:“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他是典型的厚積薄發、大器晚成之人,太平軍打到湖南,左宗棠應邀出山,盡顯才干,力保長沙城被重兵久圍而不陷落,一生的功名也就從此開始。雖然年過四旬才正式走上仕途,但短短數年間,南征北戰,從一介布衣,躍為封疆大吏,成為左氏家族定居湖南五百年來最耀眼的明星。
在大富大貴面前,有多少人多少家族能夠保持定力守得初心?這無疑是左宗棠身居高位后深思的一個問題,他把如何對待財富如何花錢,作為教育子女、家人的切入點。
左宗棠本人一生儉樸,即使位高爵顯,依然保持著“非宴客不用海菜,窮冬猶衣缊袍”。平常多穿普通的棉布衣袍,只有在公事場合才穿官服。
在浙江時,有一年冬天,有位官員因公事來謁見左宗棠,當時天氣異常寒冷,左宗棠卻僅穿一件布面皮袍會客,后留客人用飯,客人以為有盛宴招待,但桌上卻只有幾片白肉和一盆雞湯。
左宗棠曾加太子少保銜,人稱“左宮保”,他愛讀書寫字,衣袖經常磨破,曾請人專門制作一副套袖戴在衣服外面,以防頻繁修補衣袖,門人為它取名“宮保袖”。
廉潔奉公不貪絲毫
次子修繕舊屋遭痛罵
作為當時著名的官場“怒漢”,左宗棠一直遭到同僚的非議與彈劾,但卻沒有貪污受賄之類的指控,熟悉大清官場的美國人貝爾斯感慨道:“對他的指控中,唯獨沒有貪污公款這一條。左宗棠最強硬的.對手從來未能指責他從公款中攫取一個銅板據為己有。”在崇尚奢靡享受、動輒“滿漢全席”的大清朝,左宗棠絕對是一股清流。
他本人如此,希望家人也這樣。在一封家書中,他寫道:“付今年薪水銀200兩歸……念家中拮據,未嘗不思多寄,然時局方艱,軍中欠餉七個月有奇,吾不忍多寄也。爾曹年少無能,正宜多歷艱辛,練成財器,境遇以清苦淡泊為妙,不在多錢也。”
68歲那年,左宗棠曾寫下一紙遺書:“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輒隨手散去,爾輩宜早自為謀。”尤其是作為貧寒出身的大員,左氏最為擔心的是暴發戶心態毀了后人,所以次子孝寬修繕舊屋,也遭他痛罵:“貧寒家兒忽染腦滿腸肥習氣,令人笑罵,惹我惱恨。”
左宗棠的忘年交林則徐,相傳有一句名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是左宗棠真心崇拜之人,這句話,無疑對他影響很大。
每年養廉銀子二三萬兩
給家里只寄200兩
細節最能洞悉人性。關于左宗棠,說說兩個細節:
其一,左宗棠對家人很“苛刻”,他長年在外當官打仗,夫人在湖南老家,拖家帶口,一大堆人,但左宗棠每年給家里只寄200兩銀子。左宗棠缺銀子嗎?錯,朝廷每年撥給他個人的養廉銀子就有二三萬兩。
此外,他常年帶兵,經手大量的軍餉,尤其是西征新疆,從朝廷到地方,多方籌集軍費。據統計,六年間累計軍費花費不低于六千萬兩。在清朝,這可是帶兵主官一筆了不得的油水,但左宗棠卻并不貪占一絲一毫。
其二,左宗棠是個愛錢如命的吝嗇鬼嗎?錯。他的下屬劉典去世,他一次性便給了其家屬6000兩銀子撫恤。長子孝威在京趕考時,他還特地囑咐兒子去錢莊取1000兩白銀,設立資助湖南籍貧困考生回鄉路費的“獎學金”。孝威不重視此事,讓一個人品不咋的的同學去取錢,左宗棠知道后,還寫信罵了兒子一頓。
要求后人“耕讀傳家”
家族安身立命之本
正因為見到太多被錢財敗壞的子弟、家族,左宗棠認為世上最大的悲劇就是后人“愚而多財”,因此他一直在避免自己家人陷入“富貴陷阱”。
左宗棠不聚財,雖然收入豐厚,但每年給家里只寄200兩銀子,余錢都用在扶貧救災和修城墻、辦書局書院、資助西征軍糧餉。在福建時,聽說魚雷、水雷威力大,他還自掏巨款,購買一批魚雷、水雷來裝備海軍……他用這種散財方式,讓后人徹底打消依賴心理。
左宗棠出身貧寒,奮斗多年,終成國家重臣,自然不可能讓子女再重復自己當年貧寒的生活,但是,“耕讀傳家”的精神不能丟。
在湖南湘陰左氏老家,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這是左宗棠對后人的要求:“要大門閭,積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讀書。”“是好子弟,耕田讀書”——這是左氏家族安身立命之本,即使回到原點,也能活得很好。
以研究左宗棠著稱的湖南作家徐志頻在《左宗棠的正面與背面》一書中,寫了這么一個細節:到了左宗棠孫子左念恒一代,清朝覆亡,左家再無家產可資,境況與左宗棠當年寒士情形相似,但在艱難困苦中,左家照樣自強崛起,人才輩出,成為各領域的大家。
【晚晴名臣左宗棠語錄】相關文章:
晚晴12-24
名臣傳07-15
晚晴故事作文04-01
晚晴湖水韻散文01-27
君前臣名成語05-08
《元朝名臣事略》閱讀理解05-02
抗金名臣宗澤03-30
晚晴里智慧的靈蝶作文02-05
賈島《雪晴晚望》古詩賞析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