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名句整理
中醫誕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后歷代均有總結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醫名句整理,歡迎大家分享。
中醫名句整理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漢·張機《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
2.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4. 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5.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
二、養生保健
1.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2.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素問·上古天真論》)
3.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素問·上古天真論》)
4.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5.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明·綺石《理虛元鑒·心腎論》)
6.善養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三、防病治未病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2.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漢·張機《金匱要略》)
3.上工治未病。(《難經·七十七難》)
4.虛邪賊風,避其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5.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6.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刺法論》)
四、醫德醫風
1.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3.大醫精誠(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4.業醫者,活人之心不可無,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劉昉《幼幼新書·自序》)
5.未醫彼病,先醫我心。(宋·劉昉《幼幼新書·自序》)
6.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7.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于情。(清·喻昌《醫門法律·問病論》)
中醫名句整理
1、食不語,寢不言。
出自先秦《論語·鄉黨》。【譯文】吃飯時不與人交談,睡覺時不說話。這是孔子所提出的食、寢禮儀,同時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2、靜然可以補病,眥蝳可以沐老,寧可以止遽。
出自先秦《莊子·外物》。【譯文】保持安靜的狀態可以養病,按摩眼角可以消除老態,寧神靜氣可以消除恐懼。
3、若孤陽絕陰,獨陰無陽,欲心熾而不遂,則陰陽交爭,乍寒乍熱,久而為勞。
出自《古今醫統大全·欲不可絕》。【譯文】如果孤陽絕陰,或者獨陰無陽,欲望之心熾盛而不得宣泄,就會導致陰陽交戰爭斗,一會兒寒一會兒熱,時間長了就形成勞神之病。
4、本草藥品雖多,然其味不過五,乃甘辛咸苦酸是也;而其性不過六,溫涼補瀉升降是也。
出自《壽世保元·藥論》。【譯文】本草上記載的藥品雖然繁多,但是它們的味道不過五種,就是甘辛咸苦酸;它們的藥性不過六種,就是溫涼補瀉升降。
5、戴勞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墮胎。推原其本,皆因于熱。
出自《格致余論·胎自墮論》。有的是因為勞累和生氣傷害了感情,內火發動,也能導致墮胎。推測他的根本,都是因于內熱造成的。
6、兒之在胎,與母同體,得熱則俱熱,得寒則俱寒,病則俱病,安則俱安。母之飲食起居,尤當慎密。
出自《格致余論·慈幼論》。【譯文】胎兒在母體中,與母親同為一體,如果受熱就都受熱,遭受寒冷就都會寒冷,得病就都得病,安康就都安康。所以母親的飲食起居,尤其應當謹慎細致。
7、凡言治國者,多借醫為喻,仁哉斯言也!真氣,民也。病邪,賊盜也。或有盜賊,勢須剪除而后已。
出自《格致余論·病邪雖實胃氣傷者勿使攻擊論》。【譯文】大凡談論治國的人,大多借醫療來比喻。那些話說得很有道理啊!真氣就是百姓。病邪之氣,就是百姓中的盜賊。如果有了盜賊,勢必剪除然掉才能罷休。
8、醇酒之性,大熱大毒,清香美味,既適于口,行氣和血,亦宜于體,由是飲者不自覺其過于多也。
出自《格致余論·醇酒宜冷凍飲料論》。【譯文】美酒的性質,是具備大熱大毒的,酒的清香和美味,既適于口感,有行氣和行血的功效,能使身體飄然舒適,所以飲酒的人不知不覺就喝多了。
9、欲不可縱,縱則精喝。精不可喝,竭則真散。
出自《類經·上古之人春秋百歲今時之人半百而衰》。【譯文】欲望不可以放縱,放縱就會導致精力衰弱。精力衰弱不可以讓它衰竭,衰竭就會真氣散。
10、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圣人之道也,又何危焉?
中醫名句整理
1.人身小天地
2.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3.夢失封金柜,形衰守玉關,鼓呵消積滯,兜禮治傷寒
4.上工治未病
5.五臟藏而不瀉,六腑瀉而不藏
6.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一身之根
7.肺朝百脈
8.肺為嬌臟,心為火臟,脾為土臟,肝為剛臟,腎為水火之臟
9.肺主治節,心主血脈,脾主運化,肝主疏泄,腎主水液
10.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
11.腎者胃之關也
12.七節之旁,中有小心
13.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14.頭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腎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15.沖為血海,任主胞胎
16.胃為五谷之府,膽為中精之府,小腸為受盛之府,大腸為傳導之府,膀胱為津液之府,三焦為中瀆之府
17.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
18.頭為諸陽之會,四肢為諸陽之本
19.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20.氣為血帥,血為氣母
21.六腑以通為用
22.齒為骨之余,發為血之余,爪為筋之余
23.脾為胃行其津液
24.八脈麗于肝腎,沖脈麗于陽明
25.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
26.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27.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28.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29.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30.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31.肺為水之上源
32.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33.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
34.氣有余便是火
35.形寒飲冷則傷肺,飲食勞倦則傷脾
36.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
37.胃不和則臥不安
38.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39.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
40.聚于胃,關于肺
41.傷于風者,上先受之;傷于濕者,下先受之
42.久痛入絡
43.陽氣盛則嗔目,陰氣盛則瞑目
44.臟寒生滿病
45.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46.氣傷痛,形傷腫
47.怪病多痰
48.治痿獨取陽明
49.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50.氣之所并為血虛,血之所并為氣虛
51.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檠飪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
52.氣亂于衛,血逆于經
53.脾胃虛則陰火升
54.亢則害,承乃制
55.金實不鳴,金破不鳴
56.二陽之病發心脾
57.肺熱葉焦,發為痿躄
58.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59.冬傷于寒,春必病溫
60.小兒純陽、稚陰之體,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61.多診識脈,屢用達藥
62.臨病人問所便
63.至虛有盛候,大實有贏狀
64.有諸內者,必形諸外
65.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66.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67.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68.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69.熱深厥深,熱微厥微
70.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腆脹
71.嘗貴后賤名日脫營,嘗富后貧名目失精
72.肝為女子先天
73.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
74.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75.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
76.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77.治病必求于本
78.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79.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80.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81.開鬼門,潔凈府,去菀陳荃
82.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余
83.諸病在臟,當隨其所得而攻之
84.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
85.甘溫除大熱
86.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87.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88.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補肝不宜伐肝,宜降氣不宜降火
89.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90.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
【中醫名句整理】相關文章:
《史記》名句背誦默寫整理03-17
生意經名句整理02-14
余華名句經典語錄整理02-15
整理床鋪06-25
精選愛情格言整理06-27
生龍活虎的近義詞整理08-28
既又的造句整理09-20
尊嚴說課稿整理03-02
整理房間的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