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漢字的由來與故事(通用25篇)
漢字是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展的文字。那么,單獨一個漢字的由來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故事呢?以下是小編收集來的一個漢字的由來與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1、武
“武”字是個合體字,按古代造字法的“會意”,“武”從止、從戈,由止、戈二字合起來成為“武”字。戈是古代的一種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實則為人的腳趾的象形,在金文中,“止”依然構成人的腳趾之形;在篆文中“止”依然如此。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現形式是“足戈并立”,左邊畫一個“足型”,而右邊畫一個“戈型”,二者組合成其雛形,并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種靜態;在此基礎上字體由左右結構,變成了上下結構,近而形成了“止戈豎立”的組合,此時最大的變化在于“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的一撇移到“弋”字的左上角,其意是持戈而行,處于一種動態。進入青銅器時代,金文中的“武”字,已由象形向會意方向發展,并形成“動靜”結合的字體,筆劃粗細一致,結構相對協調,以適用于人的習慣認識和記憶。從甲骨文中“武”字的變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為武,而完整的表述應該是這樣的:或持戈靜止而立,注視前方;或舉戈而動,欲與人、欲與獸斗,與人斗是爭奪地盤和剩余價值,與獸斗是維持生存和生命。
2、貓
在很久很久以前,農民種的莊稼由于受到鼠害的影響,收成很少。后獲悉有一動物“貍”,也就是我們現在稱呼的野貓,善抓老鼠。
故農民就開始養“貍”來保護莊稼,為了區別家養和野生的差異,根據其工作是保護莊稼的緣故,后古人就造了一個字“犭”+“苗”,就是現在的貓,而其叫聲稱呼為“喵”。從中可以看到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字的影響。
3、嫉
相傳很久以前,一位主管造字的老先生認為天下許多事情都壞在女人身上,所以造字時他經常把貶義的字眼跟女人聯系起來。老先生認為,心胸狹窄乃女子通病也,于是造出了“嫉”字。
還有許多類似的字如“奸、妖”等也是這么造出來的。后來,老先生告老還鄉,一才女接任,看到“嫉、奸、妖”這些字,大為不悅,發誓要用女子旁造出最美的褒義字來,于是脫口而出:女子就是好!這就有了“好”字。女主管心潮澎湃:少女,妙也!于是又有了“妙”字。
4、王
“王”字原是一把斧頭的輪廓。那時的大斧是兩面雙刃的,顯示了它的無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兩橫,斧柄則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橫。
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王”就成為古代隸書和今天楷書時的樣子。“王”字的原義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開路的工具,也是征戰殺戮的兵器,誰掌握大斧.誰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誰就是“王”,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為權力的象征的原因。
5、醋
傳說在古代中興國,即現在的山西省運城有個叫杜康的人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后來,黑塔率族移居到現在江蘇省鎮江,在那他們釀酒后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21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就儲藏作為調味漿。
這種調味漿叫什么名字呢?黑塔就把二十一日加酉子來命名即“醋”。
6、吃
有一個字,它可以算是我的朋友,因為我們常常見面,但是我經常把她它寫錯,那就是“吃”字。“吃”這個字有兩種意思,第一是把某種東西放入嘴巴里;第二指的是美食家品嘗各種各樣的美食。而我今天要寫的“吃”不是第一種意思,也不是第二種意思,這個字的已在我心里躲避了很久,我和它還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往事呢。
那還是上二年級的時候,一天早晨我來到學校,老師叫我們寫一個夸張句,我寫好了。只見老師用目光瞟了我一眼,感覺怪怪的,我頓時緊張了起來。老師就在第一時間把我的本子拿到講臺上讀,老師戲謔的念到:“我大口大口的吹著漢堡。”同學們哄堂大笑,我卻羞愧地無地自容,因為我這次又把“吃”寫成了“吹”。老師把本子摔到我的桌前,讓我把這個字抄寫50遍,讓我長點記性。
放學了,我傷心欲絕的走了回家,我跑到媽媽的房間里問道:“媽媽,為什么中國的漢字就那么復雜呢?”媽媽摸了摸我的頭說:“漢字雖然很復雜,但是如果我們一筆一畫的去認真對待,就不會覺得那么復雜了,就和我們尋常的任何事情一樣,不要馬馬虎虎的就能做好!”
這個“吃”字的,事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寫錯過“吃”字。
7、孝
我最喜歡的漢字是“孝”字。古人曰“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作為子女要孝順父母、長輩,不懂得孝的人是不會有出息的,所以我們要將“孝”字銘記于心。
在《水滸傳》中,之所以宋江被官服府用假信抓走,是為了孝敬父親;之所以李逵連殺四虎是為母報仇;在《三國演義》中,之所以徐元直身在曹營心在漢,是為了照顧母親;之所以孫權殺劉備屢次失敗,是為了滿足母親的旨意……古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孝”的含義。
在現實生活中也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孝”。記得有一次,隔壁的王爺爺幾天不見動靜,詢問后才知道他心臟病犯了,已經送到醫院搶救了,于是我們帶上禮物到醫院去看望他。到達他的病房門口時,他的兒子出門迎接我們。他將禮物放進病房里,出來跟父母說話。這時我才開始細細地打量他,往日的瀟灑風度變成了驚恐害怕,雙眼熬出了黑眼圈,又紅又腫,整個人好像又瘦了一圈。他著急地說:“他老人家呀,心臟病又犯了,我的妻子身體不太好,可還是要頂著烈日來堅持給老人家送營養湯,這該死的夏天太容易讓人犯困了。我不在公司的這幾天,公司內部狀況又出現了許多問題,哎……”說完又嘆了一口氣,好像被這么多的問題所困擾的無奈。正說著王爺爺的兒媳提著飯盒來到了病房里,對王爺爺噓寒問暖,又親自給他喂飯。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可是無論他的兒子公司有多忙,他都無微不至的照顧王爺爺。爺爺的病一天一天的好起來,最終幾乎被判死刑的王爺爺奇跡般的好了。太不可思議了。王爺爺的兒子是孝的楷模,他是新時代的榜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那一刻,我對“孝”字的含義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有許多孝敬老人的人為我們做好了榜樣。我們也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把“孝”繼承下去。
8、國(國)
甲骨文中的“國”(國)字由“戈+口”組成,其含義是“軍隊、人口”。可以理解為:由人口組成軍隊,由軍隊來保衛人口,這就是國家。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國”字多了一個四周的“囗”,表示國家有邊境四周;隸書、楷書中的“國”字還多了“一”,表示“土地”。這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國家。
在古漢字中,“國”字的組成中有外面一個大囗和里面一個小口,這兩個口,意思是不一樣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則表示土地;此外,還要執有“戈”矛的軍隊來保衛國家的土地、人口和邊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還有“戈”等因素,構成為國家的“國”字。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說,古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深刻地解釋了國家的幾個基本特征,或者說構成國家的幾個基本要素——邊境、疆域、土地、人口、軍隊等。
9、家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豬的象形字。“家”字的本義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房屋,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古時中國以男子耕田為主的農業社會,社會整個生產力低下,農業很重要,同時又必須有飼養業做補充,人們才能夠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錢的人,比較富裕的人,養殖業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對于家庭的經濟影響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財產之一。因此,家家戶戶都會飼養牲畜,特別是豬(豕)。那么怎樣飼養呢?就是養在家里,一來豬等家畜不會被人偷走;二來可以防止猛獸吃掉家畜,遇到猛獸來,人們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驅逐猛獸,使家畜免遭損害;三來,房子下層飼養家畜,雖然豬屎馬尿等味道臭點,但是對家庭衛生無根本性大礙。這種房屋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做法,即使在當代,在中國一些貧窮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見。
在古代,養豬成為家庭的一個基本特征。沒有養豬的家庭是令人驚訝的。家以是否養豬,而不是以是否養羊來標識。這也表明中國中原地方已經擺脫了以往游牧的生產、生活方式,比較徹底地進入了農耕社會。
“家”字。《說文》:“家,居也。”《新華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學術流派。”
10、善
不論在甲骨文中,還是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善”字都與羊、與羊的嘴巴相關。在隸書、楷書中,善:羊+口+廿。“善”,羊頭加上羊嘴。試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會咬人,也不會咬其他動物。羊嘴,善之極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對于人類有著眾多方面的“美”的本質:羊吃進去的是草,但是擠出來的是羊奶,提供給人類的是渾身的寶:肉是鮮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紡成毛線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連羊糞蛋也可以肥田。羊對人類是完全奉獻,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馬豬等大型的、比較兇惡的動物那樣,對人有時有生命危險,羊對人最為溫順,因此,羊最早被人類馴化,對人類的進步所做出的貢獻也最大。
牛馬豬等大型牲畜,也有許多善,但是,牛會抵人,馬會踢人,有時還會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爾發點脾氣,也很難致人死地。因此,中國古代先民把善與羊聯系在一起,是最準確、最科學的造字方法。
11、惡(惡)
亞(亞)+心。“惡”字本義:鱷魚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鱷魚般殘忍。
惡字的上半部分是“亞”字,“亞”是鱷魚頭部的象形字。“亞”字的中間部分是鱷魚張開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兩點,是鱷魚眼睛,此外部分則是鱷魚頭部上下沿的樣子。
“鱷”(鱷):魚+噩。“噩”字是鱷魚的頭部象形字,代表鱷魚。在中國古代,人們因鱷魚的肆無忌憚和瘋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漢字中,對鱷魚的描寫都是與丑惡、兇殘、瘋狂相聯系的。
12、貧(貧)
分+貝。一個“貝”(錢)幾個人來分,自然貧了;貧是缺乏錢財,擁有很少量錢財的意思。“貧”字本義是:缺少錢財,家境貧寒。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貝殼都是最為原始的錢幣。因此,古漢字中“貝”就代表金錢。
古漢字中許許多多的與“貝”字相聯系的字,也都與金錢的交往相結合。比如,賬目,就是金錢來往的記錄。寶:宀+玉+缶+貝。能夠稱為寶的東西里面,貝就是其中之一,而貝就是錢。實:宀+貫。“貫”指的是被串起來的銅錢等貨幣。
13、窮(窮)
穴+身+弓。“窮”繁體字是“窮”,這個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國古代歷史傳說指出,我國先民經歷從樹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樹上筑窩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轉變歷史。
在古漢字形成時期,人類生產力已經比起遠古時期有了一定的發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們,已經不適應穴居生活,因為,平原地方雨水下來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僅洞穴里的東西會被淹沒,而且,洞穴也會被浸軟垮塌。這樣,人們就從穴居轉變為蓋茅屋居住了,有勢力的部落酋長還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適程度遠遠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們的生活好壞的主要標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來說明人們的貧窮富裕,是一個最為簡便易行,并且最有說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窮”字,就成為了窮人的標志了。
即使是當代,住房問題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個家的樣子,才能夠擺脫“窮”的形象。
14、富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與隸書、楷書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兩樣東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壇子,講的是房屋和酒壇子這兩樣靜態的、具體的財富。而隸書和楷書的“富”字,既有靜態的財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時,主要的是動態的財富: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結合后,就能夠創造出新的、更多的財富來。“富”字與“窮”字相比較,富字的上邊不是“穴”字頭,而是“宀”(寶蓋)頭了。富了以后,就可以離開“穴居”生活,在平地上蓋起房屋,這是一種上方有了房頂居住比較舒適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經有大屋頂的房子住了。
總之,“富”字的含義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斷繁衍的人口(勞動力),有可耕種的田地。
15、思
田+心。漢字告訴人們,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這種思很純正,不是叫人癡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門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經事情的思,即務農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頭部的“囪門”,下有人的“心臟”。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頭腦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誠然,現代醫學只承認頭腦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隸書、楷書中, “思”字的上部 “囪”被 “田”取代。篆文的 “思”,解釋的是人的什么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隸書、楷書中的 “思”,則告訴人們什么叫做“思”,通過人們耕田的實踐及其整個思索過程來揭示 “思”是什么。
16、貿(貿)
卯+貝。什么是卯,在中國古文化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說。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荊棘、灌木叢,而荊棘、灌木叢不是可以做棟梁之材的參天大樹,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難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來做燒柴。在古漢字中,與“乙木”相對應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偉岸、高聳的喬木。灌木絕大多數只能夠用來做燒柴 (或者做小型的家具、生產輔助用具),而喬木則主要用于做房屋、橋梁等建筑的棟梁之材或者板材。
“貿”字是由“卯”和“貝”組成,其含義是用燒柴(卯)來換錢,或者用錢(貝)來買燒柴,這就是貿,也叫貿易。中國這個 “貿”字,是十分傳神的,緊緊地抓住了事情的關鍵——貿易過程中買賣雙方的貿易行為及其基本表現。
17、載”、“裁”和“栽”
一個叫“戈”的老兵有三個孩子,他們分別叫做“載”、“裁”和“栽”,三兄弟在外貌上特別象,再加上有共同的愛好,又常常在一起,外人很難分辨清楚他們誰是誰。不過他們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只要仔細觀察,還是能分得開的。
他們的共同之處是,首先外表上,他們都和他們的父親“戈”很相象。同時三個人的額頭上都長著一個像“十”字一樣的胎記,而且這個胎記的顏色都是紫紅色,所以一般人很難分清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的共同之處還體現在三兄弟都特別喜歡玩兵器,特別喜歡比試“戈”,所以盡管他們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但總是戈不離身,難怪別人要分不清他們了!
其實,“載”是個司機,所以他總是開著車;“裁”是個裁縫,身上總帶著他做的衣服;“栽”是個木匠,平時手里總拿著一把木制的小尺子。如果知道這些,看見他們就不難分辨了。
他們三兄弟特別團結,三個人穿的衣服都是“裁”做的,三個人家里的家具都是“栽”做的,而“栽”和“裁”出去玩都是“載”開的車……
老兵“戈”看著三個孩子一天天長大,又都那么團結,而且平時又受別人特別的注目,所以特別的高興。三兄弟也覺得自己有個好父親“戈”,有和自己一樣長著“十”字胎記的好哥哥或好弟弟、大家彼此又有共同的愛好而感到特別的幸福!
18、木和本
指事字有兩類:一類是純符號性的指事字,另一類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一指事符號所構成的指事字。“本”和“末”就是在象形字“木”的基礎上加一指事符號而成的指事字。
“木”的甲骨文作“”或“”,就像一棵樹,上部是茂盛的、往上的樹枝,下部是扎向土里的樹根,中間是樹干。可見“木”的本義就是今天所說的“樹”,它是一個整體象形字。王筠《說文釋例》就是這樣說的:“木固全體象形也,丨象干,上揚者枝葉,下注者根株。”“木”的金文、小篆及楷書均為象形字。而《說文解字木部》卻說:“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下象其根。”許慎講的顯然不是“木”的本義,而是引申義。他指出“木”為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之一,五行用于方位,則東方稱“木”,這就是“東方之行”的意思。許慎對“木”字的結構分析也不準確,完全與“木”字的構形不符。
有人認為,一棵樹木的種子,埋入地下后,種子很快從地下頂破地皮,長成幼樹。一棵樹,將自己的根深深扎于土壤之中,從土壤中吸取了大量的營養,長成參天大樹,它生長在村莊部落之中,保護著人類及其住所的安全。它那茂密的枝葉庇蔭著人類,因而“木”含有施恩于眾的意思。這種解釋頗有新意,說出了“木”與人類的密切關系,這就是古人把樹木當做神靈崇拜的原因。比如滿族人崇拜的天神叫阿布凱恩里,他創世后,大地上擠滿了人,見此情形,天神下令將天上最粗的一棵大樹砍倒,將其接到地上,讓人們沿著這棵樹爬上天去。維吾爾族將樹視為“母”,說它是一位保佑婦女兒童的善良女神。黔東南的苗族人將寨邊的古樹認為是善神嘎袷的居所,它可以為村民驅邪,保護村寨平安。
因為“樹”砍下后可作木材、木料,因而“木”有此引申義。如《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而進入現代漢語后,“木”專指木材、木料,再不指樹木了,“木”的本義由“樹”來替代。須知“樹”的意思在古漢語中多用為“種”,因而古漢語的“樹木”,就是種樹的意思。
“本”字的甲骨文寫作“”,金文作“”,小篆為“”。它們的形體基本相同,在一棵樹的根部上都加一小點或一短橫作為指事符號,指出樹木伸下土壤的部分,即樹木的根部,是個指事字。《說文解字木部》:“本,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徐鍇系傳:“一,記其處也,與末同義,指事也。”可見“本”的本義就是“樹根”。《國語晉語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意思是砍樹如果不是從根部砍,它就必定復活。“本”由樹根引申為指事物的基礎,或主體部分。如《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其意思是君子做事致力于基礎工作,基礎打牢了,“道”就會產生。
“末”字是在象形字“木”的基礎上,將指事符號一小點或一橫加其上而成。金文作“”,小篆作“”。其中的“木”就是樹,“點”或“橫”指出其意義,即成今天的“末”。《說文解字木部》:“末,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徐灝注箋:“木杪末,故于木上作畫,指事。”《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其意思是樹梢太長,必然被折斷;尾巴太長,就很難甩動。“末”由樹梢引申為不重要的、次要的事物。如成語“舍本逐末”和“本末倒置”。可見“本”與“末”在本義上分別指樹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其引申義正好相反。
19、涉
“涉”的意思就是指赤腳過河。
關于赤足過河之事,《詩經》中多有記載。如《鄭風褰裳》說:“子惠思我,牽裳涉溱。”這兩句寫的是一個女子對他的情人說:“你深情想念我,那你就應該卷起褲子過溱河。”
“涉”在古漢語中真正用于本義,即“卷起褲子過河”的情形并不多。常用的是由本義引申出來泛指各種方式的“渡河”。如《左傳宣公十七年》:“所不報者,無能涉河。”
20、“正”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是干部自身行為端正了,讓群眾做事的話,群眾們也會以他為榜樣照著做;假如干部自己的行為不端正,無論叫群眾們干什么事情,群眾都不會做好的。這句話是班主任章老師上學期期末給我的寄語。漢字的“正”字不僅僅只有“行為端正”的意思,還包含了其他許多的含義。
“正”是一種態度和姿勢。做什么事,態度一定要端正,才能做得好。比如寫字,剛開始學寫字,我的字總是寫不好。要么大大小小,要么歪歪扭扭,要么就像蟲子爬似的,難看極了。寫字時,我總是心里很急,想一口氣就寫完,寫得特別快,就像心里有一個人在不停地喊:“快點!快點!”爸爸媽媽提醒我,我寫字的姿勢不好,頭是歪著的,腳一直在亂動。老師告訴我,寫好字的關鍵就在于一個“正”:態度要正,頭要正,身體正,雙臂正,雙腿擺正,心念要正。這就是寫字的“正”。后來,我努力端正了態度,靜下心來,頭不歪了,筆不歪了,腳也不亂動了。寫的字也漸漸地漂亮點了。
“正”是一種品德。人不能卑鄙小氣,要正大光明,做人要堂堂正正,浩然正氣。我們從小要正直,遇到不對的事要及時指出,防止罪惡的種子進入我們純潔的心靈。
“正”是一種能量。有了這種能量,就能夠消滅一切戰爭、邪惡。我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因為那時我們全國軍民有著寧死不屈,奮勇抗敵的正能量。
“正”是一個方向。只有找到正確的方向,才能有美好的未來。
“正”還是一種方法。我們就經常用它作為計數的方法。
“正”字的意思還有很多。漢字像“正”字這樣含義深刻的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學習。
21、太與大
每天,你都能看到像一個大火球一樣高高地掛在天空中的東西。只有在白天,你一定猜到了!那東西就是太陽。
那么,與“太”這個詞非常相似的詞是誰呢?這個詞會讓你把“太陽”寫成“太陽”。那么單詞必須是“大”“太大”和“大”只是有點不同,但它們也會讓你無緣無故地受到懲罰,無緣無故地丟3分,讓人們無緣無故地大笑。
我記得我們在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把課堂練習轉到第九課,那課叫《太陽》。課堂練習中有一個問題要求你寫一個寓言。你以為“太陽像一個大火球掛在天空”,但你寫的是“太陽像一個大火球掛在天空”。所以老師給了我一個講座。但我并沒有悲傷,而是決定以后認真對待,不再犯類似的錯誤。但是考試時我沒有仔細檢查。那很好。直到我發了試卷,我才后悔。我后悔做得不好,后悔沒有仔細檢查,后悔白白丟了3分。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把“太”寫進“大”。唉,漢字真是一群聽不懂的精靈。它們可能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含義,因為有一點不同。漢字是如此博大精深。我愛你,漢字。
22、章和張
“章”和“張”在漢字中都用于表示姓氏,當有人問你姓什么時,答姓“張”為“弓長張”,當然無可非議,而要將“章”說成是“立早章”,似乎有些不妥。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須了解一下“章”的造字結構。
小篆作“章”,由“音”和“十”兩字組成,且與金文的“章”保持著一種內在的聯系。《說文解字·音部》:“章,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其中的“音”,指“音樂”、“樂曲”;“十”的`解釋明顯受到了老子“起一終十”說的影響,“一”為萬物的開始,“十”為萬物之終。由“音”和“十”會出的意思是樂曲演奏完一遍叫一章。由此看來,稱“章”為“音十章”更為妥當,稱它為“立早章”只是從它的形體結構來說的。
由于“章”表示一支樂曲一段的演奏過程,因此“章”便引申出文章的“章節”、“段落”的意思。又因為任何樂曲的構成與演奏都必須有規律可循,由此“章”又引申出“章法”、“規章”、“法律”等意思。將此聽覺的規章,用之于視覺上,“章”又有了印章、圖章的意思。
23、朋與友
在上古,“朋”和“友”的含義是有區別的。古稱“同門曰朋”,其意思是同從一個老師學習的人稱為“朋”,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同學;“同志曰友”,也就是說,志同道合的人稱為“友”,即今俗稱的“同志”。《說文解字·又部》:“友,同志為友。”許慎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友”為什么指“同志”呢?我們只要看看它的古文字形體就一清二楚了。
古文“友”字是由兩個“又”構成。“又”像手之形,并且為右手。可見“友”是會意字,其意思是兩只右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從“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見我們的先民,朋友相逢時,他們也會像今天一樣用握手來表示朋友之情。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今,當舊友重逢,兩人仍然是熱情地伸出右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以表示彼此之間的深厚友誼。
對“友”字也有不同的會意。有的學者認為是兩只手共同伸向一個方向,表示雙手互相協調、配合密切的意思。“友”的本意是用手相助。
不管怎么會意,“友”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愛護,以及人與人之間深厚的交情。“友”字的創制,體現了我們民族傳統的美德。“友”由“同志”、“朋友”引申為動詞,其意思為“與……為友”。如《論語·季氏》:“友直、友諄、友多聞,益矣。”其意思是同正直的、誠實的、見聞淵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事。
24、“取”
在遙遠的古代,因為耳朵又軟又小,在戰場上竟然被用來當作“記錄戰功”的憑證!士兵殺死的敵人越多,功勞就越大。可是怎樣才能證明你殺死了多少個敵人呢?將軍規定,如果戰爭中誰殺死了敵人,就割下敵人的.左耳,收集起來。
戰斗結束后,經過數耳朵就能明白這個士兵到底立了多大的功勞。這就是“取耳記功”的故事!“取”字就是這樣得來的。大家看,這是甲骨文的“取”字!“取”字最古老的寫法就是一只手抓著一只耳朵的樣貌。
25、曌
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取名字
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后,她想給自己取一個十分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并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一樣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于是武則天想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復了。說造就造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頭:曌。
曌:zha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當空、明亮闊大的意思吧。
【一個漢字的由來與故事】相關文章:
漢字的由來12-21
漢字的由來作文04-07
手抄報漢字的由來08-31
漢字的由來作文(精選25篇)10-27
漢字的故事作文03-17
漢字的故事(通用30則)03-27
我與漢字的故事作文05-10
漢字來歷的小故事06-08
關于漢字來歷的故事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