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誠信的幼兒小故事
誠信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道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實事,反對欺詐,虛偽。以下是關于誠信的幼兒小故事,歡迎閱讀。
誠信的幼兒小故事1
1、誠信的花朵
有一個國王因為沒有孩子,就想找一位誠實的孩子做王子。他對前來應招的孩子們說:“今天給你們一粒種子,三個月后,看誰能給我種出最美麗的花,誰就是王子了。”三個月過去了,聰明的或伶俐的孩子們捧著一盆盆五彩的花兒,前來參加最后的競爭。只有一位小孩盆中空空、淚眼漣漣:“尊敬的國王,我每天辛勤的澆水,細心的施肥,即使睡覺,也把花盆摟在懷里,但是,我卻什么也沒種出來?”國王聽了哈哈大笑:“誠實的王子呀,你不會種出任何的花草,因為我給你們的,都是炒熟的種子呀!”
2、賣火柴的小男孩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么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仆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于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里只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3、《郁離子》中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4、“一諾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5、美國總統華盛頓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莊園主的家里。
一天中午,莊園主從外面回來,帶回一把鋒利的小斧子,隨手放在門邊,就去做活去了。正巧,莊園主的兒子看到了這把斧子。他看著閃閃發光的斧子,十分喜愛,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試一試。于是,他帶著斧子跑到了櫻桃園里。他選中了一顆細小的櫻桃樹,學著大人的砍樹的樣子,舉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聽得“咔嚓”一聲,小樹被攔腰砍斷了。
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闖下了禍,就趕緊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處,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書,裝作專心的樣子讀起來。幾個小時后,莊園主回來了。當他經過櫻桃園時,發現他最心愛的那棵櫻桃樹被砍斷了,頓時大發雷霆。回到家里,他把果農叫來訓斥了一頓,并要他把砍樹的人追查出來。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這種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認,萬一錯怪了別人,那多不好啊!但轉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認了,爸爸要責備我,也許還會打我的。該怎么辦呢?他坐地床邊猶豫了好一會兒,終于大膽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著頭,紅著臉說:“爸爸,別再追查了,樹是我砍的。”父親問明了情況,不但沒有責備他,還把他摟在懷里,意味深長地說:“孩子,我為你的誠實而高興。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誠實這比100棵櫻桃樹還要寶貴。”
小男孩點點頭,把父親的這些話牢牢記在心上。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的美國總統華盛頓。
誠信的幼兒小故事2
季扎掛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第一》記載:季扎開始出使的時候,北上途中拜訪徐國國君。徐國國君喜愛季扎的寶劍,口里不敢說。季扎心里知道他的意思,但因為要出使中原諸國,沒有將劍獻給他。完成使命后,季扎回到徐國,徐國國君已死,于是季扎就解下他的寶劍,把它掛在徐君墳墓的樹上,隨從的人說;“徐君已經死了,您還送給誰呢?”季扎說:“不能這么說。我當初在心里已經答應他了,怎能因為他死了而違背我的心愿呢?’
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欣然應允。無奈,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畫作。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即趨畫案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地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肅立將畫燒毀。事后,李苦禪還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口惠不至禍及其身
明代劉基《誠意伯文集》中記載了一則‘“賈人重財”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商人不守信用,結果喪失了性命。故事大意是:
濟陰地方有個商人渡河時翻了船,攀附在浮動著的于枯樹木上,大聲哭叫。有個打魚的人劃船去救他,還沒到跟前,商人急著喊:’‘我是濟陰地方的富家大族,如果能救我,我將酬謝你百金。”打魚的人救他上了岸,他只給了十金。打魚的人說:‘,你原先答應給百金,而現在只給十金,恐怕不行吧?”商人發怒變臉,說:“你是個打魚的人,一天能收入幾個錢?現在,你突然得到十金,還不滿足嗎?”漁人默不作聲,沒精打采地走了。過了些日子,商人通過呂梁山的龍門而下,船撞在大石上,又翻了,而且又被那個打負的人碰見了。有人問打魚人:“何不去救他呢?”漁人回答說:‘,這個家伙不守信用:次救他,他答應給我錢,完了就賴賬。”他船靠岸邊袖手旁觀,結果商人被淹死了。
狼來了”的教訓
如果你在小事上經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們就會對你持懷疑態度。有個民間小故事,說的是有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種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來了,狼來戶’“山下的大人聞聲趕來,才知道是個玩笑。后來他又如此再三,人們就有點生氣了。有一天狼果真來了,孩子又拼命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這一次誰也沒有來,孩子被狠吃掉了。
桐葉封弟
《史記》記載:晉國唐叔虞,是武王的兒子,成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繼位,唐國發生了,周公滅掉唐國。成王同叔虞開玩笑,把桐葉削成圭形來送給弟弟,說道:“用這來封你。”史官于是請成王選個好日子封叔虞為諸侯。成王說:“我同他開玩笑罷了。”史官說:‘“夭子沒有開玩笑的話,一說話就有史官記載它,用儀禮完成它,用樂章歌唱它。”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
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于世。時人諺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說出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后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被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掩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后,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了漢王朝的重用。
情同朱張
東漢時,朱暉和張堪都是南陽人,張堪早就聽說朱暉品德高尚,最講信用,對他十分仰慕。有一次,兩人在太學里結識,分手時,張堪對朱暉說:“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體多病,恐怕不久干人世,希望我死后你能對我的妻子兒女多多照顧。”朱暉認為張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資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取笑著拱拱手就道別了。兩人以后再也沒有見過面。過了幾年,張堪果然病逝。朱暉聽說張堪的要子兒女生活得很貧困,便親自前去探望,送給他們很多財物。以后的口子里也很關心他們,就像關心自己的妻子兒女一樣二朱暉的兒子朱領對父親的這一舉動很不理解,便問道:“父親過去和張堪沒有太多的交往、他死之后怎么忽然對他家里人這樣關懷備至呢?”朱暉回答說:“張堪生前曾經把妻子兒女托付給我,只有信得過我他才這樣做,我必須講信用,不能辜負他的囑托啊!”朱暉對張堪的囑托,在沒有任何許諾的情況下,后來自覺地去履行了,這可以說是朋友之間守信用的一種更高的境界。所以,后來,“情同朱張”一詞一直被人們視為朋友間感情執著、講究信用的代稱。
劉庭式不負初心
劉庭式字得之,齊州人,考取進士,蘇軾做密州太守時,劉庭式做通判。當初劉庭式未中進士時,商議娶一個家鄉人的女兒。約定婚姻后,還沒有送彩禮。后來劉庭式中舉了,那女孩因病而雙目失明。女方家中自耕自種,非常貧窮,不敢再談論結婚的事。有人勸劉庭式娶女家的小女兒為妻,劉庭式笑著說:“我心里已應允她了,怎么可以背棄我最初的心意呢竺”最終娶了那失明的女孩。
誠信的幼兒小故事3
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見趙惠文王,說秦王情愿讓出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和氏壁”,希望趙王答應。
這件事讓趙惠文王左右為難:要是答應了,怕上秦國的當,丟了壁又得不到城;要是不答應,又怕得罪秦國。于是,趙惠文王就想藺相如出使秦國,讓他要么把壁帶回來,要么把十五個城池帶回來。
藺相如一口答應了,并且說:“不完成使命不回來見大王。”
藺相如帶著和氏壁到了咸陽,秦昭襄王接見了他,藺相如把和氏壁獻上去。秦昭襄王接過壁看了看,挺高興,又把壁遞給美人和左右侍臣,讓大伙兒傳著看,可是就不見秦王提換城的事。藺相如確信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換壁。
于是,他上前對秦昭王襄王說:“這塊壁有點兒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為真,就吩咐侍從把和氏壁遞給商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壁,就怒氣沖沖地說:“趙王誠心誠意派我把壁送來。可是,大王并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壁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壁在這柱子上一同撞碎!”
說著,他真的拿著和氏壁,對著柱子作出要砸碎的樣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壞了壁,連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圖來,并且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怕再上當,就說:“大王如果誠心換壁,應當齋戒五天,然后再舉行一個接受壁的儀式,我才敢把壁奉上。”
秦王答應了。藺相如回到賓館,叫一個隨從的人打扮成買賣的模樣,把壁貼身藏著,偷偷地從小道跑回趙國去了。
過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們和別國的咸陽的使臣,在大殿上舉行隆重的儀式。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后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騙,丟了壁,對不起趙王,所以把壁送回趙國去了。”
秦昭襄王聽到這里,大發雷霆說:“是你欺騙了我,還是我欺騙了你?”
藺相如鎮靜地說:“請大王別發怒,讓我把話說完。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只有強國欺負弱國,決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有誠意的話,請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然后打發使者跟我一起到趙國去取壁。趙國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決不敢不把壁交出來。”
秦王覺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就放他回去了。
秦國當然不愿意割十五個城池,這件事就這樣放下了。藺相如回到趙國后,趙惠文王提拔他為上大夫。
查道吃棗留錢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著禮物去看望遠方的親戚。到了中午,兩個人都餓了,可路上沒有飯鋪,怎么辦呢?仆人建議從送人的禮物中拿一些來吃。查道說:“那怎么能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要講信用,怎么能偷吃呢?”結果兩人只好餓著肚子繼續趕路。
走著走著,路旁出現一個棗園。棗樹上掛滿了熟透的棗子,十分招人喜愛。查道和仆人本來已經餓得發慌,更覺得饑餓難耐,便停了下來。查道叫仆人去樹上采些棗子來吃。
兩人吃完棗,查道拿出一串錢,掛在采過棗子的樹上。仆人奇怪地問:“這是什么意思?”查道說:“吃了人家的棗子,應該給錢。”仆人說:“棗園的主人不在,別人也沒看見,何必這樣認真呢?”查道嚴肅地說:“講誠實是人應有的道德,雖然棗主人不在,也沒有別人看見,但我們既然吃了人家的棗子,就應該給錢。”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后,自發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后,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并問他什么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
由于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誠信的幼兒小故事4
1、《小櫻桃樹的故事》
莊園中有一個很大的果園。每到收獲的季節,一只只碩大的蘋果、一個簇簇紅色的櫻桃垂掛在綠葉叢中,真是逗人喜愛。
一天,小喬治在家里發現了一柄爸爸新買來斧子。很快,他就成了這打斧子的“主人”。帶著它跑進花園,用它削小草、砍樹枝,玩得可開心啦!玩著玩著,突然他想到:“父親能掄起斧子砍倒大枝,我能不能掄起斧子砍倒小樹呢?”正巧,在他的前面不遠處有一棵小櫻桃樹,于是小喬治跑上前,掄起斧子向小櫻桃樹砍下去,一下,兩下……剛砍了七下,小櫻桃樹就倒下了。
黃昏時分,當父親發現花園被弄得亂七八糟,他十分喜愛的那棵小櫻樹也被人砍倒了,非常生氣。他怒氣沖沖地走進屋里,厲聲問道:“誰把我的櫻桃樹砍倒了?” 小喬治這是明白自己闖了禍。但他僅僅猶豫了片刻,然后突然抬起頭看著爸爸,態度誠懇地說:“爸爸,我不能說謊,是我用斧子把樹砍壞了的確我愿再栽上一棵,以后再也不砍了。”
小喬治的話音剛落,他父親滿臉的怒氣頓時煙消云散,并稱贊小喬治“那誠實的行為勝過一千棵櫻桃樹的價值。后來,小櫻桃樹的故事傳開了,“我不能說謊也成了小喬治為人者寫照。
2、《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曾子的兒子也要去,曾子的妻子便說,你聽話,在家里呆著,我回來殺豬給你吃。曾子的妻子趕集回來,看見曾子正要殺豬,便忙走過去,攔住曾子,問其原因,曾子說道,做人要守信用,特別要對孩子樹立個好榜樣,曾子的妻子也不便阻攔,于是,曾子的兒子吃到了豬肉。這就是曾子殺豬的故事。
3、《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4、《晏殊誠實守信的故事》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晏殊當官后,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里閉門讀書。后來皇帝了解到這個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贊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游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獎的。”皇帝又稱贊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5、《韓信的故事》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侍奉她。
6、《英王查爾斯二世的幽默故事》
英王查爾斯二世巡視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那,問學院院長能否把查爾斯一世的畫像給他。“作為報答,我會答應你的任何請求。”查爾斯二世說。 “那么陛下就拿去吧。”院長答道。 “謝謝你,”查爾斯二世說,“你的請求是什么?” “請送還我這幅畫像。” 查爾斯二世沒有食言,那幅畫像至今仍留在圣約翰學院 圖書館。
7、《卓怒的故事》
三國時期的吳國,有個人叫卓怒。他為人篤守信用,從不食言,只要是答應了的事就立即去辦。他與人約會,縱然遇到急風暴雨和雷電冰雪,也都沒有不如期到達的。一次,他從建業回會稽,臨行前去向太傅諸葛格告辭。諸葛格問他什么時候建業。他回答說定某天當再來拜見。到了這一天,正在宴請的諸葛格,想到卓怒的約定,便放下筷子,停止了飲食,等候起卓怒。赴會的賓客大都認為,從會稽到建業相距千余里,路途中又難說不會遇到艱難險阻,怎么一定能如期到達?不一會兒,卓怒真的到了,所有的人都很驚詫。
【誠信的幼兒小故事】相關文章:
誠信的小故事04-06
誠信小故事11-19
名人誠信小故事07-21
誠信小故事名人11-29
有關誠信小故事11-05
國外誠信小故事03-26
誠信的名小故事03-26
關于誠信的小故事08-20
名人的誠信小故事精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