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燕子低飛要下雨’這個諺語?
諺語:
燕子低飛要下雨
解釋:
下雨前空氣中的濕度較大,使得昆蟲的翅膀較濕,因此,作為燕子食物的那些昆蟲飛行的能力大受影響,只能在貼近地面附近飛行,于是,燕子也就降低了飛行高度,在貼近地面附近尋找自己的食物——昆蟲。 據考證,昆蟲是地球上最先擺脫地心引力作用,學會了飛行的動物。
由于千百萬年的進化,昆蟲飛行的安全性能極高,但為何昆蟲在陰天時要降低飛行高度呢?果真是由于下雨前空氣中濕度大造成的嗎?昆蟲的飛行工具果然象人們想象的那么落后,其翅膀居然能被潮濕的空氣弄濕嗎?
根據我對下雨前空氣濕度與晴天的濕度的對比,發現其差別并不是很大,而且,并不是說下雨前空氣中的濕度就一定要大于晴天時的濕度,有時空氣中的濕度在晴天也是很高的,并造成極度的悶熱,但此時天空中的燕子并沒有飛的很低。由此可見,空氣中的濕度對昆蟲飛行能力的影響并不行人們想象的那么大。 自然的進化使得絕大多數昆蟲的翅膀上都有各自的防水措施,這些防水措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實用性,使得昆蟲的翅膀一般不會粘上霧水,更不可能被潮濕的空氣弄濕。
昆蟲必須具有在各種濕度的氣候中保持飛行能力的本領,才能夠保證其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試想,如果那種昆蟲的`飛行能力在潮濕的空氣中就大受影響,它們肯定會被自己的天敵一掃而光,絕對活不到今天。
因此,燕子和昆蟲在陰天時要降低飛行高度應該另有原因。 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生物具有某種本能一定是有其道理的,否則就沒有必要進化出這種本能,生物進化的選擇往往是最科學的選擇。筆者認為,燕子和昆蟲在陰天時選擇降低飛行高度,是為了防止雷電的傷害以及雨點和冰雹的打擊。 強大的雷電足以將一架巨大的飛機擊落,小小的燕子和昆蟲自然無法抗衡雷電以及雨點和冰雹的打擊。
在歷史上,肯定有大量的飛禽和昆蟲被自然界的雷電以及雨點和冰雹擊斃,于是,經過千百萬年的進化,今天的燕子和昆蟲就具有了一種感覺是否會出現雷電以及雨點和冰雹的本能,每當將要下雨,為了預防萬一,只要有一點出現雨點、冰雹和雷電的可能,它們就會紛紛降低飛行高度,在便于及時躲避的地面附近活動,以避免在高空中成為雨點、冰雹和雷擊的目標。 因此,昆蟲并不是不能在潮濕的空氣中飛的很高,而是為了防止雨點、冰雹和雷電傷害到自己,本能地在下雨前降低了飛行高度。那些一遇到濕度大的空氣就飛不動的昆蟲,即使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現在也早已被自然界淘汰掉了。
關于動物類預示下雨的諺語:
云向東,有雨變成風,云向南,水漣漣,云向西,下地披衣。
云自東北起,必有風和雨。
撲地煙,雨連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將雨。
柱石腳下潮有雨。
草灰結成餅,天有風雨臨。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
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糧食沒處盛。
一點一個泡,還有大雨未到。
一點雨似一個釘,落到明朝也不晴;一點雨似一個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
魚兒出水跳,風雨就來到。
水里泛青苔,天有風雨來。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糧食沒處盛。
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立秋下雨,百日無霜。
立秋下雨萬物收,處暑下雨萬物丟。
落滴起泡定陣雨。
蜻蜓飛得低,出門帶斗笠。
蜜蜂歸窠遲,來日好天氣。
魚兒出水跳,風雨就來到。
蜻蜓飛得低,出門帶 笠。
黑蜻蜓亂,天氣要旱。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過飯。
雨聲發喘,河水漲滿。
泥鰍跳,雨來到。
泥鰍靜,天氣晴。
青蛙叫,大雨到。
雞進籠晚兆陰雨。
燕子低飛要落雨。
螞蟻搬家早晚要下。
十霧九晴。
時雨時晴,幾天幾夜不停。
【如何解釋‘燕子低飛要下雨’這個諺語?】相關文章:
要下雨的諺語05-18
于要下雨的諺語03-30
預示要下雨的諺語05-06
描寫要下雨的諺語04-03
要下雨的氣象諺語04-06
關于要下雨的諺語04-06
預示著要下雨的諺語05-18
天要下雨的諺語05-20
預示要下雨的氣象諺語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