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吃雞肋歇后語故事
故事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曹操吃雞肋歇后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歇后語: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歇后語出處:
這句歇后語來源于《三國演義》第72回。
公元219年正月,劉備擊敗曹操的部將夏侯淵,攻占了漢中。三月,曹操親自帶兵來奪漢中,劉備堅守不戰。曹操與劉備相持了幾個月,不能取勝,眼看戰局不利,想把軍隊撤出漢中,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一天傍晚,大將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令,剛好廚官送上雞湯,湯中有雞叻,曹操便隨口說了聲“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當即吩咐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曹操聞訊大驚,即召楊修追問,楊修回答說:“雞肋,吃起來沒有肉,丟掉吧又可惜。如今進不能勝,在此無益,不如早早回去。今晚丞相出這個口令,便可知道退兵在即。”曹操大怒,喝令刀斧手將楊修推出殺了。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曹操早有殺他之心,今借惑軍心之罪將他殺了。
這句歇后語比喻那些沒有多大價值、多大意思的事情。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編成了歇后語“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更多關于曹操的歇后語:
曹操遇蔣干——誤大事
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走對了路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轉胎——疑心重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拓展:曹操歇后語故事篇1
故事:
曹操殺呂伯奢是《三國演義》中極有意味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說,曹操與陳宮路過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的家,受到呂伯奢的熱情款待,殺雞宰豬的設置晚宴,由于家中無好酒,呂伯奢出門沽酒,結果曹操就起了疑心,來到草堂觀察動靜,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曹操嚇出一身冷汗說,“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接著與陳宮一起二話不說拔劍殺了呂家八口人,當看到廚房里綁著一頭豬時才知道錯怪了好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也一起殺掉,并說出了一句奸詐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這個故事給我們印象很深,也凸顯了曹操奸詐多疑的性格及形象,通過這個故事及其以后的演繹情節,使曹操這個“亂世之奸雄”予以了定格,也使他陰險惡毒的形象更加臉譜化。
但是,根據史實記載,曹操殺呂伯奢其實并不存在。
一、《魏書》的記載:
太祖(曹操)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意思是說,曹操為了躲避董卓的追殺,與隨從路過呂伯奢家,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伙同賓客盜取曹操的馬和物品,曹操才下手殺了人。
二、《世語》的記載: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三、孫盛《雜記》的記載: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世語》和《雜記》的記述已經很直白,易于理解,無需注解)
綜合以上三種史書的記載可以概括為兩種說法:一是曹操在呂家殺人是因為呂伯奢的兒子劫奪了他的馬匹和財物,曹操正當防衛并無過錯。但此說難以成立,因為,曹操路過呂伯奢家的時候,有很多隨從,呂伯奢即使有五個兒子加上賓客,也不敢輕易對曹操一群人動手。二是呂家對曹操待以上賓,好酒好菜相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而殺人。此說也難以服眾,曹操在亡命之中,呂伯奢又是他父親的結義兄弟,曹操沒有任何理由濫殺無辜。如果是怕呂伯奢“報警”,就沒有必要投宿呂家,再說,那個時候又沒有“網上追逃”“AAAA級通緝令”,殺人不是更留下蹤跡嗎。所以,無論哪種說法正確,都絕沒有殺呂伯奢一說,因為呂伯奢不在家。
《三國志》根本就沒有相關記載,而且,曹操與陳宮投宿呂伯奢家純粹是子虛烏有,是小說的虛構。曹操殺呂伯奢成了歷史上最冤的人(圖片來源網絡)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是采用《世語》和《雜記》的資料改編而成,再加上作者尊劉抑曹思想作祟,便導演了曹操殘忍的殺害善良好客的呂伯奢及其一家八口的情節,從而塑造了曹操奸惡的形象。
一部《三國演義》使曹操蒙冤近2000年,曹操真的成了歷史上最冤屈的人,他若在天有靈,不知作何感想。
不過曹操似乎早有預料,故作《短歌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曹操歇后語故事篇2
故事:
華佗作為中國古代神醫,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至今讓后人景仰。一代神醫死于何因一直是一個千古之謎,但在中國的歇后語中卻有一則道出了華佗死因。你知道是哪一則歇后語嗎?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以怨報德
【釋義】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愿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一、關于曹操殺華佗的故事
《三國演義》對此的解釋可謂深入人心。在該書的第七十八回中,羅貫中詳細地描寫了曹操殺華佗的經過。
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后便得了頭痛頑癥,遍求良醫,均不見效。
后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星夜將華佗請來為他看病。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藥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按: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后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借機殺他,為關羽報仇,于是命令左右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神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華佗本為“士人”,入仕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標,從醫僅是“業余愛好”。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學而優則仕”是眾多讀書人的信條。華佗所生活的東漢時期,社會上讀書做官的熱潮已經達到頂點,公卿大多數是熟悉經術者,漢順帝時太學生多達3萬人,學儒讀經成為社會風尚,而醫藥技術雖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卻為士大夫所輕視,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名醫棄醫從政的例子很多。這種社會風尚不能不對華佗有所影響。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帶游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徐少錦的.文章認為,同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入仕做官也是華佗的人生目標,從醫只是他的“業余愛好”。
但是,該書還記載,沛國相陳珪薦舉華佗為孝廉,太尉黃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這又是為什么呢?林振清在文章中指出,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華佗才氣大,頗自負,認為陳珪、黃琬薦舉的官職都不大,不肯為之。二是他已經迷戀上醫學,不愿為此小官而拋棄所喜好的醫學。走上從醫道路后,華佗深以為恥,經常后悔,時刻等待入仕為官的機遇。《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該書的《方技傳》中寫道,“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一語道破了華佗走上從醫道路以后的心態。在行醫的過程中,華佗深深地感到醫生地位的低下。他的醫術是高明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請他看病的高官權貴越來越多。在跟這些高官權貴的接觸過程中,華佗的失落感更加強烈,性格也變得乖戾了,難以與人相處,因此,范曄在《后漢書·方術列傳》中毫不客氣地說他“為人性惡,難得意”。在后悔和自責的同時,他在等待入仕為官的機遇的再度降臨。《一家之言,何以為信?》 利用為曹操治病的機會,兩度要挾,意圖求取官爵。
曹操請華佗為他治療“頭風”頑癥,華佗用針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國志》對此的記載是,“佗針鬲,隨手而差。”后來,隨著政務和軍務的日益繁忙,曹操的“頭風”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讓華佗專門為他治療“頭風”病。華佗說:“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意思是說,你的病在短期內很難徹底治好,即使長期治療,也只能茍延歲月。曹操的病果真那么嚴重了嗎?
據中醫界人士講,“頭風”病確實比較頑固,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想要徹底治愈確實很困難,華佗雖為神醫,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說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茍延歲月,死期將近,就未免危言聳聽了,很明顯有要挾的成分在內。
在文章中,林振清認為,華佗正是想利用為曹操治病的機會,以醫術為手段,要挾曹操給他官爵。曹操后來說,“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說,華佗能治好這病,他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這說明曹操當時是明白華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沒有立即滿足華佗的要求。于是,華佗便以收到家書,想回家小住幾天為借口,請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辭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對曹操進行再度要挾。曹操依照漢律,以“欺騙罪”和“不從征召罪”判處華佗死刑,華佗服罪伏誅。
據《三國志》記載,華佗回家后,曹操曾經多次寫信催他回來,還曾命令郡縣官員將華佗遣送回來,但是華佗還是不肯回來。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華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賜給四十斛小豆,并放寬期限;如果華佗說謊,就拘捕押送他回來。于是華佗就被交付許縣監獄,審訊后本人認罪。荀彧替華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將華佗給處死了。
曹操殺華佗是不是一時意氣用事呢?判處華佗死刑有法律依據嗎?
曹操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在歷史上以“動以王法從事”著稱。無論是理政還是治軍乃至齊家、誡子,曹操都以漢律為基本準則。徐少錦在文章中指出,依照漢律的規定,華佗犯了兩宗罪:一是欺騙罪,二是不從征召罪。主要是后者。漢律中有“大不敬”罪,對“虧禮廢節”之犯者要處以重刑,《漢書·申屠嘉傳》便載有人“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的案例。“大不敬”的具體內容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適用于華佗所犯之罪。
二、關于曹操的歇后語
(一)正面:堅決果斷、非常之時用非常之人、嚴于律己
1、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2、曹操做事——大刀闊斧。
3、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4、曹操遇關公——喜不自喜
5、曹操遇馬超——割須棄袍
6、曹操割須——以己律人 (眾將愿為他出生入死)
三、曹操考華佗
華佗的醫術高明和醫學知識的淵博,三國時期就馳名中外。魏武帝曹操是一個不信詐的人,他想考考華佗,看他對中藥精通如何。于是口授徐庶寫了下面一首四言詩句: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
晴空夜明,初入其境。
長生不老,永遠康寧。
老娘獲利,警惕家人。
五除三十,假滿期臨。
胸有大略,軍師難混。
接骨醫生,老實忠誠。
無能缺技,藥店關門。
以上詩句,若是旁人看了還以為是批評和指責華佗無能。可是華佗看了之后,自言自語地說:“相爺又在考我也。”于是揮筆行墨,寫了十六種中草藥的名字,由徐庶轉交給曹操,曹操看了大喜,說:“果真是有能之悲也!”
你知道曹操的詩句是什么意思嗎?
謎底:每一句詩是一句中藥名: 穿心蓮 杭菊 滿天星 生地 萬年青 千年健 益母 防己 商陸 當歸 遠志 苦參 續斷 厚樸 白術 沒藥
曹操歇后語故事篇3
一、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三國演義》中說,陳宮和曹操逃走后,途中宿在呂伯奢家,夜間聽有磨刀聲,誤認為要殺他,他先殺了呂的全家。知道錯殺后,又將錯就錯殺了呂伯奢。
[例] 趙淑梅笑了笑說:“你們這種做法我不同意,已經知道錯了,為何還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二、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三國演義》中講,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進不能攻,退不能守。有人請示夜間口號,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吃著不可口,扔了又可惜。比喻取舍不定,心情矛盾。
[例] 這事在他看來是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沒辦法最后還是收留起來了。
三、過時的蘿卜--網(枉)操心
“網”與“枉”諧音。蘿卜老了心里要起纖維(細絲)。比喻考慮或料理某件事,白費了心思,沒有效果。 (例)盧萍說:“他做了許多工作,結果還是過時的蘿卜--網(枉)操心!”
狗尿苔做點心餡兒
四、“仁”與“人”諧音。雙關語。罵人的話。
[例]“紅辣椒”先是一愣,接著笑道:“哎呀,我當是誰呢,原來是咱們的大隊長!新官上任三把火,好厲害呀!狗尿苔做點心餡兒--成了仁(人)兒了”
【曹操吃雞肋歇后語故事】相關文章:
曹操吃雞肋歇后語03-31
曹操吃雞肋歇后語下一句是什么?11-11
曹操吃雞肋的下一句是什么01-15
曹操殺華佗歇后語故事11-11
成語味如雞肋的故事03-06
有關曹操歇后語12-23
曹操的歇后語集錦03-11
寫曹操的歇后語02-06
關于曹操的歇后語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