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第七單元練習題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需要用到練習題的情況非常的多,只有多做題,學習成績才能提上來。學習就是一個反復反復再反復的過程,多做題。你所了解的習題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4年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第七單元練習題,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基礎知識與運用(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屏障(píng ) 粗獷(kuàng)蜷伏( quán)杞人優天(jǐ)
B.葷菜( hūn) 徘徊( huái) 農諺( yàn) 深惡痛疾( wù)
C.嗚咽( yàn)篩子( shāi)碾壓( zhǎn) 抑揚頓挫( cuò)
D.赦免( chì)蹣跚( pán)扒竊(bā) 草長鶯飛( zhǎng)
2.下列詞語的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縹緲 困厄 綠茵茵 天涯海角
B.嬉鬧 繚亮 濕漉漉 忍俊不盡
C.端祥 枯燥 孤零零 大廷廣眾
D.遷徙 絢麗 笑咪咪 五臟六腹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鐘南山和李蘭娟院士不顧高齡,心存大愛,逆行而上敢擔當,成為家喻戶曉的抗疫英雄。
B.產業扶貧能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有了穩定的脫貧政策,農民脫貧的信心與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這種“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為時下餐桌文化。
D.沉靜的心靈比暴烈的心靈要偉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雋永,耐人尋味。
4.下列選項中,符合語境表述得體的一項是( )(3分)
A.端午節的家宴上,王苗苗給爺爺奶奶敬茶,她說:“爺爺奶奶,端午節安康!祝你們生活瀟灑,心情愉快。年年高升。‘鼠’你最美!”
B.這周我們班拿到“流動紅旗”,班長興奮地說:“這都歸咎于班主任的英明管理,也是同學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今后我們再接再厲。”
C.教師節來臨,林濤同學給老師的賀卡上寫道:”敬愛的老師,三尺講臺播智慧,一支粉筆寫春秋。您辛苦了,高足林濤祝您節日快樂!”
D.主題班會邀請校長參加,邀請函上這樣寫:“校長您好,本周五下午5時整在初三(1)班舉行‘健康成長’主題班會,特請您蒞臨指導。”
5.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李清照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記夢之作《漁家傲》充滿浪漫幻想的氣息,氣勢磅礴,音調諧暢,帶有氣魄雄壯的豪放詞風。
B.史鐵生是當代文壇令人敬佩的作家,他以病殘之軀完成了《病隙碎筆》。課文《秋天的懷念》飽含了他對母親的深切懷念。
C.契訶夫是英國作家、戲劇家,代表作有《第六病室》《裝在套子里的人》。《變色龍》是他的篇批判現實主義諷刺小說。
D.中國文化注重對人的稱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對男子的尊稱,稱呼普通百姓則是“布衣”“白丁”“匹夫”。
二、名著閱讀(共6分)
6.名著閱讀(6分)
《昆蟲記》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書。作者對昆蟲的形態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的描述,處處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萬物的贊美。閱讀《昆蟲記》時我們能發現,整本書的章節在內容安排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 )(3分)
A.絕大多數章節主要寫同類多種昆蟲,突出一種昆蟲。
B.絕大多數章節只寫一種昆蟲,從各個角度展開描述。
C.絕大多數章節寫兩種不同類的昆蟲,進行對比分析。
D.絕大多數章節寫同類的多種昆蟲,歸納它們的共性。
三、古詩文積累與閱讀理解(共27分)
(一)古詩文名句默寫(8分,每空1分)
7.古詩文名句默寫
(1)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
(2)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春委到死絲方盡,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無題》)
(4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5)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描寫環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表達舍生取義,以身報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詩閱讀理解(3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8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8.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首聯開篇點題。首先寫“客路”,然后寫“行舟”,寓漂泊羈旅之情于字里行間。
B.頷聯寫所見景色。江水浩渺,兩岸開闊,風帆高懸, 舟船平順,令人心情昂揚。
C.頸聯中“生”和“入”二字化靜為動,寫出了紅日西沉,春色漸濃的江南美景。
D.尾聯緊承上聯,遙應首聯故鄉遙遙, 書信難達, 借鴻雁傳書寄托思鄉之愁。
(三)文言文閱讀理解(16分)
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9-13題。
【甲】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9.下列加粗詞在文中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B.云歸而巖穴暝暝:昏暗
C.傴僂提攜傴僂:指老人
D.泉香而酒洌洌:冷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⑴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11.對此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先介紹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著由寫景到寫人,最后再到寫“樂”。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B.本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寫宴會之盛,而在展現人民的安居樂業。
C.文章結尾處寫了“樂”的幾種情境,依次是禽鳥之樂、太守之樂、游人之樂,并且層層遞進,點明主旨。
D.文章語言簡潔流暢,委婉有致。開篇“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寫盡滁州環山的特點,舉重若輕,令人嘆服。
[乙]
工之僑①國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②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奇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戰,世也!豈獨一輩戰?”(選自《古文百篇譯釋續編》)
[注]①工之僑,古代的音樂家。②窾:通“款”,即款識,器物上刻寫的文字。
12.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B.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C.匣面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匣而埋請土/期年出之 抱以適市
13.琴的美惡在于聲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僑借獻琴批判了現實中___________的現象。(答案8個字以內)(3分)
四、現代文閱讀理解(42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14-16題。(12分)
中國文化的沖擊與延續
①中國文化的延續性,并不是從來沒有遭遇過沖擊,關鍵是沖擊過后依然能夠保持本色。
②秦國統一,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珠江流域完成統一。中原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多種因素,土地、人民、文化是關鍵要素。秦國統一之后采取的鞏固統一的政策,無疑有利于經濟交往和文化交流。而統一之后的中國文化體量,驟然增大。可以說就文化的內在緊密性而言,亞歐大陸西端的任何帝國,從波斯帝國到亞歷山大帝國以及后來的羅馬帝國,都無法與中國相提并論。
③此后,對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國文化的沖擊,主要來自北方。《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漢朝的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說,他投降匈奴后,努力勸說匈奴不要使用漢朝的紡織品,這樣就能減少對漢朝的需要,擁有更主動的戰略優勢。其實,互通有無是貿易的本質,任何文明區域都需要外來商品的補充。農業地區與游牧地區具有互補性,而沖突發生便會帶來文明破壞。總體上說,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效率較高,軍事防范也有效果。然而一旦中國自身出現內在問題,遭受北方打擊的可能性便會提高。
④從文化的內在精神而言,會表現為文化韌性。與此同時,不可忽略中國文化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外在特征。體量龐大,自然增加了被征服的難度。從黃河到長江,這構成了中國文明的戰略縱深。
⑤沖突過后,中國文化獲得新生力量,延續與發展繼續。中國文化以中原為基本區,通過文化輻射擴大影響,各地情況或有不同,但動輒幾百年上千年的歷程,說明文化融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國東北地區而言,唐宋時期,東北地方與中原的文化沖突激烈,契丹、女真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但到清朝統治中國之后,東北的漢化日益深入,最終在清朝完成了漢化的全過程。
⑥在民族與文化的問題上,中國傳統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在文化的差異上,強調環境與條件的作用,于是凡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只要是文化,都可以交流融合。“二十四史”的“四夷傳”,無不表現為夷夏同源的觀點,而這無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因為中國文化一直處于發展之中,體量逐漸增大,文化的韌性也在加強延續性于是不斷呈現。
⑦近代之后,中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變局, 來自西方的沖擊帶來最深刻的變化。然而,著名的歷史學家陳黃恪認為,來自西方的文化,最后一定會實現中國化。心中裝有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史,才會有如此堅定的文化自信。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陳寅恪的判斷正在被不斷證實。工 具理性的競爭當然會競爭下去,文化的韌力依然是保持延續性的基礎。
14.下列關于“中國文化的延續性”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4 分)
A.秦統一后中國文化體量增大,形成了內在緊密性很強的中原文化。
B.中國文化極有韌性,因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增加了被征服的難度。
C.文化融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有的融合甚至經歷上千年。
D.中國文化直處 于發展之中,文化的韌性在加強,延續性不斷呈現。
15.下列關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高效率的中央集權帶來有效的軍事防范但這種體制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
B.東北地方與中原的文化沖突自古就有,契丹、女真直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
C.中國對文化的交流融合,主張求同存異,強調文化的差異主要是環境與條件的作用。
D.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文化將會依然保持延續性,最終會實現西方文化中國化。
16.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4 分)
A.第②段用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與秦帝國對比,是為了說明他們沒有像中國一樣的中原文化。
B.第③段中運用舉例論證,用《史記·匈奴列傳》的材料證明“農業地區與游牧地區具有互補性”這一一觀點。
C.第⑥段中引用“四夷傳”中夷夏同源的觀點來證明中國人非常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強調文化的交流融合。
D.本文具有般議論文的語言特點 ,嚴謹準確 ,樸素平實既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也給人文化的厚重感。
(二)閱讀下文,完成17-20題。(18分)
擦星星的人
王偉鋒
①那是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晚自習放學后,我孤單一人坐在空蕩蕩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滿天的星星都在沖著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師交給我的任務還沒有動筆呢——寫一份不少 于500字的書面檢查。
③個頭瘦小、身子單薄而面孔嚴肅的班主任潘老師是教數學的,偏偏我感到最難學的便是教學應用題。我越學越差,越差越怕,漸漸產生了慶學情緒。我逃課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師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臉一沉,說:“檢查寫完送到我辦公室!我一會兒通知你爸,晚上在我這里補課。”可是檢查怎么都湊不夠字數,我磨磨蹭蹭地來到潘老師的辦公室,準備挨批。潘老師不在,我松了口氣,拿出作業本開始做作業,解那些可恨的應用題。
④一會兒,潘老師回來,看到我老老實實在解題目,就什么都沒說,坐下來批改作業,批累了,他也會抬頭凝神看一會窗外的星空。
⑤在等他忙定,我的作業也寫完了,他看過后,臉上竟然難得地浮現出笑容,說:“做得不錯嘛!很聰明的孩子,不過有一道題搞錯了。”然后,仔細地給我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直講到底聽懂為止,潘老師的辦公室里放著一張小床,有時候批作業、備課晚了,他就直接睡在辦公室。或許是忘記了。他竟沒有再提要我交檢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師泡了一碗方便面給我,說:“餓了吧,趕緊吃!”回想起來,那碗泡面味道實在不錯。那年頭,泡面在鄉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還漫品出味道就見了底兒。
⑦從那之后,不知道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師,也不再逃課了。潘老師總是在放學后給我補課,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則看著他聚精會神地批改作業。漸漸地,我從那些應用題中體會到了樂趣,期末考試成績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師他從不缺課。記得深秋時節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節課,踏著鈴聲,他匆匆趕來,褲腿挽得老高,褲子上濺滿了黑黝黝的泥巴,黃膠鞋里不時“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漿,或許是剛從田里趕來。他在講臺上邊走邊講,不時哈氣搓手。我發現,他的衣服甚是單薄,又濕濕地貼在身上,手指凍得甚至難以握住細小的粉筆頭。
⑨那堂課,我無心聽講,一直盼望著下課鈴快些響起,這樣,潘老師就能去辦公室換換濕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覺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師已是50多歲的人了。他堅持把那節課上完了,下課鈴響,布置完作業,才踩著泥濘的黃膠鞋,勿勿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學畢業,在外輾轉漂泊,也做了老師。課堂上,我始終不敢忘記潘老師對這方講臺的鄭重,從不缺課,從不遲到,也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很淘氣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遠的思師。
某天,有老同學打來電話告訴我,潘老師去世了,走時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頭。我走進陽臺,默默地遙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時隱時現。讓我想起來多年前在潘老師辦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那夜,我夢到了星空,上面繁星點點,也夢到了潘老師,他還是那么瘦削單薄,滿身粉筆塵,他使勁擦著什么。
"潘老師,您干什么呀?”我問。
“擦星星呀!”潘老師停下來,回身說,“瞧,那顆星星,還有那顆,灰撲撲的,我得去把它們擦亮!”
(摘自(教師博覽》2020年第3期,有刪改)
17.閱讀全文,體會“我”對潘老師的感情變化,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我_____ 潘老師→我____________潘老師→我_________潘老師→我感念潘老師
18.概括文中的潘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4分)
19.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⑧段畫線句子。(4分)
的衣 他服甚是單薄,又濕濕地貼在身上,手指凍得甚至難以握住細小的粉筆頭。
20.結合全文,說說題目“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4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21-23題。(12分)
駱駝的抗沙標配
張云廣
①穿行于瀚海中的駱駝是以酷熱、干燥、貧瘠等為特征的沙漠極端環境中的成功生存者。不僅如此,它們還曾一度成為人類在沙漠中最主要的運輸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譽,而這一切都源于其擁有一套高效運作的抗沙標配。
②駱駝是一種極不挑食的動物,陸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譜范圍內,即使是一些看起來十分堅硬的東西,也會在其反復咀嚼和消化液的強力作用下轉化成可以吸收的湯汁。駱駝的反芻能力驚人,它的臉頰內側密集分布著手指狀指向后側的突起,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以便再次進行咀嚼,其反芻次數可以高達五十次之多,從而最大限度地對食物進行吸收和利用。
③駱駝不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專家,還是節能減排的高手。駱駝的腿部有著發達的跟腱結構,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樣,彈力十足,大大制減了其長途跋涉時所耗費的能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駱駝的膀胱相對其龐大的身軀來說,就顯得有些小了,駱駝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極少。駱駝體內有許多條小管匯聚到腎臟的中心部位,使腎勝具有強大的過濾功能,盡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超凡的減排能力使駱駝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況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駱駝不喝水也能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④此外,作為標志性部位的駝峰是駱駝最重要的戰略儲備基地,而且會體解性的皮膚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被脂肪化了的細胞組織,這樣的細胞組織為駱駝在非常時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補給和保障。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熱能力,同時能把脂肪匯聚于一處,這樣的布局正是為了方更其他部位能夠更好地散熱,堪稱一大科學布局。
⑤駱駝自身的降溫制冷機制還遠遠不僅于此。休息時,駱駝采用的是跪地姿勢,帶著厚厚的老繭,還有可以耐得住高溫侵襲的胸椎骨,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這樣一來,駱駝的整個胸腔得以遠離地面,免受流沙的灼燙之苦。同時,駱駝的四肢與胸椎骨支起的空間會有氣流通過,也發揮了一定的降溫功能。
⑥當人類還在為解決抗沙難題而不懈努力時,駱駝早已攻克難關,并且全部裝備到位。(選自《知識窗》2020年第2期李傳鵬輸入,有刪改)
21.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出駱駝具有哪些抗沙特性。(4 分)
22.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分)
23.本文的說明語言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4分)
五、寫作(共60分)
24.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熟悉的莫過是日日走過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鄉陌生的路,最難忘的永遠是苦苦奮斗的人生……
日日走過的路,最平淡,最熟悉,長大后卻最思念,最難忘。有時候,我們一生的光榮都已經蘊藏在這條路……
請以“放學路上”為題,寫一篇以記敘為主的文章。
要求:
(1)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不少于600字;
(3)字跡工整,書寫規范,漢字正確。
參考答案
1.B
2.A
3.C
4.D
5.C
6.(1)B(2).A
7.古詩文默寫
(1)行天下之大道
(2)安得廣廈千萬間
(3)蠟炬成灰淚始干
(4)無可奈何花落去
(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C
9.D
10.答:
①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上的,是醉翁亭。
②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
11.B
12.D
13.重外表輕內在品質。
14.A
15.B
16.A
17.懼怕親近心疼
18.外表嚴肅,實則關心熱愛學生。對學生要求嚴格,耐心細致;對工作認真負責,辛勤敬業。
19.這一句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了淋雨后忍著寒冷為學生上課的潘老師的外貌和動作,既表現了潘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從不耽誤一節課,又流露出“我”對老師心疼的情感。
20.交代了本文刻畫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師;蘊含著對潘老師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點明文章主旨;標題與文章首尾形成照應;標題新穎別致,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21.答:
①極不挑食,消化和反芻能力強,最大限度地對食物進行吸收和利用;
②發達的跟腱結構消減長途跋涉時所耗費的能量,排出的水分很少;
③駝峰為駱駝提供戰略儲備,利于其它部位散熱;
④駱駝的休息姿勢有利于降溫。
22.答:
①打比方。將駱駝的跟腱比作橡皮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駱駝的跟腱彈力足,能削減長途跋涉時所耗費的能量。
②作詮釋。具體解釋了駱駝排泄尿液和水分很少的原因。
③列數字。以駱駝一次性喝水和行走路程的數據,具體準確地說明了駱駝在沙漠中生存能力強。
23.本文語言兼具準確性和生動性。準確性:“其反芻次數可以高達五十次之多,從而最大限度地對食物進行吸收和利用”一句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地說明駱駝反芻能力之強。生動性:“當人類還在為解決抗沙難題而不懈努力時,駱駝早已攻克難關,并且全部裝備到位”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幽默地說明了駱駝抗沙能力強。
24.寫作略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第七單元練習題】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05-28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04-01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測試卷04-18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學計劃06-0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練習題01-03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精彩04-06
[合集]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05-28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試題10-13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12-29
(優選)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