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詠華山》教學反思?2
《詠華山》教學反思1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中的一篇課文,采用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教學時緊扣華山的“高”,以讀為主,輔以簡筆畫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領悟華山的雄偉壯麗和寇準的聰明才華。
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可以說是圍繞“啊!華山真高啊!”這句話來寫的,因此,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主要抓住了這句話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我先請學生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華山是怎樣的。學生回答說:“華山很高。”于是,我抓住這個中心,追問:“你從哪里看出華山很高?”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逐個體會文中的句子。對于每一句話的教學,我都是通過體會字詞,觀察圖片,指導朗讀等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的。其中,我還利用了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如講到華山很高時,我就相機在黑板上畫了一座高山;講到“遠遠近近的山”時,我就在黑板上請學生貼上遠遠近近的山,體會山的“多”,并與華山形成對比,體會華山的高;講到“太陽顯得那么近”和“朵朵白云”時,就相應的請學生貼上太陽和白云,幫助學生體會太陽的“近”和白云的“多”以及它們所在的位置,通過問題“為什么太陽會變得近,白云會到身邊?”來理解華山的高。接著,我又問學生,你還能從什么地方看出華山很高呢?學生們都能說出,他們沿著山路艱難的爬上山頂。為什么會爬的這么艱難呢,通過介紹華山,學生理解很好。在理解完每一句話時,我都會回到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讓學生知道這幾句話都是描寫了華山的高。最后我又通過引讀,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啊!華山真高啊;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啊!華山真高啊!他們沿著山路艱難的爬上山頂。啊!華山真高啊!通過引讀,再次讓學生感受華山的高。
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古詩時,我分了這樣幾個步驟,首先讓學生讀詩,整體感知詩境,因為有了前階段教學的鋪墊,詩意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我還提醒學生這首詩的意思就藏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讓他們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在讀中進一步感悟,學生很快找到詩句的意思。
在吟誦古詩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寇準來吟誦古詩,搖頭晃腦,用富有童趣的.肢體語言演繹著華山的壯美,加上我的適時評價,學生吟誦古詩的情緒高漲,課堂增加了情趣,調動了氣氛。
《詠華山》教學反思2
今天,因教體局對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要求,我和劉萍萍老師分別上了一節閱讀課,我上的是蘇教版一下第八單元第25課《詠華山》。現將我本節課的教學作如下反思: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所有的名師起先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我想,作為一名教學新人,我還是要而且是一定要多借鑒前人的優秀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幫助自己成長!于是,課前我利用網絡資源,查看了大量的教學設計和優秀課件以及課堂實錄,并結合本班級學情撰寫了教學設計,制作了教學課件,這為了接下來的課堂的實戰提供的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導入部分我采用的是生字詞復習導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而精讀部分毫無疑問是第二自然段,重點是幫助學生在反復的有層次的朗讀基礎上體悟小寇準的贊嘆:啊!華山真高哇!對于這個重點的突破我采用的是比較朗讀的方式,在我范讀的基礎上,讓生找出文中寫華山高的語句,找到句子后,逐層用PPT出示,讓生反復誦讀。感受作者是通過將“遠遠近近的山”、“太陽”“白云”與“華山”作對比進而突出華山的高俊。,初步學習“對比”這一寫作手法。整體來看,這樣的設計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也能從學生的朗讀中明確感受到孩子對“華山”之高的那種崇敬與贊嘆之情。
“用板畫的形式,感受華山之高”是本節課的亮點。怎么板畫呢?即在學生朗讀描寫華山高的語句時師相機板畫出華山、紅日、白云、遠遠近近的山,構成一幅和諧而優美的華山登頂圖。此舉有效的降低了詩句理解的難度,得到了聽課教師合肥師范學院周良平教授的好評,但周老師同時提出,如果把板畫的權利交給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極大激發,同時整個課堂也會充盈靈動性!
低段的課堂離不開識字寫字教學。本節課我安排的寫字是會寫“與”與“齊”這兩個字。“與”是獨體字,它的第一筆是短橫,而不是豎折折鉤,一定要特別強調。而“齊”這個字是上下結構,撇捺要舒展。范寫過后,我讓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同時同桌互評。我在巡視的過程中,挑選了兩份學生作業投影展示,一份是書寫漂亮美觀的,一份有待改進的,我讓生上臺指出兩位同學的優缺點,并用紅筆現場修改,打分,讓學生不僅會寫字,還要學評價,幫助同學一起進步!
對于要改進的地方周老師是這樣建議的:第一,“回首”的意思是回頭,而不是低頭(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我也想到這個問題,但我以為這是小詩人登山山頂后向下俯視時所看到的景象,所以解釋為“低頭”可能更合適。)。周教授說無論是從登山的過程還是登山山頂之后的欣賞來說,都應該是回頭看,人們在登山的過程中如果想欣賞已領略的風景肯定是回頭看,此處可以結合登山經驗來闡釋。第二,對于句子“這個小孩兒就是宋代的寇準,那年才七歲”中“才”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的意思的解釋上,而應該挖掘到“才”字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成分,即是對小寇準七歲就能寫出如此“好詩”的贊嘆與敬佩,這才是語文應傳達的知識。
整體來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效果還是較好的,尤其是學生的朗誦水平,那是剛剛的啊,我想,這與我課前的充分準備是密切相關的。作名一名專業的知識傳遞者,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為學生的明天的發展埋下飽滿而有力的種子!
自邀課《詠華山》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詠華山》教學反思?2】相關文章:
詠華山教學反思03-14
一年級下冊語文《詠華山》教學反思03-15
詠華山語文教學反思02-09
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學反思02-09
一年級下冊《詠華山》優質教學設計04-02
《詠華山》教學設計04-05
詠華山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03-19
詠華山語文教后反思02-03
詠華山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