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首詩是《憫農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鋤禾》第一冊已經學過。古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這首詩的意思是:春天種下一顆谷物,秋天會有許多收獲。盡管四海之內沒有荒廢的耕地,農民還是免不了活活餓死。詩人用“春種”到“秋收”,用“一粒粟”到“萬顆子”的變化,講了農民一年的辛勤勞動。可詩的結尾勾勒出的卻是一幅悲慘的畫面:“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詩人以這樣強烈的對比,揭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注釋,查閱字典,了解詩句的意思,進而讀懂古詩《憫農》,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用“釋詩題,解詩句,悟詩境”的方法學習古詩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總結學法延伸課外,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讀詩學法——激趣用法,擴展讀詩”的四步過程,教給學生“釋詩題,解詩句,悟詩境”的古詩閱讀法。
情感價值觀: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教育學生尊重農民的勞動。
課前準備
課件(李紳的憫農詩,楊萬里的憫農詩,朗誦古詩的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古代農民勞作的情景圖)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們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首詩。(學生匯報)老師也和你們一樣,想到了我國唐代詩人李紳的詩歌《憫農》。屏幕出示《憫農》教師找同學讀古詩,教授讀詩歌的基本方法,四聲讀法。
再出示一首古詩《傷農》,指導學生讀古詩。要讀出韻律和節奏。
今天老師和大家共同學習一首古詩楊萬里的〈憫農〉。教師板書:憫農
提起詩人楊萬里,同學們一定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詩人,和“陸游,范成大,尤袤“被稱為“南宋四大家”,楊萬里的作品語言淺近,平白樸實。
二 啟發想象,體味詩情
1釋詩題:“憫”是這課的生字,大家讀準了,指導讀字。同學們借助書中的注釋,(學古詩一定要看注釋,這是學古詩的好方法。)想想題目是什么意思?(找生匯報)
作者為什么要同情,憐憫農民呢,請跟著老師一起走進詩中,去感悟一個正直詩人的憂民之心吧。
2 解詩意:(1)請同學們自己的讀一讀這首詩,注意里面的生字要讀準。想怎樣讀就怎樣讀,但一定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兩遍到三遍。
(2)找生匯報。(誰能給大家讀一讀,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
(3)詩人看到了什么引發了他的憐憫之情呢?(學生匯報)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水稻……不多黃
蕎麥……早著霜
(4)關于水稻和蕎麥同學們可能不太熟悉,我們吃的大米就是沒加工前的水稻的種子,蕎麥也是一種重要的糧食。這兩種重要的糧食都遇到了什么情況呢?聽著同學們的理解,老師感到這句話啊,能用一組關聯詞來連接,大家想想是哪個關聯詞?“因為……所以……”
稻子是最重要的糧食,成熟的很少,意味著什么?(學生匯報)所以說這是農民遭遇的第一層“苦”板書:苦
稻子不能離開水,可是不需要多少水的蕎麥又遇到什么情況了呢?學生匯報
理解“空花”,是不結果的花,就像咱們都知道有黃瓜的謊花一樣,是不結果的。
師:聽著同學們的敘述,你想想這句能用一個什么關聯詞把詩句的意思表達的更加準確呢?(不但……而且……)同學們從這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匯報)這就是農民的第二層“苦”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大家回過頭來看前兩句,流露出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誰能用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同學們看看,這兩句是寫景還是敘事?從這兩句中,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楊萬里的詩風,平白樸實,步步遞近,層層渲染。
(5)大家讀讀后兩句,看看你能讀懂什么?(要一行一行地讀,一行一行地想,也可以你說給他聽,他說給你聽。)
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板書:忍饑……度殘歲
“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堪的意思)
板書:更堪……閏添長
“閏年”大家理解嗎?(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或者看注釋來理解。這個被調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稱為“閏月”。)
連起來說說這兩句寫了什么事?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農民的第三層“苦”。
前兩句是寫景,這兩句是寫事。詩人的這種寫法叫做寫景敘事相結合。
(6)同學們現在你就是詩人,楊萬里,你站在田邊,你看到了………聽到了……你感受到了………。詩歌處處體現了詩人對農民的.“憫”,所以詩歌題為“憫農”。
就讓我們帶著對農民的同情,一起讀讀這首《憫農》吧!
(7)學習要學會記住,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知識,要記的,現在誰能把學到的這首詩背誦給大家。
三 總結學法,延伸擴展
剛剛,我們隨著楊萬里看到了災害深重的農村,聽到了農人的一聲聲悲痛的嘆息,深切的感受到詩人對農人的無限愛心,短短的28個字,把一個正直詩人的憂民之心表達的淋漓盡致。同學們回憶我們剛才的學習過程,首先是釋詩題,然后是解詩意,最后是悟詩境。(課件展示學法)
現在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這首詩,出示古詩《 憫農,二 》找生來讀一讀,然后說: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來自學。自學后匯報,讀懂了什么。可以看注釋或者和同桌商量一下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學生匯報。
教師小結:這節課啊,我們沿著歷史的隧道來到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農村,體會到了農人災年愁苦的生活,傾聽了他們叫天天不靈,喚地地不靈的愁苦哀嘆,探索了古詩學習的方法,老師真為你們會學習感到高興,衷心的祝愿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金鑰匙,開啟輝煌的古詩寶藏,發現詩的特點,進入詩的王國。
板書設計:
憫農
楊萬里
稻云……不多黃
蕎麥……早著霜
憫 忍譏……度殘歲 苦
更堪……閏添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