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通用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
教學重點:
1、 充分朗讀古詩。
2、 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準備:
拍攝一組照片;讓學生讀熟《新補充讀本》中的《<鋤禾>大意》一課,觀察農民生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以疑導入
1、 小朋友們,最近我們開展了誦讀古詩的活動,老師有個建議: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兩大組,我們來比賽背古詩,看哪一組背得多、背得好,好嗎?
(比賽非常激烈,男生、女生不分勝負,時間關系,比賽到此結束。我宣布:男生、女生并列第一!)
(剛才大家剛才的表現,我宣布:男(女)生獲勝!希望女(男)生不要失去信心,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獲勝!)
2、 老師還要考考大家的觀察力,請看一張照片(出示照片):這是我們每天都要去的一個地方,對了,是我們學校的食堂。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
3、 在雪白的墻壁上,有這樣兩行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句詩,選自古詩《鋤禾》。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課題,讀題。
4、 那么,為什么要把這句古詩貼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1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鋤禾》,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好嗎?
二、初讀指導,整體感知
1、 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9頁,擺好讀書的姿勢。聽清要求:根據拼音讀準每個字,輕輕地讀完兩遍后,圈出四個生字。
2、 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禾”、“午”、“粒”、“皆”、“盤中餐”、“辛苦”。
帶拼音認讀: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領讀,每個讀兩遍。
去拼音認讀:先自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火車火車往哪開?)
(2)生字都讀準了,古詩能讀好嗎?注意節奏,聽老師讀:
鋤禾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范讀后說:剛才老師在讀的時候把第二個字延長了一些,你們也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先自己練讀,再分男女生讀。
三、理解詩題,練習說話
1、 看課題,“鋤”可以組什么詞?看圖,這就是鋤頭。讀詞“鋤頭”。注意“頭”讀輕聲。鋤頭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
2、 課題中的“禾”可以組什么詞?看圖,這就是禾苗,綠油油的禾苗,多可愛呀!讀詞“禾苗”。
3、 “鋤”與“禾”連起來就是古詩的題目,“鋤禾”就是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 出示句式,訓練說話:
(1)_____(誰)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
看圖,把話說完整。
(2)_____(什么時候),____(誰)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
(這樣就把話說得更完整了)
5、 從哪里看出時間是夏天的中午?(積累詞語:火辣辣、當頭照。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_____(什么時候),__________,_____用鋤頭給禾苗除草。
(這樣就把話說具體了)
6、 你還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老爺爺滿頭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_____(什么時候),__________,_____用鋤頭給禾苗除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越說越具體了)
四、 細讀古詩,朗讀感悟
1、 小朋友,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所以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鋤禾》。(師配樂范讀)
2、 學習第一二行:
(1)古詩中的哪兩行直接寫出了剛才我們看到的、也是詩人看到的——“農民鋤禾”的畫面呢?(出示一、二行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2)再讀讀這兩行詩,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想象畫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詩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評價:好——聽了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陽火辣辣的,真讓人受不了啊!
我仿佛看到了老爺爺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顆一顆地往下落呢!
不好——聽了你的朗讀,我感到這太陽光還不怎么熱,你能讀得再熱一點嗎?
我好像沒看到老爺爺在流汗,想一想該怎么讀?)
(3)聯系生活加強體驗:
① 小朋友,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家里都要種田。每天,農民們在地里除了給莊稼除草,還會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澆水,有蟲子了要噴灑藥水等)
② 老師的爸爸媽媽也是農民,每天早上天剛剛亮,他們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他們總是到天黑看不清了,才從地里回來。記得有一次他們從傍晚時開始用皮管給莊稼打水,直到晚上9點多才結束。吃晚飯也是輪流吃的。你們聽了感到怎么樣?
③平常你看到你的家人從地里干完活回來,他們都是什么樣子的?(也是滿頭大汗,腰酸背痛,衣服上、手上、鞋子上都是泥土,噴灑農藥以后身上會沾上難聞的農藥味)
(4)反復朗讀:
是呀,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們都能體會到農民的辛苦——
① 夏天,火辣辣的陽光當頭照,農民們依舊——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②渴了喝一口涼水,熱了擦一擦汗珠,農民們每天都是這樣辛苦——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③為了使莊稼有個好收成,農民們每天都不嫌臟,不怕累地勞動著——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5)過渡:詩人李紳看到了“農民鋤禾”這樣一幅畫面以后(板書:看),想到了什么呢?(板書: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對詩中的哪些詞不太理解?(估計學生會說“盤中餐”、“皆”)
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然后試著理解這兩句詩。(有誰知道碗里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
(2)指導朗讀: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來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僅要站,還要站著干活。站立了多久呢?這里的“十”就告訴我們有十個小時,比我們一天在校的時間還要多。據老師觀察,農民一天的勞動何止十個小時呀!你們說,農民的勞動辛苦嗎?這糧食來得容易嗎?(板書:來之不易)讀出這種意思。(重點讀好“辛苦”,要讀到心里面去)
② 這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得來的呀!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為了這白花花的大米,農民們不知流了多少汗啊!——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這米飯是多么來之不易呀!讓我們用朗讀來告訴大家——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總結古詩,解決疑問
1、同學們,詩人李紳看到了——引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跟老師一起寫“辛苦”。(板書:辛苦)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配樂讀)
3、(出示食堂照片)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要把這兩行古詩貼在食堂的墻上嗎?對了,學校里是要讓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要明白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每個小朋友都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板書:愛惜糧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樣呢?請看老師在食堂拍到的一組照片。(出示在食堂拍攝的照片)
4、當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對這兩位同學說什么呢? [是呀,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愛惜糧食。我們還可以用這句古詩來對這兩位同學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讓我們把這首古詩牢記在心中。齊背古詩(配樂)。
6、這首古詩配上音樂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想聽嗎?(播放歌曲)可以跟著唱一唱。
六、指導書寫,培養習慣
1、小朋友,我們學習語文,不僅要讀好書,還要把字寫好。認讀生字“禾”、“午”、“辛”、“苦”。
2、怎樣記住它們呢?可以聯系教過的字來記憶。
(1)用“加一加”的方法記“禾”(“木”字加一撇)、“午”(“干”字加一撇)
也可用“減一減”的方法記“禾”(“和”字減去口字旁,把點變成捺)、“午”(“許”字減去言字旁)
(2)用部件法記“辛”(立了十個小時)、“苦”(草字頭加上“古”)
3、 在習字冊上各描紅一個生字,注意姿勢。
4、 指導“禾”、“午”:
注意第一筆撇的不同之處:“禾”第一筆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筆是斜撇。
師范寫時,學生書空。然后把這兩個字各臨寫一個。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5、 指導“辛”、“苦”:
當中最長的一橫要寫得足夠長。
師范寫時,學生書空。然后把這兩個字各臨寫一個。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6、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關于農民的詩,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2
1.導言,誘發動機。
小朋友們,我們每天都吃飯,你們知道做飯的米面都是從哪里來的嗎?(學生答后總結)對啦,我們做飯用的糧食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那么,農民勞動是怎樣辛苦呢?下面咱們學習一首古詩——《鋤禾》。(板書課題)
2.范讀,激起情感。
《鋤禾》這首詩,形式短小精悍,語言簡潔通俗,形象鮮明生動,感情真摯樸實。通過教師情緒飽滿的范讀,使學生能在學習之始,初步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感情。
3.識字,結合課文。
本課7個生字:當、汗、滴、盤、粒、辛、苦,這些字都比較容易掌握,可指導學生自學,教師重點點撥。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并適當擴詞。
4.串講,理解內容。
《鋤禾》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到的第二首古詩,學生對詩的詞語和內容不易理解。因此,要采取逐句講讀的方法,邊讀全詩,邊講句子,邊釋詞語,注意講清古代單音節詞與現代雙音詞的關系:
禾——禾苗,日——太陽,當——正當,
午——中午,汗——汗水,土——泥土,
知——知道,盤——盤子,中——里面,
5.看圖,啟發想象。
《鋤禾》這首詩配有一幅生動形象的插圖,插圖集中描繪了一位農民一手握著鋤頭,一手拿著著毛巾拭汗,抬頭望那當空烈日的情景。教學時,可提出以下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想象:
這位農民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說什么?農民從播種到收獲要付出多少辛勤勞動才換來糧食。
6.朗讀,感受形象。
語言精煉,節奏鮮明,音韻和諧,形象生動,含意深長是古詩的特點。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可以從中受到感染和陶冶。教師可出示抄有課文的小黑板,指導學生按下面的停頓和重音朗讀全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7.暢談,聯系實際。
有些兒童并不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隨便丟掉,不知愛惜。通過暢談討論,引導學生擺出浪費糧食的現象,看到自己的缺點,從而懂得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做一個尊重農民,珍惜糧食,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3
《鋤禾》是北京版小語教材第二冊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綱明確指出第一學段的詩歌閱讀目標“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首詩雖然淺顯易懂,但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古詩,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這就需要教者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理解題意,了解古詩結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然后告訴學生這首詩共四行,每行5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二、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反復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對著原詩翻譯,要求翻譯和原詩一一對應,直到學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1、在學生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師示范“鋤禾”的動作,讓學生跟著在下面做,要求雙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鋤頭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頭彎腰,左右“鋤草”。教師并渲染此時是正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人人滿頭大汗的情景。然后詢問學生的感受,并趁熱打鐵告訴學生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農民種糧食的辛苦,激發他們對農民和農民勞動的尊重。
2、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美。
在學生理解全詩后,教師可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2、認識9個生字,學會5個生字。
能力目標:
1、能用生字口頭組詞,認識“吃、求、通、飯、識”五個生字。
2、能獨立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5個生字。
教育目標通過學習古詩、書寫生字,向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使學生知道勞動是光榮的,也是辛苦的。
學情分析:
《鋤禾》這首古詩學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背誦,通過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了“鋤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兩句描繪的場景。對于本課要求認識的9個生字,學生能獨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結構,通過多種記憶方法記住9個生字。
教學構想: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通過古詩譯文,引導學生背誦古詩。通過學生喜愛的“開火車”、“摘蘋果”游戲復習、鞏固9個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組詞,豐富識字量。通過.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生字,教師指導,“當、汗、知”三個生字的書寫,“禾、午”兩個生字放手讓學生獨立觀察書寫,在書寫的同時運用各種評價鼓勵學生認真書寫。
重點、難點:掌握5個生字的筆畫特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媒體:
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師生互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背誦古詩: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我們就先來聽一個小故事。(.課件出示古詩插圖,播放古詩譯文)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言,引出《鋤禾》這首古詩)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二、鞏固識字:
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還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
師:開到我們這里來。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檢修員”來幫助讀字。
2、我們的火車開到了蘋果園。看,樹上結著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干什么?要摘蘋果吃有個要求,仔細聽:摘下來的蘋果上的字能和哪個盤子上的字組成詞,就放進哪個盤子里,聽明白了嗎?誰想來幫大家摘蘋果?(指名摘蘋果,同時播放《勞動最光榮》歌曲)蘋果都摘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勞動成果,蘋果是誰摘的,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這里增加識字量,讓學生說說“飯、求、吃、通、識”這五個字自己是怎樣認識的)
三、寫字:
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朋友你們想把他們漂亮的寫出來嗎?好你們看:
1、.課件出示“當”:
(1)這是哪個生字朋友?請學生跟生字朋友一起書空(.課件演示“當”的書寫筆順)。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在寫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時應注意哪一筆;寫下半部分時應注意些什么。
(3)教師范寫,邊寫邊說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學生獨立練習書寫,書寫后進行自我評價(自己覺得自己寫得好就獎給自己一顆小紅星)
(5)指名展示,請“小評委”說說自己的意見。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培養愛惜糧食的習慣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2.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兩首詩,就是反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米來之不易的古詩。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
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
禾:禾苗。
“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1)自讀。
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剩余的生字,并會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指導看圖
1.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樣的場面?
2.第二首詩正是寫了這幅圖的內容。
二、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粒。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現像詩句中的悲慘景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
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餓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三、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四、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豐: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生活困苦的狀況,認識封建制度下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2.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結合句子理解字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
1.讀懂詩句,體會詩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描寫的內容及詩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幻燈片、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一)老師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勞動人民過著怎樣的生活嗎?請讀讀這兩首古詩吧。讀的時候,要放聲朗讀幾遍。
2.讀句子,弄懂生字和“猶”“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記下來。
(二)學生按要求預習:
(三)檢查預習:
1.指名學生朗誦兩首古詩。
注意正音:
粟(sù)閑(xián) 餓(è)
蠶(cán)歸(guī) 淚(lèi)
羅(luó)綺(qǐ)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農民種了許多糧食,還被餓死了;養蠶的人卻穿不上好衣服。)
(四)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風:就是古體詩,是模仿漢魏以來古詩的,不像近體詩那樣受格律的嚴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認為中國的東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圍著,所以常常用“四海”“海內”代表整個中國的疆域。“四海”在這里指所有的土地。
3.蠶婦:養蠶的婦女。
4.羅綺:羅,素色絲織品。綺,有花紋或圖案的絲織品。羅綺統稱所有的絲織品,這里指用綢緞做的衣服。
二、簡介《古風》作者及詩的時代背景
同學們學過一首古詩題目是《鋤禾》吧。學生齊聲背誦《鋤禾》,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李紳,唐朝詩人。)這首《古風》也是唐朝詩人李紳作的。他做過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詩人白居易的朋友。他的這兩首詩《鋤禾》和《古風》就是在當時已廣泛傳誦,一直流傳至今的《憫農二首》。憫,在這里是同情的意思。
《古風》為中唐時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地方勢力割據,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權和地方割據變本加厲地壓榨和掠奪農民,廣大農民陷于極其困苦的境地。當時有一些政治上較有遠見,生活上又比較接近人民的詩人,對這種情況不平和憂慮。從那時起,就不斷有反映農民疾苦的詩歌出現。李紳就是非常接近人民的作者。他的《古風》不僅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而且語言淺顯通俗,易懂,易記。
三、朗讀《古風》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背誦下來
(一)先解詞,再講句子的意思。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提問)
粟:就是小米。這里指稻、麥、高粱、玉米等糧種。子:子實,這里指收獲的糧食。詩中“粟”與“子”意思相同。“一”和“萬”都是虛數,指許多。
句意:春天播種一粒種子,到了秋天收到許多糧食。
2.“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略)
閑田:閑,選擇:(有空、沒使用、與正事無關)閑田,是空閑的田地。
農夫:農民。夫,舊時成年男子的通稱。農夫、漁夫等。
猶,選擇:(猶豫、如同、還)
句意:四海之內,已經沒有空閑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種的農民還是饑餓而死。
(二)背誦全詩。
四、體會詩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一)提問:“農夫猶餓死”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
1.“秋收萬顆子”糧食獲得了大豐收。
2.“四海無閑田”所有的田地都種上了糧食。
通過“萬顆子”“無閑田”再現農民的辛勤勞動。種得廣,收得多,理應過上比較富裕的日子。可是種田的偏偏沒有糧食吃。
(二)提問:為什么農民會被餓死?
1.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要交很多地租。
2.農民還要交許多種稅。
3.地主殘酷地剝削農民。
4.豐收年農民還餓死了,要是遇到災荒就更悲慘了。
5.辛勤勞動的農民沒有糧食吃,不勞動的地主家倒是糧食滿倉,太不合理了。
(三)提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1.作者對當時勞動者不得食的社會現實不滿。
2.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四)教師小結:這首《古風》,表現出作者對封建制度下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不滿,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五)有感情地背誦《古風》。
五、比較每組字的音、形、義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車票,門票的“票”。
“顆”是量詞指圓形或粒狀的東西,如一顆珠子,一顆心
“棵”是量詞,指植物,如一棵樹,一棵白菜。
閑(xián),半包圍結構“門”字里面是“木”
閉(bì),半包圍結構“門”字里面是“才”
“閑”是空閑的意思,如閑田。
“閉”是關上的意思,如閉口。
六、默寫《古風》,然后自查,改正錯別字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背誦《古風》
二、指名朗讀:《蠶婦》
三、簡介《蠶婦》作者及詩的時代背景
《蠶婦》的作者是宋代詩人張愈。張愈,字少愚,號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多次參加考試都未考中。后來有人推薦他,朝廷任命他為秘書省校書郎,他卻不接受,隱居家鄉。
《蠶婦》寫于北宋時期。當時封建官僚機構臃腫,統治階級奢侈浪費,揮霍無度,加上與遼、西夏妥協求和,每年輸納大批絹帛、白銀,使北宋政府的財政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為了擺脫危機,封建統治者拼命的向人民榨取賦稅。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詩人以此為背景寫了這首詩。
四、朗讀《蠶婦》,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背誦下來
(一)先解詞,再講詩句的意思。(提問)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 入:進到的意思。
選擇字義:
“昨日入城市” 市:(1)集市 (2)城市
(3)買賣(mài)
提問:誰入城去?(蠶婦、養蠶的婦女。)
住在什么地方?從哪里看出?
(她住在鄉下,從“入城”可以看出。)
到城里集市上去做買賣,一般叫做什么?(趕集)
連起來怎么講?
一個住在鄉下的養蠶的婦女,昨天到城里去趕集。
2.“歸來淚滿巾”。
歸:回來。 淚:眼淚。
滿:說明淚水流得多。
巾:手巾或其它擦抹用的布,古代婦女多佩帶在身上。
句意:回來的時候淚水不斷,走一路,哭一路,淚水把手巾都浸透了。
3.連起來說說“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這一詩句的意思。
4.“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遍身:全身上下。
羅綺:羅,素色絲織品。綺,有花紋或圖案的絲織品。羅綺統稱所有的絲織品,這里指用綢緞做的衣服。
羅綺者:就是穿綢緞衣服的人,泛指剝削者。
句意:穿綢緞衣服的人,并不是養蠶的。
(二)背誦全詩。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7
牐牎凍禾》是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十五單元的課文,它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作的情景,從而使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設計理念:
牐犐杓票究謂萄時,我以識字、寫字和朗讀為重點,通過師生平等互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指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培養語感,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設計思路:
一、對話互動,披情入文
習本課前,發揮學校地處農村的優勢,布置學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媽媽或鄰居的勞作情景,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驗到勞動的辛苦。導入新課前,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讓學生的心弦對話交流中被撥起。教師趁機引導:小朋友們,勞動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義的事啊。唐代詩人李紳就寫了一首關于勞動的詩。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這么一來,整堂課就在師生、生生對話中鋪開,達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讀引路,整體感知
1、生自主選擇方法讀古詩。可自己拼讀;可同桌互讀;也可小組合作讀。
2、指導學生讀準古詩。為了避免朗讀時的枯燥無味,我采用了老師參與讀、抽查學生或小組、接受老師挑戰等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在一種融洽充滿競爭的氛圍中讀書,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三、合作參與,多樣識字
1、培養語感,聽讀識字
用小學生聽力強的心理特點,采用“聽讀識字”的方法。即教師邊朗讀古詩,邊分別在詩中相應位置貼上10個需要認讀的字,以此引起學生注意生字。而后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每個生字,然后教師再范讀。經過反復聽讀,學生已對字的認識有了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讀文中識字,識字后又讀文。這樣后又讀文。這樣,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2、拓展思維,想中識字
導學生讀準字音后,仔細觀察每個字,想想用什么辦法可以記住這些字,而后在小組里商量討論。如編順口溜:孫悟空按住牛魔王的頭(午);利用偏旁記:“汗、滴”;用組詞的方法記:“盤、辛、苦”;用聯想識記法:天氣真好,小字弟弟高興地上山腰練倒立(當)。
3、自主參與,游戲識字
入識字教學中,學生不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別深刻。因此,識字中我讓學生做游戲“我當小老師”。即讓學生按照老師平時的教學方法教生字,其中滲透組詞的訓練。如:“請大家跟我讀‘午’,‘中午’的‘午’。”用這種方法識記字形,趣味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讀感悟,自主學文
1、看一看,蘊情入詩
觀看.課件畫面,教師描述:中午,火紅火紅的太陽公公坐在家門口高興地欣賞著天下美景,可風伯伯受不了了,渾身發熱,趕緊躲起來。此時,一位老爺爺正在密密的莊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鋤著草,滿頭的汗水像下雨似的從他臉上滴下來。小朋友們,看到老爺爺這么辛苦,你們想說什么、做什么呢?
待學生暢所欲言后,讓他們帶著對老爺爺的感情,把全詩朗讀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2、讀一讀,體會詩意
還沉浸在對老爺爺產生的不同情感中時,鼓勵學生自己推薦自己上臺朗讀,讓其他學生當小評委,評選出“小詩人”,教師適時給予獎勵。
3、演一演,感悟詩境
⒀生發揮想象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如:“鋤禾”可作勞作狀;“汗滴”可引申為擦汗狀,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悟出詩中的意境。
4、背一背,內化詩情
讓學生閉上眼睛,背誦古詩,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指導書寫,展示自我
讀準字音,記住字形后,轉入書寫個別生字的教學。教學中,教師對難記的字進行范寫,學生發現字的筆順,而較容易的字則放手由學生獨立完成。
又引導學生在別人的本子上各寫一個字,相互比一比,看誰寫得漂亮,評選出“小小書法家”上臺書寫,而后讓全班學生美美地讀讀“小小書法家”寫的漂亮字。這樣,既避免了寫字的單調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寫字質量。
可布置學生把《鋤禾》背誦給家人聽,并學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延伸課文。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懂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每個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一幅彩色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鋤禾》
二、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們認真看書,然后在書上劃出生字來,指名讀生字。
三、講讀課文:
(一)板書: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1.講解字意:
鋤:給禾苗鋤草松土,是在勞動,指動作。
禾:指禾苗或莊稼。
日:太陽。
當:正是什么時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請同學們講解上述字的意思。
3.說說前半句話的意思:
(參考:在炎熱的夏天,中午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說說后半句詩的意思。
(參考:汗水滴到禾苗下邊的土里。)
(二)看圖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書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盤:盤子
餐:飯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詩的意思:
(提示:可以讓同學自己來說。)
(參考:誰知道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四)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誦全詩。
四、小結: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艱辛的同情。告誡人們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指名3~5人。
二、學習生字:
(一)輔導學習:
dāng
當
1.分析字形、上邊當,下邊彐。
2.組詞:當中、當時。
3.指導書寫:
pán盤
1.分析字形:上下結構,上邊舟,下邊皿
2.組詞:盤子一盤菜
3.指導書寫:
(二)自學生字:
wǔ 午 hàn 汗 lì 粒 xín 辛 kǔ 苦
要求:分析字形結構并組出詞語來,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寫一個。
(三)讀詞語
當中 當時 中午 下午 汗水 盤子 米粒 辛苦
苦瓜 飯粒 汗珠 一粒米
(四)組詞練習:
汗( ) 午( ) 粒( ) 苦( )
(五)讀讀作者寫的另一首詩,同樣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之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9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一首古詩。引導學生讀懂詩句,知道農民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是教學難點;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是教學重點。下面談三點教學設想。
一.看圖聯想,啟發學生由感知引發感動
教學本課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從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誦讀詩句和教師的講述中來認識、感知,而應通過啟發想象、聯系實際,引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過程,達到扣開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為此,課堂教學在師生談話,板書課題之后,可要求學生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插圖或掛圖,想想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再讓學生按什么人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順序概述圖意。在學生按這樣的順序敘述以后,可讓學生變換順序口述,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之后,要求學生認真朗讀詩句。
教學開頭的兩行詩句,可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①看圖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特點仔細看圖(這位古代農民頭發花白、衣著破爛、瘦骨如柴、頻頻擦汗),使學生從圖象中認識到這是一位古代窮苦老農。
②學詞教師有意突出日當午、滴、禾下土等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③讀句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④聯想通過啟發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展開聯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曬下在地里鋤禾的古代窮苦農民的艱辛。接著,要求學生表情朗讀前二行詩句,讓學生那激動的情感有以聲傳情,一吐為快的機會。
⑤說句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而連貫地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以上的訓練設計目的有二:
①落實大綱要求。大綱要求二年級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看圖或觀察事物以后,能說一段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②優化學習過程。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納入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易于操作的訓練程序,使學習過程呈有序狀態。
二.讀句悟法,引導學生從學會體驗會學
教學前二行詩句之后,可運用元認知原理,引導學生就我們是怎樣學會這兩行詩句的?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教師再從中點撥,讓學生產生頓悟,然后,遵循遷移規律,引導學生把剛剛獲得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后兩行詩句上,使學生半獨立地從看圖中加深形象感染;從學詞中(重點理解盤、餐、粒粒、皆等詞語)理解詞義、明晰概念,掃清理解詩句的障礙;從讀句中鍛煉表情朗讀,在情感驅動下再次感受農民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勞動人民艱苦勞動的思想感情;從說句中加深對詩句的理解。這樣的訓練設計,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從學會轉向會學的樂趣。
這里應特別注意的,一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在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時,要注意刪繁就簡,突出關鍵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出易于操作的幾個學習步驟;二是針對當今幼童不怎么懂得愛惜糧食(包括其他勞動成果)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不僅要明愛惜糧食之理,更要行愛惜糧食之實,真正做到明理導行。
三.讀說寫背,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課堂教學加強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實課后練習和保證課堂上學生練的時間。課后練習既規定了教與學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也為質量評估提供最化目標。課堂上保證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減輕學生課外過重的作業負擔;有利于學生當堂鞏固知識,并逐漸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也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本課課后有三道練習題:
1.讀課文,說說這首詩的意思(讀和說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2.讀一讀,再抄下來(要求學生讀、寫四個字和由這四個字組成的四個詞,本題體現了口頭與書面并重、學字與學詞結合,務必安排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
3.背誦課文(是口頭訓練和培養記憶能力的重點題)。當然,還應重視本課6個生字的讀認寫記。
下面就課后練習1和3兩題,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讀、說、背的訓練。先談讀的訓練。教學時教師要通過范讀、領讀,讓學生讀出重音、停頓和節拍。下面標出的供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談說和背的訓練。實質上讀是說和背的基礎和前提,而說和背則是讀的延伸和鞏固。指導學生讀、說、背可按讀一行說一行,讀一句說一句;讀全首說全詩背全詩的步驟進行。這種化整為零,積零成整的訓練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級學生接受,更有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指導書寫2個生字,能寫得正確、勻稱。
2.能理解《鋤禾》這首古詩的含義。了解農民種糧食是非常辛苦的,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10個生字;理解古詩的含義;懂得愛惜糧食。
2.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不容易體會到農民種糧食的辛苦。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昨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對中午小飯桌的同學的吃飯情況作了調查,投影出示統計表,看到這些數字,你想說些什么?
吃飯人數
全部吃完
剩下一部分
剩下很多
22人
1 人
13人
8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的同學說:
“農民伯伯種田非常辛苦,不應該浪費糧食。”也有的同學來自農村,可以結合自已家的實際情況談一談。
如果有的同學說出有一首古詩是描寫農民種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鋤禾》,教師適時板書課題。
小朋友們,誰知道“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也可以。)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點評:教師幾次強調學生指讀,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手、口一致,隨文識字。把識字落到實處。)
5.匯報學習情況:
(1)誰能把課文給大家讀一遍。(這里教師再次強調讀詩,在讀中認識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個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詞語搶答,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
日當午 鋤禾 汗滴 盤中餐 粒粒 辛苦
當讀到以下的詞語時,追問一下詞義,解釋不到位也沒有關系,后面還要深入理解詩意,“日當午 鋤禾 盤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詞游戲:一個同學背對黑板,另一個同學任意指一個詞請他猜,其他同學不能出聲音,可以用動作提示他。目的是讓學生認字,理解詞意。
(4)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抽讀生字卡片,當讀到“禾、午”時進行擴詞。
(5)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點評:在識字中關注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先讀文,再學句、學詞,然后學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小組合作,理解詩意
1.讀課文,提出問題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1)不理解詞語:誰知 皆 禾下土 ;(2)為什么說“粒粒皆辛苦”?)
2.合作討論,解決問題
如果有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記下來,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去,發現問題,進行適當地點播。
(點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小組成員相互補充,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的習慣。)
(二)匯報學習成果
1.哪個小組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幫助一下。
2.下面,老師想帶著你們一起去農田里看一看農民是怎樣勞動的,你們愿意去嗎?(看一段錄像,錄像內容是:太陽炙烤著大地,蟬兒在高枝上鳴叫著,農民在田間勞動。此處,教師邊放錄音邊描繪農民辛苦耕種的情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看圖談感受,讓學生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評讀,教師適時范讀。
4.誰還愿意讀?愿意讀的同學都起立,一起讀一讀。
5.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四、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游戲,復習生字
錄像:配上喜慶的音樂,播放農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每次5人上臺,兩次完成)
(黑板上貼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課的生字)
教師問:你們打算把這些稻穗送給誰?為什么?你還想說什么?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發散,讓學生自己感悟道理,體會出勞動帶來的快樂。同時進行口語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二)指導寫字
從生字中找出你認為難寫的字,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生認為難寫的字可能是“知、當”)
1.用電腦課件演示字的筆順,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書空。
2.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邊寫邊說出這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3.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
收集有關農民生產勞動的詩歌、諺語,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11
導入:
1、出示課題,指名讀。 正音。齊讀。
2、齊讀古詩。
3、檢查生字。
一、檢查字音:
1、PPT :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一讀?指出“辛”和“苦”合起來是一個詞 , 分性別讀。連起來讀讀這句話。
2、指導朗讀難句子。
3、去拼音讀詩。
4、指導古詩停頓。
二、精讀:
1、學生質疑:對于這首詩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2、PPT 出示插圖:看一看圖,讀一讀詩,再想一想,詩里的問題你能解決哪些?
3、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教學:
(1) 禾:PPT出示“禾”,理解“禾”。字形演變教學“禾”。
(2) 鋤: PPT ,圖片出示鋤頭。相機講解鋤禾。
(3) 禾下土:結合插圖,看著圖你知道禾下土是什么意思了吧?
(4) 盤中餐:當何苗長大成熟以后就成了這樣一粒粒飽滿的果實,理解“粒粒”。“盤中餐”。
( 1.1 )盤中餐: PPT 。當何苗長大成熟以后就成了這樣一粒粒飽滿的果實,理解“粒粒”。“盤中餐”。 你知道這盤中餐是怎么來的嗎?
( 1.2 ) PPT 。 PPT 出示圖片“禾”。根據字形演變教學生字。鋤: PPT ,這就是古代農民使用的勞動工具,叫鋤頭。鋤禾就是用鋤去田里的雜草,好讓禾苗更加茁壯的成長。
( 1.3 )禾下土:看著圖你知道禾下土是什么意思了吧?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鋤禾、禾下土、盤中餐、粒粒。再讀一讀古詩,看一看插圖,想一想,詩中寫的是什么時候?
( 5 )、日當午:看圖,理解現在太陽正高高地掛在空中,此時就是中午。
( 6 )、皆辛苦:再看看圖上農夫的打扮,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季節嗎?創設情景:如果此時你就是這位老農,正在勞動,你有什么感覺?引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也就是詩中
再讀讀這個詞,讓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句詩,讀出老農的辛苦。
PPT :可見,我們盤中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都是老農辛苦換來的。
( 7 )、學到這,想一想,以后你再有吃不掉的飯菜你會怎么做?再有吃了一口就覺得不好吃的東西,你會怎么做?
4、小結:是呀,我們應該珍惜糧食,(板書)。你們的改變都是因為今天學了《鋤禾》這首詩,多種方法朗讀古詩。
5、引導背誦。
6、評價:老師發現你們把自己的感受都融入到了古詩當中,讓詩充滿了韻味。
7、指出作者。這首詩就是唐朝詩人李紳的作品。
他除了寫了《鋤禾》還寫了什么?
8、總結:今天我們學了《鋤禾》,用了看一看圖,讀一讀詩,想一想的方法讀懂了詩,再試著用同樣的方法預習《憫農》。這兩首詩就是我們書上的第二十一課《古詩兩首》。
三、復習:
1、你們學的多認真啊,連小禾苗都趕著來參加你們的學習,瞧,他們給大家送來了本課的生字。讓我們一起讀準他們。 PPT 。
2、PPT 。生字“午”。對于這個字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牛字不出頭就是午)。看筆順書空。師范寫,生描紅。
3、師范寫:禾、苦、辛。生描紅。
4、配樂寫字,關注寫字姿勢。
板書: 鋤禾
珍惜糧食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2、認識10個生字,學會5個生字。
(二)、能力目標:
1、能用生字口頭組詞。
2、能獨立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5個生字。
重點、難點:
掌握5個生字的筆畫特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背誦古詩: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我們就先來聽一個小故事。(課件出示古詩插圖,播放古詩譯文。)
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言,引出《鋤禾》這首古詩)
二、指名讀古詩。學生評價。
三、自己練習讀,自學不認識的字娃娃。
四、匯報自己識字情況。
五、指導朗讀,練習背誦,集體背誦。
六、鞏固識字:
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還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檢修員”來幫助讀字。
2、我們的火車開到了蘋果園。看,樹上結著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干什么?要摘蘋果吃有個要求,仔細聽:摘下來的蘋果上的字能和哪個盤子上的字組成詞
就放進哪個盤子里,聽明白了嗎?誰想來幫大家摘蘋果?(指名摘蘋果)蘋果都摘完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勞動成果,蘋果是誰摘的,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這里增加識字量,讓學生說說“飯、求、吃、通、識”這五個字自己是怎樣認識的)
【小學古詩《鋤禾》優質教案(通用12篇)】相關文章: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05-11
古詩《鋤禾》評課精選04-24
小學古詩《元日》優質教學實錄06-15
小學古詩《池上》優質教學案例05-11
小學一年級《鋤禾》語文教案09-26
一年級古詩《鋤禾》教學片段05-06
一年級古詩《鋤禾》說課設計05-03
白楊禮贊優質教案(通用7篇)02-27
一年級語文《鋤禾》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