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課后反思匯編
《秋姑娘的信》課后反思之一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冬衣”準備安全過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字里行間透出了秋姑娘對朋友們的關愛之情。
這是一年級學生學完拼音之后的第七篇課文,學生在閱讀和書寫方面都處于起步階段。在這七篇課文中有四篇是詩歌形式的,語句簡短,瑯瑯上口,像這樣段落形式的課文是第三篇,相對來說句子偏長,而學生還不能很好地直呼拼音,語感尚不強。另外學生在書寫漢字方面同樣剛剛起步,學生對字型的把握還不夠,不太會觀察比較。
這次是我第一次上縣級小班化公開課,如何在課堂中凸顯小班化理念是重點考慮的問題。得到縣研訓中心張主任和中心校陳校長的指導后,針對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及小班化課堂特點,我在教學中注重以下幾方面:
1.小組合作初具雛形。
上課伊始,我請小組長用開火車的方式檢查詞語掌握情況,然后組長匯報,發現問題后及時糾正,并發小楓葉鼓勵孩子的進步。讓學生不至于因為發生錯誤而尷尬。
由于這篇課文中有四封信,而我們小組成員是四名,這出奇的巧合讓我加以利用,用紅色卡紙制作了二十四片楓葉,將信的內容貼在楓葉上,課前將楓葉放在學生桌子上。每個小組成員的信不同。教學過程中用兒童化的語言“小朋友們,秋姑娘想請你們幫忙送信,愿意嗎?風伯伯已經把信送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了,快打開看看,讀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然后請一兩個小組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當評委,選出最棒的。所有收到大雁信的小朋友站起來讀一讀,比一比。指名評價。收到“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信的同學也比一比。這樣每個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機會。最后交換讀信,讓學生讀到其他信,也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知道“交換”也是一種合作。
一年級孩子的小組合作還是雛形,所以,在讀書時讀給小伙伴聽,小伙伴互相說說自己想給誰寫信,告訴他什么?一步步讓小組合作走向正規化。
2.關注每一個,激勵每一個,發展每一個。
每個孩子都是課堂的主人,在老師多元評價的激勵下,小臉通紅,小手直舉,做到對學生百分百的關注,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得到發展。學困生羅淳能把信讀對,適時給他鼓勵的“小楓葉”,后來他竟多次激動地站起來舉手了。“你回答得很棒,如果下次舉手時坐端正,老師就更喜歡你了。”在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習慣的培養啊!
3.圖文結合,發揮想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思維的”,講的就是兒童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我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將文本和圖畫緊密結合,在指導學生讀句子之后,讓學生看課文上的插圖,學生通過對圖上排隊南飛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儲備食物的松鼠、風中挺立的小樹的觀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從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此外,通過看圖,并讓學生說一說,“秋姑娘讓大雁小心什么呢?”“請你當秋姑娘對青蛙說話。”“小松鼠說現在是秋天,時間還早著呢,我再玩一會兒,你是秋姑娘,怎么對它說?”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4.整體回歸,拓展延伸。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再向課外拓展,我設計了如下環節: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呢?出示“一封寫給南去的小燕子,——————。”“一封寫給————,——————。”讓學生根據課文的語言文字交流,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在說話訓練中進行情感思想教育。“讓我們向秋姑娘學習,寫封信給我們的親人,表達我們對他們的關心。”情感升華后,當孩子說出“一封寫給辛苦的媽媽,記得用熱水洗衣服,別把手凍壞了。”“一封寫給年老的爺爺奶奶,多穿點衣服別著涼生病。”,我知道秋姑娘的“關愛”已經傳遞給了每個孩子,也將由他們傳遞開去。這時回歸文本,問學生: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學生都能答出全被秋姑娘寫了信,學生明白楓葉的去處,與課文的開頭呼應。
5.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程標準》關于低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識字、寫字的第一條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一封封精美的楓葉信讓學生樂于閱讀,將生字印在楓葉上,說是秋姑娘送來的,讓學生喜出望外,寫字時記住了秋姑娘的提醒“注意寫字姿勢”。可見,我們的語文課堂要采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孩子都喜歡讀書,喜歡認字,把讀書認字視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努力培養學生讀書、識字、寫字的興趣,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小組內寫完字后選出最棒的比賽,失去以此激勵孩子寫字興趣的機會,好遺憾!
以后我會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具有小班化特色,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課堂上的'明星,成就每一個孩子!
《秋姑娘的信》課后反思之二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課文,是一篇圖文并茂、文質兼美、充滿童趣和蘊含自然常識的課文。講的是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秋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由此讓學生了解秋去冬來的季節變化特點,知道自然界動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激勵學生關愛自然,關愛伙伴,珍惜友誼的情感。
一年級《秋姑娘的信》——教學反思 - 張玉鑫 - zyx616869551的博客
雖然這次上課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時間,但是給我的感觸很深,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以及今后自己將要努力的方向。具體不足地方列出以下幾點:
一、閱讀教學中“情”的表達不足。
在閱讀秋姑娘寫給她好朋友的幾封信中,往往都在提醒孩子一定要讀得有感情,要把秋姑娘的關愛之情讀得到位,可是由于本人的指導還不到位,往往孩子閱讀時感情也不到位。其實當時我要做到自己范讀課文,有效地指導這樣可能效果就不一樣了,如我在教學教學秋姑娘寫給大雁這封信時,當時學生就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多加小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秋姑娘對大雁的關心,我應該設計讓學生設想大雁可能會碰到的重重困難,如過大河、越高山時非常疲勞又不能休息……估計將有很多學生內心受到觸動,再加上老師適時的點撥,可能等到朗讀時,對大雁的關切之情油然而生了。
二、評價教學中“言”的蒼白。
其實當初我在設計這篇教案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想充分地給予孩子有效的評價,如生自評,同桌評價,相互評價以及小組評價。但是在運用時卻顯得很蒼白無力,首先我自身就感覺到自己評價語言的匱乏,用得最多的詞語是“好”“你真棒”“你想得真周到”“讀得真好”……而這些詞語因為自己經常在平時的課堂上運用,所以根本沒有達到啟迪孩子情感的效果。如在問道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需要冬眠的時候,當時孩子回答很多,有一個孩子一個人就說出了幾個,我應該夸獎他“真不愧為一(3)班的小博士”而且一個更深入了讓孩子了解“博士”可不是浪得虛名。而是通過大量的閱讀,而且對生活要有發現和觀察的眼睛才行。我想這樣起到的效果就不一樣了。
三、教學過程中“生”的調動還不到位。
在教學中,雖然課堂的氣氛很活躍,但是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還沒有放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不少的地方我代替了學生的回答,讓他們自主得出結論的機會少,不利于學生真正了解課文,比如在教學幾封信當中,出現了幾處要深入理解的詞語“冬眠”“充足”,我當時深怕孩子提不出這樣的問題,我就自己用了過渡語“這個詞語老師還不明白,你能幫我解決嗎”的句子,其實這樣更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權利,如果是生自主地提出這樣的問題,再由生作答我想這樣更能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四、精讀講學中文本“吃”得不透。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沒能讓學生充分去讀,展開地讀,去真正領悟語言美,意境美。對文本沒有進行深入挖掘,導致這課總體感覺華而不實,不切實際。特別是在教學中一味地提醒孩子要體會秋姑娘是怎樣的富有愛心,關心他人。而卻忘了讓孩子要體會關愛自然,關愛伙伴,珍惜友誼的情感主旨。如在教學寫給青蛙的那封信中,應該提出平時生活中都是誰常常為我們蓋被子,提醒我們不要著涼生病,而這時往往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再來體會秋姑娘是怎樣的一個人物,這樣情感的體會對孩子來說就顯而意見了。
五、亮點之處
說到最后,這節課除了有很多的不足之外,也有幾處讓我自己較為滿意的地方。如整個課堂沒有讓孩子有拘束感,師生之間的互動很活躍,孩子能踴躍積極地發言也是課堂的亮點之一。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身心得到陶冶,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最后,通過和其他老師溝通,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也促使自己以后要多多地向老教師﹑富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上課前應該認真鉆研文本,精心設計教案,這樣才能上出有濃濃“語文味”的語文課,做一名有濃濃“語文味”的語文老師。
【《秋姑娘的信》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秋姑娘的信》教學反思03-22
秋姑娘的信06-29
《秋姑娘的信》教后反思?三篇06-23
《秋姑娘的信》說課稿02-28
《秋姑娘的信》教學設計04-15
秋姑娘的信寫作素材04-03
秋姑娘10-28
秋姑娘01-10
秋姑娘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