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望月》名師全程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師:今天 我們要學習的是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望月》,請大家一起把課題讀一遍。預備讀。
生:望月。
師:輕輕地讀一遍。
生:望月。
師:柔柔地讀一遍。
生:望月。
師:有人說望月時望的月亮不是一個而是三個。一個在江中,一個在詩中,還有一個在心中。請同學打開書,以最快的速度讀一讀,找一找江中月在哪,詩中月在哪,心中月又在哪?然后試著完成課堂作業中的第一大題中的第一小題。
生:默讀課文。
師:好的,把筆放下。我們來交流交流第一小題的答案。
生:先寫江中月,
師:板書:江中月
生:再寫詩中月,
師:板書:詩中月
生:最后寫心中月,
師:板書:詩中月
師:同意嗎?
生齊:同意。
師:了不起。瀏覽一遍課文,就把握了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原來《望月》先寫——
生:江中月
師:再寫——
生:詩中月
師:最后寫——
生:心中月。
師:當我們搞清了全文的寫作順序之后,我們的閱讀就有了明確的發現,孩子們,這叫整體地讀。明白嗎,有了整體地讀,我們接下來就要細致入微地讀。誰找到了“江中月”的部分?
生:在第二自然段。
師: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很好。很努力,很認真地把“江中月”這部分讀清楚了。好,大家看,這就是文中出現的江中月(出示文字),請大家,輕輕地、自由地讀一讀這部分。體會體會你對這一江天月色的感受。開始。
生:讀這一部分文字。
師:自由讀, 按自己的節奏讀,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師:好的,誰來讀一讀這江中月色。
生:學生讀。
師:讀得好,慢慢地讀,安祥地讀,你的朗讀就像月亮一樣安祥。孩子們,假如你就在現場,就在這月亮皎潔的晚上,你面對著這樣一片江天月色,你心中涌起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內心的感受?
生:安祥。
生:寧靜。
生:清幽。
生:升著。
師:這是一種獨特而奇怪的感受。
生:笑。
師:孩子們,其實每一個人面對著這樣的江天月色,都有他自己的獨特的感受,有人體會到是的是安祥,有人體會的是寧靜,有人體會到的是清幽。我們各自帶著自己的感受走進這片江天月色。(出示江天月色圖及背景音樂)看,多么清幽的月光,多么寧靜的月光,這就是趙麗宏筆下的江中月,既然是江中月,就應該與江有關,是嗎?在這一段中,找一找出現了哪些帶江的詞,找到一個,畫出一個。開始。
生:看書,畫詞。
師:好的,我們來交流交流,你圈出了哪些帶江的詞。
生:長江。
生:江面。
生:江水。
生:江兩岸。
生:江天交界處。
師:大家看,這就是文中出現的五處帶江的詞。拿筆畫出來。請看大屏幕,我們來讀一讀帶江的詞,怎么讀呢,我來讀帶江的詞,你們讀其余部分,我們配合著來朗讀,來感受江和月的關系。現在開始,一、二讀。
生:其余部分
師:讀帶江的詞。
師:現在調換來讀,你們讀帶江的詞,我讀其余部分,注意聽,我讀時的聲音、氣息、節奏還有速度。
師:讀其余文字。
生:讀帶江的詞。
師:此時此刻,月和江可以分開嗎?不可以。此時此刻,江和月可以分開嗎?不可以。因為此時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經融入到了——
生:江面。
師:融入到了——
生:江水中
師:融入到了——
生:江兩岸
師:融入到了——
生:江天交界處。
師:這就叫——
生:江中月
師:孩子們,其實在這樣一個月光皎潔的晚上,你完全可以想像得到,月亮照耀的不僅僅是一條江,也許是十條、也許是百條、也許是千條,也許是萬條。看,月亮出來了,月光和月色融入到了——
生:長江里。
師:如果長江是一條長長的江,月亮、月光、月色融入到了——
生:長江里。
師:融入到了——
生:江水中
師:融入到了——
生:江兩岸
師:融入到了——
生:江天交界處。
師:這就叫千江有水千江月。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江天月色,來感受這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我一句,你們一句。(放背景音樂)
師,讀一句。
生,讀一句。
師:這真是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天上的一輪明月照亮了大地上的無數條江,而無數條江中倒映著一個一個清澈的明月。這就是“江——中——月”。
師:那么詩中月在哪呢?
生:讀詩中月文字。
師:這就是她找的詩中月。跟她找一樣的請舉手。沒有找到的趕緊劃下來。
師:好的,把筆放下。我們來看,這六句詩中月,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每句詩中都嵌著一個月字。如果你再仔細觀察,你還會發現,雖然詩人們望著的是天上的同一個月亮,但是他當時的心情——
生:不一樣。
師:他們當時的感受——
生:不一樣
師:他們當時的體會——
生:不一樣
師:找一找,請你在每一句詩中找到一個動詞,一個能反映詩人心情的動詞圈了來。
生:圈動詞
師:好的。我們先來看第一句,你找到的是哪個動詞。
生:呼字。
師:呼喊的呼,直呼其名的呼,是嗎?把呼字圈出來。
師:誰敢呼月?
生:那是小時候。
師:小時候,對嗎。月亮出來了,圓圓的、亮亮的。想著小時候對著月亮呼喊,呼叫,呼!叫它什么?
生:白玉盤
師:大聲地呼。
生:大玉盤
師:直嚷嚷地呼
生:大玉盤
師:不對呀,它不是白玉盤,它叫什么?
生:月亮
師:它明明叫月亮,為什么叫它白玉盤呢?
生:把它比喻成白玉盤。
師:是嗎,是嗎?
生:他小時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樣的,把它看成白玉盤。
師:是他小時候不知道月亮叫什么名,是不是,但是盡管不知道,還直嚷嚷,你體會體會,他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很興奮。
師:很興奮,很好奇,好。把這種感受讀出現,你來讀。
生:讀第一句
師:你來再讀一讀。
生:讀第一句詩
師:不行,不興奮,不好奇。來,你讀一讀。
生:讀第一句。
師:這就對了。我們再看第二句,看看你又圈的是哪個動詞。
生: 問。
師:詢問的問,明知故問的問。來,把這個問字圈出來。
師:月亮出來了,詩人舉起酒杯,對著夜空,問著月亮,問它什么?誰能用詩中的來回答。問什么?
生:明月幾時有。
師:大聲地問。
生:明月幾時有?!
師:是的,就這樣問。你再來問一問。
生:明月幾時有?!
師:起來,站起來大聲地問。
生:明月幾時有。
師:抬起頭來,對著青天問。
生:明月幾時有。
師:明月會回答你嗎?
生:不會。
師:明明知道,明月不會回答你,為什么還要問呢?
生:他興奮
師:你呢?
生:悲傷
師:不對。此時呀,在這個夜里,詩人與他的兄弟相隔千里,他希望在這個月圓的晚上能與他的兄弟團聚在一起,然而,兄弟不能團聚,而月亮卻圓了。這種孤獨、憂傷。誰來讀一讀。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師:不錯,誰再來試一試。你來。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師:真好。看第三句。你圈的又是那個動詞?
生:疑字
師:疑。懷疑的疑,疑惑的疑。詩人面對著床前的這清幽的月光,詩人又會有什么事要疑呢?孩子們其實這首詩,我們打小就會,而且早已耳熟能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為什么疑月?
生:思念家鄉,把月光比作霜,比較安祥。
師:體會得真好。那是因為他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大家看,有人因為好奇而——、
生:呼月
師:有人因為憂傷而——
生:問月
師:有人因為思鄉而——
生:疑月。
師:面對的是天上的同一輪明月,但是誰能接著說——
生:心情卻不一樣。
師:對,誰還能接著說——
生:感受不一樣。
師:誰還能接著說——
生:體會也不一樣。
師:對,面對天上同一輪月亮,但是收心情不一樣,感受不一樣,體會也不一樣。我們再來看第四句,圈的是哪個詞。
生:近字
師:近,親近的近,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近。把這個字圈出來。大家看,詩人旅途勞頓,日暮時分,終于把船停靠在了江渚,江邊,可以休息了,可這時候最先出來迎接他的竟然是倒映在江邊的那輪皎潔的明月,詩人心中不禁涌起了一絲欣慰、一點欣喜,來,我們懷著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生:讀“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師:好。第五句找到了哪個動詞。
生:對字。
師:好。對,面對的對,無言以對的對。把“對”字圈出來。詩人面對著月亮,看著月亮緩緩地升起,又看著月亮沉沉地落下去,月亮完全落下去后,天地之間一片幽暗,蒙朧,此時此刻詩人的內心是滿腹的愁悵。讓我們一起讀,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生:讀。
師:好。我們再看最后一句,看看你又找了哪個詞。
生:入。
師:入,進入,是入字嗎。
生:江水流的流。
師:我知道你會找這個流。什么流走了?
生:江水流走了。情感也流走了。
師:呵,有點道理。其實啊,這兩句詩中中,確實找不到與詩人有關的動詞。我們來看,必須要看詩的后兩句,也許你要找的詞在詩的后兩句。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哪個字?
生:思字。
師:把思字寫下來。
師:詩人在思渝州。因為那輪娥眉山月像朋友一樣陪伴著他夜發清溪直向山峽,然而夜到渝州,那輪娥眉山月卻再也看不到了,于是詩人像思念一位好朋友一樣思念那輪明月。孩子們,我們看,有人因為好奇而——、
生:呼月
師:有人因為憂傷而——
生:問月
師:有人因為思鄉而——
生:疑月。
師:有人因為欣喜而——
生:近月。
師:有人因為愁緒而——
生:對月
師:有人因為懷念朋友一樣而——
生:思月。
師:望著天上的同一輪月亮,但是每個人的月亮是不同的,心情是不同的,感受是不同的,體會是不同的。孩子們,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師:來,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中月。我一句,你們一句,來感受詩人望月時的不同情懷。(背景音樂)
師,上句。
生,下句。
師:面對天上同一個月亮,有人呼月,有人問月,有人近月,有人思月。
師:課文不僅寫了江中月,詩中月,還寫了——
生:心中月。
師:誰找到了?
生:讀心中月部分
師:你找到的是誰的心中月?
生:小外甥。
師:小外甥,好的。大家看,這就是小外甥的心中月(屏目出示心中月文字)。誰能把小外甥的心中月讀成一句話。
生:月亮像一個喜歡看我們大地的一雙明亮的眼睛。
師:還可以再濃縮一點。
生:月亮像明亮的眼睛。
師:堅定地,肯定地告訴大家。
生:月亮像明亮的眼睛。
師:沒錯,這就是小外甥的心中月。孩子們,有人說,《望月》中所望的三個月亮呀,有的是作者的想像所得,有的是作者的觀察所得,有的是作者的回憶所得。你能不能根據剛才的理解試著完成課堂作業第一大題的第二小題。
生:學生做題。
師:好。我們來交流交流。
生:想象心中月,
師:稍等。板書:想象心中月。繼續。
生:觀察江中月。
師:稍等。板書:觀察江中月。繼續。
生:回憶詩中月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請坐。
師:又有人說呀,這《望月》所說的三個月亮,一個代表了過去的月亮之美,一個代表了現在的月亮之美,還有一個代表了未來的月亮之美。你能不能根據剛才的理解完成第三小題。
生:做第三小題。
師:好。你請。
生:江中月是現在。
師:江中月代表了現在的月亮之美。(板書在黑板)繼續。
生:詩中月代表了過去。
師:詩中月代表了過去的月亮之美。(板書在黑板)繼續。
生:心中月代表了未來。
師:心中月代表了未來的月亮之美。(板書在黑板)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還有人說,《望月》所望的三個月亮,一個寫來有童話的味道,一個寫來有散文的味道,還有一個寫來有詩歌的味道。你能不能根據自個的理解,試著完全成第四小題。
生:做第四小題。
師:好,你請。
生:江中月是散文。
師:好。大聲點。(板書)
生:詩中月有詩歌的味道。
師:繼續。(板書)
生:心中月有童話的味道。
師:好。(板書)同意嗎
生:同意。
師:孩子們,看黑板。現在你已經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出現在你眼前的就是《望月》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我們看——,《望月》先寫——
生:江中月
師:讀,《望月》先寫——
生:《望月》先寫江中月
師:那是他的觀察所得,代表了現代之美,寫得有散文的味道。作者接著寫——
生:詩中月。
師:那是他的回憶所得,代表了月亮的過去之美,有詩歌的味道。作者最后寫的是——
生:心中月
師:那是他的想象所得,代表了未來的月亮之美,有童話的味道。孩子們,你們說,這樣的構思好不好?
生:好
師:巧不巧?
生:巧
師:妙不妙?
生:妙
師:合在一起就是三個字“好巧妙”。有人對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終于逮著一次機會,可以當面向作家請教。他問,說老師你太厲害了,你的《望月》怎么就寫得這么好呢,請問當時你是怎么想的?想聽聽趙麗宏的回答嗎?
生:想。
師:想不想?
生:想。
師:真想?
生:真想。
師:只見趙麗宏微微一笑,他說——(出示在屏幕上)
師:不要讀。
師:傻了是嗎?有困惑是嗎?什么困惑?你說——
生:這是他后來寫的時候想到的,他寫的時候只能想到的是現實。
師:你在替他作解釋是吧?你自個的困惑沒有解決,居然替他去作解釋?好。你的困惑是什么?
生:他把自己融入進去了,跟本沒有想過這些事情。他在想的就是月亮美。
師:你有困惑嗎?你沒有困惑?我是說你有沒有問題,有沒有疑問?
生:他為什么沒有把自己融入進去?
師:哦。你來你來。
生:他寫的時候跟本沒想過怎樣寫好它,然后這些好詞佳句都是平時積累下來的,他寫的時候跟本沒想過為什么會寫得這樣好。
師:你還是在替他作解釋。你們在維護作家的權威,是吧?來。我問一問大家,趙麗宏說這剛才的這些總是他跟本就沒想過。你們看,我們前面忙活了這么長時間,那就意味著我們都白忙活了是不是啊?人家跟本沒有想過。是我們加上去的,不白讀了嗎,你不覺得遺憾嗎?你不挺失望?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其實趙麗宏的話,沒有說完,他接著說——(出示話)仔細看,現在你明白了什么?來,你明白了什么?
生:各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可各人的眼光都不一樣。
師:說得真好。你還明白了什么?
生:每一個人都自己獨特的解讀。
師:這個太重要要了。還有,你們看——有人從《望月》讀出的是江中月、詩中月、心中月,趙麗宏說,我覺得這樣解讀——
生:不錯
師:有人從《望月》讀出的是觀察之月、回憶之月和想象之月,趙麗宏說——我覺得這樣解讀——
生:不錯
師:還有人從《望月》讀出的是現在之月、過去之月和未來之月,趙麗宏還說——我覺得這樣解讀——
生:也不錯
師:還有人從《望月》讀出散文之月、詩歌之月、童話之月,趙麗宏說——我覺得這樣解讀——
生:也不錯
師:你們看,一篇課文至少有了四種讀法,我相信,一定不至四種,也許五種、六種、七種、八種,也許,十種、百種、千種、萬種,當你認真地去讀,讀出來的感受都不同。我們把這樣的讀法叫做——
生:千江有水千江月。
師:知道什么意思嗎?你們看,天上只有一個月亮,然而當這個月亮倒映在故鄉的無數條江中的時候,江中就有無數個月亮。這樣的寫法就叫做——
生:千江有水千江月
師:這篇文章只寫一個月亮,而讀這篇文章的人就像倒映在這一條又一條江中的無數個月亮,這種讀法,也叫做——
生:千江有水千江月。
師:明白嗎?
生:明白。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以上為第一課時,第二課時,下周一接著整理)
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師:我們再來聽寫第一段話。我有個特別的要求,我只讀一篇。現在開始。
師,老師一句一句讀第二小節文字,
生,學生聽寫。
師:好,對照大屏幕,全對的舉手,好,掌握得不錯,把手放下。
師:其實,寫錯了也不要緊,寫錯了能夠改正,牢記的,我也算你全對。
師:現要全對的,請舉手,
師:好,把手放下。
師:我們來讀一讀這段江中月。一邊讀一邊思考一個問題,就這段的內容而言,是寫景還是寫事?來,準備,我們一起讀,月亮出來了——讀
生:讀第二小節文字
師:寫景還是寫事?
生:寫景。
生:寫景。
生:寫景。
師:好。請在這段文字的邊上標注上兩個字“寫景”。
師:這的的確確是一段寫景的文字。寫什么景?
生:月亮。
師:月亮之景。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好在哪里?我們一句一句來讀。
師:聽清要求,我們跟著作家,一起來到了江輪的甲板上,這時候,我們像作家一樣,抬頭,只見——讀——
生: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
師:你們注意到了嗎?作家是怎么望的,我剛才說了個關鍵詞。
生:仰望
生:抬頭仰望
師:沒錯,抬頭仰望。好,我們繼續看。我們也學著作家低頭凝望,只見——讀——
生: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的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我們像作家一樣是怎么望的?
師:怎么望,誰還記得我剛才說的關鍵詞。
生:俯看
師:不對,沒注意聽。你說——
生:低頭望
師:低頭——凝望,這就對啦。
師:孩子們,你們看,作家一開始是——
生:抬頭仰望。
師:緊接著是——
生:低頭凝望
師:這里面有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就是他的觀察順序。你們看,他的觀察順序是——從上——
生:到下
師:從上——
生:到下。
師:沒錯。他是這樣觀察的也是這樣寫作的。我們繼續像作家一樣看。
師:在江輪的甲板上,先是抬頭仰望,接著是低頭凝望,又接著的是舉目眺望,只見——讀
生: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師:請問,當作家舉目眺望時,他是向遠處看,還是向近處看?
生:往遠處看。
師:原來是往遠處看,前面作家凝望時,看到的是近處還是遠處?
生:近處。
師:當然是近處了。孩子們這也里又有一個秘密,體現了作家的觀察順序。是由近——
生:到遠。
師:由近——
生:到遠
師:這段,作家是由上到——
生:下,
師:由近——
生:到遠。
師:這樣的觀察順序,作家寫出來也這樣。我們看,抬頭望天——讀——
生: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的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低頭望江面,讀——
生: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的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停,舉目眺望遠方,讀
生: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
師:我們看,作家是這樣望月,我們再仔細看看,每一次望,寫下的都是什么?月亮出來了,寫什么?
生:寫月亮。
師:寫月亮。寫景。月亮灑落在長江里,寫什么?
生:月亮。
師:月亮。寫景。再看,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寫什么?
生:寫月亮。
師:寫月亮。月亮之景。你們看,他望月,寫的都是月亮,月光,月景。孩子們,這樣寫,我們把它叫住“望月只是月”,在這一段的旁邊寫上“望月只是月”。作家時時處處寫月亮,寫月色,這叫“望月只是月”。其實,在現代文學作品中,寫望月之景的文章,寫得精彩的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我們來看,這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的月亮,他這樣寫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美不美?
生:美。
師:讀一讀,你覺得什么地方寫得特別美。你來。
生: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師:說說你對這句話美的感受。
生:就是他把月光比作流水,
師:月光是靜的,他的月光寫得好像在——
生:動。
師:還有一個更傳神的字眼,
生:瀉。
師:好,孩子,你知道這叫什么美嗎?這叫靈動的美。請坐。
師:你還有不一樣的,好,你來說。
生: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師:你覺得這一句寫得特別的美,是嗎?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受。
生:讀“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在月光的照耀之下,葉子和花顯得特別漂亮。
師:好, 你知道這是一種什么的美嗎?這叫朦朧的美。其實有一個地方朦朧的感覺特別濃。他說“就像——”
生:就像籠著輕紗的夢。
師:對。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感受感受它的靈動的美,朦朧的美。月光如流月一般,讀——
生: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師:薄薄的青霧,讀——
生: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師:你看,這是寫景還是寫事?
生: 寫景。
師:當然是寫景。寫什么景?
生:月亮之景。
師:寫望月之景。這就是望月之景。我們再來看,這是作賈平凹《月跡》中的月亮。他說“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你們看,在這段文字當中,你們發現沒有,里面的一些詞及景是你們以前從來沒有見到過的。你是不是覺得有點陌生?你說——
生:他說“原來月亮是長著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
師:嗯,說什么方面讓你陌生
生:他說,月亮是長腿的。
師:月亮會長腿嗎?你說
生:不會。
師:這叫什么寫法?
生:擬人。
師:對,擬人。把月亮當作什么來寫啦?
生:人。
師:對,把月亮當作人來寫。好的,這是覺得陌生的地方,還有嗎?比如,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字眼,比如——
生: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
師:哪個字眼,哪個詞?
生:盈。
師:“滿盈”,是嗎?你知道滿盈是啥意思嗎?
生:不知道。
師:就是那個月亮特別的——
生:圓。
師:特別的圓。以后,看到月亮特別的圓,就叫——
生:滿盈。
師:你說。
生: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靜靜地,悄沒聲地溜進來。
師:你說,有什么讓你陌生的地方。
生:靜靜地,悄沒聲地。
師:你覺得這里讓你從來沒有看到過,是嗎?
生:嗯。
師:好。月亮還可以這樣形容,靜靜地,悄沒聲地。這就是賈平凹筆下的月亮。這段文字,是寫景的還是寫事的?
生:寫景。
師:當然是寫景。寫什么景。
生:月亮之景。
師:對,月亮之景。好,我們再來看。這是斯妤《小窗日記》中的一段文字。她說:半圈明晃晃的月絲,發著白金一樣的光輝,靜靜地,幾乎不為人察覺地嵌在暗藍色的天空!我敢說,我從來不曾想到宇宙間還有這樣清新嫻靜的景致,還有這樣細如絲線、亮若白金的玉華!藍天,銀輝;月圈兒彎彎,天幕兒垂垂——多美麗的意境,多飄逸的月景!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如果讓你來摘錄其中的好詞佳句,你會想摘哪些?你來說——
生:還有這樣細如絲線、亮若白金的玉華!
師:你為什么在這么多句子中,單單喜歡這一句?
生:她把月亮比作絲線,亮寫得像發出白金一樣的亮光。
師:嗯,絲線、白金,那是多么細膩的觀察啊,又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好,你來說,你最想摘的是哪一處?
生:半圈明晃晃的月絲,發著白金一樣的光輝,靜靜地,幾乎不為人察覺地嵌在暗藍色的天空!
師:為什么獨獨鐘情于這一處?
生:我看那個明晃晃的月絲,寫得特別好。
師:哦,月亮竟然還有月絲。是嗎?
生:嗯。
師:那是你以前從來沒有見識過的,對嗎?
生:嗯。
師:好的。孩子們,你想摘的肯定還有很多處,是嗎?實事上這段文字寫得非常優美。大家看,斯妤寫《小窗日記》是寫景還是寫事?
生:寫景。
師:當然是寫景,寫什么景?
生:月亮之景。
師:寫月亮之景。這就叫望月——讀
生:望月只是月。
師:大家看,趙麗宏寫望月寫得清幽之美,朱自清寫《荷塘月色》寫得朦朧之美,賈平凹寫《月跡》寫得生動傳神,而斯妤寫《小窗日記》寫得清新閑靜。現在我讓你們寫望月,閉上眼睛,(播放音樂)打開想象的翅膀,讓我們回到那個美好的月色,也許你是在自家的門口前望月……;也許,你特意找到一片空曠的草地望月……;也許,你來到了珠江的堤岸上望月……;也許,你來到了高高的山頂上望月……。月亮出來了,盡情地噴灑著它的清輝,月亮照耀之下,你看到了怎樣的美景,你的心起了怎樣的波瀾。好,睜開眼睛,請把自己的望月寫下來。大屏幕上提供許多望月的優美詞句,如果需要,只管拿來使用。
生:寫作
師:停下手中的筆,不管你有沒有寫完,都把手中的筆停下,好嗎。其實,寫多寫少,寫長寫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起筆的那一剎那,你仿佛真的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月夜。好,誰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望月?好,你來,孩子,我知道你寫完了,而且一定寫得很精彩。但是呀,我告訴你,俗話說,三分寫七分讀,要寫好,更要讀好。好,拿起來,我們一起來欣賞她的望月。
生:在這幽靜的夜晚,那滿盈的月華瀉下一片柔和的光輝。像那朦朧的輕紗拂在了我的臉上,在那暗藍色在夜空,她多像一顆無瑕的珍珠,嵌在了黑幕上面,朗照著我。
師:怎能沒有掌聲呢?
生:鼓掌。
師:我很想替她再讀一遍她的望月,可以嗎?
生:可以
師:仔細聽,在她的望月當中,至少有三個地方是借鑒了大作家的寫法。仔細聽,然后我們再交流。
師:在這幽靜的夜晚,那滿盈的月華瀉下一片柔和的光輝。像那朦朧的輕紗拂在了我的臉上,在那暗藍色在夜空,她多像一顆無瑕的珍珠,嵌在了黑幕上面,朗照著我。
生:鼓掌。
師:現在不用鼓掌。現在要說說她的望月中哪幾處是很好地學習了作家的寫法。第一處,在哪?
生:瀉下。
師:好,有一個瀉字,借鑒了朱自清的寫法。就一個瀉字,含金量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第二處在哪?
生:她提到了月華。
師:嗯,月華。什么樣的月華?
生:滿盈的月華。
師:嗯,學誰的?
生:斯妤的
師:對,學斯妤的。你找到了你三處嗎?
生:輕紗拂在她的臉上。
師:哦,輕紗拂在她的臉上。那是學誰的?
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的。
師:哦,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的,像籠著輕紗的夢。你看,在自己望月的美好境界當中,我們能夠很好地借用大作家的寫法,讓我們自己的望月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優美、更加意義深遠。這是她的望月,再請一位,好的,你來。注意,把作文本拿起來,不但要寫好,更要讀好。
生:柔和的月光灑在了大地,銀白色的月光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輕紗,如同在仙境一般。魚兒從湖中跳起,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擾亂了清靜的月夜。
師:真好。
生:鼓掌。
師:他這段望月,我覺得最大的特色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挺不錯。那個部分是靜,哪個部分是動?你說。
生:一天始寫“光灑在了大地”是寫靜,后來寫“魚兒從湖中跳起,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擾亂了清靜的月夜”是寫動。
師:這叫變化,這叫起伏。寫得真美。其實,他的一動“魚兒跳出水面,劃破了清靜的月華”是在反襯,月夜是多么的安靜。真好。孩子們,大作家寫望月,寫的“望月只是月”,你們這些小作家寫望月,寫的也是“望月只是月”。如果,望月這些文章通篇都是寫的望月之景,開始寫望月,中間寫望月,最后還是寫望月,覺得怎么樣?
生:很單調。
師:單調。
生:很無聊。
師:很無聊,是嗎?都有這種感覺,是嗎?我們打開課文。我們來找一找,趙麗宏寫望月,是這樣寫的嗎?他還寫了什么?誰能迅速地找出來,他除了寫景,還寫了什么?你說。
生:他還寫了小外甥。
師:小外甥和誰,干什么?
生:和小外甥對詩。
師:對詩。你看,對詩是寫景還是寫事?
生:寫事。
師:當然是寫事。來,把“寫事”這兩字寫在這件事情的邊上。
生,寫字。
師:文中除了寫我和小外甥對詩、背詩這件事情以外,還寫了另外一件事,啥事?
生:小外甥在問他月亮像什么?
師:他們在討論、交談月亮像什么。請問,這是寫景還是寫事?
生:寫事。
師:當然是寫事。請在這件事情的邊上也標注兩個字——“寫事”。
生:寫“寫事”
師:大家看,趙麗宏寫望月不僅寫了望月之景,還寫了兩件事,一件是——
生:月下對詩。
師:還有一件事是——
生:月下交談。
師:好,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件事。拿起課本,我們分一下角色,全男生讀舅舅的話,全女生讀小外甥的話,其余的文字,老師讀。準備——開始
(師生分角色讀。)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樣寫還枯燥嗎?
生:不枯燥。
師:還乏味嗎?
生:不乏味。
師:這樣寫,我們很愿意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你們看,這個時候寫望月,可曾寫到望月之景?寫了嗎?
生:沒有。
師:沒有寫到。他們對詩、背詩、交談,這個時候月亮、月光、月色之景已經不在作家的文字中了,這樣寫,我們叫做“望月不是月”。
師:但是,這樣寫,雖然有很多好處,大家讀一讀課題
生“望月”
師:再讀
生:“望月”
師:再讀
生:望月
師:題目是《望月》,可這與望月無關系呀,跑題了,而且跑題的篇幅還特別多,真正寫望月的只有一半的篇幅,不是寫望月的卻有一大片。這是為什么?
生:他望的是心里的月。
師:你認為他跑題了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
生:因為小外甥他的心里也有一個月亮。
師:你是說他們交談是月,是與月亮有關,是這個意思吧?
生:嗯
師:誰有補充?你補充。
生:他們話題都是圍繞月亮的,所以沒跑題。
師:比如說,他們背的詩——
生:他們背后的詩里都是描寫月的。
師:背與月有關的詩,是嗎?還比如說——
生:他們說這月亮像眼睛,也是說月亮的。
師:也是與月亮有關,是嗎?
生:嗯
師:他們無論是背詩還是交談都是緊扣著望月,只是沒有直接寫望月,是不是,而更重要的是,你們發現沒有,他們無論背詩還是交談他們都是沐浴在——
生:月光下。
師:他們是月下——
生:背詩
師:他們是月下——
生:交談。
師:背的是望月的詩,談的是望月的話題。孩子們,這樣寫,景和事已經水乳一般交融在一起。雖然沒有直接寫望月,但是處處跟月有關。這樣寫,我們把它叫作“望月還是月”。(老師板書“望月還是月”)
師:孩子們,來,我們來看看“望月還是月”。開始是一輪——
生:江中月
師:我們忘不了,月亮出來了——
生: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
師:我們忘不了,月光灑落在長江里——
生: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的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我們忘不了江兩岸——
生: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
師:我也忘不了月光——
生: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師:是的,望月還是月當然是指一輪——
生:江中月。
師:我們還忘不了舊時不識月,——
生:呼作白玉盤。
師:明月幾時有——
生:把酒問青天。
師:床前明月光——
生:疑是地上霜。
師:天曠天低樹——
生:江清月近人。
師:月落烏啼霜滿天——
生:江楓漁火對愁眠。
師:娥眉山月半輪秋——
生:影入平羌江水流。
師:是的。望月還是月當然也是指這輪——
生:詩中月
師:我們忘不了,你說月亮像什么?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
師:是的。望月還是月,更是我們開頭所接觸的那——(指著板書)
生:江中月,詩中月,心中月
師:是的。望月所望的就是這樣三個月亮。但是,孩子們,其實,你仔細看看,我們還會發現,假如,離開了你自己心,你還望見江中月嗎?
生:不能。
師:離開了你自己心,你還能想起詩中月嗎?
生:不能
師:也不能。所以,你最終望見的只能有一個月亮,那就是——
生:心中月。
師:這個道理明白嗎?
生:明白
師:這個道理需要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明白。明白嗎?
生:(笑)不明白。
師:明不明白,我們都得下課了。下課。
生:老師再見。
(完
【五年級下冊《望月》名師全程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望月》教學實錄(附點評)03-30
《會走路的樹》教學全程實錄03-31
《神奇的克隆》名師教學實錄03-30
魯迅《雪》名師教學實錄03-31
名師《青蛙看海》教學實錄06-09
《月光啟蒙》名師教學實錄08-15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望月》課堂實錄+點評04-01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25、望月》課堂實錄05-11
《行路難》名師教學實錄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