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實錄
師:知道老師從哪里來?怎么知道的?
生:老師從杭州來,我從這首古詩中感覺到的。
生:我聽老師說的。
生:我從屏幕上看到的。
師:大家一起讀一讀我的單位和名字?
生:杭州市江干區教師進修學校費老師——費蔚。
師:我給大家帶來了杭州的景點(出示卡片:蘇堤;平湖秋月;花港觀魚;三潭印月;凈慈寺;斷橋……(結果沒有一位學生去過杭州,老師把這些景點卡片送給學生)
師:再玩一個對對子的游戲:(師生合作)天——地;雨——風;河——山;綠——紅;山花——水草;燕語——鶯歌。天涯——海角;大陸——長空;清風——明月;暮鼓——晨鐘。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曉出凈慈寺》。讀過這首詩嗎?
生:我三年級讀過。
生:我是五年級。
生:我是二年級。
師:那誰能讀?(指名讀,評價:都讀正確了)
師: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生:楊萬里。
師:有誰了解楊萬里嗎?
生:他寫的詩歌都很容易使人理解。
師:(簡介詩人)……兩位皇帝對他有高度評價,說是“直不中律”“也有氣性”。
師:誰能不能背誦?(指名學生背誦,轉過身來背給聽課老師聽)
師:大家都能背出來了,那你還想學習些什么呢?
生:我想了解意思。
生:我想知道詩人的感情是怎么樣的。
生:我想知道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師:大家都提得很好,這節課就盡可能滿足大家的要求。請大家有滋有味地讀一讀這首詩,說說你讀出了怎樣的感受?
生(分別):美。綠。紅。艷。秀。
師:美的表現是豐富多彩的。詩人楊萬里還寫過這樣的詩句:小荷——(生齊背)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又是怎樣的美?
生:精致的美。小巧的美。
師:這首詩歌也是這樣的美嗎?
生:不是,而是“大”。
師:(板書:大)對,這是一種“大氣之美”。再自由讀讀,從哪里讀出了“大氣”?可以用筆圈圈點點,不要錯過每一個字、詞。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表示大得與天連在了一起。
生:“無窮碧”,那是無邊無際的綠色。
師:除了綠大得多,還可以怎樣理解“無窮”?
生:綠的顏色多種多樣,有深的、淺的、明的、暗的……
師:對呀,早上,楊萬里看到“無窮碧”,它們可能蔓延到哪里?
生:(舉起課始時老師與學生交流談話時發的景點卡片)綠到了三潭印月。綠到了斷橋。綠到了平湖秋月。綠到了凈慈寺。綠到了蘇堤……(這個班級儼然成了綠得化不開的西湖)
師:如果這里就是西湖,你們看,這滿湖的綠就是——生齊讀:接天連葉無窮碧。
師:你還可以從哪里讀出綠?
生:從“映日”可以看出來。“別樣紅”說明紅得很鮮艷,與眾不同。
師:可能和哪些花紅得不一樣?
生(分別):牡丹花。玫瑰花。杜鵑花。(教師板書:別樣紅)
師:老師帶來一段文字,是月光下的荷塘(出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老師讀,你們感受有什么不同?感覺一樣嗎?
生:一個白天,一個夜里。這段文字的感覺是柔和美。我感覺荷花好像要閉眼入睡了。
師:你能讀出這個“大”嗎?現在讀,味道就可能和前面不一樣了。與老師一起用對對子的方式讀。
師:接天——生:映日。
師:蓮葉——生:荷花。
師:無窮碧——生:別樣紅。
師:詩人楊萬里還寫過這樣一首詩句:(出示:六月西湖錦繡香,千層翠蓋萬紅妝)你從哪兒看出也是寫荷花的?
生:我從“千層翠蓋……”看出來。
師:(出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比較一下,感覺有什么不同?
生:一句含蓄,一句暴露。
師:(出示《曉出凈慈寺》)配樂。請大家朗讀。(生自讀)
師:后兩句是詩人看到的情景,前兩句寫了什么?
生:寫了西湖的原因。
生:寫了荷花盛開的時候,是最漂亮的.。
師:誰能讀出這種感受?
師:(問學生)為什么開篇就抒發感情了?
生:不知道,反正我覺得詩人很盲目就寫了。
生:詩人一看荷花,就倉促地寫了。
生:西湖美讓我情不自禁地寫了。
師:加入加上動作,你能表現出感情嗎?自己試一試?(學生配上動作朗讀)
師:假如加上一個感嘆詞,你會讀嗎?我會加上一個“啊”,你呢?
生:(加上“呀、呦、哇”朗讀)
師:把“啊”放到中間,能表達感情嗎?
生:風光不與四時同啊!
師:古代的詩歌沒有標點,你會加上什么標點?出示:“風光不與四時同()”。
生:加上感嘆號。(學生沒有異議)
師:只能加感嘆號嗎?
生:可以加上分號。
師:老師加上問號,可以嗎?誰能讀出來?
師: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楊萬里可能幾歲?(學生都猜35歲左右)其實,詩人那時已經整整60歲了。
生(眾):啊?
師:為什么“啊”?
生:年紀這么大了,還能寫出這么好的詩,真不簡單!
師:對呀,為什么這么老還能寫出這么好的詩歌,因為——再次出示:“直不中律”“也有氣性”。(學生齊讀本詩)。
師:學習了楊萬里的這首詩,你能寫寫家鄉的景色嗎?(學生小練筆:畢竟,。教師巡視;課堂交流至下課)
【評析】
當看到課堂中舉起的那一片片錯落有致的“蓮葉”,聽著老師那聲情并茂的敘述,感受著孩子們那無限擴張的遐想時,我們不禁要為費老師的精湛的教學藝術叫絕!
在課堂伊始的談話中,費老師了解到該班沒有一個學生到過西湖,更不要說到過那一個個詩情畫意的景點。當我們為費老師捏一把汗的時候,費老師卻獨具匠心地將寫著景點名的詞語卡贈送到了孩子們的手里,既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也為后面的教學流程設下了伏筆。此時此刻,那一個個“景點”經費老師魔術師般的輕輕一點,即刻出現在了課堂:三潭印月、斷橋、平湖秋月……這“無窮碧”的綠擴張著、彌漫著,想象的天空沒有止境,心靈的放飛沒有休止。全班學生仿佛都成了片片“蓮葉”,蔓延著綠色的最美,一直到無窮盡頭的天際。
《曉出凈慈寺》因其“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與眾不同成了千古名詩,所以多數學生在課前早已熟讀成誦,最早的甚至早幼兒園就熟讀成誦了。費老師充分預設到了這一點,那么如何來設計課堂、提升學生呢?她抓住了古詩中融合著的“景美、情美、韻美”。為了感受這“荷”的美輪美奐,費老師鏈接了楊萬里寫的另外的兩首古詩《小池》和《清曉湖上》,以及朱自清寫的《荷塘月色》片段。這樣的文本拓展,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繽紛多彩的“荷的世界”。荷的美或精致小巧,或含羞隱匿,或輕柔委婉,或直接鋪展,或磅礴壯闊。在互為一體的比較感悟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大氣勢大色彩很快就被學生理解和感悟,沁入學生的心扉。
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在仿寫古詩小練筆環節中,當我們聽課者還在絞盡腦汁時,一首首新詩卻已經吟誦出來:“畢竟蘇堤三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桃花紅艷滿枝頭,鶯歌燕舞來伴奏。”“畢竟南湖八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菱花滿湖朵朵艷,一望無際蕩漣漪。”這綻放的僅僅是桃花、菱花嗎?不,還有最美的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