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能聯系上下文,體會“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歌謠的學習,初步領會“月光啟蒙”的內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喚起舊知,了解作者,揭題解題
1、師:祖國敞開了綠色的大門,給孩子一片清涼的綠陰。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吧,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2、你還記得這是誰寫的哪篇文章嗎?你了解孫友田嗎? (板書:孫友田)
3、交流。師:老師這兒也有一份他的資料。 (出示1:孫友田資料)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 (板書:月光啟蒙)
5、解題:
(1)在這里,它讀“蒙”(méng),注意看中間兩橫,一層蓋在又一層上面。
(2)“啟蒙”是什么意思?“啟”就是打開,“蒙”呢?什么頭?草字頭的字,多數跟什么有關? 對,它最早就指一種寄生的藤本植物,依附在別的植物上,所以“蒙”有遮蓋的意思。那你想想,“啟蒙”連起來該怎么講?(打開,使原來遮蓋的東西看得見。)齊讀課題。
6、質疑:月光啟蒙,月光能啟蒙嗎?月光又能啟蒙什么? (出示2:封面)
二、整體感知,通文解詞,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心讀一讀課文,爭取字字響亮,句句通順。
2、檢查讀文。老師很想聽聽同學們課文讀得怎么樣?
(1)第1小節,誰先來讀?正音:籬笆 時辰(均讀輕聲)
(2)請你點一名同學來讀讀第5小節。真細心,這里兩個多音字,你都把它讀正確了。
① 蓮花落 聽過“蓮花落”嗎?知道“蓮花落”是什么玩意兒嗎?(“蓮花落”又叫“數來寶,早在宋代的時候就開始流傳了。語言通俗易懂,在民間流傳,以前叫花了要飯的時候常唱,后來發展成了一種民間曲藝。
② 混沌 把它放到句子里去讀一讀,“豁然開朗”,那你推想一下,“混沌”大概是什么意思? 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就叫“啟蒙”。
(3)看來,課前的預習做得很充分,講起來就自信了。最后一小節,我們一起來讀。
3、同學們,在這月光下,母親為我做了哪些事?(板書:唱歌謠 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三、誦讀美景,感悟月夜,體會美妙
1、師: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出示3:插圖和文字)
2、這是怎樣的月,這是怎樣的夜啊,請同學們張開想象的翅膀,也來讀一讀這童年的夏夜。生對照圖文誦讀。
3、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夏夜?交流:多美啊!你能把這份美讀出來嗎?
4、配樂指名讀。 (出示4:詩歌排版第1 小節)
5、齊讀。多美的月夜啊,多么溫馨的情景啊!讓我們通過讀,把這夏夜的美妙傳達。
四、讀歌謠,學歌謠,悟“啟蒙”
1、這的確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僅僅是因為景色的美嗎?
2、交流:母親給我吟唱的又是什么呢? (出示5:兩段歌謠)我們也來讀一讀這兩首歌謠。
3、指名讀,正音就行。
4、指導朗讀。你知道母親是怎樣為我吟唱這些歌謠的嗎?
(1)交流并出示6:她用甜甜的嗓音……
(2)“三月的和風”什么感覺?(輕柔的,舒服的。“吹面不寒楊柳風”,很柔和,很溫暖。)
(3)“小溪的流水”呢?(叮叮咚咚,很恬靜)
(4)那你怎樣來表達這種感覺呢?老師教你可以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5)指名讀。評:對,生活中的民歌,歌者就是編者,是邊想邊唱,邊唱邊想的。
齊讀。
(6)想不想做童年夏夜里的那個孩子,聽母親來唱一唱?
5、師:請你閉上眼睛: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母親的歌聲也飄出來了。 (出示7:原唱)
聽完了母親的吟唱,適當引導。(體會母親的勤勞,對生活的向往)
(1)多么動聽的歌謠啊!你從這動聽的歌謠中看到了什么?
(2)交流:勤勞的母親,對生活充滿向往的母親。
化解:鳳凰,傳說中一種吉祥的鳥。俗話說:鳳凰到,吉祥到。所以母親的歌謠這樣唱: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
(3)你從母親的歌謠聲中還感受到了什么?
(4)交流:愛,母親對兒子的深情,這深情就是一個動作,課文用“摟”。
(5)回過去齊讀:她用甜甜的嗓音……。原來,母親在唱這些歌謠的時候,還包含著濃濃的愛,暖暖的情啊!
(6)這里“芳香的音韻”指什么?母親的歌聲為什么會是香的呢?你讀出了什么?
(7)小結:在苦難的日子里,能對未來始終充滿熱情、懷有向往,這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底子啊!這芳香的音韻不僅香在院子里,也“香”在我的心里。
6、出示8:第5小節并引讀。“那時,我們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
(1)這里有兩個“長”。第一個“長”是?對,生長。(第一個“長”,五谷是長在泥土里的)
(2)那么第2個“長”呢?放到句子里,聯系前后句子好好讀一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精神食糧滋養孩子靈魂。第二個“長”是長在人民肥沃的土壤里的)
(3)交流并品味“長”。課文為什么不明寫“流傳”而偏偏用“長”呢?
這歌謠長在哪兒?黃河的故道邊。生于此長于此的祖祖輩輩們,把這些民間的文化熏陶了母親,又通過母親的口傳給了我。正如好的莊稼一樣,長得是一茬又一茬。
(4)出示9:“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豁然開朗。”
(5)讀到這兒,你覺得母親用歌謠還把_______________,伴著月光給了我。
讓我那原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6)聽,……放原唱歌謠。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3.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二、教學重點
1.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2.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投影幻燈片:課文插圖。看到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么?或者想說些什么?
2.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座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中聽一聽從這小院中傳出的動聽的歌聲。(板書:月光啟蒙)
二.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
1.書上哪句話描繪了這美妙的月色?
2.投影幻燈片: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3.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4.在這美妙的月色當中,母親為我唱起了動聽的歌謠。投影歌謠的幻燈片。
5.逐一朗讀兩支歌謠,理解歌謠的意思。齊讀,邊讀邊打節拍。
6.這歌詞寫得美,母親的歌聲也美。作者怎樣描寫母親的聲音?
7.投影幻燈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指名朗讀
理解“芳香的音韻”
指導配樂朗讀。
8.簡介黃河的改道:作者孫友田的故鄉在安徽省。我們知道由于黃河水含沙量太高的原因,黃河經歷了多次的改道,曾經黃河就從作者的家鄉安徽的北部流過。由于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黃沙沉積,泥土十分貧瘠,自然就長不出豐盛的五谷來。
9.投影幻燈片: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理解:“長歌謠”
10.歌謠創造了豐富的精神生活,對于童年的作者來說,歌謠的內容不一定會懂但母親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韻卻會久久留在作者幼小的心靈里,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投影幻燈片: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指名朗讀
理解:“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投影幻燈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指導配樂朗讀。
三.學習4至8自然段
1.過渡:母親用歌聲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開始懂得要愛什么,要喜歡什么,這就是得到了啟蒙的教育。請同學們再讀讀下面的課文,看看還有什么地方讓我受到了啟蒙的教育。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交流。
唱童謠
(1)投影童謠幻燈片
(2)逐一朗讀,邊讀邊打節拍
(3)這些童謠當中都有小狗、小貓、小老鼠之類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都是小孩子再熟悉不過的了,自然會引起我的興趣和聯想。
(1)分角色朗讀猜謎語的段落
(2)猜謎活動,又一次使我的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使我懂得怎樣用聯想和想象去猜謎,這又是一種啟蒙。
四.學習第9自然段
1.過渡:所以作者寫到:“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投影幻燈片: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指名朗讀。
3.練習用“母親用_________________讓(為)我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說話。
4.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嗎?(感激)
5.教師配樂簡介寫作背景:同學們,你們說的太好了。是的,作者孫友田是多么想對他的母親說這些話呀!但是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作者的母親因患上了老年癡呆癥而失去了記憶。孫友田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到:“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道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漠然地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面對著失去了記憶的母親,如果你就是孫友田,此時此刻,你還想對母親說些什么?(懷念)
6.指導配樂朗讀這段話。
五.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1.投影幻燈片: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教師配樂引讀,學生跟讀最后一句話(連續讀三遍)
2.孫友田在《月光啟蒙》的原文的結尾還這樣寫到,投影幻燈片:“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學生齊讀
3.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篇孫友田所寫的散文《母愛似水》。
投影幻燈片:散文《母愛似水》。教師配樂朗誦《母愛似水》。
4.播放歌曲《懂你》,教師引述:“這首歌歌名叫《懂你》,唱給天下所有的母親。歌中唱到:一年一年,風霜著你的笑臉,你寂寞的心還有誰能夠體會,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的成長歷程中給了你什么樣的關懷與幫助,此時此刻,你想對她說點什么嗎?
5.同學們,讓我們將她銘記于心,永遠地愛她吧,她就是——母親。
六.完成作業。
五、作業設計
1.說一說
對母親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2.寫一寫
試著寫一兩首童謠。
六、板書設計
唱民謠
講故事
月光啟蒙
母愛
唱童謠
猜謎語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歌謠與童謠的特點。
3、結合語境,了解“芳香”的意思,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后鼻音。)
2、“啟蒙”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在文中這位“初學者”是誰?介紹“我”(孫友田)
3、孫友田是一位當代作家,《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就是出自于他的筆下。想聽他的小故事嗎?
孫友田,出生于安徽北部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識字,8歲時他才上鎮里唯一的一所小學。父母都不識字,但對他的學習卻抓得很緊,因為他們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母親只要見我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寫字去!”寫什么字她不管,只是守著他,看著他拿著鉛筆在本子上畫。……
3、誰在月下啟蒙孫友田?(母親)可我的母親不識字,如何是我的啟蒙老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
1、出示本課9個生字
指名讀,正音。這些生字你怎樣快速地記住它們呢?(鼓勵學生組詞說句、和熟字比較、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學需要注意的地方)
2、出示下面句子
句1: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指名讀,要求讀正確、通順。評價。(提出“笆”和“辰”應讀輕聲)
句2: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豁然開朗。
要求同上。(指出“混”是多音字,理解“混沌”與“豁然開朗”)
句3: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像一尊玉石雕像。
要求同上。(理解“高深莫測”、“已至中天”)
3、發現:這三個句子和題目有什么共同之處?(都寫到了“月”)
4、師:夏夜的月下,你和你的父母都會做些什么呢?(指名說)
小結:是啊,如水的月光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清風朗月里,農村的孩子可以去盡情地玩耍,逮蛐蛐、捉迷藏……父母在月下喝茶、聊天。城里的孩子會陪著父母逛商場、看電視、玩游戲。可如水的月色卻給童年的孫友田不一樣的感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太多的感受。他難以忘記月下的母親,忘記月下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
三、初步感知課文
1、課文哪些自然段寫童年月下啟蒙。(1~13自然段)
2、請同學們自由讀1~13自然段,想想月下母親為我做了哪些?
指名回答,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3、謎語大家一定很熟悉,母親講的神話故事你們聽說過嗎?就講兩個嗎?兒時的我聽過嗎?所以在我眼中——(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童話世界。)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竟)
4、歌謠和童謠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畫出歌謠和童謠的句子讀讀,讀熟后,說說。小結各自的特點,練讀.
5、想聽聽母親吟唱的歌謠嗎?有個小要求,請你說說聽完后的感受,如果你能用一個比喻句就更好了。(播放后指名說。)
師過渡:在我的耳中,母親的歌聲是怎樣的呢?
6、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自由讀,說說這是怎樣的歌聲,用文中的詞語說。(甜甜的、深情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一樣的、像小溪的流水一樣的、芳香的)
思考為什么說是“芳香的音韻”呢?
(悅耳動聽,讓我陶醉)
指名說,指導朗讀(齊讀)
四、小結本節課
1、這篇文章作者孫友田主要回憶了月下母親為我——(手勢、齊讀板書)
2、師:為什么童年夏夜下的母親會讓我記憶猶新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指導寫字
拿出鋼筆,在書上認真描一描這9個生字。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對歌謠、童謠有一定的認識。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里響起媽媽唱的歌謠。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下面,讓我們靜靜地來聽媽媽為我們唱的歌謠。(音樂響起)
二、學習課文:
1、在炎熱的夏夜,朦朧的月光下,當這一首首歌謠飄過你的耳邊,你有什么感覺?
2、幼時的孫友田的每一個夏夜都是聆聽媽媽的歌謠度過的。每當孫友田聽媽媽唱起歌謠時,他覺得媽媽唱的那么輕柔,就象是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這甜甜的,深情的嗓音一直回蕩在他的耳邊。
3、打開課本,快速瀏覽,找出直接描寫媽媽歌謠唱的好的部分。(課件出示第四小節)
(1)仔細的讀一讀,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出了媽媽的歌謠唱的好?
(2)指導朗讀。
4、躺在媽媽的懷里,伴著媽媽的歌謠,我漸漸地陶醉了。(課件出示插圖)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看!你們都看到了怎樣的母親?
(1)指導學生觀察插圖。
(2)(課件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3)你知道母親一天忙了些什么嗎?
(4)試著把這句話讀好了。
5、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在童年的夏夜為自己的孩子唱著一首又一首動聽的歌謠。我們再來聽歌謠,在這歌謠中你聽懂了什么?(音樂響起,出示歌謠)
(1)學生交流。
(2)師小結:我的家鄉不長五谷,日子過的十分清苦。在媽媽的歌謠里卻有美麗的鳳凰,有漂亮的云南,有一座座又高又大的房子。媽媽唱歌謠想告訴我們對美好的生活要充滿向往。
(3)讀讀這兩首歌謠,把你們感受到的通過讀表現出來。
6、母親不識字,但她會唱很多好聽的歌謠,她用歌謠不僅給我送了月夜濃郁的詩情,更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出示)
(1)說說你對“豁然開朗”的理解。
(2)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3)在第五小節中我們懂了許多,誰來讀讀這小節。
7、這一切都發生在那些美妙的夏夜,我沉浸在母親的歌謠中。你們聽,母親的.童謠又在耳邊響起了。(音樂響起)
(1)聽完了這些童謠,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2)這么有趣的童謠就讓我們來讀讀吧。讀出你們看到的,讀出你們的心情來。
8、母親不識字,可她的肚里不僅有動聽的歌謠,還有很多東西,有什么?
(1)你知道母親還會給我講什么故事嗎?
(2)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她唱的那么深情,說的那么投入,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象。(出示)
提問:母親怎么會象一尊玉石雕象呢?
(3)夜色越來越濃,母親還在給我說謎語,可我怎么也解不開,她笑著對我說:“……”
提問:從她的口中,你聽出了什么?
9、母親不識字,她用甜美的嗓音給我唱歌謠,說故事,講謎語,用她特有的智慧啟迪了我的想象,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
10、時光如流水,伴著濃郁的月光,伴著母親的愛,我展開了想象,飛向了詩歌的王國,長大后的作者成了著名的詩人。再次回到母親的身邊,卻發現……(出示: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11、面對著已經癡呆的老母親,作者又回想起童年美妙的夏夜,耳邊又蕩起母親那甜甜的,深情的嗓音,那象三月的和風,象小溪流水般的聲音。作者不由地提起筆來在文章的最后用包含深情的話語贊美了他那不識字,卻充滿了智慧的母親。(出示最后一節)
(1)試著動情地對媽媽說說。
(2)推選你們班讀書最好的同學來讀。
(3)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來贊一贊這位不識字,卻充滿智慧,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三、總結:
1、隨著時光的流逝,什么都會慢慢地淡去,惟獨母親那甜甜的歌謠總在我的耳邊蕩起,讓我們再次回味母親那芳香的音韻。(再放歌謠)
2、介紹課外寫母親的文章。(出示)
3、母親是平凡的,她們付出了養育的艱辛,換來的是孩子成長的快樂。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部精彩的童話,故事里的主人公是美麗的媽媽。課后同學們從這些文章中選擇一兩篇去讀讀,聽聽這些歌曲,還可以搜集一些歌頌母親的名言警句。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5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這篇課文,讓我們再次走進那個美妙的童年的夏夜。
2、在柔和的月光下,母親是通過什么給予我啟蒙的?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唱歌謠 講故事 唱童謠 說謎語)
二、品味歌謠之美。
1、是啊,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在皎潔的月關下為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的情景,成了我童年時最美好的記憶,尤其是那動人的歌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歌謠。
自由朗讀,指名讀喜歡的歌謠,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3、自由朗讀第1-5自然段,母親是怎樣唱歌謠,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4、學生交流,出示“她用甜甜是……音韻。”
“三月的和風”吹在臉上是什么感覺?
“小溪的流水”呢?那么我們應該怎么來讀呢?(輕,慢)
指名讀歌謠,你們想不想做童年夏夜的那個孩子,聽母親來唱一唱?
播放歌謠,什么感覺?(美)就課文中所說的那樣,引讀“她用……”
理解“芳香的音韻”
5、出示:“母親忙完了……歌謠。”
“勞累”為什么還要唱歌謠呢?體會到什么?你被媽媽怎樣摟過嗎?是什么感覺?
是啊,這是多么幸福的時刻呀,所以作者說:“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讓我們再次吟誦這兩首歌謠。
6、同學們,你們也沒有發現在母親的歌謠里,都與什么有關?(月)這兩首歌謠都是母親看到這美麗的月夜,即興吟唱出來的,這說明母親會唱許多的歌謠。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而且不識字,怎么會唱這么多歌謠呢?
7、品讀第5小節。
理解“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兩個“長”。
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開朗。”
理解“混沌”,“豁然開朗”
再讀歌謠,透過歌謠我明白了什么?齊讀這句話,這就是“啟蒙”。
8、總結: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親通過歌謠傳遞著她對我的愛,同時也把她對故鄉的愛,對生活的愛傳遞給了我,難怪作者說:“童年的……”(引讀)
三、品讀童謠之美。
1、過渡:美妙的還不僅在那些歌謠,你們再來讀一讀這些夏夜里的童謠。
2、出示童謠。
3、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腳打節拍。
4、這些童謠念著什么感覺?
5、在這樣的夏夜,有著這么有趣幽默的童謠,所以作者說:“童年的……”
四、感悟母愛之美。
1、過渡:讓我們再回到幾十年后的今天,現在的孫有田已經是頗有名氣的詩人,作家了。此時在回首當年的情形,再細細回味,母親到底給了我哪些啟蒙,僅僅是(指板書)這歌謠童謠嗎?
2、出示“母親不識字,……王國。”
3、齊讀,這么有才華的詩人,作家卻說母親這個連字都不認識的農村婦女是她的啟蒙老師,為什么?
4、是啊,正是這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給了我最初的民間文學的啟蒙,想象的啟蒙,詩歌的啟蒙,讓我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設計:飛向詩歌的王國)
5、也許,母親并不知道她的歌謠,童謠對于我來說,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她對孩子最樸素,最純凈的愛全部給了我。
6、過渡: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的碾碎了母親的青春,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她的母親已經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出示原文)。教師深情朗讀。
7、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了母親無數的心血和汗水,蘊含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今天當我再讀母親當年唱的那些令我快樂無比的歌謠,童謠,又是這樣的心情?為什么?
(傷心,感激,心酸,悲傷……)
8、小練筆:寫下你對自己母親的感激。
9、總結:“母親”,一個多么響亮的字眼,“母愛”,一種多么深沉的愛。讓我們感激母親,感謝她給予我們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的無私的愛。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6
第二課時
一、學詞復習,重溫母愛的溫馨
1、指導本課生字詞,并借“豁然開朗”等詞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
2、回顧課文,談印象最深的畫面。
二、補充背景,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1、走進孫友田童年的清苦生活。
師生介紹:孫友田的故鄉在安徽北部黃河故道的邊上,全家就靠幾畝鹽堿地維持生計。孫友田的父親是位半世坎坷的農民,年輕時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每年春秋兩季給大戶人家當短工,做些農活;到了冬天,只好跟著他堂哥做叫化子,唱著蓮花落沿街乞討。
2、品讀第五自然段,感受歌謠的生長土壤,感受孫友田家鄉人民清苦中豐富的精神生活。同時引導學生適當交流課前收集的民歌民謠,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三、誦讀積累,表達感激之情
1、品讀最后一段。
2、誦讀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母親感激與懷念的語句,引導學生深入作者內心體會情感。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兒,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
四、再品課題,練筆補白
1、思考討論: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再次感受作者的行文之妙。
2、 補充原文,練筆補白。
長大后,孫友田成了一名煤礦工人,生活也很苦,但他白天干活,晚上堅持學習寫作,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詩人、作家。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向讀者傳遞著自己對“愛”的理解。
多少年過去了,母親的那熟悉的聲音依然響在耳畔,響在孫友田的心中。可是,同學們知道嗎?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母親其實已經身患重病。請看原文的開頭:(師深情誦讀,配樂《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歌》)
多媒體出示: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
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面對著恩重如山的母親,面對著曾經如此疼愛自己的母親,面對著不幸患上老年癡呆癥失去記憶的母親,面對如今只是也只能對著我傻傻微笑的母親,作者淚流滿面……此刻,孫友田的內心一定無法平靜,那么,他的心底到底有什么話想對母親訴說呢?拿出你的筆,展開你的想象,把它寫在課文旁邊的空白部分。
多媒體出示:
母親,雖然您什么都不記得了,但是,
3、交流練筆,學生深情誦讀。
五、拓展閱讀,暢談感悟
1、學生暢談閱讀孫友田《母愛三部曲》(《月光母親》《迎接母愛》《母愛似水》)的感受。
2、聯系具體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經歷。
板書設計:
17、月光啟蒙?
蓮花落 唱歌謠
混沌 講故事 △ △
母親 ———→ 愛 (學生提的問題)
唱童謠 ……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7
一、 創設情境,初步感受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9課——揭題
2、 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指名讀,這句話勾起了你怎樣的回憶?指名讀 齊讀
3、 每個人的心中都保留著對童年的美好回憶,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名作家孫友田一起,踏著月色,走進他們家的籬笆小院,共同體味在他記憶深處那永遠美妙的童年夏夜。
二、 自主探索,重點感悟
1、 自讀課文,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出了童年夏夜的美妙?把它劃下來,多品讀、品讀,也可以在邊上寫下你的感受。
2、 學生交流,重點語段預設
① 月夜景色的美妙
閉上眼,想象一下,沒有了白天的燥熱和喧鬧,涼風習習,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整個小院,星星在對我們眨著眼睛,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感覺怎樣?指名讀 女生齊讀
② 歌謠的美妙
指名讀歌謠,母親唱得怎樣?“芳香”一般指什么?為什么說母親唱的歌芳香呢?從中你仿佛感覺到了什么?(輕柔 甜美)指名讀 齊讀
③ 故事的美妙
你覺得還會講哪些故事?你聽了這些故事后會想些什么?
④ 童謠的美妙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童謠,你都搜集到了哪些?
⑤ 猜謎的美妙(略)
3、可這樣一個會唱歌、會講故事、會說謎語的母親竟然不識一字,她有怎么會有資格成為我的啟蒙老師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談一談你的想法。
三、 師生共融,情感共振
1、 我想,不管誰擁有了這樣一位母親,都會覺得無比幸福,其實這篇文章在入選我們課本時省略了一個部分,他告訴我們孫友田在怎樣的時刻寫下了這樣的文章,在這里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也許聽完后你會有另一份感動: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談談你的感受。
2、 就象一句古話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的媽媽總有老的那一天,當她們遭受病痛折磨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象感動中國中捐腎救母的田世國一樣做呢?
3、 可是現在我們卻可能因為飯菜不可口而大發脾氣,可能因為她們的嘮叨而抱怨不止,也可能 因為沒有幫我們收拾書包而怨聲載道,今天就讓我們在這里靜靜地回憶她們對我們的好……你們都想起了什么?
4、 聽同學們說了那么多,我想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自己的媽媽說,別猶豫了,拿起你們手中的筆,把它記錄下來吧!
四、 作業
過不了多久就是母親節了,為你們的媽媽做些什么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述語言導入,齊讀課題。指導要讀出靜謐,再讀一遍。初讀了課文《月光啟蒙》,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我們一起來描述一下這幅畫畫,
3、師引讀并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4、學習重點句,質疑。
師:有沒有想過,在皎潔的月光下,文章的作者孫友田受到了怎樣的啟蒙教育?打開書,找一找。(引導學生說出: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為什么能使我展開豐富的想象,飛向詩歌的王國呢?師板書:飛向詩歌的王國。)
5、這個疑問我們是不是有同感,這節課我們就專門來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哪里入手呢?(應該抓住母親為我唱的那些民歌民謠。)
二、學習民歌民謠
1、出示學習要求:自主閱讀課文中的歌謠和童謠,老師提出三個要求,注意“心”上都加了雙引號。
第一個要求,用心朗讀,把歌謠和童謠讀流暢。
第二個要求,用心品賞,品就是感悟,你可以抓住重點的詞去品味,你也可以聯系上下文品賞,更可以結合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
第三個要求是用心感受,看母親為我唱的歌謠和童謠告訴了什么?
2、生自主閱讀。
3、指名讀歌謠。師:誰愿意來讀這兩首歌謠。將你的朗讀面貌展現出來。
(生讀: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4、師生評價
(師啟發尋找讀書方法:老師覺得還不僅要讀得流暢,課文已經告訴我們了,誰去找找看,課文中有沒有教給我們讀書的方法。)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師生討論:母親朗讀歌謠的時候,是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吟唱,讓人覺得非常親切,非常有節奏。)
5、相機啟發學生像母親一樣朗讀,注意從詞到句。
6、母親充滿著深情,母親是多么地溫柔,用甜甜的,輕輕的,深情的感覺再去讀那兩首歌謠。
生自讀。
7、男女生分讀兩首歌謠。
(1)男生吟唱第一首歌謠,我們女生聽著。
(男生讀。有柔情了嗎?如果再輕一點,再深情一點就更好了。男生再讀。不錯,今天老師才明白,什么叫錚錚鐵漢,似水柔情。)
(2)女生讀第二首童謠。
(女生讀。像母親,真溫柔。)
8、配樂吟唱。文中說,母親在月光下摟著我,輕輕地吟唱,你們想唱嗎?當年母親在月光下吟唱的旋律,已無從考證,今天老師譜了一首旋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在心中默默地唱。
師播放音樂,唱。生配樂吟唱童謠。非常甜美,這次唱,老師有個要求,想象在皎潔的月光下,依偎在母親的情里,輕輕地搖晃,身體要輕松地搖晃好嗎?生齊唱。
6、交流感受:非常優美,非常恬靜的歌謠,還記得老師在前面提到的三個用心讀的要求嗎?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對這兩首歌謠的感受。(母親向往著幸福的生活;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獲得成功;母親熱愛勞動,愛家庭。)
三、學習童謠
1、討論童謠特點。
師:學習語文,只有用心,才能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才能品出語文的味道來。除了有動聽的歌謠,母親還給孫友田帶來了幽默風趣的童謠,告訴老師,你在讀三首童謠時,有什么發現?要善于思考,善于表達,這三首童謠有共同的特點。
(形式簡單,內容有趣,富有韻味,這就是童謠的特點。)
2、節奏讀童謠。
師:我們打著節拍來朗讀,就更有趣。伸出你的小手,打著節拍來吟誦第一首童謠。
生邊拍手邊吟誦。如果把節奏調快一些,變成四拍就更有趣了。用自己喜歡的節奏把第三首童謠吟誦一下。
3、試描述童謠畫面。
師:剛才有的同學邊打拍子,邊笑,笑我就體會到了,你已經體會到童謠的有趣。我想知道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有趣的畫面?
四、再次學習重點句。
1、再讀這句話。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解疑。
師:這些民歌民謠不僅激發了孫友田的想象,也讓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還記得剛才提的問題嗎?現在我們看一看板書就知道了。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動人的歌謠,充滿著詩情畫意,和詩歌有關嗎?母親唱的幽默風趣的童謠。充滿韻味,朗朗上口,和詩歌有關嗎?怪不得,母親的民歌民謠,能引領作者飛向詩歌的王國呢,這個問題懂了嗎?還有疑問嗎?
3、了解當時的生活狀況。
師:文中說,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在月光下就是這樣給我以啟蒙的。和母親在一起,精神生活真是非常的豐富,可那里,我們的日子過得又怎么樣啊?(很清苦。)
4、齊讀造成清苦的原因。
出示:黃河留給……齊讀。
5、交流感受,理解兩個“長”。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悟到什么?再讀,用心讀。
(我感悟到住在黃河邊上的人們,雖然深受黃河的苦難,但也孕育著許多歌謠。)
6、體會老百姓創作歌謠的動機。
師:黃河邊勤勞的人們,他們創造歌謠,主要想表達怎樣的感情?
(對生活的憧憬、對生活的愛、熱愛勞動、讓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地豐富。)
五、總結全文
1、感情激發作者熱愛母親之情。
師:永遠充滿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只要是世間美好的事物,他們都愛,他們用這種愛,通過歌謠創造出來,母親也把這種愛,傳遞給我,使我從小明白,要愛世間一切的事物,母親給了我一個明月星光般的童年。
配樂:同學們,這就是母親,母親老了,曾經,在皎潔的月光下,母親給我唱歌謠,唱童謠,給我講故事,猜謎語,在母親的熏陶下,我漸漸地長大,終于成長成一個優秀的詩人。我長高了,母親的背卻彎了,我長大了,而母親的頭發卻白了,母親獻出了畢生的愛,而自己留下的卻只有歲月在她額上刻下的深深的皺紋,更為不幸的是,當孫友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她的母親已經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母親曾對自己的子女那么期盼,現在日子好過了,而母親再也感受不到了。
2、出示孫友田的一段: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微風吹亂了母親的白發,而我的心里永遠珍藏著故鄉的明月。
4、嘗試用語言喚醒孫友田的母親。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資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同學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月光啟蒙》,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幻燈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簡介,說說你看過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么有成績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考慮: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幻燈出示生字詞語,朗讀詞語,重點指導“籬笆”“時辰”的輕聲。出示句子“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指名讀,出示“蓮花落”的意思,指導該詞語的正確讀音。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回答問題: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1、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A、輕聲讀。
B、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何疑問?同學質疑。
2、出示幻燈,總結同學提出的問題:
A、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是怎樣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
B、母親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氣啟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們就來解決第一個疑問。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母親給我們唱的民歌民謠。
(幻燈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謠。)
1、五首民歌民謠有何不同?理解“歌謠”、“童謠”兩個詞語的區別。
2、大聲地讀一讀這五首民歌民謠,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一聽。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同學自由地談談對歌謠的理解和自身讀后的想象)
3、通過歌謠的理解來理解最后一小節中“含蓄、明快、風趣、流暢”等詞語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謠啊,正是母親唱的這些優美生動的歌謠為“我”開啟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帶來濃濃的詩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的最后一句話,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這么美的歌謠你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我也找來了兩首歌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幻燈出示)讀一讀。說說你喜歡嗎。
5、安排作業:收集家鄉的民歌民謠,或者自身寫童謠。
四、結束語:母親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謠,她又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氣啟迪我的想象的,同學們回家繼續仔細讀課文,這將是我們第二節課討論的內容。
板書設計:
唱歌謠
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唱童謠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歌謠的韻味,月夜的美妙。
2、學生通過賞意境,品語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濃濃的母愛。
3、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與最后一小節所表達的意義,真正讀懂課題《月光啟蒙》。
課前準備:
熟讀《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教學過程:
一、讀短語,想象月夜圖。
1、出示詞組:美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最美的時辰
動聽的歌謠 風趣的童謠 濃郁的詩情 芳香的音韻
混沌的童心 想象的翅膀 民間文學的寶庫 詩歌的王國
2、讀完這些詞組,在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二、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默讀15小節,感受這月夜的美妙之處。
2、指導學生朗讀第四小節:母親的聲音是甜甜的,輕輕的,悅耳的。
(1)出示第四小節:(配樂范讀)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母親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風一樣溫柔,如溪水一般悅耳,可怎么會有香味呢?
(1)母親的體香:洗去了一天的疲勞,換上了干凈的白布褂子,我躺在母親懷里,聞到了母親熟悉的體香。
(2)母親的嗓音格外甜潤,格外深情,聽在我的耳朵里,很舒服,連鼻子似乎都感到舒服了,就像聞到了香味一般;
(3)雖然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那么豐富,苦中有甜,甜得讓我似乎聞得到香味。
(借機理解:精神生活豐富、長歌謠。(為什么精神生活會豐富呢?))作者此時的內心也充滿芳香,覺得什么都很美。
(4)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在民間文學的寶庫中遨游,心情非常好,所以就覺得香了。師:就這樣躺在母親的懷里,聽著這些動聽的歌謠,我會想些什么呢?(幸福、甜蜜、愉快、神馳千里)
3、理解: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A、(充滿了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
B、理解:豁然開朗混沌
指導朗讀句子。
師:原來,這音韻之所以會有芳香,不僅來源于母親甜甜的嗓音,更來源于母親雖苦猶樂的精神,在這樣清苦的日子里,她卻仍能讓我感受得到生活的幸福與快樂,讓我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啊!(出示:混沌豁然開朗)
4、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歌謠,和作者一起再來享受享受母親這輕柔、悅耳而又芳香的音韻吧!先指讀第四小節,其余同學讀歌謠。(指讀,配樂)
三、學習課文613自然段。
1、自讀6-13自然段,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可以和同桌兩人合作。
學生朗讀:童謠部分、故事部分、謎語部分。
2、師:這時候的我躺在媽媽的懷里,看著媽媽覺得媽媽的形象似乎特別高大起來,像什么呢?誰能和一個恰當的比喻來形容呀?
此時的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出示句子)
(理解:純潔、令人崇敬,柔美,圣潔、莊嚴,這是母愛的圣潔與莊嚴,使作者內心產生的一種感受。對母親的愛戴、敬仰、崇拜)
3、指讀、齊讀這一句。
4、要知道母親可是個目不識丁的人哪,為什么此時此刻她在作者的心中卻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四、學習課文第14小節:
1、指讀最后一節,聯系前文談談你的感受。(出示)
(作者的母親是充滿智慧的、勤勞善良的,雖然生活那么清苦,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她憑著樂觀的精神,偉大的母愛,成為兒子的啟蒙老師,讓他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讓他在月光下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這怎能不讓如今已頗有成就的兒子感激呢!)
2、朗讀最后一小節。
五、總結:
1、課文學完了,每一篇充滿真情實感的文章總會讓讀者流連忘返,總會給讀者留以啟迪。請你談談學了課文后的感受。
2、師: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也許我們的母親不一定像孫友田的媽媽那樣會唱歌謠,可我們的母親不一樣,但每一位母親對我們的愛是同樣地偉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好好珍惜它,好嗎?
六、作業:把剛才說的話回家說給媽媽聽,或者用自己的行動讓媽媽知道你想對她說聽話。
月光啟蒙
明月初升 唱童謠
月至中天 唱歌謠 混 沌豁然開朗
夜很深了 猜謎語
【《月光啟蒙》原創教學設計(精選10篇)】相關文章:
小學課文《月光啟蒙》優質教學設計07-09
蘇教版《月光啟蒙》教學設計(兩教時)07-09
《月光啟蒙 》教學反思匯總04-25
《月光啟蒙》名師教學實錄07-09
《月光啟蒙》教學片段03-20
《月光啟蒙》教學實錄附反思07-09
小學五年級《月光啟蒙》教學設計03-28
蘇教版第十冊《月光啟蒙》教學設計03-22
《月光啟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