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課后反思匯編
一、《莫高窟》課后反思
對本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教學設計、重難點、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
《莫高窟》這篇課文介紹了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艷麗多姿的壁畫,贊美了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由于這篇課文對壁畫所作的描繪都是比較優美的。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賞為主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由欣賞這美麗的壁畫時所產生的感嘆升華到為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而驕傲。現在我就來談談我在本堂課教學中的一點感受.
這篇課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對于塑像的介紹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層樓那么高,最小的菩薩還沒有手掌大。”對于后者,學生的理解還比較容易,因為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對于“九層樓那么高”這個概念要學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較困難了,所以我就用三層樓高的教學樓作例子,“同學們,如果我們的教學樓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學生很快反應說“很高”、“很大”、“雄偉”于是我又引導說:“我們的教學樓只有三層樓,那么請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們教學樓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時的感受又會如何呢?”接下來,我自己朗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同學睜開雙眼時,我又問:“剛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學生的想像力讓我佩服,有同學說:“我剛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頂上,向下眺望,發現所有的一切都變得十分渺小。”“嗯,那種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遠眺更開闊吧!”“我站在那個佛腳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卻好像都看不到佛頂!”“哦?是嗎?當時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覺佛像十分雄偉,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這尊佛像造出來的?”“嗯!是啊,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如此的偉大和充滿智慧!那就請你們再讀一讀這個自然段!”這次的朗讀由于學生的感情得到的激發,所以在朗讀時也加入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情感更為豐富。雖然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點段落,但是我認為如果在此時能夠事先激發學生的感情,為后文做好鋪墊,對于整篇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養都是有好處的。
二、《莫高窟》課后反思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人類的生活已越來越來離不開數字化、信息化,信息決定我們的生存,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乃至體制的根本變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從電教常規媒體的運用到多媒體課,到當今熱門的網絡課,無不滲透著信息技術對我們教育、對我們學習的影響。
網絡,這種先進的教育手段,可以滿足每個人開闊視野的需要,同時與傳統的語文課結合,會產生較好的教育效果。迄今為止,我校也有不少教師嘗試著上了網絡課,本人也上了兩節,個中滋味不一而足,可說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首先值得欣喜的是,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段的基礎上,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進行拓展閱讀與賞析。比如說,在學習“飛天”這一內容時,我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從文本中感受飛天的特點,再引導學生瀏覽專題學習網站中“飛天” 的相關資料。在這里,學生不僅可以了解“飛天”的來歷,它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可以欣賞到“飛天”在藍天里自由翱翔的美麗姿態,欣賞到關于飛天的生動描繪。一段段生動的描繪,一幕幕動人的圖景,激起了學習的趣,喚發了學生的情,讓學生感受到“飛天”的無窮魅力,感受到文化藝術的燦爛輝煌,從內心深處涌起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嘆之情。
其次值得肯定的是,網絡切實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不容置疑,網絡環境下的語文學習與傳統的語文學習是絕然不同的。正如古語所說的: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學生坐在網絡教室里,可以跨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接觸到文本以外的文字、圖片、音像等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面對如此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播者、承載者,學生除了傾聽、思考外,更多的是基于主動思考下的主動探索研究。譬如,在學習“彩塑”時,有的同學對菩薩感興趣,他便可以搜索與“菩薩”相關的資料進行閱讀、比較、思考與知識重建。而對“臥佛”感興趣的同學則可深入了解、體會與之相關的文字材料、圖畫資料、音像文件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成了學習的主角,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教師則成為前期的探路者和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指導者。同時,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一個更好、更新的平臺,這樣,學生的視野更為廣闊,心胸更為寬廣,思路更為流暢,學習更有情趣。
當然,網絡還存在著其它明顯的優勢,比如,在基礎知識的落實上,可利用網絡的試題提供及檢查、交流手段;在研究性學習上,能提供豐富的素材及相關的角度。在作文的訓練上,利用網絡的多方角度去拓寬思路;語文課外,語文素養上, 能拓寬眼界,培養研究能力等等。
在充分認識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的優勢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現實中的網絡教學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憂心的問題。
首先,網絡教學對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方面要求更高。相對而言,地處農村鄉鎮的家庭中擁有電腦的為數還不多,僅靠學校里每個星期一兩節信息課也解決不了這方面的問題。走進網絡教室,面對紛繁復雜、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學生無不眼花繚亂,有的興奮異常,卻苦于接觸太少,不知從何入手;有的忙于瀏覽,完全被精彩的圖像資料吸引,忘記了此行的目的意義;有的查找到相關材料,卻不知道如何編輯概括,整理保存……種種表現,往往使設想很好的教學陷入冷場;同時,可能由于學生對電腦興趣較大,有時對老師、同伴的交流等置若罔聞,使學習效果打了折扣。因此,要使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不容忽視。
其次,由于網絡資源的閱讀、搜集、整理、交流等占據了大量的課內時間,對語文文本的閱讀、感悟時間相對減少,所以語文的文本性呈弱化趨勢,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師深感頭疼的一個問題。比如說,牟在教學《莫高窟》時,教學內容較多,學生自主收集、瀏覽的時間相對較少,我們覺得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還不足,也就是說,學生自主借助網絡進行學習的過程沒能充分展開。而我在吸取大家意見的基礎上,減少了學習的內容,而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瀏覽、搜集信息的時間,但學生在交流時,讀得還是不夠到味,在課外資料的交流上,也大多滿足于對原有資料的粘貼復制,不能有效地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處理。而且相對說,由于網絡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圖像資料,學生想象的空間似乎更為狹隘了,好像僅限于現有資料的再現與交流,學習效果反而不如平時反復閱讀、深入感悟來得好了。因此,如何處理文本閱讀、網上瀏覽的矛盾,還有待于進一步思考。
當然,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帶給我們的思考還遠不止這些,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師制作專題學習網站的能力?如何豐富網絡環境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提高互動效果?如何進一步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如何縮短網絡教學準備時間等一系列問題,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實踐、思考、探索!
【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莫高窟教學反思11-07
五年級上冊《陶校長的演講》課后反思06-23
課文《莫高窟》的教學反思03-14
五年級上冊《莫高窟》教學案例精選05-05
《莫高窟》的語文教學反思01-21
《莫高窟》語文教學反思01-10
《莫高窟》語文教學反思07-28
精選《莫高窟》教學反思3篇05-28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評課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