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上《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1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了這樣兩個詞語:“厄運” “信念”,引導學生賞析品味語言文字,感悟談遷的堅強。
1、感悟厄運:
我問學生:小偷偷走的是怎樣的一本書?為什么對談遷來說這是厄運?你從哪里感悟到的?
學生從文本中找到了“談遷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等等句子中體會了“厄運”這個詞語。
2、感受信念
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你是從課文什么地方看出談遷具有什么樣的信念呢?
學生們找到了“從厄運中逃了出來”“從厄運中站了起來”“從厄運中擺脫出來”以及新的《國榷》的編寫過程等語句,并從中感受到了談遷的堅定信念,那就是--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從而學生們能真正感受到談遷是一個有著堅定的信念,并為著自己的目標執著追求的人。
教學中,我基本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完成的,教學效果較好。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2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文章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本課的人文性很強,讓學生談談這些人文性的東西并不難,但是也容易落入虛幻的人文精神感悟的空洞說教之中,很容易上成思品課。因此,我在教學中力求凸顯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立足語言,確保語言,通過語言文字的賞析品位,感悟談遷的堅強,使這一課上出濃濃的'語文味。
課堂教學的主要過程我主要安排了如下三部分:一、解讀一組數字,體會一部奇書誕生的艱辛。二、進一段心路,見證一個靈魂的涅磐與什華。三、關注一個場景,感受一種信念的堅定與力量。
一、解讀一組數字,體會一部奇書誕生的艱辛。
在讀題、揭題之后,我就給學生出示了第一自然段的幾組數字。讓他們在鮮紅、醒目的數字中感受《國榷》完成得不易,感悟談遷的孜孜不倦、嘔心瀝血。讓學生明白《國榷》就是談遷的全部,就是談遷的生命!
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數字中獲得了閱讀感官,得到了閱讀感悟。在此基礎上,我不失時機地把學生引領到接近生活的感受中,讓他們在形象、直觀的感悟中解讀文本。
二、進一段心路,見證一個靈魂的涅磐與什華。
大喜之后的大悲,在學生明白談遷面對完稿的《國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的基礎上,感受《國榷》被偷,領悟“厄運”,點明課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
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落第2自然段時,我用“自讀自悟、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引領學生反復品讀詞句,透過文本語言,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張揚閱讀個性,升華情感的價值。
三、關注一個場景,感受一種信念的堅定與力量。
第3自然段是領悟人物感情精髓的重點段落,談遷的信念是什么?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又指什么?在談遷重寫《國榷》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談遷的行動中感受談遷的“打不垮”。在反復引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根據學生的需要重組教學,設計成更加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如在理解“終日奔波”這個詞語時,我創設給學生自由想像的空間,讓學生多方面形象地理解詞句,感受人物的情懷。清晨,涼氣襲人,當人們--,中午,烈日當空,當人們--,晚上,月黑風高,當人們--,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這就是“終日奔波”。學生的感悟、理解是多元的,教學中,我尊重了學生思想,張樣了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多元發展。但放而不散,最終能把握住課堂,回到理解詞句,感悟人物情懷的基點上。
以上是我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課之后的一點思考。當然,生源的不熟悉,靈活運用教學機智還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3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本課的人文性很強,讓學生談談這些人文性的東西并不難,但是也容易落入虛幻的人文精神感悟的空洞說教之中,很容易上成思品課。因此,我在教學中力求凸顯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立足語言,確保語言,通過語言文字的賞析品位,感悟談遷的堅強,使這一課上出濃濃的語文味。
課文的字詞教學中,我突出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訓練。這是從低年級就開始的一項練習。可是,到五年級,甚至六年級學生也未必能熟練掌握。教學“家徒四壁”一詞,我讓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課文內容,談談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可是學生的答案還是:談遷家里窮得只剩下墻壁。沒辦法,我引讀了課文內容:談遷家里窮得——買不起書,窮得——小偷無物可偷,窮得北上奔波時穿了——,窮得只有——一盞孤燈……所以課文中這個詞是形容——談遷家里十分貧窮。“家徒四壁”是夸張的說法,并不是說家里只有四面的墻壁。這時我小結:在課文中理解詞語要聯系上下文揣摩詞語意思,不能照著詞典里的解釋生搬硬套。后來,在理解“崎嶇”和“坎坷”兩個詞語時,我先請學生談詞典中的本意,再說說課文中指什么?(談遷寫史書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艱難困苦,十分曲折)
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幾組數字。并引導學生將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抽象的數字形象化、具體化、情感化。比如課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中,連續用了“20多年”、“6次”“50多歲”“500多萬”等數字,我讓學生說說從這些數字中,你讀出了什么。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解讀:“20多年”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風霜雨雪、酸甜苦辣!“6次”修改,意味著談遷不知查閱了多少史料,不知親自考察了多少地方,反復查證,反復修改,這“6”字包含了多少艱辛和心血啊!從中學生感受到了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再如第四自然段中寫到“新寫的《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我讓學生思考:從“104”、“428萬4千”中,你又有什么感悟呢?通過交流,他們知道了這是談遷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用生命鑄就而成的,是對談遷奮斗一生的最好回報。讀著這些數字,我們不禁對談遷肅然起敬。
第3自然段是領悟人物感情精髓的重點段落,談遷的信念是什么?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又指什么?在談遷重寫《國榷》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談遷的行動中感受談遷的“打不垮”。在反復引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根據學生的需要重組教學,設計成更加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如在理解“終日奔波”這個詞語時,我創設給學生自由想像的空間,讓學生多方面形象地理解詞句,感受人物的情懷。清晨,涼氣襲人,當人們——,中午,烈日當空,當人們——,晚上,月黑風高,當人們——,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這就是“終日奔波”。 學生的感悟、理解是多元的,教學中,我尊重了學生思想,張揚了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多元發展。但放而不散,最終能把握住課堂,回到理解詞句,感悟人物情懷的基點上。
以上是我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課之后的一點思考。當然,生源的不熟悉,靈活運用教學機智還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五上《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03-23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優質教學設計附反思06-30
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04-14
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有感08-20
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有感06-29
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有感01-10
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有感04-09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閱讀理解05-02
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有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