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上《17、黃山奇松》說課范例
一、說教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材分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6單元20課《黃山奇松》,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獨特姿態,十分有趣,抒發了作者對他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以獨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全文結構上,按“總分結合,點面結合”的方式謀篇,是一篇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與能力三個維度的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⑴認知目標:學會本課5/7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⑵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會用“屹立”和“郁郁蒼蒼”造句。
⑶情感目標:
a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b積極主動的探索新知。
⑷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⑸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反復誦讀,了解黃山松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上的總體構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可采用課件,板畫,幻燈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啟發,點撥,以讀代講,以讀代問。
本課除繼續運用已學過的“有序看圖、分清主次、據圖讀文、圖文對照”等看圖學文的學習方法外,還要教給學生圖文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朗讀、繪圖理解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教師可以采用質疑問難、合作學習以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運用語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求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三為主”教學思想和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看、聽、讀、寫、練促讀的教學思路。可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整個教學真正體現感知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五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第一課時
⑴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教師邊播放錄象《黃山風光》視頻,邊輔之以優美、生動的導語: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稱的黃山有“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黃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贊嘆,今天,我們一起盡情飽覽一下“四絕”之首的黃山奇松。(板書課題)
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導語和優美的黃山風景視頻,創設出黃山獨特景色的情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投入自覺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學習,引導學生由特定情感轉移并沉浸在課文所設置的氛圍中,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力。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發問:“看到題目,你首先產生那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⑵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詞義的模糊性和概括性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后討論黃山松樹的特點。通過反復朗讀,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中查字典、剖形探義,掌握生字詞。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讓學生整體上初步感知了畫面和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思路,從而使學生的思路與作者思路相吻合,為深入了解課文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
圖文結合,以讀為主,品詞析句,積累和運用語言。
這節課可用上節課學生還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和其他重點問題作為學習的切入點,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需要,學生的活力才能被激發,學生的能動作用才能得到發揮,自覺的持久的內驅力才能形成。
⑴激趣引讀,初步感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課前演示《黃山風景》的媒體課件,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此時,我們徜徉在黃山中,盡情盡興地欣賞著……課件的演示激起了學生對黃山奇松的濃厚興趣,無需教師更細致更深入地分析、講解,即可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水平,并為學生鋪設好了情緒場,為后續的學習激發深層的興趣和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主動學習,自己制定學習目標,真正落實“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新課標指出:“教學的實質是學生精神的升華,個性的解放,創造性的核裂變。”學生采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方法自學,張揚個性的閱讀,其收獲是豐富多彩。
⑵圖文對照,研讀體悟
教師如把材料嚼得太細,學生無須咀嚼,就直接把老師所講的吞咽下去,結果是食而不知其味。學生成了裝學問的容器,而絕不是獨立思考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提供服務。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這一教學難點時,我分別出示了三大名松圖,學生由圖引路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促進學生進一步去讀書、去思考,去對照,去辨別,去認識,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重點詞句品味。
進行比較朗讀,特別是文中第2自然段寫三大名松動人姿態的語句。通過比較,揣摩出課文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精當,獲得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把理解和表達結合起來。
⑶學當導游,訓練口語
教導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背誦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如果為了背誦而單調機械重復,學生難免興味索然,如果讓學生當導游去介紹,一則口語交際,二則背會課文,三則氣氛熱烈,何樂而不為呢?學生在當導游的同時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習了表達,學習了傾聽,學習了評價,促進了發展。
⑷抓住特征,拓展深化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讓學生掌握方法,有利于終身學習。知道課文松樹的寫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讀促寫。讀中學寫,讀寫結合。
⑸****贊嘆,延伸課外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因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的不同,對課堂的所得也有所不同,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讓他們充滿個性地自由進行綜合學習,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在這節課結束部分我設計了兩條開放性的作業:1、摘抄描寫描寫祖國風景名勝的篇章,這有助于拓展與文本關聯的知識積累、緊密聯系了本單元的另外幾篇課文;2、仿照一棵奇松的寫法寫一種花。 兩種不同的作業設計,留給了學生較大的空間,便于他們自主選擇更適合其個性特征和個體需求的方案,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在實踐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板書設計
迎客松 雖然……卻……
黃山奇松 陪客松 ……如同……
(千姿百態) 送客松 ……好像……
學完重點段后,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重溫課文內容,并要求學生說說文中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并說說文中的松樹的寫法,談談自己的體會。最后要求學生根據板書復述全文,深化感知。
總之,我力圖通過以上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做到書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分析讓學生講,情景讓學生悟,學法讓學生去總結,最終達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創造。
黃山,真是說不盡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
美麗的黃山,是中國的瑰寶;神奇的黃山,是全世界的奇觀;夢幻般的黃山,是大自然的驕子!
黃山奇松,大自然的杰作。
黃山奇松,黃山一絕。
黃山奇松,盛邀您共享黃山美景。
【五上《17、黃山奇松》說課】相關文章:
精選《黃山奇松》評課稿06-09
蘇教版五上《16黃山奇松》教學反思05-28
《黃山奇松》說課稿02-22
《黃山奇石》說課設計03-22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11-07
黃山奇松周記03-19
《黃山奇松》說課稿范文03-20
五年級上冊《黃山奇松》評課稿03-21
語文《黃山奇松》教學反思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