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匯編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之一
本篇課文簡潔生動地記述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好不雕飾,但字里行間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鑒于課文這樣的特點,我在教學時主要抓住兩大環節。
1、以讀為主。 本篇文章雖然內容簡潔,但每一字當中滲透的都是深深的情,滲透著愛。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讀課文,如果學生能夠讀好每一字,每一詞,就足以證明他是真正的讀懂課文,讀到紙背后的情感。后來學生的反應足以證明我的做法還是有效的,不光從學生舉手讀書的人數來看是有史以來,就連讀書的情感要求這一次也是拿捏的最為準確,我很驚訝,才僅僅是四年級的學生,就能深深地體會到作者的那份對母親的“愧疚”。聽著他們的朗讀,我不禁深感欣慰:誰說他們小,什么也不懂,他們也懂得感恩,也懂得回報。不信就聽一聽他們發自內心的聲音。
2、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語“難過”。教學時學生對于文本的感受很深,基本上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從文章的一處找到自己對于這篇文章的情感支撐點。都能夠體會到母親對于“我”的付出,都能體會到“我”對母親的感激。可是學生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我”的心情。“我”的“難過”是因為什么呢?大部分學生只能抓住單純的說是母親“輕”的緣故,卻不呢不過很好的聯系上下文去深挖文本。所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品味“我”復雜而單純的“難過”。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之二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字里行間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
學習本課時,我這樣設計導入“同學們,當你的母親在非常勞累或生病時,你有沒有幫助、照顧過她?你是怎么做的?事后有什么體會?”從導入入手,很好地聯系實際,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了課文內容的學習。
在教學第二個自然段時,我主要讓學生聯系實際體會母親的辛勞。我抓住了“翻山越嶺”“年復一年”和“力大無窮”這幾個詞語讓學生體會母親在照顧我們兄弟時的艱辛,讓學生總結這是什么樣的.母親?母親如此的偉大卻讓人感覺到是這樣平常,此時的學生完全進入了文本,有十幾個同學這時想到自己的母親而感動的流下了淚水,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悟。在學生談了自己的感悟時,我讓學生想一想,你打算怎樣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即使是沒發言的學生也受到了教育。
通過這課的教學我明白了很多。首先,要想講好課,自己要多鉆研教材,走進課文。其次,上課的時候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最后,要學會用一些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在一堂課中很好地把學生把握住,恰當地引導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真正地走進課文,學到知識,懂得道理。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之三
這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初讀這篇課文,我感覺這篇課文比較難上,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感情,與兒子對母親的感情非常真摯感人。學生的閱歷淺,感悟會比較初淺,不深刻。尤其是對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執教者真是一個挑戰。
一、緊扣“抱”,呈現板塊造型。
本課以一條清晰的線索貫穿全文,通過重點語句來賞讀、感悟課文,教學層次分明。本課的教學,本人以一個 “抱”字來貫穿全文,從讀課題中的 “抱”字,引起學生的關注;讀作者,通過“抱”感受對母親的不了解;認識母親,想象“抱”的分量;讀感恩,體會“抱”的情感交融。讀自己,讓“抱”字在心中生根、發芽。將全課的教學板塊連綴起來,條分縷析,呈現出一種板塊層進式的教學造型,學生在整體板塊內容面前,進行縱深探討與交流,在實踐中訓練了語言文字,體現了板塊教學的簡潔美。
二、抓好“讀” 引領精神之旅。
1、在情境中讀。學生只有沉浸于情真意切的情境中,方可讀得“深情并茂”。為此,在品讀課文時,我精心預設了一段段唯美的導語,引領著孩子們的精神之旅,并外化為動情用心地朗讀。
2、在感悟后讀。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自由感悟,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這對母子之間的愛。如學習課文第二段兒子說的一番話時,學生在感悟了母親為了這個所付出的艱辛,體會到“重擔”“翻山越嶺”等詞語的含義后,孩子們的朗讀已力透紙背,也許孩子們已是文中的“我”,正在用朗讀感受母愛呢。
3、要在讀后加深理解。感悟——朗讀——理解,這是一條引導孩子閱讀學習課文的良性循環軌跡,在感悟讀后一定要再次創設問題情境,孩子的理解會更為深刻。學習最后一段時,在引領孩子們悟讀到“這是怎樣的淚水”時,再次誘發孩子的情感,讓孩子說說:你想對母親、對自己說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激情奔放,直抒胸意,情深至切。
三、關注“情”,綻放理性思考。
教學時,教師以“情”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吟詠,體悟其情感,實現因情學文,明理悟道。1、抓住對話,進入情境。讓學生習文章的對話。從而使對語言的理解與情境的感染揉為一體。2、品詞析句,領會情感。抓住“翻山越嶺”、“ 擔子”、“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使學生在品詞析句的基礎上深化了對母親的認識。3、以讀代講,體會情感。學生通過朗讀、齊讀、個人讀的形式、揣摩語言的內涵,從而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如文章第二節:我說:“在我記憶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段話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之后我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通過重音、語速、語調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出來,學生的情感和認識進一步得到升華。4、深入剖析,感悟情理。全文學完了,學生被作者的感恩之心感動著,情感的起伏綻放了理性的思考。全文的教學,學生通過“情”的體驗突出母愛的偉大,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禮,從而讓感恩之心永存,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即——教師的評價缺少有效性。語文課堂上朗讀指導中的評價至關重要。學生朗讀后要及時的給予評價,特別是對于那些讀得不太好或者膽小怯場的學生,在指出不足時要予以肯定和鼓勵,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在這點上由于教學經驗的缺乏,我做得還不夠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做出有效評價的同時,把評價的面放寬,多去注意學生朗讀的技巧。在學生朗讀的時候,老師也要表現出認真傾聽的姿態。這樣可以給其他學生一個暗示,要認真傾聽別人的讀書。
另外,本人認為,這節課對圖片的運用還不夠到位。如在抓住“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重點句子時,應該緊密聯系課文第一幅“母親挑擔攜女圖”,引導學生反復地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可以設計一個環節,先問學生自己爬山的感覺,讓學生自身體會到母親爬山的艱辛,而這樣的艱難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而是年復一年,學生由衷的體會到母親的擔子之重,不由得有了對于母親的敬佩之情。此外,我應該再次引導學生看插圖上的母親雖然肩負荷重,但仍面帶微笑,承受著一切重擔,這勇氣源于對孩子的愛。因此,學生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了不起的母親,母親的形象的學生心中馬上高大起來。
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教學藝術博大精深、奇妙無窮。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在這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場所,如母愛創造奇跡般,我們也正不斷地付出、反思、收獲,努力地創造著教學的奇跡——讓充滿靈性的人與靜態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也是作為一名教師所追求的目標。
【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4-17
課文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3-11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范文04-26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01-16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03-19
有關《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02-01
第一次抱母親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2-04
精選《第一次抱母親》教后反思04-13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札記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