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下《天鵝的故事》教后反思
《天鵝的故事》教后反思一
連續幾天聽了我校幾位教師執教的語文課,看到那些孩子自信的目光、自然的神情,聽到他們流暢的講解、多樣的評價,讓人耳目一新。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課改給了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了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了學校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帶著朦朧的欣喜與激動,我也自信滿滿地站上講臺開始第一節公開課。沒想到整個教學環節進行得那么困難。人常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可以說自己在聽課時只看到課堂上的轟轟烈烈,沒有看到課堂背 后老師的細致工作。所以,在課堂上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音符。如學生不會小組學習,不會交流,不會討論,更不會用恰當的語言去評價,上臺展示時不夠大方自然,黑板上書寫時很拿捏很費力……課后我進行了反思,認為今后自己的工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深入鉆研課標、教材,摸清每個知識點的具體要求,幫助學生制定出最合理的學習目標。
2.認真備好導學案
利用自習課時間和其他時間讓學生主動學習、提前預習,可以適當地提高課堂效率。導學案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導學案可以幫助學生預習新課、解決新課中的大部分簡單問題,把以往學生在課堂上的任務放在課下課前提前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3.有效地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課堂上學生沒有充分獨立閱讀、思考的情況下就急于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深刻,這樣使合作流于形式,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另外,在學生什么都不會的情況下,就放手讓學生合作,這無異于讓不會走路的孩子學跑步。因此,要有效地指導合作學習。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特別是對學生進行培訓。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必須對所需要研究的問題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后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過合作要達到什么目標,各小組在合作中擔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務,從而有的放矢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改革任重道遠,我們每一位一線的教師應該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教研工作,在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的同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只有這樣,課改工作才能落到實處,才能取得成效。
《天鵝的故事》教后反思二
閱讀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還要讓學生領悟思想內容是怎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再則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這樣才能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訓練的有效性。
《天鵝的故事》是一篇情滿全篇的課文。我在備課過程中,曾深深地被文中的字字句句所打動。于是我有了借助這一教材,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滲透對學生的語言訓練的想法。
1、指導朗讀,與文本對話。朗讀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理解能力的基礎,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內容之一。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默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個別讀體會字詞句表達的情感,想象讀加深對文本思想內容的理解,有效地使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在朗讀中獲知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獲得情感熏陶,乃至最后升華為對“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這一問題的理性思考。
2、咀嚼字詞句,感受文字背后的內容。文中三次出現了天鵝的叫聲“克嚕——克哩——克哩” 讓學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用自己的體驗去創造性地填補文本的“空白點”,會發現天鵝的每一次叫聲表達的意思、情感都不一樣;在引導學生咀嚼字詞句的過程中,學生自己讀懂了隱藏在文字背后的內容,提高了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3、觀看畫面,情景交融。一位老師曾說:“閱讀教學應該在學生的心靈中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語言,而這需要通過現象來實現。”本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觀看“老天鵝用身體破冰”的壯舉,展開想象,再巧妙結合句子引讀,達到了理解語言和把握文章意蘊的有機結合。
課文第5自然段,講一只老天鵝破冰時情景,這是課文的精彩高潮部分,文中這樣寫:“突然,一只老天鵝騰空而起,不過它并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著冰面。經過這沉重的一擊,鏡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接著是第2次,第3次……”這段話的描寫看似破冰求生卻是很振人心魄的,上課時我讓學生觀看老天鵝破冰的的畫面,看完就提問:
1、老天鵝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與堅硬的冰面相撞擊,不疼嗎?(疼)它怕不怕?(不怕)這叫什么?(勇敢)
2、老天鵝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撞擊著冰面,可是冰并沒有碎,它又是怎么做的?(學生接讀)
3、鏡子般的冰面僅僅被撞得顫動起來,可是仍然沒有碎,它又是怎樣做的?(學生接讀)
在老師的引導和學生反復的閱讀中,學生真正感覺到了老天鵝在“破冰”中表現的勇敢和頑強,學生的情緒完全被調動起來。他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精彩,理解了課文又產生了情感的共鳴,這完全是這個動畫帶來的效果
整節課中,我力求體現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但對在課堂上捕捉學生的回答,尋找到教育的契機的能力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