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課文《天鵝的故事》教學案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的智慧出在學生的指尖上。直立行走、用手勞動是人類進化的標志,“動腦又動手,才會有創造”。語文課堂,理應讓學生手腦并用,聽說讀寫并舉。然而,現行的語文閱讀教學公開課、觀摩課,往往是“君子動口不動手”。這樣的語文課堂是熱鬧有余而靜思不足,多的是小手如林、議論紛紛,少的是潛心默讀、圈圈寫寫。“寫”,成了被語文課堂遺忘的角落,成了課堂之外的功課。“寫”,怎樣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我在教學《天鵝的故事》時,設計了三個以“寫”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板塊,頗有收獲。
板塊一:
師:剛才同學們自學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讀通讀順了課文,很了不起!一個故事,一般都有起因、經過、結果。斯杰潘老人給我講的這個關于天鵝的故事,你能不能用兩三句話簡要地寫出來呢?
(學生靜靜地閱讀、概括。教師巡視,發現典型。)
師:同學們寫得很投入!現在誰愿意來讀一讀自己概括的故事?
(教師將學生寫的內容投影到大屏幕上。)
生:起因:有一天,突然寒潮降臨。經過:老天鵝和一群天鵝破冰的事情。結果:斯杰潘老人背著槍走了。
師:(邊點評邊幫學生修改)你寫了三句話,把起因、經過、結果交代得很清楚。老師也有三句話:一是刪去“起因、經過、結果”這三個詞,三句話就連貫了。二是“寒潮”與“突然”調換一下位子,刪去“的事情”。三是故事還沒結果:老人走了,天鵝呢?不見了!(生笑)再聽聽別人的看法,把結果改一改,好嗎?
生:寒潮突然降臨,湖面被凍住了。一只老天鵝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敲打湖面,使湖面破裂。最終,它們成功了。
師:這是結了冰的湖面,改成“敲打冰面、冰面破裂”更恰當些,你贊成嗎?(生點頭)
生:老師,我覺得“敲打冰面”不恰當,天鵝是用身體撲打冰面的。
師:你比老師用詞更準確!改!
生:老師,天鵝是一次又一次用身體撲打冰面的。
師:多重要啊!加!
生:不是一只天鵝撲打冰面的,有很多天鵝一起撲打。
師:多好的建議啊!這句話添在哪兒呢?
生:添在使湖面……使冰面破裂前面。改成:后來,一群天鵝齊心協力來破冰。
師:“齊心協力”用得妙!請你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生:寒潮突然降臨,湖面被凍住了。一只老天鵝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撲打冰面,后來一群天鵝齊心協力來破冰。最終,他們成功了。
師:你看,這樣一修改,故事就清楚、明白了。誰還想來交流?
生:寒潮突然降臨,湖面結了冰,天鵝沒有吃的了。一只老天鵝用自己的身體破冰,后來其他天鵝一起破冰找吃的。最后,他們有吃的了。
師:沒吃的,找吃的,有吃的。(生笑)這就是起因、經過、結果!“沒吃的”才破冰!你抓得準!當然,最好不要老想著用這個“吃的”。(生大笑)現在,老師建議大家把自己概括的內容仔細讀一讀、改一改,注意:要學會吸取別人的長處,把好詞好句“偷過來”!
(學生快速進行修改,教師巡視并指導個別學生修改。)
生:寒潮突然降臨,湖面結了冰,天鵝沒有食物吃。一只老天鵝帶領一群天鵝用自己的身體一次又一次地撲打冰面,冰面終于破裂了。天鵝們快活地捕食著魚蝦。
師:看,修改一下就是不一樣。“帶領”這個詞用得特別好,突出了老天鵝。
生:湖面結了冰,天鵝群沒有了食物。一只老天鵝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撞擊冰面,其他天鵝也齊心協力,破開了冰凍的湖面,找到了食物。
師:有兩個詞用得好!
(生不約而同地答:奮不顧身、齊心協力。)
板塊二:
師:剛才同學們朗讀了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段落,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的確,一只老天鵝破冰、一群天鵝破冰這三個段落寫得感人至深。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靜心體會,尤其是對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動的詞句,最好靜下來,想一想:這個詞、句表達了什么意思?為什么這么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這三個段落,將自己的感受寫在詞句邊上。
(學生潛心讀書、寫感受,教師巡視并作個別點撥。)
師:同學們學得是那樣專心,老師很感動。誰愿意第一個交流?
生:我讀到老天鵝“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這一句時,感受到老天鵝很堅強,有一種奮不顧身的精神。
師:你能從中讀出老天鵝的精神來,了不起!對這個句子,你們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生:我讀到這里,心想:老天鵝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長的,砸在這堅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會受內傷。但是,為了找到食物,為了能夠活下去,老天鵝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這是多么偉大啊!
師:你是在用自己的心來體會的,所以很真切!
生:我覺得“像石頭似的”這個比喻寫得好,讓人感受到了老天鵝很硬。
師:“硬”在哪里?再往深處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鵝很有勇氣,很勇敢。
師:所以,老人稱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鵝有頑強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撲打,不停止。
師:說得好!所以,老人又稱它是“頑強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講,我們總是將靜態的比喻成動態的,平凡的比喻成美麗的。這么美麗的天鵝,卻比喻成了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這個比方打得好嗎?
生:老天鵝從空中筆直地撲下來,就像石頭一樣。
生:石頭不會感覺疼痛的,老天鵝是不怕痛,不怕受傷,連吭都不吭一聲。
生:像石頭一樣落下來,表示力量大。
生:這樣一比喻,讓人更加敬佩老天鵝了。
師:同學們這樣說,這個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現在再來朗讀,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學生繼續交流……)
板塊三:
師:(出示課文最后一段話,學生先默讀,在文中標出自己想問的問題。)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斯杰潘老人?
生:你離天鵝這么近,為什么沒有開槍,卻把槍掛在肩頭走了?
生:你為什么悄悄地離開了?
生:斯杰潘老人為什么把槍一直掛在墻上,再也沒有動過?
生:老人說到這里為什么停住了?
師:你往下再讀一句話,這個問題可以提得更深刻些。
生:老人為什么深情地說?
師:這個問題就有價值了!
生:課文中老人贊嘆天鵝是勇敢的鳥兒,為什么卻說它們是“多么可愛的鳥兒”?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哪個問題最重要,是核心問題?
生:斯杰潘老人為什么把槍掛在肩頭,而且一直掛在墻上?
師:好!我們就來思考這個問題。請你再仔細讀一讀課文,深入地想一想。然后寫下來。看誰思考得深刻。
(學生潛心思考、書寫答案,然后進行交流。)
生:老人從天鵝破冰中看到了它們勇敢,有團結合作的精神,他心里很受感動。心想:我們人類也不一定會有這樣的精神。所以,他放棄了打獵。
師:勇敢、團結的精神感動了他。概括得好!
生:斯杰潘老人看到小動物生存這么不容易,人類還要傷害它們,覺得太殘忍了。要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啊!我們應該保護它們才對啊!
師:保護野生動物!你將來做環保局長挺稱職!(生笑)
生:他體會到生命是很重要的。不僅天鵝珍惜生命,許許多多的動物,包括人,都那樣珍惜生命。它們為了生存,可以做任何危險的事情。
師:所有的動物都會本能地珍愛自己的'生命。你寫得太深刻了,像個哲學家!
生:老人看到了天鵝破冰的動人一幕,有感而發:天鵝為了求生,奮力破冰。不僅僅是天鵝,所有的動物都是一樣的,遇到困境都會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尋找求生之路。
師:動物為了求生,在關鍵時刻會爆發出令我們人類驚嘆的壯舉。寫得多好!
生:老人知道了動物也有愛心的,也會團結互助的。我們應該不再傷害動物,不再亂砍樹木,不再破壞大自然,那該多么美好啊!所以,他把獵槍掛在墻上,每次看到時就給自己一個警告。
師:三個“不再”排列得多整齊!給人以警醒!
師:老師讀完課文,是怎么思考的呢?這里有四個答案,你們猜猜看,哪一個是薛老師寫的?(1)斯杰潘老人認為天鵝是一群可愛的鳥兒,不能打,人類應該自覺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2)老天鵝不惜用自己的身體為天鵝群打開生存之門的壯舉,深深地感動了斯杰潘老人,使他不忍心傷害他們。(3)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鵝在生死關頭表現出的無比英勇和團結,具有人類一樣的精神和品格,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4)斯杰潘老人從天鵝在危難時表現出來的壯舉中,感受到了天鵝那樣的鳥兒也閃現出生命的光輝、閃現出生命的美,為自己曾經傷害過它們而感到慚愧、自責,從此放棄了獵槍。
評析:
“以讀帶寫,讀寫結合”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均衡地發展。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寫”往往處于一種被忽略的地位,這堂課卻在薛法根老師的精心設計下,充分發揮了讀寫結合的優勢,使學生的閱讀向縱深拓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又使學生的譴詞造句水平得到鍛煉,提高了書面表達能力,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貫穿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三次“寫”的訓練活動有三個閃光點。
(一)有目的
每次安排“寫”的訓練,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本課中三次寫,第一次是為概括故事而寫,培養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第二次是為感悟課文而寫,寫自己的感受是為了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更加真切地進行感情朗讀;第三次是為理解表達而寫,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深入思考,寫出自己的見解來。
(二)有方法
寫的訓練,不是在學生原有基礎上的簡單重復,不是學生已有表達水平的簡單再現,而是通過師生、生生互評,汲取課本和他人的詞匯、句式,使學生寫作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發展,獲得學習的成功感。
(三)有感情
兒童的心是柔軟的,當其內心被觸動時,自然有感而發。在板塊二中,教師成功地將學生帶入天鵝破冰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寫的欲望,使寫的過程水到渠成,從學生指尖流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評析:黃鶴;文章摘自:《做創造的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
【四年級課文《天鵝的故事》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天鵝的故事》優秀教學案例03-16
四年級課文天鵝的故事同步練習04-16
蘇教版四下16課《天鵝的故事》教學案例04-06
《天鵝的故事》教學實錄+教學反思?05-05
四年級下冊課文《天鵝的故事》的主要內容01-26
人教版課文《過秦論》教學案例11-05
天鵝的故事01-11
天鵝的故事05-26
小學語文《天鵝的故事》教學反思04-06